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高手比拼火鍋炒料

2006-01-05 09:38陳長芳
中國大廚 2006年12期
關鍵詞:郫縣底料豆豉

陳長芳 林 琳 宋 緹

來由:冬天到了,又是一年火鍋熱銷時,有的火鍋店顧客盈門,有的卻門可羅雀,原因在哪里呢?謎底就在火鍋底料的炒制秘方?!按髲N實驗室”為此組織策劃了大型系列火鍋專題研討,光盤互動,并誠邀各地火鍋高手繼續參與。

點評綜述

楊建華:火鍋底料的炒制配方可以說是“百花爭鳴”、“異曲同工”,大家的配料基本雷同,但每人手法不同又各有區別,尤其香料的用法千奇百怪,因為很多香料都可以出火鍋所要的香味,只要搭配得當味道都可以過關。下面這些配方各有差別,但都是合格的配方,全部刊登出來,大家可以互相借鑒、對比,選取最適合自己的。

傳統典型

四川版底料

火鍋高人一:謝昌斌

油料:牛油7.5千克(先加姜、蔥、蒜熬香,除去腥味), 豬油2千克,菜籽油3千克。

主料:糍粑辣椒7.5千克(干辣椒入沸水煮約2分鐘后,撈出后絞成蓉),火鍋專用郫縣豆瓣3千克(剁細),永川豆豉1袋約500克,花椒1千克,冰糖500克,醪糟500克,姜500克,大蒜子1千克,大蔥1.5千克。

香料:八角40克,草果30克,丁香20克,桂皮40克,白蔻100克,小茴香80克,香葉30克,蓽撥20克,排草50克,靈草100克,香草60克,山奈20克,千里香30克,砂仁30克。(草果拍破,八角、山奈、桂皮分成小塊。然后將香料用小火炒香,制成粉。)

炒制:1、菜油先煉熟,生姜拍破,冰糖敲碎。2、鍋內倒入菜油燒熱,放入牛油、豬油,投入生姜、蒜瓣、蔥結小火熬香,撈出,接著下郫縣豆瓣、糍粑辣椒,改用小火慢慢炒1.5小時,至水汽炒干,香氣四溢且辣椒微微發白時下香料粉,繼續用小火炒20-30分鐘至鍋中顏色變深時,下入冰糖、醪糟汁,小火熬至醪糟汁中水分完全蒸發,這時將鍋端離火口,加蓋燜至鍋中原料冷卻,即成火鍋底料。

敬宇點評:這是一款傳統火鍋,動物油用得比較多,香料復雜,特別是放了香草、排草、千里香,屬于飄香型火鍋。放醪糟也能起到放白酒的功效,但是要注意防止醪糟糊鍋。

趙海洲點評:謝師傅的配料很具體,我質疑的地方是排草和靈草的問題,這兩種香料揮發得特別慢,用于炒底料效果不理想,多用于熬制老油。

楊建華點評:香料用得比較多,湯色容易發黑,排草、靈草、香草、千里香、蓽撥等藥香味比較濃,建議去掉蓽撥、砂仁、丁香。因為炒制火鍋底料最好選芳香型香料,而非藥香型香料。另外不建議放花椒,否則炒完后容易發黑,如果在四川等地,客人喜歡麻味,可以在配制火鍋湯料時加入花椒。

朱建中點評:此款配料是四川傳統火鍋的代表,麻辣鮮香。缺點是先下豆瓣再下糍粑辣椒,這個順序顛倒了。如此以來,糍粑辣椒水分會炒不干,容易混湯。

北派改良版底料

火鍋高人二:楊建華

配料1:色拉油5千克,老油1.5千克(或叫三重油,非回收之“老油”,其制作方法:色拉油和干辣椒面以3:1的比例,將色拉油燒到七成熱,起鍋沖入辣椒面中,邊沖邊攪動不要糊底,然后靜置,等辣椒面沉淀后取出色拉油,再燒至七成熱,再沖入另外一份干辣椒面中,如此反復3次即成三重油),牛油1千克,羊油500克。

