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化多樣的糖尿病腸道病變

2007-03-13 13:51
糖尿病之友 2007年3期
關鍵詞:結腸黏膜抗生素

唐 偉

目前糖尿病胃腸道病變十分常見,其發生率高達10%~20%。糖尿病胃腸道病變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一種表現,多見于l型糖尿病、病程8年以上、血糖長期控制欠佳及伴有其他自主神經病變和周圍神經病變者。它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妨礙食物和藥物吸收,還使血糖波動增大而難以控制病情。

糖尿病可影響整個消化系統,其臨床表現各異,主要取決于病變累及的部位。如病變累及胃部可出現納差、返酸、噯氣、上腹飽脹,嚴重者出現胃輕癱;累及小腸表現為腹痛、腹瀉;結腸受累表現為便秘;累及直腸、肛門可出現大便失禁。

糖尿病腸病的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

糖尿病腸病中最為常見的是腸道功能紊亂,其臨床特點:①腹瀉及便秘呈慢性、間歇性、頑固性,可持續數天或數月。②有些患者大便失禁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間歇期排便可正常。⑨腹瀉可發生于任何時問,以夜間及清晨居多,每日少則3~5次,多則高達20~30次。④大便棕黃色水樣,量較多,偶有里急后重,可伴脂肪瀉。⑤便秘患者可有明顯的結腸擴張及糞塊滯留,嚴重者可伴有不完全性腸梗阻。⑥常伴有自主神經病變的其他癥狀,如泌汗異常、尿失禁及尿潴留等。

糖尿病腸病的發病機制:①腹瀉及便秘呈慢性、間歇性、頑固性,可持續數天或數月。②有些患者大便失禁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間歇期排便可正常。⑨腹瀉可發生于任何時間,以夜間及清晨居多,每日少則3~5次,多則高達20~30次。④大便棕黃色水樣,量較多,偶可伴里急后重。⑤體重常保持不變,除非伴胃輕癱或脂肪瀉。

診斷及相關檢查

可根據患者糖尿病病史、腸病的臨床表現,結合輔助檢查,排除腸道腫瘤、潰瘍、急慢性腸炎、腸道結核等疾患來作出診斷。

糖尿病性腸病可做大便常規檢查及細菌培養,一般結果均為陰性。消化道鋇透可顯示小腸形態正常,鋇劑通過時間可加快或延長。纖維結腸鏡檢查多見腸黏膜正?;蚰c黏膜充血水腫,無器質性改變。結腸肌電圖示餐后肌電波峰缺失,胃結腸反射消失。

綜合治療方案

一般治療除非全身整體情況較差,一般不需要臥床休息??蛇m當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實施心理疏導,穩定患者情緒。

飲食調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飲料。腹瀉患者應進食低脂少渣、高維生素、益于消化的食物,且宜少食多餐。便秘患者則要多進食高纖維食品。腹瀉及便秘交替出現時則應及時調整飲食結構。

基礎治療降糖藥物首選胰島素及胰島素類似物,在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基礎上,給予甲基B12(彌可保)、α-硫辛酸等藥物改善自主神經功能。

對癥治療腹瀉患者必要時選用止瀉劑,如苯乙哌啶、洛哌丁胺(易蒙停),如效果不佳可試用可樂定及生長抑素類似物——奧曲肽。便秘患者遵醫囑選用胃腸動力藥物,如胃復安、紅霉素、莫沙比利、澤馬可等藥物,酌用瀉藥。

支持治療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嚴重營養不良患者需給予靜脈輸入營養藥物。

抗生素的應用大部分腹瀉患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僅需服用一些腸黏膜保護劑(如思密達),或微生物調節劑(如整腸生)等。如出現膿血便、發熱、血象升高,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如黃連素、頭孢菌素類等,但切不可濫用。

總之,糖尿病腸道病變臨床癥狀變化多樣,并與糖代謝等綜合指標控制差和周圍及自主神經病變關系密切?;颊邞摲e極控制血糖,提早預防并減少糖尿病腸道病變發生的可能性。

(編輯/鐘卉)

猜你喜歡
結腸黏膜抗生素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后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促進術后康復的效果
鼻中隔手術穿孔并發癥的防范和病理評估
左半結腸一期切除術探討
腸道與艾滋病
久用瀉藥要警惕結腸黑變病
吃燙的、辣的東西會導致食管癌嗎
抗生素
一例貓巨結腸癥的診療
抗生素的使用寶典
抗生素不是壞同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