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墨之間見深情

2008-03-30 06:51李林達
足跡 2008年6期
關鍵詞:諸葛老區黨史

寫在前面的話:

這些年,我常去麗水,耳聞目睹麗水市委黨史研究室諸葛蓉主任情傾黨史事業,忘我工作的事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感動之余,萌生了寫一篇反映他事跡的文章的想法,以宣傳我們黨史系統兢兢業業工作的同志,激勵大家熱愛黨史工作,干好黨史事業。但是一晃幾年過去了,因忙于事務,這篇文章一直未寫。直到前些天省委號召開展“樹新形象、創新業績”主題實踐活動,省委黨史研究室與龍泉住龍鎮結對子,我為此到麗水,見到了諸葛蓉同志。他告訴我:組織部已找他談話,他已從主任位置上退下來了,這才促使我匆匆提筆,寫下這篇《翰墨之間見深情》的文章。時間雖然晚了點,但他情系黨史事業的高尚精神,深入細致的工作作風,是值得我學習的,也是黨史系統值得推崇的榜樣。

李林達

2008年9月12日

一個凄風冷雨的秋天,諸葛蓉來到磐安、縉云兩縣交界的玉環嶺上察看革命遺跡。當年,這里是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與國民黨軍隊浴血奮戰的地方。硝煙散去,許多紅軍戰士犧牲后被埋葬在這片荒坡上。一座座墳垛,沒有墓碑,沒有姓名,沒有生辰卒月,伴隨它們的是凄切的荒草和呼嘯的山風……

“瞻仰烈士墓地,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革命先烈為了人民能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把鮮血灑在這片他們摯愛的土地上,什么也沒有留下,什么也沒有得到……”諸葛蓉默默地凝視著荒涼的墓地,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心中涌起一股激情。他想到了英烈的內涵與外延,想到了一個黨史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從此,他為了寫好黨的歷史、為了宣傳犧牲了的革命先烈,也為了革命老區群眾和老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傾注了無限的深情。

浙西南蜿蜒曲折的大山深處,諸葛蓉吟誦著“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的歌謠,揮灑著對黨、對老區人民的無限摯愛和眷戀,一路走來,留下深邃的可圈可點的足跡。

對革命老區傾注無限深情

吃水不忘掘井人。諸葛蓉曾深情地說:“盡管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老區群眾為革命作出的犧牲,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一定要為他們說話、做事,維護我們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边@短短的話語,反映了一個黨史工作者富而思源、樂不忘本的精神追求。

麗水地處浙西南山區,這里是革命老根據地縣,也是紅軍的搖籃。從1927年建立黨的組織到1949年解放,浙西南地區的革命斗爭23年紅旗不倒。1930年爆發的農民暴動和紅十三軍斗爭被鎮壓時,連以上干部大部英勇犧牲。1935年劉英、粟裕率領紅軍抗日先遣隊和紅軍挺進師,到浙江開辟第一塊革命根據地。在殘酷的斗爭中,紅軍挺進師和地方游擊隊遭到敵人反復“圍剿”,中上層干部大部犧牲。支持紅軍的廣大群眾也一次次遭到燒、殺、搶,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但是,解放后,由于各種條件限制,這些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仍處于欠發達地區。

二十多年來,諸葛蓉懷抱一片熱忱,關注老區建設,關心老區群眾的生活。老區有困難,他四處奔走,想方設法解決。他目睹老區經濟落后,在于交通不便。便多次與省、市有關部門聯系,幫助修橋筑路,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他先后為縉云雪峰村、黃弄坑村、西青頭村、楊坑村和松陽安岱后村等地修建公路呼吁、籌款;幫助松陽小竹溪村裝上路燈,整治村容,受到老區群眾的贊揚。

諸葛蓉每到老區調查走訪,總要到老紅軍、老黨員、革命烈士家里,噓寒問暖??吹揭恍┝沂坑H屬生活困難,諸葛蓉常常從自己不多的工資里拿出一些錢資助他們。有一次,諸葛蓉來到松陽楓坪斗潭村盧子敬家。當年,留學回來的盧子敬舍棄富裕的生活,參加紅軍,為迎接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開辟浙西南游擊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1935年因叛徒出賣,英勇犧牲在玉巖村頭。當看到盧子敬烈士的親屬生活拮據時,隨即從身上摸出僅有的錢,塞到盧家親屬手里。

