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籍華人的生活門路

1990-01-01 09:08樓靜波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0年8期
關鍵詞:掌勺粽子餐館

樓靜波

在美國探親期間接觸過不少華人家庭,有從臺灣去的也有從大陸去的,后者為數較少。其成員受過高等教育的,一般都在航空、電腦等大的公司或醫院診所、銀行、學校、高級賓館等單位任職,薪水比較高,社會地位也高。文化層次稍低又無什么專業技能的,多半從事第三產業。在餐館洗碗端盤子打短工的且不說,洗燙衣服、護理病人、清潔打掃、售貨售票、餐館廚師、保姆管家、導游、家庭教師等等,五花八門,干什么的都有。然而,不論是剛去不久的,還是已經定居多年乃至已經取得美國公民資格的,都兢兢業業,為能夠在這激烈競爭的現代文明社會中生存下去而奮力拼搏,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即使是年老退休了,只要沒有喪失勞動能力,也都積極自謀生路,廣開生財之道。

我的一位親戚在紐約某餐館掌勺,太太開了一家洗衣店。他今年50歲出頭,每天在餐館的廚房里一刻不停地炒菜,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回到家最少還要幫太太燙兩個小時衣服。紐約的夏天相當熱,即使有空調設備,廚房里也是熱得灼人。他從上海到美國定居已5年,經歷了洗盤子到抓菜碼到掌勺的過程,薪水也由每月600元到800元提升到現在的1600元。他一天當中最愜意的“享受”是解大便時坐在馬桶上看一會兒武俠小說。他用過去大陸慣用的術語“勞動改造”戲謔地說:“要說勞動改造,最理想的場所莫過于美國。在這里誰也不會對一個游手好閑的人施舍什么,包括親戚在內。他們可以借錢給你,但不會白白花錢養活你,一切都要靠自己勞動,即使是市長的兒子來到美國,也照樣要上餐館洗盤子掙錢吃飯?!?/p>

特別讓我驚訝的是,在美國華人社會里,竟然還有一些家庭是專門以做粽子、包餃子、帶孩子、做包飯為生的,有的還因此發了財。

那是在華人較多的舊金山,我住在姐姐家。吃午飯的時候,姐姐從微波爐里拿出幾只粽子說,今天中午請大家吃粽子。我好奇地問,你什么時候包的粽子?姐姐告訴我,這是她在一個熟人家里定購的。這家的老太太70多歲了,兒子也在美國,老倆口不愿意靠兒子過日子,決心賣粽子來養活自己。他們做的粽子用料講究,味道好,價錢公道,品種也多,是專門為適應華人口味而做的。結果一傳十、十傳百,成了遠近聞名的粽子“專業戶”,往往一戶一次就定做幾十只、上百只,老倆口也因此發了財。前幾年老伴去世,老太太堅持獨自經營。她手腳十分麻利,除了做粽子,還代人帶孩子,家里也整理得十分整潔。衛生狀況好正是她生意興隆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姐姐家,每天吃晚飯時,有一個有趣的小節目,就是猜當天送來的包飯給什么菜吃。承做包飯的是一家從臺灣移居美國的華人家庭。太太掌勺,先生開車,負責采購原材料和送飯。每份飯收費5美元,一周或一月預付一次。每份飯兩菜,分別裝在泡沫塑料的飯盒內,外面再套上牛皮紙袋,每天下午5時左右由承包戶負責送到家,放在門外固定的地方。雙職工下班回家打開飯盒就能吃到香噴噴、熱乎乎的飯菜。我們在姐姐家住了一個多星期,沒見過重復的。由于葷素搭配相宜,色香味俱佳,又多是南方口味,所以深受華人歡迎。菜在美國是很受歡迎的,華人自然更不在話下。但好多人愛吃卻不會做,又不能天天下餐館就餐,個體包飯的專業戶便應運而生。

生活是復雜的,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有千百種需要就有千百條生活門路。包餃子、做粽子、看孩子、做包飯,無疑都帶有較重的個體手工勞動的成份,在家務勞動高度社會化的美國,仍能在華人社會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恐怕不是沒有原因的。

看來,即使美國遍地是黃金,黃金也只屬于那些不怕吃苦,肯于吃苦的人。

(梁燕芬姜岳東摘自《海外星云》)

(插圖:劉占遠)

猜你喜歡
掌勺粽子餐館
這些味道怎么辦?
端午節,粽子香
1號異星球餐館
1號異星球餐館
1號異星球餐館
1號異星球餐館
哪些城市“掌勺”過冬奧會
山西老陳醋:請打動“掌勺人”的心
如此照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