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繁森家鄉采風記

1995-08-22 03:33徐沛東
中國青年 1995年8期
關鍵詞:孔繁森文盲聊城

徐沛東

1995年初夏,我去山東聊城孔繁森的家鄉,這是我被孔繁森事跡深深打動之后一次發自內心的體驗生活之行。我想創作歌頌這位英雄的感人音樂,但是,我不愿倉促執筆,我要讓英雄的最動人之處去撥動我的創作靈感。

我知道,藝術家深入生活、反映生活是我們一貫堅持的文藝路線,可惜這些年來提得少了,下去得少了,真正有影響有震撼力的作品也少了。于是,熒屏上多了些既無生活根基、也無思想內容的作品,我們稱之為“偽文學”。所謂“偽文學”,即脫離人民群眾生活,弄幾個“侃爺”在那一通胡編亂造。這種方式似乎還成了眼下的一種時尚,我覺得這是要不得的。任何脫離生活、脫離人民群眾的作品,都不可能成為時代精品!

正巧,在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0周年之際,由中國文聯倡導、組織的“百名藝術家萬里采風團”成立并奔赴全國十幾個老少邊窮地區采風,我有幸隨團去孔繁森家鄉。

我們一行16人,行程8天,幾乎跑遍孔繁森工作過的所有地方。雖然時間短暫,但大家始終被一種興奮激蕩著。聊城,一個并不富足的地區,有些地方還相當貧窮落后,,但這里的人民勤勞善良,這里的歷史文化悠久,這里的英雄輩出??追鄙橇某堑尿湴?,是山東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當我看到一片片黃沙崗,看到了孔繁森曾工作過的地方時,我都不由得想起了我寫的那首歌《我熱戀的故鄉》:“我的家鄉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澀的井水,一條時常干涸的小河,圍繞在小村周圍……”我感覺自己的這首歌似乎就是為眼前的這一切寫的。其實,這樣的地方在中國還到處可見。改革開放十幾年來,盡管人民群眾的生活提高了許多,但仍有許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我們行車時,一路到處可以見到這樣的標語——“不娶文盲妻,不嫁文盲夫”、“掃除文盲是一項基本國策”等。這些標語,在五六十年代見過,如今都快進入21世紀了,看了這些標語,就不免有些酸楚之感。再看我們的一些干部,用公款大吃大喝,他們的一頓餐費,大概夠一個村農民吃上一年的口糧錢了。我們黨不反腐倡廉行嗎?孔繁森的事跡,最可貴之處在于其現實意義。他沒有一句豪言壯語,沒有一件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我們黨的干部如果多一些這種精神、多一些這樣的干部,群眾能不擁戴嗎?當我們見到孔繁森的家屬時,采風活動達到了高潮,同志們感動得都哭了??追鄙灿衅奘依仙?,他也是一個孝敬父母、有情有義的人,可為了國家的需要,為了黨的需要,他會連續三次援藏,受到藏民的深深愛戴。然而,他自己是克服了多大困難,作出了多大犧牲??!

在孔繁森工作過的地方,所到之處,我都被人們對孔繁森發自內心的深深緬懷感動著、激勵著,人民群眾以純樸善良之心盛贊著孔繁森這位他們心目中的英雄。我終于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創作沖動,揮筆創作了緬懷孔繁森同志的歌曲《英雄》。歌中這樣唱道:“都說英雄是砥柱中流,怎知他也不堪風雨驟;都說英雄是硬骨頭,怎知道人間愁他也有。想走的時候不能走,想留的時候不能留。轉瞬間,恍然如夢,不知不覺站得太久太久……”這就是我們的英雄,這就是我們時代的英雄。我想,我們的文藝家不歌頌這樣的英雄,真是愧對于時代,愧對于養育我們的華夏大地!

我們的藝術家應該是一部榨油機,而生活好比是大豆、芝麻,應該不斷地下去收取大豆、芝麻,但僅僅是收取是不行的,榨取、提煉是個艱苦的過程,最終奉獻給人民大眾的必須是精油,這才是我們文藝家的真正功能。

創作永遠不能沒有生活。生活,是藝術家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

猜你喜歡
孔繁森文盲聊城
匯聚起弘揚孔繁森精神的力量
——訪山東省聊城市社科聯副秘書長、聊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理教研部主任王紅霞
《假文盲》的啟示
“新文盲時代”
聊城高新區多措并舉保障貧困戶“居住無憂”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則靈
高原上的追尋——沿著孔繁森的足跡
新動能,新聊城
紀錄片《好人好官孔繁森》首映
明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