配料2:姜500克,大蒜1千克,糍粑辣椒4千克,火鍋專用的郫縣豆瓣1千克,冰糖300克,白酒150克。

香料:八角200克,山奈100克,桂皮150克,小茴香150克,草果80克,香葉、香茅草各20克,丁香30克,豆蔻、砂仁各35克。

炒制:將四種油入鍋,燒至五成熱后放入姜、大蒜小火炸干水分,下入糍粑辣椒、郫縣豆瓣小火,用鍋鏟不停地翻動防止糊底,熬至油由渾濁轉向清澈時,下入洗凈泡漲的香料小火繼續炒約20分鐘至鍋內香料出香后下入冰糖,小火炒至冰糖融化后加白酒即成。

炒制關鍵:1、炒底料的關鍵要選擇好的原料,辣椒要選擇優質紅艷且少籽的二金條或燈籠椒,做糍粑辣椒時要先去掉辣椒籽,煮漲(即辣椒變大吃水)后控干水再蒸約1小時再絞碎,這樣做出來的火鍋香辣紅亮、香味回溢,而且蒸后的辣椒吃完不上火、不口干,辣椒顏色也更亮。

2、將傳統的菜籽油改為優質色拉油后色澤更加紅亮清澈,香味也沒有損失,牛油煉制時要注意火力不可過大,否則容易有焦糊味,而且色澤發黑。

3、如果牛羊油是自己用買回的牛油塊、羊油塊煉制的,那么要將牛羊油渣炸成金黃色,油才可以使用,如果煉得太輕,再用來炒底料時會出現泡沫。傳統火鍋喜歡放豆豉,但豆豉是火鍋渾湯的根源所在,所以最好不要放豆豉。

謝昌勇點評:這款火鍋料加羊油,在成渝兩地是比較少見的,應該比較適合北方的火鍋。

趙海洲點評:這一款配料制作方法很詳細。在這些香料中,香茅被用在熬制底料中,眾所周知,香茅是一種揮發性很慢的香料,用于炒料恐怕香味散發太慢,浪費香料,我想有些不妥,它多用于熬老油。還有,楊師傅所提出的豆豉問題,也很尖銳。但是,豆豉一向是我們做重慶火鍋的必備用料,火鍋的香味有一部分就是來自于豆豉,要想不渾湯,就要犧牲豆豉的香味,這是個很矛盾的問題。

敬宇點評:這是一款近年來比較流行的四川火鍋。在油料中用羊油較少見,羊油如果處理得好可以起到增香的作用,如果處理不好會有膻味,方法是大火將油熬化,再用小火熬至六成熱即可,油燒得過輕有膻味,過老香味不足。香料中放了20克香茅草可用于提色,其中砂仁25克較難處理,油溫高會苦,在五成熱油中炒最合適。

朱建中點評:此料大量用動物油,口味濃厚。但是辣椒蒸得時間太長,雖然顏色紅亮,但是容易渾湯。香料沒有制成粉,如果最后不打出,恐怕影響就餐,因為香料大渣子太多。另外,此料沒有加花椒,我感覺味道不醇。

火鍋高人三:何冰

重慶人,有12年從事火鍋的經驗,先后在北京、成都、西安等地工作,現任西安“醉人歸”火鍋酒樓行政總廚。

配料1:干辣椒5千克,牛油15千克,菜子油10千克。

配料2:小蔥段1千克,郫縣豆瓣250克,豆豉150克,白酒(52度)150克,大小茴香各500克。

香料:丁香150克,草果100克,香果100克,桂皮50克,山奈200克,八角200克,香葉100克。

制作:1、辣椒剪成兩段(去籽,否則糊鍋,有異味)。香料用白酒浸泡10分鐘后晾干或烘干,打碎成粉。2、鐵桶下清水燒開,下辣椒煮一下(如果想要辣味重一點,就要煮得時間短一點,如果辣味輕一點,就要煮得久一點,但是不能煮爛),撈起,擠干水分,絞成粗的辣椒面。3、鍋放牛油,然后下燒熟的菜子油,燒到八、九成熱時取22.5千克油澆入剛絞好的辣椒面中,這樣油酥過的辣椒不燥辣。3、在鍋內剩下的2.5千克油中下入小蔥段,浸炸并離火降溫1分鐘后,再撈起小蔥,另做它用,下郫縣豆瓣醬小火炒50秒,然后下豆豉小火炒20秒,下剛才燙好的辣椒面,大火炒開鍋,(一定用大火,否則辣味出不來)然后轉小火,下入香料粉小火炒40分鐘,倒入白酒(提香),最后放入大、小茴香即可。

