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約

1999-03-24 05:30耿海軍馬擁軍
知識窗 1999年12期
關鍵詞:西德防務條約

耿海軍 馬擁軍

武裝西德美法分歧漸統一

實際上,分裂德國并不是美國的最終目的,而只不過是其重新武裝西德的第一步。北約成立后,美國就積極活動,想把西德拉入北約體系。美國認為,沒有西德,歐洲的防御不過是大西洋岸邊的一場后衛戰;有了西德,北約就能有一個縱深的防御,從而有足夠的力量來對付來自東方的威脅。因此,美國主張,加強北約最有力的辦法是重新武裝聯邦德國,并將聯邦德國連同其軍事力量一并納入西方的防御同盟。1950年5月11~18日,北約成員國外長會議在倫敦舉行。會議期間,美、英、法三國外長單獨會晤,并于5月14日發表聲明,要給西德以北約成員國伙伴關系的地位。在這次會議后的幾天,西德總統阿登納就任命前德軍坦克部隊將軍格拉夫·馮·施威林為自己的軍事和安全顧問,并成立了“施威林辦公室”,專門研究聯邦德國重建國防軍的途徑和方針問題。為保密起見,這個辦公室起名為“后方服務中心”。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以此為契機,西方重新武裝聯邦德國的步伐大大地加快了。1950年9月12~19日,美國以增強西歐防務為借口,在紐約召開了美、英、法三國外長會議和北約組織理事會會議,美國國務聊艾奇遜正式提出在北約組織內建立聯邦德國師。這次外長會議還宣布:三國政府打算提出結束對德戰爭狀態問題,適當放寬對聯邦德國工業生產的限制,同意聯邦德國參加“統一的”歐洲軍,但要繼續對聯邦德國保持“占領法規”。同時,北約組織理事會會議責成所屬的有關機構研究聯邦德國參加北約的問題。

法國對重新武裝聯邦德國滿懷疑慮,又無法抗拒美國的強大壓力,于是便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1950年10月24日,法國總理普利文提議:成立“歐洲防務委員會”,由各成員國提供軍隊組成“歐洲軍”;聯邦德國可參加“歐洲軍”,但不得單獨行動,不得參加北約,不得成立自己的國防部和國防軍。這就是“普利文計劃”。

美國認為普利文計劃對聯邦德國限制太嚴,不符合美國的設想。在美國的壓力下,法國只好于12月修改了普利文計劃,同意重新武裝聯邦德國可與建立歐洲軍同時進行,聯邦德國可向北約提供一定數量的部隊。此后,美、英、法三國開始與聯邦德國就相互關系和聯邦德國參加西歐防務問題進行談判。接著,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聯邦德國等六國開始談判建立“歐洲防務集團”問題。

1951年3月,美、英、法宣布修改“占領法規”,允許聯邦德國政府設立外交部。7月,三國又宣布結束對德戰爭狀態。9月,美、英、法三國外長會議通過了成立有聯邦德國參加的“歐洲防務集團”的計劃,同時決定取消對聯邦德國的“占領法規”。

1952年5月26日,美、英、法和聯邦德國簽訂了“波恩專約”,規定廢除“占領法規”,恢復聯邦德國的主權,但美、英、法仍有權駐軍聯邦德國,并在必要時可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5月27日,法、意、比、荷、盧、西德六國簽訂了“歐洲防務集團條約”,條約規定:建立一個超國家性質的“歐洲防務集團”,由各成員國提供軍隊建立“歐洲軍”,這支軍隊由隸屬北約組織的主管司令統率。

法國雖然簽訂了條約,但仍擔心聯邦德國軍事力量強大起來后會威脅法國安全,法國輿論更認為將本國軍隊交給超國家機構指揮有損法國主權。在法國政府向有關國家提出修改的意見遭到對方否決后,法國國民議會于1954年8月30日決定以不再討論的方式,否決了“歐洲防務集團條約”。

“歐洲防務集團條約”夭折后,在美國支持下,英國加緊活動。9月5日,英國建議召開美國、英國、法國、聯邦德國、加拿大等九國會議,目的是就西德加入北約問題再次進行討論。9月中旬,英國提出了替代方案,即“艾登計劃”。其主要內容有:擴大布魯塞爾條約,吸收聯邦德國和意大利參加;同意聯邦德國參加北約;設立歐洲軍備共儲機構,限制聯邦德國軍備;英、美保證長期在歐洲大陸駐軍,以消除法國對聯邦德國的顧慮。

1954年9月28日至10月3日,針對英國的提議,美、加、英、比、法、荷、盧、意、西德九國外長在倫敦開會,經過激烈爭論,終于就西德加入北約問題簽署了最后決議書。10月20~23日,根據倫敦會議達成的協議,在巴黎分別召開了美、英、法、西德四國會議,英、法、西德等七國會議,北約理事會會議,還有法國和聯邦德國關于兩國關系的會議。最后就西德加入北約的具體事項簽署了12個文件,統稱《倫敦—巴黎協定》,簡稱巴黎協定。巴黎協定的主要內容有:美、英、法結束對聯邦德國的占領,另與聯邦德國簽訂協定,繼續在聯邦德國駐軍;聯邦德國恢復主權,可建立一支50萬人的軍隊;接納聯邦德國參加北約組織;修改布魯塞爾條約中關于“防止德國侵略復活”的提法,將布魯塞爾條約組織改稱為“西歐聯盟”,吸收聯邦德國和意大利參加;西歐聯盟各成員國承擔“自動”援助的義務,在軍事上納入北約體系;法國與聯邦德國爭執的薩爾問題將通過在薩爾舉行的公民投票來解決。1955年5月,該協定全部生效。

