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潤澤以溫 比德以玉

2005-09-06 09:53
鑒藏 2005年6期
關鍵詞:秋山玉器故宮

梅 辰

楊伯達,我國著名學者、文物鑒定家、古玉專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委員會會長。他首開我國玉文化研究之先河;首先質疑景泰藍之“身世”,指出景泰藍非中國之先創;首次對清代院畫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使許多珍貴字畫重現光彩;他還在雕刻、玻璃器、金銀器、琺瑯器及鼻煙壺等多個領域頗有建樹。如今這位年逾古稀的“玉”學泰斗,依然對他所鐘愛的“玉”事業興會淋漓,樂此不疲。

梅辰:中國人對玉近乎偏愛,人們把天帝稱為玉皇大帝,把月宮中的兔子稱為玉兔,為什么中國人對玉如此崇拜呢?

楊伯達:這是有歷史淵源的。古人認為他們的生存、他們所獲得的物品都是由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保佑他們,慢慢地他們就把這種無形的力量具象化,最后發展到有了神靈的概念。人們認為要更好地保護自己、保護部落,就必須祈求神靈的保佑,于是就出現了巫,由巫來完成事神的任務。巫拿什么來事神呢?她就拿玉。為什么她要拿玉?根據《山海經》中記載,人要維持生命就需要吃果實,吃肉,黃帝則需要吃“玉膏”,而天地、鬼神就吃玉。對于人來說飲食是第一位的,古人打獵、采摘都是為了滿足飲食的需要,所以巫認為神也像活人一樣是將飲食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巫就給神送去它最愛吃的玉,以玉事神。這種解釋目前看來也符合考古學的發現,史前時期墓葬出土的很大一批神器就是用玉做的。所以玉這個角色非常重要,它在中華文明的形成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量玉質神器的出土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另外,人們把玉奉獻給神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它稀有,蘊藏不豐且質優,其中100%的玉稱為“全”。所謂“全”就是一點雜質都沒有的玉,是最純的玉。它的顏色是白的,所謂潔白如玉就由此而來。最好的玉就是全玉,過去只有皇帝才能用全玉。

梅辰:但是好像西方人佩帶玉飾的并不多,他們似乎更鐘愛寶石?

楊伯達:玉和寶石可以說是中西文化的一個分水嶺。任何一個民族都會找到一個具象的東西來表達他們的內心世界,來代表他們的文化、情感、理念和傳統……遠古時代,人們在用石器做工具時發現玉比一般石頭優越美觀,玉含蓄堅韌,溫潤瑩澤,它既不像寶石那樣清澈透明,一眼望穿,也不像石頭那樣渾濁不透,堅硬干脆,它含蓄內蘊,生動而富有靈性,這些都與史前人們內心的一種愿望,一種內涵相吻合,為文明時代華夏民族所繼承。我認為玉就是我們的祖先找到的最能代表中華民族性格、文化和理念的物質載體,所以說中國人喜歡含蓄祥和,屬內向型,而西方人喜歡透明,一目了然,屬于外向型的。這就是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異。

梅辰:我們常說“君子如玉”,人們為什么會拿君子與玉相比較?

楊伯達:儒家學說宣揚“仁、義、禮、智、信”,其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仁,人們敬仰那些“仁者愛人”的人,把他們尊為君子,而“仁”的核心就是德??鬃釉唬骸胺蛭粽?,君子比德于玉”,就是把德與君子聯系起來并追溯至遠古。玉就代表德,德就物化為玉,玉德就成為文明社會發展的精神支柱。那時有德的人都隨身佩帶玉,時時以玉的品德來約束自己:“君子就是玉,玉就是君子?!焙髞砣藗兙屠^承和發揚了“君子如玉”這個說法。

“我剛進故宮時,老院長吳仲超交給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整理清代玉器,當時大概看了一萬多件吧。到后來真正走上玉器研究之路,我認為完全是因為社會的需要,社會的推動?!?/p>

梅辰:您是怎么想到要搞玉器研究的呢?