制作關鍵:1、我覺得炒底料最關鍵之處是掌握好火候,比如下入辣椒后一定要大火炒干水汽,其他時候轉小火。

2、豆瓣不要炒太嫩,否則有豆腥味,炒老了也不行,顏色會發黑。

3、大小茴香用于最后提香味,它們不能放太早,否則香味會散失,一定要最后整顆放入。

謝昌勇點評:這款底料操作簡單,容易掌握,我認為如果把山奈減少到100克(山奈有苦澀味)、桂皮適當增加一點的話,效果應該還好一些。

敬宇點評:這是一款經過北派廚師改良的四川火鍋,在調料2中豆瓣和豆豉的比重比傳統重慶火鍋少,白酒放得較多,我估計是由于炒制豆瓣的時間短,所以多加白酒以祛除豆瓣生味。不過我認為豆瓣至少小火炒2分鐘至水汽略干為宜。一般火鍋都要加酒,只不過種類不同,有花雕酒等。制作中香料較簡單,但是丁香放得過多,因丁香香味比較沖,放多了會發苦,如果按照這個分量的話,丁香必須事先放入白酒泡。

楊建華點評:何師傅的香料沒有打碎,這是比較可行的,熬好之后沒有過多的渣子。有人喜歡打碎,這樣雖然入味均勻,但是渣子太多。

朱建中點評:放得辣椒多,色澤亮,辣味足;用的牛油太多,不大健康;香料比較多,中藥味太重,可適當減少。另外,用油沖糍粑辣椒時一定注意,要一個人沖油一個人攪動,否則會糊。

無渣版底料

火鍋高人四:朱建中

原料:干辣椒5千克,郫縣豆瓣1千克,永川豆豉750克,花椒1.5千克,黃酒2千克,冰糖750克,老姜2.5千克,蒜瓣1.5千克,菜油12千克。

香料面:三奈10克,八角15克,草果10克,小茴香15克,丁香8克,砂仁10克,白蔻10克,桂皮14克,甘草10克,黃梔子10克,排草10克,老蔻(姜科豆蔻類植物,其果、種子、花皆有特殊香氣。多產于西昌川興鎮一帶,市場價 8-10元/公斤)10克。

制法:1、選干辣椒去蒂,去籽,入沸水鍋中飛一水,撈出,瀝去余水,再放入鍋中加清水,水以淹沒過辣椒2厘米為宜,大火煮至辣椒吃水時,撈出,投入絞肉機中,用粗孔刀板絞成糍粑辣椒蓉,另將豆豉、豆瓣、老姜分別絞成細蓉。

2、花椒烘香,用絞拌機打成碎米粒;大蒜拍破;冰糖搗碎;豆豉蓉用黃酒稀釋后待用(用黃酒稀釋的目的是炒時不容易發苦)。

3、鍋內下菜油燒至八成熱,熄火,讓油溫下降到三成熱時,取3/4的油放入另外一只鍋中,下4/5的糍粑辣椒蓉、全部香料面大火翻炒20分鐘,然后下豆瓣蓉小火炒20分鐘,當炒至鍋內基本無水分、油面起泡、辣香味濃時,投入豆豉蓉、老姜、大蒜、冰糖再炒幾分鐘,下花椒合炒,起鍋即成底料。

