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IR特征之鑒

2008-01-16 05:11
資本市場 2008年12期
關鍵詞:分析師投資者指標

兩年之間,“牛熊之市”流轉,投資者關系管理對上市公司日趨重要?;仡?007年度上市公司的IR特征,有助于總結經驗,客觀地了解中國投資者關系管理的總體水平。

2007年,參加中國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評選的公司數目大大增加,其中有效反饋的公司達811家。參選樣本公司的擴大,能夠使我們在更大的范圍和程度上更客觀地了解我國投資者關系的總體水平。下面通過對參評的811家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情況進行分析(IPO單獨分析),并與往年情況進行對比,總結出2007年度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整體特征。

投資者關系管理整體發展穩定,與上一年水平相當。

根據南京大學投資者關系管理指數()的統計,2007年度中國上市公司最高得分82.10(工商銀行),最低得分32.08,總體平均得分51.99,處于Ⅴ級水平,與上一年度水平相當。對于處在股市高漲的2007年,以及較之2006年參評公司增加近一倍的情況下,還能取得如此得分,更加說明投資者關系管理通過多年的發展已初見成效。

2007年投資者關系管理指數分布較為均勻,指數處于40-60之間的企業共有656家,占比80.89%,已有八成之多。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目前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系整體發展正常,在監管部門的推動下還是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同往年相比,2007年的投資關系管理指數沒有較大變化,但是由于今年參評上市公司較多,因此本年度是最為真實反應上市公司投資者管理整體水平的一年。通過2004到2007年投資者管理指數的分布情況的比較,2007年度較之往年表現出稍許下滑。但是從歷年投資者關系管理指數的分布情況來看,2007年又是指數分布較為集中的一年。全流通時代,投資者關系管理面臨前所未有的難度,這一年能達到如此程度實屬不易??梢?,在監管部門的大力推動之下,大部分上市公司也為此付出了相當的努力。(見表)

總體而言,上市公司投資關系管理水平正處于穩定提升時期,盡管這種提升在2007年度表現得較為隱性。

投資者關系管理已初見成效,正在步入下一次輝煌。

狀態水平指標、質量水平指標、管理水平指標共同構架了南京大學投資者關系管理指數。狀態水平是主要衡量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最后結果績效水平的指標,即上市公司實施投資者關系管理后的績效表現;質量水平則是對上市公司處理投資者關系過程的評價,反映上市公司處理投資者關系過程中的表現;而管理水平則是考察上市公司在處理投資者方面所涉及的機構設置、人員設置和制度建設等。

2007年度狀態水平指標、質量水平指標、管理水平指標這三個指標的平均得分分別為50.26、55.76、49.48。與整體指標的平均得分51.99相比,質量水平指標的平均得分略高于整體指標的均值,狀態水平指標與管理水平指標則略低整體均值。(見圖)

可見,2007年投資者關系管理,優在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互動過程,即質量水平;劣在最終的績效水平和管理水平,這也是2007年投資者關系管理水平盡管有所提升卻是隱性提升的原因所在。由于投資者管理是一項長期行為,從過程到最后的績效表現需要時間來磨礪,而質量水平略高也印證了2007年投資者關系管理整體所呈現的特點—我國投資者關系管理正處于起步階段并已初見成效。

投資者關系管理績效穩步提升。

狀態水平指標主要體現了股票市場的參與者,包括普通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和專業投資咨詢機構對上市公司在互動溝通、信息披露等方面工作的認可。盡管2007年度投資者關系管理的狀態水平指標平均得分50.26,略低于整體的平均得分,但是與2004年的34.62、2005年的43.09、2006年的42.22相比,卻已有了較大的進步,而且分布也是最為集中和穩定的一年。

股價波動日趨穩定,上市公司管理投資者“驚奇”能力提升。

通過統計狀態水平指標的下屬三個指標—股價波動率、股東忠誠度和分析師報告數量的分布情況發現,在2007年度的牛市背景下,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變化水平較為平緩,只有個別公司的股價出現了短期內劇烈變化的情況。同2004年股價波動率平均得分60.73、2005年的42.38以及2006年的70.27相比,2007年度股價波動情況是歷年來得分最高的一次,高達72.33,這充分反映了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通過多年的發展在應對危機、信息披露、以及重大事件的溝通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上市公司在避免投資者“驚奇”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股東忠誠度較高,但兩極分化,上市公司仍需倡導價值型投資以維持股東穩定。