有個叫胡寶強的老黨員,曾是地下黨的組織委員。解放后,因文化低,工作沒幾年就退職回了農村。晚年生活困難,柱著拐杖,穿著破衣,靠撿破爛過日子。當諸葛蓉在垃圾箱旁找到他時,深感痛心,止不住流下了眼淚。他將胡攙扶進自己的家里。胡愛喝酒,諸葛蓉吩咐孩子買了酒,叫愛人做了幾個菜,熱情招待他。胡寶強老人清楚地記得,當年入黨時,地下黨縣委書記教他記住的黨員守則14條。當胡背誦給他和孩子們聽時,全家人禁不住熱淚盈眶。

以后,諸葛蓉幾次把胡接到家里,請他講黨史。還不時接濟些錢給他。并多次向組織部門反映,使胡的退職金問題最終得以解決。從此,胡寶強過上了幸福安寧的晚年生活。

諸葛蓉與老區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景:每當諸葛蓉到老區村去走訪調查,或征集史料,或拍攝黨史專題片時,村里的男男女女都來到村頭,親切地與他打招呼,歡迎他的到來。走時,村民們拉著他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

真情揮灑忠誠。諸葛蓉無數次跑遍革命老區的村村鎮鎮,究竟費了多少神,灑了多少汗,盤了多少心思,誰也數不清……

歷史是不能忘卻的。它永遠是一面智慧的鏡子,讓我們更加清醒地感受今天的現實。近幾年來,為了讓革命老區盡快地發展起來,讓老區人民盡快富裕起來,諸葛蓉認為,發展紅色旅游可以加快老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他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發展紅色旅游的規劃意見,獲得支持后,又協助旅游部門挖掘紅色旅游資源,精心打造浙西南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推出“紅色古寨安岱后”、“紅色古鎮王村口”、“住溪蘇維埃政府舊址”為中心的融紅色旅游、山區風情、生態村寨于一體的經典旅游線路。三年來,已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使這些地方成了省內外關注的紅色旅游熱點,擴大了社會影響,推動了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用深情筆墨書寫黨的輝煌

歷史是永久的珍藏。70多年前,浙西南地區活躍著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他們打平陽、克縉云、戰甌渠、攻壺鎮、占烏巖,經歷大小百余戰,足跡遍及溫州、臺州、麗水、金華等20余縣,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在浙南的反動統治。紅十三軍失敗后,由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余部組成的紅軍挺進師又轉戰浙西南。

關于紅十三軍和紅軍挺進師的歷史,一直覆蓋著厚厚的一層泥土和迷霧。諸葛蓉和許許多多黨史工作者一道掏盡心神,尋訪歷史的真實。2005年的冬天,諸葛蓉去景寧桂遠的深山老林,探尋紅軍挺進師傷病員隱蔽養傷的山洞。那天,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里,他攀山附巖,找啊找,在峽谷和荊棘中找了6個多小時,終于在一座山崖上找到了紅軍洞,領略了當年紅軍傷病員們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艱難困苦的戰斗生活,體會到老區群眾對革命的支援是多么難能可貴。接著,又摸黑下山來到村里,向烈士的親屬和老黨員了解情況。

功夫不負有心人。正是他的滿腔熱忱和孜孜不倦,桂遠之行征集到了一位紅軍烈士后代保存的珍貴實物和革命文獻資料,考證了一段重要史實。

隨著黨史資料征集、研究的深入,歷史真相一點點浮出水面,但是仍有不少重要細節需要深挖,不少謎點需要破解。20多年來,諸葛蓉多數時候都在山鄉奔跑,他生怕錯過一次重大的歷史事件的每一個細節。他走遍了縉云、仙居、永嘉、磐安、永康、麗水的村村鎮鎮、山山水水。他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地調查考證,察看實地,挨家挨戶地走訪老人,常常一連七八天地走,幾十里、上百里地走在崎嶇的山區小道上,雖然很辛苦,他卻樂在其中。他說:要干好一件事,不能怕辛苦,怕麻煩。許多珍貴的黨史資料,需要我們去搶救挖掘。如果重要的史實在我們手里流失了,將留下歷史的遺憾。

諸葛蓉告訴我們,光看看資料,印象不深,理解膚淺。實地考察,直接深入革命歷史脈絡及語境,才會清晰起來,往往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使我們的感情得到升華。這樣寫出的書,才會準確,才會有血有肉,才會有深度。

