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鄉的家

2005-06-22 10:13陳澤民
新寧雜志 2005年4期
關鍵詞:入籍鄉親房屋

陳澤民

家,一個多么親切的字眼,無論是誰都會經意或不經意地提起它:國家、家鄉、家庭。當家字從口中飄出是那么親切、那么溫馨。無論是戰火紛飛,還是和平安定,無論烈日當空,還是寒風徹骨,無論欣喜若狂;還是憂心忡忡,當想起家來,心頭便少了一份不安的憂愁,多了一份寧靜和溫暖。無疑每個人都無刻不為自己的家所夢魂縈繞,傾注著全部的愛。

不論是浪跡天涯,還是富貴榮華,很自然就會想起了“家”。這是避風港,可以給人一種親切的歸屬感,紓解心中的疲勞,調養好精神,在人生旅途的奮斗中重出江湖,再戰江湖。有一首唐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泵娨馕吨裁??人在榮華富貴時會想起生我育我的家,回老家見見鄉親,宴請鄉親,是人之常情。

家是什么?社會學家說,是社會最小的細胞,婚姻學家說是風雨相依的兩人世界。家庭是社會獨立的個體,家鄉是獨立個體組成的群體。

在美國與友人相聚時,朋友問我:“你的家是在OCEAN.AVE嗎?讓我送你回家吧!”“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用車子送我回家嗎?”朋友大感不解,他指著海洋街的一幢房子,那不是你的家嗎?我回答說:“這不是我的家,這只是我們的房屋,我的家是在中國大陸?!?/p>

我要我的朋友清楚明白:我的家是指我的家鄉,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家不是房屋,不是彩電不是冰箱,更不是物質堆砌起來的空間。物質的豐實固然可以給我們一點感官的快感,但那是轉瞬漂渺即逝的。

試想,在那個空間如果充滿暴力和冷戰,同床異夢,貌合神離,家將不成其家,而成為一個爭斗的戰場,房屋汽車充其量不過是這個現代化的戰場中悲劇的擺設罷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像鄉情也變得越來越濃,對家鄉中的家越來越思念。對生我育我的家鄉每一個方塊之地都是那么熟悉,念念不忘。相信現在家鄉的家中灰塵積滿,空氣不流通,屋里家具殘爛亦剩下無幾。滿屋霉氣,沒有一點物質的價值,但仍得我愛,仍在掛念,家鄉的人和事都在我腦際縈迴,雖然我帶著全家在異國成了家,但我心里總覺得有種落葉歸根的感覺。

來到了美國這么多年了。當決定了要繼續生活在這個國家的時候,心里想的是:應該把自己交給這個國家才是,雖然按時按份地繳納了各式各樣的稅款,同時也享受了這個國家所給予的福利,就應該順理成章地入籍這個國家。這是名正言順的事,但是此時在準備入籍的過程中卻感到了一種失落感覺。好像我在精神上那根唯一的與家鄉牽連的線,就要在宣誓那天不得不被扯斷了,感到有點失落,有點傷感,也有點無奈。

事實上,心里有的和早已存在的什么也不會因為這個形式上的改變而改變,中國是我的祖國,身體內流著炎黃的血液。記得移民官在面試時問了一大堆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讓我的心顫抖一下:“當美國和中國對立時你會忠于美國嗎?我說“會”,但心里卻在問自已:真的會嗎?這也許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本能反應吧!

家鄉仍是在哪里?仍在我的心里,一切都不會因此而遠離和消失。人生的路不管換成什么樣的形式,我對家鄉的感情卻永遠會隨歲月伸延下去。

不管別人怎樣看我,不管我持有什么護照,我想我還是個中國人。故鄉情是任何不能改變的,想到這里,心里覺得安慰了很多。概括地說,家是愛的聚合體,試看天下之家,皆為家而聚,無愛而散。我尋自己的家,在意義上是人類的宿命,一個靈魂的棲息地,一個精神的樂園。家是全家人在一起的感情的全部,這是我們生命中的真情實感。

猜你喜歡
入籍鄉親房屋
會建造房屋的石蠶
路遇鄉親
老來心事
點贊
房屋漏水后的“奇觀”,實屬罕見
瑞士入籍面試問題很奇葩
暴雨過后房屋滲漏,接水“神器”們責無旁貸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
西班牙收緊入籍申請審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