股價波動率體現了公司全部流通股股東(尤其是小股東)對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的績效水平的考核,而股東忠誠度則反映的是大股東對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的最終評價。從2004年到2007年股東忠誠度的平均得分分別為:34.48、43.59、32.88、56.12??梢?007年度股東忠誠度的得分也是歷年最高的。這與上市公司越來越重視與機構投資者以及大股東的溝通是分不開的。股權分置改革以來,上市公司高層在某一重大事件(增發、配股、危機、并購、重組)發生前后積極拜訪重要投資者,以期得到這些投資者的認可,這種案例已經數不勝數。

然而,得分的增長只能說明2007年股東忠誠度優于往年,但并不能說明2007年的股市已形成了價值型投資的氛圍。2007年我國股市的投機成分仍舊較高,表現為股東忠誠度得分分布較為分散,有半數之多的大股東沒有在一年中持續持有公司股票。由此可見,上市公司為了獲得穩定融資規模,仍需在投資者關系管理過程中重點闡述價值型投資的理念。

分析師的價值提升作用并未得到上市公司重視,僅有少數公司能得到分析師青睞。

分析師報告數量反映了分析師群體對上市公司的關注程度,該項得分的均值僅有21.9,并且上市公司受到分析師關注的程度差別較大,僅有少數公司才能得到分析師的青睞,這與去年的情況相當。2007年度分析師關注最多的公司包括招商銀行、中信證券、中國聯通、萬科、中興通訊、民生銀行、寶鋼股份和工商銀行。

國內外的理論研究一再表明,分析師的關注對于提升公司價值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這種作用在中小規模公司和IPO公司或者再融資公司中表現更為明顯。這是因為,分析師通過對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進行解讀,再通過媒體等渠道傳遞給投資者。分析師關注越多,意味著公司信息的發布與傳播就更廣,熟悉該公司的投資者也越多,這不僅會增加對公司股票的額外需求,而且能夠促進資本市場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從而提高公司的價值。

然而,現在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尤其是對中小規模企業。2007年對分析師關注上市公司(主要通過萬德資訊分析師研究報告來代表)的情況調查發現,上市公司平均分析師關注為4.78(即每個上市公司有4.78篇研究報告),最高值為28篇(招商銀行),且分析師的關注與公司規模高度正相關,即規模越大的公司分析師關注越多,而中小規模公司分析師關注相當少。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公司信息披露水平、能獲得第一手資料、公司治理完善程度,是中國分析師在選擇要研究的上市公司時最關注的四個指標。

由此可見,分析師對選擇跟進和關注的公司是有其自身動機和利益考慮的,但是在如何吸引分析師關注,獲取分析師的青睞方面,上市公司并不是無能為力。因此,上市公司特別是中小規模公司要重視對分析師群體的研究和關注,通過有效的投資者關系,加強與分析師的互動溝通和信息披露,以獲取分析師的青睞。

上市公司在與投資者的溝通方面總體表現優秀,但具體而言,上市公司在與投資者溝通的渠道設計、對投資者質詢的響應速度、溝通互動,以及利用來自投資界的信息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溝通關系質量與信息披露質量共同反映了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的質量水平,而質量水平是2007年度上市公司投資者管理管理中表現最好的一個模塊。2007年,溝通關系質量、信息披露質量、質量水平指標的平均得分分別為46.58、60.20、55.76,可見這個模塊的得分不但較高而且較為均衡。

溝通關系質量是由如下四個方面來衡量:溝通渠道易達性和有效性、響應速度、反饋質量以及公司與投資者的互動(包括對來自投資界信息的處理),2007年的平均得分分別為61.12、9.52、46.97、68.73。

溝通渠道易達性和有效性在2007年整體處于Ⅳ級水平,它是從溝通渠道數量、溝通渠道的易達性、便利性和有效性三個方面來衡量的,而這三方面的平均得分:62.02、44.08、77.23,分別處于Ⅳ級水平、Ⅵ級水平、Ⅲ級水平。對于溝通渠道的便利性和有效性而言,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溝通渠道不論是電話、郵件甚至是實地來訪都是較為便利和有效的,因此此項得分較高也是理所當然。在對溝通渠道數量的調查中,發現有將近半數的公司一年內一對一的溝通(如與單個分析師溝通)能達到10次以上。而一對多的溝通(如召開發布會、分析師聯合調研等)卻不那么樂觀,有超過60%的公司一對多的溝通次數低于三次,其中又存在24%的公司在一年中并沒有進行過一對多的溝通。此外,2007年接待投資者考察人次超過10次的比例也不高,僅占56.3%。一對一的溝通渠道更適用于大股東或者機構投資者,而中小投資者更多是通過公開的研究報告和媒體報道獲得有關公司信息。