事非經過不知難。為了收集和整理紅十三軍的革命史料,諸葛蓉常常帶著饅頭、餅干等干糧,背著水壺,穿行于仙居、永嘉、青田、縉云等交界的高山峻嶺間,到一個個小山村找當地老人征集史料,了解情況。那天,諸葛蓉去永嘉、縉云、仙居三縣交界的一個小村采訪。到鎮上時,已近傍晚,到村里沒有公交車,怎么辦?他攔住一輛拖拉機,懇請駕駛員搭上一段路。車上裝滿石灰,駕駛員說沒有地方坐。他也顧不上那么多,爬上拖拉機,雙腳分開,踮在拖斗兩邊;雙手緊緊抓住拖斗前方的扶欄。拖拉機在坎坷的山路上不停地顛簸,揚起的石灰撒在他的臉上、身上,全身成了“灰人”。從拖拉機上下來,他又爬了十多里山路,摸黑進了村。村里的干部群眾看到他這副“模樣”,又是心痛又是感動,連夜召開紅十三軍失散老戰士、老黨員座談會……

真實是歷史的生命。為了真實、客觀地反映黨的歷史,諸葛蓉一次次到浙西南大山深處的村鎮,找老紅軍、老游擊隊員刨根問底,細致深入地了解歷史事件的真相。當諸葛蓉聽說金華九龍山上還有一位紅十三軍失敗后隱蔽下來的老紅軍戰士,第二天天蒙蒙亮,他就乘車趕了過去。車子到不了山頂,他頂著炎熱的太陽,爬了數十里的山路,氣喘吁吁,汗水濕透了衣衫,終于找到了這位老紅軍戰士。正是這位老紅軍戰士的深情回憶,不但提供了歷史佐證,還填補了一項歷史的空白。

只要耕耘,總會有收獲。20多年來,諸葛蓉不辭勞苦,翻山越嶺,走遍了浙西南山區的深山冷岙,挖掘、搶救千余萬字的口述史資料,征集到許多彌足珍貴的黨史文物。

情系翰墨寫春秋。諸葛蓉二十多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用飽蘸深情的筆墨書寫地方黨87年的艱辛歷程和輝煌成就,撰寫了五百萬字的黨史專題資料,出版了《浙西南英烈》、《麗水革命斗爭故事》等20余冊黨史書籍。由他主筆的《中共麗水黨史》第一卷也已經形成初稿,正在反復修改,準備出版。諸葛蓉滿懷深情寫黨史,贏得了革命老區許多干部群眾的熱情贊譽。一些老區的黨員干部和群眾書寫了“浩然正氣”、“天道昭彰”的條幅贈送給他,勉勵他繼續為黨啊“母親”寫好“家史”。

用深情撫慰歷史的履痕

黨的歷史用鮮血寫成,紅色的旗幟用生命鑄就。在戰爭年代,革命老區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諸葛蓉常說:“烈士們用自己的寶貴生命換來了人民今天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我們不應忘記他們?!彼脤嶋H行動履行著自己的諾言。

解放后,黨和政府追認了千千萬萬革命烈士,關懷體恤烈士的親屬。但是,由于年代久遠,事跡難考,麗水仍有一批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紅軍、游擊隊指戰員、地下交通員、民兵和革命群眾,未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戰爭年代,一位紅軍被俘后,敵人對他嚴刑拷打,仍堅貞不屈,英勇犧牲。他的妻子活到九十多歲時,還等不到丈夫的烈士證和撫恤金。諸葛蓉知道后,心情非常沉重,他說:“我們要對得起犧牲的烈士,對得起他們的親屬??!”他跋山涉水,來到紅軍老戰士戰斗和生活過的村子,訪問老同志,實地考證,為老紅軍戰士取證?;貋砗?,寫成詳細材料報給有關部門。在他的幾番努力下,終于落實了優撫政策。據了解,經諸葛蓉取證申報追認的革命烈士有30多位。

仙居一些鄉鎮有260多位老黨員,由于解放初期行政區劃變化和檔案材料失散,而滯留在黨組織外。諸葛蓉知道后,四處尋找歷史檔案,終于發現幾本解放初期黨員登記名冊,經過查證,幫助他們恢復了黨的組織關系。據統計,經諸葛蓉查證和向有關部門反映,恢復黨籍的老黨員有500多名、老游擊隊員和老交通員達千余名。

諸葛蓉以一個黨史工作者的激情和責任感,向國家民政部寫了《關于抓緊做好革命烈士報批工作和“革命同志”身份確認工作的建議》,向國務院辦公廳寫了《建議為解放前在革命斗爭中犧牲,至今因證據不足仍未被批準為革命烈士的人員確認身份,予以正名》、《關于對現行的<革命烈士褒揚條例>進行修訂,增補有關“申報、核實、監督”程序條款的建議》等,受到國務院和地方政府的采納和肯定。