4、將余下的油和糍粑辣椒蓉入鍋,低油溫小火不斷推炒至油色紅亮時起鍋裝入盆內,隔夜即成無渣紅油。

謝昌勇點評:注意的是炒無渣火鍋的香料應該比炒有渣火鍋的香料要多些。

敬宇點評:我理解的無渣火鍋是底料中所有的料都粉碎,包括豆瓣和香料粉,但要注意它們的溶性,香料一般是油溶,油溫在五、六成即可溶于油中。

作者討論:我們所指的無渣是指炒底料時香料打成粉,配制火鍋湯底時,將底料內的料渣打出一半(不能全打出,否則影響香味),這樣料渣大大減少,方便食用。

楊建華點評:感覺豆豉多了點,會發黑,可以減少用量到500克。

飄香毛肚版底料

火鍋高人五:敬宇

高級餐飲職業經理人、高級培訓師,現任宇陽餐飲管理公司首席顧問。

調料(5份):菜籽油2.5千克,牛油1.5千克,郫縣豆瓣1.5千克,干辣椒250克,生姜100克,大蒜子200克,大蔥300克,冰糖150克,醪糟500克。

香料:八角100克,山奈50克,桂皮50克,小茴香50克,草果25克,紫草25克,香葉10克,香草10克,丁香5克。

初加工:菜籽油煉熟,牛油切成小塊,郫縣豆瓣剁細,干辣椒入沸水鍋中煮約2分鐘后,撈出剁成蓉,即成糍粑辣椒。生姜拍破,大蔥挽結,冰糖敲碎,八角、山奈、桂皮掰成小塊,草果拍破。

炒底料:1、炒鍋置中火上,倒入菜籽油燒熱,放入牛油熬化,入生姜、蒜瓣、蔥結爆香,接著下入郫縣豆瓣和糍粑辣椒,轉用微火慢慢炒約1-1.5小時,至豆瓣炒干、辣椒微微發白時,揀出鍋中蔥結不用,隨即下入用酒泡過的香料小火炒約15-20分鐘,至鍋中香料色澤變深時,下入冰糖、醪糟汁,用小火慢慢熬至醪糟汁中的水分完全蒸發,這時將鍋端離火口,加蓋焐至鍋中原料冷卻,即成火鍋底料。

調湯底:鍋入菜籽油,入干辣椒150克,花椒25克炒香備用。另起鍋放入炒好的火鍋底料100克,倒入鮮湯2500克,調入雞精、味精,撒上炒香的干辣椒和花椒,倒入火鍋專用鍋中即可。

技術關鍵:1、郫縣豆瓣和糍粑辣椒要慢慢炒干水汽。2、加入冰糖可以起到“亮”湯汁的作用,而加入醪糟汁,則能促使豆瓣和辣椒中的辣味、香料中的香味充分溶入油中,并能除去某些香料中苦澀味。3、火鍋底料炒好后,上面有一層浮油,可將其打出一部分作為老油,以備下次炒制時作“母油”使用。

趙海洲點評:敬師傅介紹了當前很流行的毛肚火鍋。這種火鍋在傳統的制作技術上經過很多的改良,很適應當前的市場。

謝昌勇點評:這款料的郫縣豆瓣味要比辣椒的香味要重些,介紹也比較詳細,搭配合理。

楊建華點評:此料加了蒜子,可用于涮制毛肚等動物下水,能掩蓋異味,增香。

朱建中點評:敬師傅在調湯底時又撒了一層干辣椒花椒,香味更大氣,但是鍋面料渣太多,涮毛肚等食物時會卷料渣,可以打掉一部分料渣。

火鍋高人六:胡林

陜西漢中外婆鄉村菜酒樓任廚。

原料:郫縣豆瓣800克,干辣椒1000克,生姜400克,大紅袍花椒300克,蔥、蒜各100克,冰糖50克,黃酒100克,永川豆豉200克,醪糟150克,鹽100克。

香料:草果50克,白豆蔻75克,山奈35克,丁香5克,小茴香25克,砂仁30克,蓽撥30克,香葉45克,香果20克,八角35克,桂皮25克,黃梔子(外觀有很多棱角,中藥行有售,有藥香味)20克。