易達性、便利性和有效性都是衡量溝通渠道所發揮作用的質量性指標,可是易達性的得分卻偏低不少??梢?,上市公司應加大與投資者溝通的力度(尤其是中小股東),在注重溝通渠道數量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溝通質量。

此外,被稱為“大小鬼”的大小非解禁問題是引起市場恐慌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能否在穩定投資者信心方面的舉措和行動是反映公司是否做好投資者關系的重要一點。2007年樣本公司中存在大小非情況的約占98%,因此調查上市公司在大小非解禁時期與股東的溝通情況,很有普適性。調查結果發現,沒有安排此類溝通活動的公司竟占到半數以上。

便利性這一指標考察上市公司是否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有利于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渠道以確保溝通的有效性,具體來說就是以上市公司是否與分析師、基金經理保持溝通來評價。調查結果表明,約有75%的上市公司已意識到分析師、基金經理這一群體的重要性。然而這只是一種應然的表現,在對分析師關注指標的考察中,發現結果并沒有這個數據理想。

響應性測試是為了考察上市公司在面對未知投資者的E-mail質詢時反饋的速度以及反饋信息的質量,并且可以比較客觀地反映上市公司如何與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互動情況。2007年的響應性測試中,有10%的公司做出了回復,這與2006年的3%相比有很大的進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測試的響應速度有所改觀,在做出響應的上市公司中,67%的公司2日內就給出了回復,同往年相比有所提升。這表明已有一小部分上市公司重視來自中小投資者的聲音,對此,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是歡迎和期盼的。

反饋質量反映的是上市公司對投資者詢問的反饋質量,主要從兩個渠道考察:一是響應性測試,考察上市公司對中小投資者或者潛在投資者的反饋質量;二是股東大會上對股東質詢的調查。結果表明,在股東大會上針對大股東的反饋效果較好,均分達到88.11。有52%的被調查公司在股東大會上面對投資者質詢是“不設定時間等限制,就經營狀況與股東真誠溝通”,38%是“有時間規定,但股東若有疑問可以充分表達和溝通”,8%是“議程較多時,限定股東提問時間,給予較充分的解答”,1%的公司認為“公司高管繁忙,未能充分解答股東疑問,鼓勵會后咨詢”,還有1%的公司認為“股東提問時間嚴格限定,以免影響會議議程”。盡管1%的比例很少,但是依然有公司持有這種觀念,表明這些公司在面對投資者溝通方面確實存在不足。

在對上市公司反饋電子郵件的結果進行統計發現,反饋電子郵件的公司中70%的公司反饋質量都很好,能夠比較好地針對“當前股票市場非常低迷,不知道公司有無具體計劃或者措施穩定股價?”這個問題給予反饋。

互動效果主要反映投資者反饋的信息對公司決策的影響狀況,影響和重視程度越高越好,從此項的平均得分68.73可看出大部分上市公司還是很樂于聽取股東的意見或建議的,而且有62%的公司IR(投資者關系管理)部門表示會隨時將來自投資者反饋的重要信息提交決策層。IR部門對“重要信息”的界定是決定某一信息是否上報的決定性因素,由于這種判斷具有較強主觀性,且IR部門的總體認知判斷水平有限,可能會使部分重要性被忽略。因此,IR部門應該僅扮演信息整理的角色,定期以簡報形式提交決策層(調查僅有15%的公司這樣操作),這種處理方式的影響因素主要是提交的時間間隔,比主觀因素容易控制,因而有助于高層更全面了解來自投資界的意見。

信息披露質量處于中等水平,自愿性信息披露尚不盡如人意。

信息披露質量是構成投資者管理中質量指標的另外一個重要部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公司與投資者和社會公眾進行全面溝通的信息橋梁,它要求上市公司能夠及時并完整真實地進行信息披露,使得投資者以此作為是否投資的決策依據,也有利于監管部門的監督。這一指標涵蓋了上市公司披露的完整性、及時性和可靠性。

2007年2月1日,證監會出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范了發行人、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的信息披露行為??傮w而言,2007年度我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指標平均得分為62.20,處于IV級水平,與往年相比有所下降,僅有兩家公司的信息披露指數達到I級水平(≥90,分別是:深高速和中國銀行)。盡管如此,中國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表現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在看到2007年信息披露質量有所下降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到兩點:一是此次評選活動是參與公司最多的一次,所得的結果同往年相比更為真實和客觀;另一方面,ST類公司參評明顯增多,這也對指標的數值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此外,2007年中國股市創造了一個神話,股指市值創歷史新高,全民參與式炒股使中國股市表現過熱,股民的熱情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上市公司在自愿性信息披露上有所松懈。