楊伯達:實際上我在大學學的是美術專業,1948年畢業后我到了中央美術學院,并開始學習中外美術史。由于經常出國辦展覽,我逐漸又對博物館學發生了興趣。在調到故宮之前,我是搞博物館學的,當時我在博物館學上算是有了點成績吧,要不我也不會順利地調入故宮。1956年我剛進故宮時,給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老院長吳仲超對我說:“辛苦你了”,意思是我要來挑擔子,出力,把故宮博物院的陳列工作搞上去,提高其思想性、科學性和藝術性,更好地為廣大觀眾服務。我被安排在陳列部做副主任,唐蘭先生(著名學者)是主任,部員有許多都是大名鼎鼎的權威人士,像陳萬里、羅福頤、徐邦達等專家學者。

吳院長交給我的第一個任務——整理清代玉器,搞清楚哪些可以外撥,哪些需要自留。我們那時也談不上什么研究,只是挨個看,挨個整理。當時大概看了一萬多件吧。我看得比較細致,基本上對那些清代玉器做到了稔知于心。

到后來真正走上玉器研究之路我認為完全是因為社會的需要,社會的推動。70年代末期,社會上開始有了了解玉器知識的需求,于是國家文物局就指派北京市文物局面向全國舉辦一個玉器鑒定培訓班,派給我的授課內容是講隋到清的玉器鑒定。后來我又參加了《中國美術全集·玉器》分集、《中國玉器全集》的編纂工作,我任主編。從編書一開始,我就在玉的研究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很多問題就是這樣邊研究,邊編輯,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和這么多年的研究,我對玉器的認識就既不是1956年整理清代玉器時的懵懵懂懂,也不是編玉器分卷時的一知半解,這時對玉就有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功力和認識水平。

梅辰:《春水》、《秋山》玉可以算是您的“代表作”了,這是您最得意的一次鑒定嗎?

楊伯達:也談不上是最得意的一次鑒定,只是說它為傳世玉器的研究鑒定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在這個意義上說它是讓我感到欣慰的。

當時故宮有一大堆既沒有定名、又沒有年代、也沒有說明功用的玉器,總數不詳,當時我看到這些玉器時就覺得它的圖案像是鷹在捕捉天鵝,充滿著純樸的山林野趣和濃郁的北國風情,極富畫意,宛如宋畫一樣形神皆備,匠心獨運。從形象的視覺效果看,它的背景有塞北的風格,至于當時的人們為什么要雕琢這種形象的玉器,整個來說都不清楚,這只是形象上的一些感官認識。那么我就想如果能對它有所突破的話,就解決了這些玉器的歸屬問題。

首先第一步,我在出土文物中去找有沒有類似的東西。因為出土文物是有年代下限的,比如說青銅器,一般來說青銅器上面都會有銘文,或者也可以從出土墓葬的年代加以推斷,這樣就可以類比出玉的年代。我去了赤峰、阿城等地考察,結果就在阿城發現了銅的天鵝,形象上與玉的天鵝很接近,感覺它們是同一時代的東西。那么這就提示我們可以從考古材料中去找證明,從出土文物中去類比年代。

第二步就是要用文獻來證實。我查資料、查古文獻、查《遼史》、《金史》及其《本紀》等,在文獻中,我就看到有關契丹族“春捺缽”(捺缽:契丹語打獵)、“秋捺缽”的描寫,《遼史》中關于“捺缽”的記載很多,待我查《金史》的時候,它開始還寫“捺缽”,到后來它就直接寫“春水”、“秋山”了。中國文字的概括能力太強了,《春水》、《秋山》一下子就概括出了季節的特征:春天,水是環境,春波蕩漾,水天一色;秋天,山是環境,秋高氣爽,山巒滴翠,這是多么美的自然景色??!后來我又查專門記載皇帝大事的《本紀》、《輿服志》,其中的記載特別提到皇帝所佩的玉帶是《春水》、《秋山》飾的,因為在過去,玉都是皇族才能佩帶的飾物,那么這個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所以我說要到古文獻中去探尋。

《春水》、《秋山》玉這類玉器的研究方法,前人并沒有傳給我們,需要我們一點一點地去摸索,我的經驗就是一個學者要想研究問題,就要從古文獻中去找證據,這是我最深刻的體會。

梅辰:經過這么多年的研究,故宮的玉現在是不是都已名實相符了?