油料:化雞油500克,熟菜籽油3500克,化牛油3500克,色拉油300克。

制作:1、將草果、山奈、蓽撥、香果、八角、桂皮、黃梔子用溫水浸泡兩小時(作為A料)。丁香、小茴香、砂仁、白豆蔻、香葉、大紅袍花椒用冷水浸泡一小時(作為B料)。2、干辣椒剪斷去籽,用沸水煮約七八分鐘,至干辣椒稍脹時撈出,入絞肉機打碎,郫縣豆瓣也打碎備用。3、生姜100克和豆豉剁細入五成熱色拉油中小火炒香待用。4、鍋置火上,下入化牛油,待牛油出香后加入熟菜油,同時放入生姜300克(拍碎)和蔥、大蒜煸炒,至姜蔥蒜水分干時撈出。待油溫稍涼后放入冰糖,冰糖呈泡沫狀往上浮時,加入糍粑辣椒小火炒約20分鐘,再下入碎郫縣豆瓣小火熬制約15分鐘(同時要不停攪動)至油色紅亮時,下入泡好的香料A小火炒制1.5小時,此時油色深紅,香味漸出,再放入泡好的B料與化雞油小火炒約半小時,下入炒好的生姜、豆豉油并烹入黃酒、醪糟,放入鹽攪勻,漏出油料,分裝即成(沉淀物為底料,油汁為老油)。

制作關鍵:1、用溫水浸泡A料,可使香料中的苦味略微減輕一些。B料中的香料香氣易發散,所以用冷水浸泡即可。2、炒制底料要注意投料的先后順序,先放草果、山奈、八角等出香慢的香料,再放丁香、小茴香等出香快的香料。

謝昌勇點評:從重慶火鍋角度來講,我建議郫縣豆瓣可以減少200克,干辣椒和大紅袍花椒再加一些,這樣麻香味更突出。

趙海洲點評:胡師傅在介紹制作底料當中很全面。用料也很好,料的投放順序寫得很清楚。

敬宇點評:油料中放入化雞油可以提底料的色澤和口感的柔和度,加了100克鹽口味偏重。香料用冷水浸泡1小時沒有用酒浸泡快,建議用酒泡。

楊建華點評:此料在炒制中間放冰糖不妥,會影響冰糖的味道,不如最后放,我們一般都在炒到最后時放入,只要能融化即可。另外,在四川,大家一般放冰片糖,糖度高,用量省,湯色也好,而且便宜。

朱建中點評:此料的亮點是用了化雞油,雞油口感比加牛油、羊油好。另外,我也感覺冰糖放得過早。冰糖的作用是調和湯味、中和辣感,放太早容易炒焦發苦。

簡易操作版底料

火鍋高人七:趙海洲

(按100鍋比例):

用料:花生油10千克,郫縣豆瓣醬5千克,豆豉500克,花椒5千克,姜蔥各500克,牛油10千克,冰糖500克,二鍋頭500克。

香料:小茴香1000克,肉桂皮300克,草果250克,砂仁200克,篳撥100克,香葉200克,玉果100克,八角200克,香松(即甘松,具有強烈的松節油的香氣)100克,丁香50克,紅蔻150克,山楂皮50克,千里香200克。把以上香料除小茴香、千里香外,其余打成粗粒狀待用。

制作:1、豆豉剁碎;蔥切段;姜拍破;牛油先在鍋中燒化(方便去掉其中雜質,防止火鍋在煮的時候有浮沫)離火晾涼后濾渣備用。2、花生油下鍋燒至四成熱下入豆瓣醬、豆豉、花椒、姜、蔥、冰糖小火慢慢熬制(用手勺不停地攪動,防止糊鍋),待熬出香味時下入牛油,用小火再繼續熬制大約1小時,待鍋里的料完全釋放出香味時,下入香料再熬制20分鐘左右,中途慢點白酒,離火倒入盆中待用。(最好能晾12個小時再使用,以便香料味道充分融合)

老油的制做:

用料:凈花生油5千克,燈籠椒2千克。

制作:1、燈籠辣椒用剪子剪開,去籽,下入開水煮約5分鐘,至辣椒色澤鮮艷時撈出,用絞肉機打成粗粒備用。2、花生油燒至三成熱,慢慢下入辣椒,用勺子輕輕推動(防止糊鍋)小火燒大約2個小時,熬至油紅色亮時起鍋倒入盆中,靜置12個小時(可更好地濾渣)濾渣即可使用。

敬宇點評:老油中放了花生油可以提香,但是成本會高。放的豆豉少而花椒重,火鍋底料麻味很足,屬于川西火鍋的風格,很講究麻辣鮮香。

楊建華點評:用料和操作都比較簡單,效果稍微差一點,但操作上沒有錯誤,而且投料少,也算節約成本,適合中小型火鍋店。

朱建中點評:用花生油炒料比用菜籽油、色拉油要紅亮;大量使用豆瓣醬,香味更純正香濃,缺點是燙涮時容易發黑。

新派火鍋底料

火鍋高人八:陳中華

猶滋味泡椒火鍋

創新點:底料加入泡椒,而少用香料,著重調料本身自然香味。

用料:生菜籽油1千克,色拉油500克,泡辣椒(切成顆粒)1千克,鮮小米椒(切成顆粒,提辣椒的鮮味)100克,鮮花椒100克,郫縣紅油豆瓣500克,泡姜(切成顆粒)200克,蔥段100克,大蒜200克,麥芽糖30克。

香料:當歸片30克,八角50克,三奈30克,靈草25克,白蔻20克,丁香10克,小茴香10克,白酒50克。

制作:1、將菜籽油熬熟,除去菜腥味,然后加入色拉油熬熟,燒至八成,加入蔥段(帶蔥葉的蔥段)熬至蔥段變干時撈起。2、油溫降至五成時加入紅油豆瓣、泡辣椒、泡姜、鮮辣椒中火炒去水分(大約半小時),先后加入八角、三奈、白蔻、小茴香、靈草、丁香(注:各種香料需先用溫水或溫油浸泡)小火炒至泡椒與各種香料混和香氣飄出時,再加入當歸片、大蒜、鮮花椒小火炒至料稀稠度以能舀起并緩緩流入鍋中為宜,加入白酒小火燜2分鐘即可。

技術關鍵:1、加入麥芽糖、當歸可使底料更醇厚,慰齒養胃不上火。2、剔除一些烈性辛香料,可少一些口干舌燥,減少腸胃不適,有利于養生。

謝昌勇點評:這款料搭配合理,底料顏色好看。

朱建中點評:此火鍋突出泡椒的味道,效果不錯。但感覺香料略多。

楊建華點評:這是一款比較新穎的火鍋,突出泡椒泡姜味,可以嘗試。

河鮮原味火鍋制作:朱建中

原料:五花肉(取豬油脂,在菜籽油中炸后比豬油香,而且炸過的肉條酥香可口,可以在涮食物時一起食用)17.5千克,色拉油7.5千克,菜籽油25千克,麥芽糖5瓶,料酒3瓶,郫縣豆瓣1.5千克,干青花椒1.5千克,切塊的泡椒30千克,拍過泡姜17.5千克,四川酸泡青菜(主要突出泡菜味道)10千克,老姜5千克,大蒜2.5千克。

香料:八角25克,三奈10克,香果15克,小茴香15克,香葉15克,草果10克,白蔻10克。

味碟:香菜末15克,香蔥花10克,大頭菜粒20克,油酥黃豆20克,熟花生碎10克,紅小米辣椒末15克,青辣椒末10克,香油25克。

制法:1、將五花肉切成大一字條,泡椒、泡姜、郫縣豆瓣、老姜均剁成末,泡酸菜切成片,香料磨成粉狀。2、將熟菜籽油燒六成熱時,下五花肉炸至酥香瀝油。另起鍋入色拉油和炸好的菜籽油,燒到六成熱時下泡酸菜、大蒜、老姜小火炒至干香,下泡椒、泡姜、郫縣豆瓣用小火炒至色澤紅亮且水分將干時放香料、炸酥的五花肉慢炒20分鐘,下麥芽糖、料酒、青花椒炒香,出鍋盛入湯桶內加蓋靜置2天即成底料。3、取底料100克入鍋內,調入雞精25克、大蔥4節、雞油75克、老陳醋20克,將白湯盛入鍋身的2/3處即成河鮮火鍋湯料(燒開后即可燙刷各種魚類,時蔬等)。