巴黎協定的簽訂,使美國實現了武裝西德,推動西歐軍事聯合,并將其納入北約戰略軌道的計劃。這樣,以美國為盟主的西方政治軍事集團終于建成,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東西方的對立。

華約成立東西對抗始成型

50年代前期蘇聯歐洲政策的主要目標是:竭力阻止美國武裝聯邦德國和建立西歐軍事集團,阻止把聯邦德國拉入北約的企圖。

當西方簽訂《巴黎協定》后,蘇聯政府于1954年11月13日照會23個歐洲國家和美國政府,要求他們不要批準《巴黎協定》,并邀請他們參加11月將在莫斯科或巴黎召開的全歐安全會議,討論“防止德國軍國主義再起”的問題。同時強烈地指出,在倫敦和巴黎會議上制訂的復活德國軍國主義和把一個重新軍國主義化的西德拉人軍事聯盟的計劃,只會使歐洲局勢復雜化,這些計劃的實施必然會引起歐洲國家間關系的緊張。并警告說,如果愛好和平的歐洲人民迫不得已而采取保障他們安全的新措施,那將是十分自然的。

美國和西方國家并沒有接受蘇聯的建議和勸告,于是,1954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蘇聯和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的代表在莫斯科舉行保障歐洲和平安全會議,中國派出觀察員出席,會議譴責西方國家的聯邦德國政策。并警告西方:如果西方國家批準《巴黎協定》,接受西德參加北約,那么蘇聯和東歐國家就要采取共同措施,建立聯合武裝力量及指揮部。會議通過了一項宣言:“愛好和平的國家不得不采取迫切措施,用愛好和平國家聯合起來的力

量,來對抗由西方國家組成的軍事集團的侵略勢力?!?955年3月,蘇聯和東歐國家進一步就簽訂集體友好互助條約和建立聯合武裝力量等問題進行協商,取得了一致意見,并通過塔斯社再次宣布,如果《巴黎協定》得到批準,蘇聯和東歐國家將締結集體友好合作條約。5月,隨著《巴黎協定》的正式生效,西德可以重整武裝。5月9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理事會在巴黎舉行會議,正式接納聯邦德國為會員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集團已經形成。與此相對應,5月11~14日,歐洲國家保障歐洲和平與安全的第二次會議在華沙舉行,與會的蘇聯、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八國簽訂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即《華沙條約》。會議通過了成立武裝部隊聯合司令部的決議,任命蘇聯元帥科涅夫為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度A沙條約》于6月4日正式生效,有效期為20年。在期滿前宣布該條約無效,條約將繼續生效10年(1985年又決定再延長20年)。

華沙條約由序言和11項條文組成。序言宣稱,由于軍國主義化的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從而加大了新戰爭的危險,愛好和平的歐洲國家必須采取必要的步驟,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維護歐洲和平。條約第三條規定,締約國“就一切有關它們共同利益的重要國際問題彼此磋商”。第四條規定:“如果在歐洲發生了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對一個或幾個締約國的武裝進攻,每一締約國應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行使單獨或集體自衛的權利,個別地區通過同其他締約國的協議,以一切它認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裝部隊,立即對遭受這種進攻的某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給予援助?!睏l約還規定:“締約國不參加與華沙條約相反的任何聯盟,不締結與華沙條約相反的任何協定;保證以和平的方法解決它們的國際爭端,恪守相互尊重它們的獨立及主權和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p>

《條約》還規定了華約的各種組織機構,“政治協商委員會”是華約的最高權力機構,由華約各成員國黨政軍首腦組成;聯合武裝部隊司令部是華約的最高軍事機構,總部設在莫斯科;聯合武裝部隊司令部的執行機構,是聯合武裝部隊總部,總部設在莫斯科,由締約國總參謀長組成,它在其涉及的防御區內,分別建立北歐、中歐和南歐三個地區司令部;各締約國撥歸華約組織的軍隊,都由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指揮。1969年3月,華約組織又成立了“國防部長委員會”。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是東歐局勢的驟變,使舊的世界戰略格局已被打破,華沙條約組織也面臨著嚴重危機。1990年9月25日,因為兩德統一,原民主德國正式退出華約組織。1991年2月25日,華約政治協商委員會在布達佩斯舉行的特別會議上簽署了一項協議書,宣布華約所有的軍事機構從1991年4月1日起全部解散,同時停止一切軍事活動。這樣,華約軍事機構宣告解體,北約和華約這兩大政治軍事集團在世界舞臺上30余年的明爭暗斗終于結束了。

(責任編輯/蔣劍)

猜你喜歡
西德防務條約
俄宣布退出《開放天空條約》
美不續簽俄美僅存軍控條約?
中國與西德建交的一段曲折歷程
《馬關條約》原件
歐盟推出“史無前例”的防務計劃
拉西德的玫瑰花
《里斯本條約》有望通過
1972,另一場“二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