?

為什么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沒有中國人?

1982-01-01 04:4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3期
關鍵詞:高爾基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

編者按:本刊今年第1期《文苑漫步》專欄中,發表了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名單,江西安遠謝讓昌、四川瀘州伍遠超、甘肅蘭州吳平關來信提問:為什么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沒有一個中國人?難道魯迅、朱自清、郭沫若、沈雁冰等著名文學家就沒有一個夠格的?我們翻閱了不少報刊,沒有找到現成的答案,故去信向多年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復旦大學中文系副主任鄂基瑞同志請教?,F將他給編輯部的來信全文發表,作為對謝讓昌等讀者的答復。

編輯同志:

獲悉《青年文摘》今年第一期發表了諾貝爾文學獎金得獎人的名單后,許多讀者很感興趣,但又提出了為什么諾貝爾文學獎金沒有中國人獲獎的問題,希望得到解答。我相信,讀者是出于愛國激情提出這一問題的。下面想就這一問題簡單談一點看法。

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諾貝爾獎金,自從本世紀初開始頒發以來,對于促進科學、文化的繁榮,起了有益的作用。如能獲獎,當然是一種榮譽。許多世界知名的科學家、文學家都曾獲得過這種獎金。但是,不能因此產生一種錯覺,以為只有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金,才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學家。事實上,并非所有世界上著名文學家都獲得了諾貝爾獎金。俄羅斯蘇維埃文學的創始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作家高爾基,就不曾得到這種獎金。是高爾基才華不出眾?當然不是。是高爾基聲譽不夠高?也不是。高爾基在生前,就與當時獲獎的肖伯納、羅曼·羅蘭同樣聞名于世。然而他畢竟沒有獲獎。這是頗為耐人尋味的。再就獲獎的名單看,自從1901年頒發諾貝爾文學獎金以來,至今已有八十一年的歷史。除去中間有七年未頒獎外,也有七十四年的歷史了。然而,獲獎的作家中,除了印度的泰戈爾和日本的川端康成屬于東方作家外,其余七十多名文學家都是屬于西歐、蘇聯、東歐、拉美等國作家。這一事實是否說明東西方文學之間存在隔膜或者相互交流不夠?

但是,諾貝爾文學獎金與中國文學家還是發生過一點關系的。我這里想說的是魯迅謝絕諾貝爾獎金候選人提議的事。1927年9月,瑞典人斯廷霍文通過我國新文學家劉半農就擬議中的諾貝爾獎金候選人一事向魯迅征詢意見。魯迅收到來信后,于9月17日致信臺靜農,請他“轉致半農先生”,表示:“感謝他的好意”,“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睂M議中候選人提名一事,采取了婉言謝絕的態度。在世人看來,這似乎是難以理解的。因為,誰獲得了諾貝爾獎金,無異于登上了科學、文化最高榮譽的寶座。不僅青史留名,還可獲得一分賞金。然而,魯迅竟毅然謝絕了。魯迅之所以謝絕這一提議,自有他的理由。這緣由,他在給臺靜農的信中是寫明了的。首先,當然是出于社會政治的原因。這封信寫于1927年9月,大家都清楚,那正是蔣介石叛變革命,施行白色恐怖的時期。當時的中國黑夜如磐,腥風血雨,令人窒息。在這個時候,如果魯迅接受了諾貝爾獎金,“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從而起到為蔣介石政權裝潢門面的作用。這是魯迅極不愿意做的事。其次,這件事又反映了魯迅對待名利、榮譽的一貫態度。他說:“我不愿意如此”,“還是照舊的沒有名譽而窮之為好罷?!?/p>

名利這一關,對于每個人無疑都是一種考驗。然而,有操守的人,絕不會熱衷于個人名利而忘卻自己對國家、對社會所肩負的神圣使命。魯迅當時的目的是為了求得中國人民的自由、解放,不惜為此生命不息,戰斗不止,屬于個人的榮譽、地位,他當然就不怎么看重了。他在上述信中說:“我對于名聲地位什么都不要”。魯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他一不為名,二不為利,腳踏實地為中國人民的解放而吶喊而沖鋒。

魯迅早已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崇高品質,他的革命精神卻在中國人民心中,樹起了不朽的豐碑,有什么榮譽,什么獎賞能同它相比呢?

猜你喜歡
高爾基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
撲在書上的高爾基
為何今年不頒發諾貝爾文學獎?
嗜書如命的高爾基
高爾基的苦難童年
不為五斗米折腰
挽衣留諫
劉禹錫與《陋室銘》
黃庭堅一夜三點燈
諾貝爾文學獎VS茅盾文學獎,誰更能反映中國文學的真實狀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