注意事項:1、郫縣豆瓣、泡椒、泡姜、老姜不能剁得過細,否則鍋底太亂。2、酸泡菜需炸香,才能出味。3、炒料時間不宜太短,一定要炒干水分再涮才不易渾湯。

味碟的調制:將味碟料調勻,再舀入少許原湯即成。

楊建華點評:用五花肉榨油,取其豬油香,搭配炸過的酥香五花肉條一起涮制,突出泡菜味道,是一款創意新穎的火鍋。

附:火鍋湯料的調制

金亮的吊湯方法:

原料:老母雞一只,老母鴨一只,豬骨頭7500克,鯽魚2千克(鯽魚熬湯時一定要用紗布包好)。

吊制程序:跟一般的鮮湯吊制工序相同。

吊湯關鍵:1、用涼水浸泡原料1小時,使各種原料內部營養成分凝固,這樣熬出的湯才鮮香味美。2、吊湯時加入姜、蔥、料酒、胡椒??扇ピ袭愇对鱿?。3、一次性添滿水,如果水被熬干,只能加入開水,嚴禁往湯鍋內加入冷水。4、勤打泡沫,才能保證湯汁乳白。

火鍋湯底的勾兌

調湯底按照4分油6分湯的比例最佳。

調湯底原料:鹽15克,味精30克,雞精10克,白糖15克,生姜粒50克,大蒜粒50克,胡椒粉5克,黃酒75克,醪糟10克,干辣椒40克,花椒25克,老油250克,吊好的高湯1500克,底料100克。

步驟:先放入鹽等調料把味道調好,再放生姜、蒜粒、花椒和干辣椒,最后放入老油和炒料燒開即可。

點評:此款湯底效果不錯,要注意的是湯宜清不宜濃。

謝昌斌的吊湯方法(以5份鍋底料計):

原料:豬棒子骨1.5克,牛棒子骨1.5千克,雞爪500克,生姜50克,大蔥150克,料酒100克,雞精150克,味精750克,炒好的火鍋底料250克,干辣椒750克,花椒750克,白糖25克,胡椒15克,菜油適量。

制作:1、豬、牛棒子骨洗凈后拍破,雞爪骨洗凈,生姜拍破,大蔥挽結。2、先將豬牛棒子骨、雞爪骨入沸水汆一水,撈出放入清水鍋中,加入姜、蔥、料酒,用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熬至湯色乳白,打去渣料不用,即得鮮湯。3、將火鍋底料均勻分成5份,分別裝入5口過鍋中,再分別往5口鍋中摻2500克鮮湯,接著分別調入雞精、味精、白糖、胡椒。4、鍋下熟菜子油,五成熱時下干辣椒、花椒炒香,分別撒入5 口鍋中(每口鍋中撒干辣椒150克、花椒150克),這時就可以將火鍋端上桌,待燒開數分鐘后,就可以涮燙各種原料了。

互動:看了以上幾位高手的炒制方法,如果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向我們提問;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歡迎參加我們的討論;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歡迎給我們投稿。交流方式:(短信)13064082590 或者jinanccf@163.com,電話:0531-87186060 (陳編輯)。

猜你喜歡
郫縣底料豆豉
歐洲油畫傳統底料制作
火鍋底料迎來“紅火”發展
一起吃火鍋
川菜產業創新發展之路
豆豉,老人的“長壽豆”
常吃豆豉助長壽
“鵑城牌”郫縣豆瓣:用心品“味”
自制健康火鍋底料
廚房準備一罐豆豉吧,能化血栓
聚焦“最美創客小鎮”記錄成都郫縣的創業“春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