楊伯達:故宮的文物號稱百萬,其中的問題你不可能全部都給它解決,只能解決一批是一批。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故宮僅玉就三萬余件,能解決一部分也算是一點貢獻吧。

“經過這些年的經驗教訓,我現在已經宣布不再做鑒定了,因為我一說真話連朋友都沒的做了?!?/p>

梅辰:您現在真的是一點鑒定都不做了嗎?

楊伯達:通過這些年來的經驗教訓,我已經宣布不再做鑒定了。因為假如我不做鑒定,大家還可以維持一個好朋友關系,我一說真話就連朋友都沒的做了。(梅:這么嚴重?)因為現在市場上的玉幾乎不見什么真東西了,基本上是這么個局面,當然也不能絕對地說一件真貨沒有,但很少,大部分是假的,你就是花幾十萬、幾百萬買的東西也不敢保證是真的。對外應該說是關門了,對個別的幾個收藏家朋友我還是會給看的。

梅辰:您告訴了他事實真相,他應該感激您,怎么會朋友反目了呢?

楊伯達:因為他是一個具體的人嘛。人就會有利益問題,他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如果買了假東西,那他就會付出巨大的損失。他當然不希望你說是假的了。

梅辰:如果遇到假的,您怎么說?

楊伯達:這就要看具體情況了。如果他還沒買,那么在讓他保密的前提下,可以告訴他真相;如果他已經買了,那我就封門了,絕對不接待了。不然的話,本來還是朋友,看過之后就老死不相往來了……

梅辰:如果是來自領導的、官方的呢?

楊伯達:官方的就公事公辦吧,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實話實說唄。如果是私人關系,以前我都是說實話,但是結果很糟糕。所以我現在就基本上不介入此干系了。

梅辰:有昧著良心做鑒定的嗎?

楊伯達:我相信是有吧。

梅辰:最后一個問題:“中國最有名的玉要算是“和氏璧”了,昔日“秦昭王愿以15城得楚‘和氏璧一塊”,那么迄今為止中國最價值連城的玉仍是“和氏璧”嗎?

楊伯達:“和氏璧”價值連城,歷史上是這么講的?,F在來看,良渚文化墓葬出土的“玉琮王”應是國內最頂級的玉之重器了,屬于國寶級的!

梅辰:它現在存在哪里?

楊伯達:在浙江省文物考古所。

看著盈滿四壁的書籍,我對先生說您這兒不像個家,倒像個博物館的辦公室。先生笑答:“實際上我們這代人真正有家是在離休以后,我以前在故宮工作時每天午、晚兩頓飯都在故宮吃,別人只吃一頓午飯,我是晚飯前先到圖書館把書借出來,吃過晚飯后我在辦公室繼續看書,很晚才回家。我愛人也是這種工作狀態,兩頓飯都在單位吃。五年前她因病去世,這個家就更像辦公室了……”

一塊璞玉之所以最終能夠成為瑾瑜,是因為靠經年流水不斷地沖刷打磨,又經歲月的千錘百煉始得其美。人生亦如此。

猜你喜歡
秋山玉器故宮
基于美學的角度探討玉器鑒賞
雪中故宮
秋山
梅章甫
傅宇博??《秋山古寺》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誤區
厚德載物——中國古代玉器展(上)
故宮
玉之器
張自啟中國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