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久的謝幕

2008-05-14 16:48
意林 2008年18期
關鍵詞:阮玲玉胡蝶戴笠

趙 玫

胡蝶,原名胡瑞華。1933年,在上海新聞界人士陳蝶衣、毛子佩等人發起的女明星競選中,胡蝶被選為“電影皇后”。她在有聲片《姊妹花》中兼飾一對性格迥異的孿生姐妹,此片成為中國電影的經典之作。

胡蝶的一生波瀾起伏、甚至驚心動魄。她不僅是那個時代電影界的杰出代表,她還經歷了在婚姻和感情方面的悲哀和痛苦,更經歷了那場可怕的日本侵華戰爭,以及戰爭帶給她的無盡的心靈創傷。

英俊寬厚、有如兄長般的潘有聲終于成為胡蝶的丈夫。胡蝶愛他,視他為感情的支柱。他們或許能夠將幸福和諧的婚姻生活走到盡頭,白頭偕老。但戴笠出現了,便無情地破壞了他們原有的格局和平衡。胡蝶被拉鋸的關系所折磨,而作為丈夫的潘有聲的痛苦更是難以言說。他要終日在刀光劍影下苦挨著事實上已經沒有了胡蝶的生活,又要在名譽上維持著與胡蝶的那種早已形同虛設的夫妻關系。他是深愛胡蝶的,甚至愛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他想如果胡蝶能接受戴笠,他為什么就不能接受這種苦難呢?于是他隱忍著自己。大概便是這無際的苦將那可怕的癌細胞潛伏在了他原本健康的身體內,以至于當胡蝶終于擺脫了戴笠的糾纏,重新回到他的身邊,他卻已回天無力,在勉力支撐了幾年之后,撒手人寰。

和戴笠的那一段關系是胡蝶一直不愿啟齒的一頁歷史,是她心中一段永遠的痛。

釀成如此悲劇,當然首先要歸結為戴笠對胡蝶的那種強迫性的、有著權力因素在其中的,挾帶著某種瘋狂的愛。而胡蝶最終不得不屈從于這種愛,恐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戰爭。記得一位意大利女導演在拍攝《夜間守門人》這部反思二戰的電影時,曾經采訪過很多納粹集中營的猶太人。她記得那些猶太女人在回憶戰爭的時候,最讓她們羞辱的,不是希特勒,而是她們自己在苦難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對于德國人不顧一切、不計后果的取悅。而她們這樣做的全部原因,其實僅僅是為了能活著,能不被送進毒氣室,那是她們求生的惟一手段了。所以她們才是真正可憐而又可悲的,同時又是可鄙的。她們自己認識到了這一點。這種對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思,在美國作家的小說《蘇菲的選擇》中也有同樣的表述,那就是戰后被提出的那種關于人類劣根性的話題。這種劣根性在人類求生的前提下似乎是可以被原諒的,就像是辛德勒在戰爭中救助了猶太人,他的其他缺點就可以被忽略不計一樣。而胡蝶與戴笠的關系,大致也是如此。她經過逃難從香港到重慶,又經歷了丟失所有貴重物品的失落。而在那個滿目瘡痍的戰爭年代,渴望在物質上得到補償,進而在精神上受到安慰的胡蝶,恐怕就只能取悅于戴笠,甚至獻出自己的身體了。而這樣的一種關系,無論在什么樣的背景下,都是不道德的,這便是胡蝶的羞辱。她自己認為那是她心靈上的一塊永遠也抹不去的污痕。

沒有讓她在道德的歧路上走得太遠。戴笠死亡的直接原因據說還是因為胡蝶。當時戴笠在北京。他本來是可以直接飛回重慶國民政府的。但是他又深愛胡蝶,不愿錯過哪怕一分鐘和她見面的機會。大概還因為在那個暴風雨的前夜,胡蝶的一聲不恰當的,卻柔情似水的呼喚:你回來!他便一定要頂著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義無反顧地回來,回到他此生最愛的女人身邊。結果是,原本在政界扶搖直上的戴笠在南京附近的戴山墜機身亡,用生命演繹了一曲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悲歌。

戴笠如此的死亡,無論如何在胡蝶的心上,還是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哪怕是污痕。

胡蝶讓一生在隱忍中度過,哪怕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阮玲玉的死是激情的,而胡蝶的生卻慢慢失去了光彩。比起阮玲玉短短的戲劇化的一生,胡蝶的一生便顯得庸長而平淡了。沒有生命的沖突,也就沒有了戲劇性,因之也就更難以把握,更難見閃光。

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不僅讓人民遭受苦難,而且讓電影長久地一蹶不振。當八年抗戰過去,胡蝶已青春不再,是戰爭毀了電影,也是戰爭毀了胡蝶。到了胡蝶勉強重回銀幕的時候,已是美人遲暮。而對于一個女演員來說,這是致命的。

晚年的胡蝶移居加拿大溫哥華,住在靠近海峽的一座二十五層的公寓中。她每每透過陽臺遙望太平洋,希望能看到當年大上海十里洋場的五光十色,能聽到拍攝場中那依稀的笑語歡聲……

“風過留痕,”然后,胡蝶飛走了。

這是她生命中留下的最后一句話。

那是永久的謝幕。

(夢寒摘自《中華讀書報》2008年7月16日)

猜你喜歡
阮玲玉胡蝶戴笠
松樹與玫瑰花
成長中的陪伴
胡蝶飛:面對乙肝病毒,乙肝感染育齡期女性該怎么做?
阮玲玉:被三個男人毀了的一代影星
戴笠 ,黑暗時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我的母親了不起
阮玲玉的人生和她的時代與社會
L'examen dans l'antiquitéet de nos jours
過戴笠故居
阮玲玉:我是一個好人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