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漢語單音詞復合化的成因探析

2006-07-06 08:40許結玲
現代語文 2006年4期

[摘要] 古代漢語單音詞居多,而復合詞較少;現代漢語單音詞較少,而復合詞居多。為更深入地了解古漢語的單音詞怎樣逐漸演變為復合詞,本文將從單音詞復合化經歷的幾個階段、古漢語單音詞必然向復合詞過渡的原因及探求古漢語單音詞復合化有何意義等幾個方面作一淺析,以便我們更好地理解和翻譯古漢語,并力圖為古漢語單音詞復合化的成因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單音詞 復合詞 復合化 驅動機制

一、古漢語單音詞復合化經歷的幾個階段

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復合詞較少,到中古以后復合詞才逐漸增多;現代漢語復合詞的數量超過了單音詞,而其中又以雙音詞為主。古代單音詞與現代復音詞的對比有三種情況:一是換了完全不同的詞。如:湯-熱水;涕-眼淚;二是加上詞頭詞尾。如:虎-老虎、妻-妻子等;三是利用兩個同義詞作為詞素,構成一個復合詞。如:“衣裳”、“沐浴”等。我們知道復合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節構成的詞。本文主要探究古漢語中的單音詞如何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復合詞,對于其如何逐漸演變為復合詞的其他類型則另論。

有學者認為,按照語音標準我們可以把現代之前的漢語發展史分為如下幾個階段:(1)上古漢語時期,大概在周代早期和中期;(2)中古漢語早期,在公元601年的韻書《切韻》中定型化,是6世紀晚期的標準文學語言。(3)中古漢語晚期,晚唐時代(公元9世紀)的語言,在宋代的韻圖中定型化。(4)中古以后為古代官話時期,在1324年出版的《中原音韻》中得到體現,反映了13世紀中葉的語音狀況。從詞匯發展史來看,復合詞并不是一開始就產生的。最初的時候首先是單音詞占絕對優勢,而后才逐步發展為復合詞。

上古時期,單音詞居多,而復合詞較少。這可從先秦的作品語言得到印證。我們可先來看看《左傳·鄭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p>

這段話講的是公子呂要勸說莊公把段除掉,不要使民眾生二心,因為段使西北兩邊邑屬二主,這是不義的表現,莊公反而因此才覺得用不著除掉段,他也會自己趕上災禍的。在這寥寥幾十字中,除表示人稱的“大叔”“公子呂”等兩三個詞為復合詞外,其余的都是單音詞,如果不借助注釋,就很難理解這段話的真正含義。

到了中古時期,復合詞逐漸產生,與單音詞并行。這可從《左傳》等著名篇章中看出來;中古以后,單音詞逐步過渡到復合詞,其詞義更易懂,這可從唐宋時期的文學作品看出來。

到了近現代,單音詞和復合詞的數量有了很大的逆轉,變為復合詞居多,而單音詞較少。但是,古代的復合詞與現代已定型的復合詞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從形式上看,古代復合詞字序不太穩定,兩個詞素的位置可以前后互換,兩個字無論其前后,表義都是清晰的,所以字序的前后不影響交際的效果,也就產生了大量詞形不固定的復合詞,這與哪一種更適用、更有利于交際有關,其中有一些則按語言發展的一般規律約定俗成。其實以上單音詞復合化所經歷的幾個階段也是語言發展的一般規律。

二、古漢語單音詞必然向復合詞過渡的成因探析

目前學術界對于古代單音詞居多,而復合詞較少的成因討論得不多,對于復合詞的成因也沒有定論。流行甚廣的有王力先生的“語音簡化說”。王力先生認為中古語音比上古語音簡化,有些字在上古不同音,到中古變為同音。同音詞的大量增加阻礙了語言的交際,于是導致了漢語的復合化。漢語音節具有的可分析性決定了單音詞內部的音素在言語中可能分解而形成復合詞。實際上,在語言交際的過程中,追求語義表達的精確化是復合詞形成的主要原因。古漢語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單音詞一直表現得特別活躍。單音詞以其豐富的內容,聚合出現于不同的語義場中,這便為漢語復合詞的能產提供了可能,使類推的復合詞構造具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詞組義開始僅僅是兩個詞義的簡單組合,后來表示的概念漸趨抽象概括,產生新的融合義,進而演變成為復合詞。