無論如何,我們都應清楚地認識到,中國需要一個穩定的良性發展的證券市場,在短期內表現出來的過熱現象會充分暴露出股市的弱點,不穩定的市場帶給投資者的不僅僅是資金化為烏有,還有對投資者投資信心的重挫,而投資者關系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倡導價值型投資,穩定市場穩定股價。這也是證券市場設立最根本的初衷。2007年的行情也是檢驗中國股市潛在問題的試金石,信息披露質量也許就是其中之一。

進一步從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看,2007年各家公司在監管機構強制要求的披露信息上做得較好,其中深高速和中國神華表現最佳,但是良莠不齊的現象也較為顯著。這種情況不但表現在不同公司在信息披露完整性的偏差上,而且也表現在信息披露的不同方面上。其中,上市公司對財務信息披露表現最好,平均分達到72.47,而對公司發展前景等前瞻性信息的披露卻較少,平均分只有21.51分,僅處于VI級水平。這反映了我國上市公司的強制性信息披露遠遠好于自愿性信息披露,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質量依然任重道遠。

如何提高信息披露可靠性對上市公司而言依然是挑戰。

信息披露質量的衡量包括三個方面:完整性、可信性、及時性。2007年,這三項的指標平均得分分別為63.99、51.48、69.33,而整體信息披露質量平均分為62.20,只有信息披露及時性和披露完整性高于整體水平,可信性卻低于整體水平。

根據對樣本上市公司的統計,大約95%的公司(約774家)都出具標準無保留的審計意見。遺憾的是,屬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年報須經所有高管簽名”方面普遍做得較差,約92%的公司年報上都沒有明確顯示所有高管簽名。國內外的很多調查都表明,年報是投資界獲取上市公司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但年報所展示的問題也是明顯的,就是其可靠性問題。年報里財務數據的“粉飾”,以及年報中存在的“印象”管理,都是上市公司年報中關于信息披露解不開的問題。因此,如何提高年報信息的可靠性是上市公司管理層需要重視的問題。

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及時性達到歷年最高水平。

2007年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是歷年表現最好的一次。從定期披露和不定期披露兩方面進行評估來看,定期披露以2007年年報發布的時間為準,這項測評與往年并沒有什么變化;而在不定期披露方面,有75%的公司都能在兩日內向投資者公布重大事件,確保了投資者在第一時間得到投資公司的重大信息,這比去年高出將近兩成半,有著顯著的進步。

上市公司對投資者關系活動的管理亟待強化。

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的管理水平是做好一切投資者關系活動的基石,在2006年度的投資者關系管理的報告中曾以“高管層認同投資者關系管理基本理念,是投資者關系有效管理的靈魂”、“完善的組織體系構成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支撐”、“優秀的執行力是貫徹投資者關系管理的保證”這三個理念,清晰地詮釋了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水平模塊的重要性。2007年,管理水平指數的平均得分僅為49.48分,盡管同2007年整體投資者關系管理指數的總體分值(51.99)不相上下,但是同往年相比卻出現了輕微的下滑,情況不容樂觀。

上述的三個理念不但闡述了投資者關系管理的重要性,而且也點明了投資者關系管理的三個方面,即高層參與IR、IR組織設置、IR人員素質,這三個方面的平均得分分別為55.49、60.27、24.34,而2007年度管理水平的得分為49.48??梢?,我國上市公司在IR人員素質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

高層對投資者關系活動的參與度依然不高。

公司高層參與IR的情況近年來沒有太大變化。股東為上市公司提供資金,而上市公司的高層也有義務與股東進行溝通,這不但能夠維持企業運作所需穩定的資金流,而且也是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一部分,更是倡導證券市場價值型投資的關鍵環節。

遺憾的是,歷年來一直強調高層應該強化對投資者關系的重視,然而一直到今天依然沒有改善。面對“投資者如有需要,是否有機會接觸公司高管或營運人員”問題的調查,有2%的公司認為公司高管繁忙,一般不安排;42%會根據不同投資者及其不同的需求,安排接觸機會,選擇這種做法的上市公司在面對不同投資者時的不同反應可能會違背投資者關系所強調的公平公正;56%的公司是會盡量安排、滿足投資者的要求。