黨的歷史上的一些重要會議、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活動地、重要戰役戰斗等遺址、遺跡,是我們黨的血脈,歷史的坐標。但是許多革命遺址、遺跡,由于年久失修,有的已經倒塌、有的瀕臨倒塌。諸葛蓉到老區征集資料,調查情況,看到一些革命遺址遺跡破爛不堪,心里不好受。他說:“革命遺址、遺跡記錄著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光榮歷史,凝聚著革命先烈的鮮血和生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更是形象生動地展示黨的歷史的重要平臺?!痹谒乃奶幈甲吆粲跸?,松陽安岱后蘇維埃政府舊址、遂昌泉湖寺浙西南第一個黨組織成立舊址、龍泉住溪蘇維埃政府舊址、齋郎紅軍指揮部舊址、縉云雪峰村浙江壯丁抗暴自救軍第三總隊成立舊址等一些重要的革命遺址、遺跡得到修復和保護。

諸葛蓉就是這樣,他用深情撫慰歷史,撫慰英烈忠魂,用赤子之心赴崇高的為“母親”續寫“家史”之約。

以拳拳之心干黨史事業

黨史工作條件艱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這是擺在每一個黨史工作者面前的現實問題。特別在商品經濟大潮下,“誘惑”很多。然而,諸葛蓉熱愛黨史事業,甘于清貧,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一干就是28年。為此,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年華。

由于諸葛蓉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凝聚到黨史事業上,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實現工作目標,受到領導贊譽。市、縣領導幾次提出,要他擔任其它行政領導職務。他沒有見異思遷,而是主動要求繼續留在黨史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他把工作和事業看得很重,把名利和地位看得很輕,一門心思地投入到工作和事業中,盡職盡責,盡心盡力。

在縉云工作期間,諸葛蓉一家老少住的是兩間陳年老屋。他的一位管基建的鄰居熱情地約他共同翻建新房。當時,地方組織史第一卷剛剛上馬,許多問題亟待調查考證。一旦翻建新房,勢必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他只好讓鄰居拆掉共同的木板壁,讓他先建房。那是嚴冬,只用一張油布臨時擋風堵雨,夜里凍得直打哆嗦。面對困難,他總是樂呵呵的,沒有一句怨言。

1990年家鄉發大水,洶涌的洪水沖進他家。諸葛蓉背起老母,帶著小孩,逃出家門。水退后,地上、壁上潮濕發霉,到處長滿白毛,不能住人。諸葛蓉一家老少只好借宿到親戚家睡地鋪。地潮蚊子多,孩子高考在即,只好穿著雨鞋復習。但諸葛蓉沒有時間顧及,因為,他肩負的責任讓他必須放下一切,心無旁鶩地投入到黨史資料的征集、研究中去。

諸葛蓉常說:“為黨寫史,為‘母親立傳,雖苦猶榮?!?996年,他得了糖尿病等多種疾病,但他全然不顧自己身體,仍加班加點工作。2000年的夏天,由于過度勞累,諸葛蓉突發腦梗塞,被送進了醫院。在病床上,他仍堅持工作。醫生對他說:“病情比較嚴重,不能再這樣沒日沒夜地干了,否則很危險?!敝T葛蓉覺得一些工作不能拖,總是瞞著醫生把書稿帶進病房,邊輸液邊改稿子。還常常在病房里召集會議,研究布置和檢查工作。

早年,我曾經問他:“為什么對黨史工作這么傾情?”諸葛蓉回答說:“做好每一項黨史工作,都是對先烈、對革命前輩的一份回報?!?/p>

近期,我又問他:“現在年齡大了,工作放松一點,身體保重一點?!敝T葛蓉說:“雖然時間不多了,但我只想要留住這份深情,在有限的時間里,爭取為黨史事業多做點事?!?/p>

這平實的一問一答,道出了一位黨史工作者一顆無怨無悔的心,傾注了他對黨史事業、對革命老區的一片深情。

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一種態度,一種價值觀。諸葛蓉就是這樣,他認定自己是黨史戰線的一名戰士。他不說豪言壯語,只是竭盡全力把黨史寫好。在書寫黨史中領略快樂,感悟人生。

由于諸葛蓉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三次被評為全國黨史先進工作者。面對榮譽和贊揚,他沒有絲毫的懈怠,而是更加兢兢業業地努力,爭取更大的成績。

(作者單位: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

猜你喜歡
諸葛老區黨史
發揮地方志作用抓好黨史學習教育
紙游黨史碼上學習
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
黨史篇
諸葛?。喝嗣茸焯稹靶C靈”
2019年度廣東省老區宣傳工作 先進集體名單
諸葛?。喝嗣茸焯鹦C靈
革命老區展新姿
共同努力,為老區脫貧攻堅作出新貢獻
老區建設迎來新的歷史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