其實,古漢語單音詞經過復合化階段進而演變為復合詞的原因除此“一說”外還有其他原因。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對古漢語語言事實的考察,我認為古漢語單音詞復合化的原因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外部原因主要體現在追求詞義表達的準確性、適應社會日益發展的需要以及更好地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這三方面;內部原因則體現在漢語詞匯獨特的結構特點及音節的聲韻特點等方面。

1.為了追求詞義表達的準確性

古代的單音詞經過上千年的發展與演變,到了現代其讀音、詞義及用法等方面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這過程中,某個單音詞所代表的某種事物或意義越來越帶有模糊性,人們不足以準確把握它,這就必然要求產生更能準確表意的詞來代表某種事物或意義,復合詞便適應這種需要而產生了。因為復合詞(主要是雙音詞)中的兩個詞素總比單音詞一個詞素表達得更為準確、形象。如:復合詞“張弓”總比單音詞“張”的表意要準確些。而“張弓”只是“張”的原義,“張”在《說文解字》上的解釋是“張,張弓也”,除此本義外它還有其他的引伸義。在閱讀古漢語的過程中,我們要正確理解“張”的含義,恐怕還要從這個字本身的構造及借助有關附注或參考書來理解。

2.為了適應社會日益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新生事物不斷產生,各種事物之間的千差萬別完全依靠單音詞是不能表達的,特別是要表達某種抽象意義的單音詞時就顯得力不從心,這就為復合詞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社會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單音詞向復合詞的演變也是漸進的,起初是由兩個同義或近義詞結合為一個雙音結構的詞組,然后逐漸凝固成復合詞。而復合詞的產生則更好地滿足了由于社會日益發展而帶來的人們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語言實際交際功能的需要。

3.為了更好地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

潘允中先生認為,產生大量復合詞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同音的單音詞太多;二是同義的單音詞過于紛繁。古代漢語中并列式復合詞的產生就適應語言交際精密化的要求產生了,而語言交際的精密化是在單音詞向復合詞演變的進程中實現的。從語言內部來講,語音、詞匯、語法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演變,其中語音變化最大,語法則相對穩定,語音的變化也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原先單一的語音形式未能滿足這一要求,這便使單音詞向復合詞過渡成為了可能。從語言外部來講,其交際功能是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實現的,而復合詞的產生能使語言的這種交際功能發揮得更好。

4.漢語詞匯的結構特點決定古漢語單音詞必然經過復合化的階段

漢語復合詞中的兩個語素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且語素間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語義關系,這與古代文化和諧平衡的文化內涵相一致。這種特征在漢魏六朝的辭賦駢文、唐代的詩歌和宋元的詞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漢語作為最能表現漢族文化特質的一種語言,從各個層面充分體現了駢偶對稱的審美意識,復合詞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5.漢語音節的聲韻特點,促成單音詞向復合詞演變

漢語音節可分析為聲韻兩個部分,而韻的部分音韻家又分為陰陽,兩兩對應;從聲調上看,平仄對應,使音韻達致和諧;而漢語語句最基本的節律特征也是兩個音節。漢語的這些語音特點使古漢語單音詞復合化成為必然。