通過對2007年一年內公司董事長或CEO參與業績說明會次數的調查表明,從來沒有參加過業績說明會的公司竟然高達41%,在5次以內的比例為56%,超過五次比例為3%,其中參與次數最多的是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均為30次。

專職投資者關系部門和專職人員比例不高,IR預算處于較低水平。

投資者關系組織設置是2007年度管理水平指標中表現最好的一個指標值,但是與往年相比,該項指標卻有些許下滑。投資者關系組織設置是進行投資者關系活動的支撐和前提,2007年僅有1%的上市公司擁有專門的投資者關系部門,有近69%的公司設置了專職的投資者關系人員,17%的公司尚未專設,但有董秘領導下的董秘辦或證券部共同處理,另外13%的公司也沒有設立IR部門,但有董秘領導下的其他部門參與處理。

此外,對投資者關系年度預算的調查發現,僅有24%的上市公司有年度預算,而在這24%有預算的公司中,大部分公司預算在0-10萬元之間,預算超過10萬元的公司只占16%。盡管投資者關系的預算僅僅是投資者關系組織設置的一個側面反映,但是投資者關系管理活動的開展是需要資金支持的,這或許也是該項指標下滑的原因之一,上市公司對此應給予更高的重視。

投資者關系官員培訓不足,可能影響未來投資者關系管理的績效。

IR人員素質應該是一個較為穩定的指標,可是2007年卻出現了極為偏低的情況,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是否IR工作與股市的繁榮和蕭條存在關系。2007年是股市有史以來最為繁榮的一年,開戶人數達到了一億一千萬,在這樣的行情下,融資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IR工作是否也變得不再重要?盡管這只是一種推測,但是不論這種推測是否真實,有一點是確定的,即從長期來看IR工作在股市繁榮時期的作用更大,影響程度也更為深遠。

投資者關系官員素質主要通過培訓次數加以考察。調查結果發現,2007年一年內沒有對投資者關系人員進行培訓的公司比例高達47%,培訓3次以內的公司占49%,而三次以上的公司僅占4%。這意味著上市公司對投資者關系具體操作人員并不重視。隨著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對投資者關系官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投資者關系官員的培訓應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

此外,對IR人員的從業年限和從業背景的調查發現,IR部門的工作人員大多都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平均從業年限達到5.4年,從業年限在3年以上的(不包括3年)占70%左右,有23%的IR部門人員從業10年以上。而對A股上市公司IR部門人員的從業背景的調查中卻發現,IR部門的從業背景配置比較單調,多為金融經濟類人才,而IR部門應屬于一個全能型的部門,它同投資者進行溝通,需要擅長溝通的技巧;它同媒體打交道,需要深諳媒體之道;它為公司找尋潛在的投資者,需要具備營銷的理念,因而這個部門需要多元化的人員構成,而這可能也是目前上市公司在投資者關系管理中較為欠缺的一點。

面對這種情況,公司可以在必要時聘請外部專業機構對股東權益和投資者關系管理進行策劃,可能也正因為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有較為完整的IR組織設置,上市公司對此并不感冒,目前僅有19%的上市公司聘請了外部機構進行IR的相關的策劃。有時適當引入外部資源,創新本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思想,對提高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績效,也不失為一個較好的方法。

編輯:邱玉琴omnicourage@gmail.com

Tips:

2007的挑戰

.如何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在牛市中通過投資者關系不斷優化公司的投資者結構是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的重點之一。

.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全流通時代的來臨,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的部分重點轉向了原先非流通股股東。

.隨著股東積極主義的興起,投資者越來越關注公司的運作并參與公司治理,這也為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系工作帶來挑戰。

.與基金經理溝通也已成為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的重頭戲。

.上市公司除了進行強制性披露外,增加披露的自愿性,甚至主動與以分析師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2007的現實

.2007年的投資者關系管理指數處于V級水平,整體水平不容樂觀,而且公司在投資者關系管理水平上差異較大。

.大多數公司對投資者關系的管理能力比較薄弱,這也是2007年度投資者關系管理指數不高的主要原因。

.從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溝通角度看,上市公司在與投資者溝通的渠道設計、對投資者質詢的響應速度、溝通過程中的互動,以及利用來自投資界的信息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從信息披露角度看,2007年信息披露指數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整體水平依然不高,與往年相比出現一定的滑坡。

.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系管理缺少自愿性和主動性。

多數上市公司忽視來自中小投資者的聲音。

猜你喜歡
分析師投資者指標
聊聊“普通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糾紛調解知多少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分析師一致預期
分析師一致預期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分析師一致預期
分析師一致預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