三、探求古漢語單音詞復合化的意義

古代使用單音詞的地方,現代很多要改用復合詞。例如:奉-供奉;功-功績;知-知道;興-興起等。古代漢語單音詞與現代漢語復合詞的對應關系不是一一對應的,古代的單音詞演變為現代的復合詞其規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F代復合詞的其中一個語素與古代單音詞的一個語素相同,但有些復合詞的語素完全不包含單音詞的語素,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古代單音詞與現代復音詞對比的第一種情況。如:勸-鼓勵;說-高興等。我們探求古漢語單音詞復合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區別古漢語的單音詞與現代漢語的復合詞之間的差異,以便我們能正確地理解和翻譯古漢語,從而了解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在認識它們之間的差異時,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要把連用的意義相關或相反的兩個單音詞誤認為是復合詞

縱觀漢語詞匯發展史,詞是從單音詞逐步向復合詞發展的。古漢語中單音詞居多,在現代漢語中雖然單音詞仍然占一席之位,但總的說,已經是復合詞占優勢。這就要注意,不可把現代漢語中連用的單音詞看成是現代漢語的復合詞。例如:

“王曰:‘雖然,必告不穀?!保ā冻w晉知罃》)是說雖然這樣,也一定得告訴我?!半m”“然”是兩個詞,前者是連詞,等于現代的“雖然”;后者是代詞,等于現代的“這樣”?!半m然”不是一個雙音詞。又如:“君子謂于是能舉善矣?!保ā镀钷伤]賢》)中的“于是”并非是現代漢語的連詞“于是”,而是由兩個詞構成的詞組,“于”是介詞,相當于“在”,“是”是代詞,在這句話中指代“祁奚推薦賢者這件事”,“于是”可理解為“在這件事上”。在古漢語中,與此相類似的還有“地方”“其實”等詞組。

2.不要把連綿詞分開來解釋

在古漢語中也存在著大量的連綿詞,它們有的是雙聲關系,有的是疊韻關系,如:“視其蓄,則溶漾紆余”(《永州韋史君新堂記》)中的“溶漾”是雙聲連綿字,表示水蕩漾的樣子,“紆余”是疊韻連綿字,表示曲折縈回的樣子;還有的是既非雙聲又非疊韻的連綿詞,如:“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北冥有魚·逍遙游》)中的“夭閼”是連綿字,是動詞,表示阻攔。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連綿詞看起來很像是現代漢語支配式或聯合式的合成詞,但它與這個合成詞所表達的意思完全不一樣,如“望洋向若而嘆曰”(《百川灌河·秋水》中的“望洋”指的是仰視的樣子,整句可理解為“向著海神‘若仰視而長嘆說”。雖然這些詞都是由兩個字組成的,但是,它的詞義要由這兩個合在一起的字來表示,而不是兩個字義的合成,如果把兩個字拆開就不能正確地表意,所以不能從每個字的字義去推求整個詞的意義。

3.偏義復詞與一般的復合詞不同

在古漢語中存在著大量的偏義復詞,所謂偏義復詞是指由兩個單音的近義詞或反義詞作為詞素組成,其中一個詞素的本來意義成為這個復合詞的意義,另一個詞素不表達意義,只起陪襯的作用。注意辨別偏義復詞對于正確理解古文很重要,而要辨別復詞偏義,主要是要通過上下文來加以確定。如:“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報任安書》司馬遷)中的“恭儉”是偏義復詞,著重在“恭”,表示謙恭的意思。又如:“自茲以降,源流寔繁”(《文序選》蕭統)中的“源流”也是偏義復詞,主要指流的意思。

以上我們探析古漢語單音詞復合化的成因及其意義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翻譯古漢語,從而更深入地研究古漢語單音詞復合化等語言現象,二者可謂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參考文獻:

[1]王作新.漢語復合詞結構特征的文化透析[J].漢字文化.1995.2:23-29.

[2]王作新.大量高頻 簡易實用-漢語單音詞使用的文化透視[J].北方論叢.1994.4:106-111.

[3]錢宗武.論今文《尚書》復合詞的特點和成因[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5:67-70.

[4]潘允中.漢語詞匯史概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63.

[6]王力.古代漢語[M].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99.

(許結玲,廣東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