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延遭諂生“反骨”

2008-08-15 10:45
百家講壇 2008年14期
關鍵詞:蜀漢漢中劉備

費 墻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進行最后一次北伐,卻命殞五丈原,后人在此修廟來紀念他。未登五丈原,先過高店鎮,因為魏延曾經在此扎營,所以此鎮又名“魏延鎮”。

魏延是蜀漢名將,他的地位僅次于“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他為蜀漢的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得劉備的信任。但可惜的是,一代名將,最后竟以“反叛”罪名被誅。

魏延何以生“反骨”

據《三國演義》說,魏延后腦長有一塊“反骨”。所謂“反骨”之“反”,究竟作何解釋,很難說清?!胺础?,可作投敵叛國講,也可作棄暗投明講。那么魏延所反何人、何事?究竟反了沒有呢?

魏延在荊州一戰中,棄暗投明,轉入劉備麾下。他不大會講話,但作戰勇猛,辦事負責,頗得劉備贊賞?!度龂尽な駮の貉觽鳌氛f,劉備決定建都成都時,先委派關羽鎮守荊州以防東吳,又準備選拔大將鎮守漢中以防曹魏。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劉備沒有選擇張飛,而是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為此“一軍盡驚”。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受命之際,豪言壯語,氣壯山河:“如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大王吞之!”

魏延確實沒有吹牛。他治軍嚴謹,善待士卒;作為漢中太守,他勤政撫民。關羽大意失荊州之時,魏延鎮守的漢中固若金湯,可謂不辱使命。

諸葛亮在北伐之前,曾在漢中舉行軍事會議。魏延在會上提出自己的軍事方案:他帶領1000奇兵經子午谷奇襲長安,采取分進合擊的戰術??上У氖?,諸葛亮否定了他的計劃。從日后諸葛亮進軍過于謹慎、以致勞師無功的結局來看,魏延的主張確有可取之處。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說:“魏延請從子午谷直搗長安,正兵也;諸葛亮繞山而西出祁山,趨秦隴,奇兵也?!彼J為僅從軍事的角度來看,魏延的意見是正確的。但諸葛亮的內心是有苦衷韻,因為敵強我弱,暫時只能,以攻為守,拖延時間,以待局勢發展變化。魏延未能猜透諸葛亮內心,自然會因為獻計不被采用而發發牢騷,但這并不影響工作。諸葛亮深知魏延的才識和膽識,北伐多以他為先鋒。魏延也堅持服從軍令,雙方相安無事。

諸葛亮的青少年時期在襄陽度過,蜀漢建國,不少襄陽人如馬良、馬謖、尚朗、廖化、董恢、楊儀等都受到重用。顯然,這既有諸葛亮對他們的了解,也有偏愛。楊儀是文官,能說會道,被諸葛亮逐步提拔為幕僚長,就不免常以諸葛亮的名義向諸位將領發號施令。魏延自恃功高,從來不買楊儀的賬,兩人多次發生沖突,積怨頗深。

魏延自認為是蜀漢的老臣宿將,對后輩盛氣凌人,忽視了人際關系的重要性,這成了他的致命傷。在魏延身處前線、一心抗敵之際,留在諸葛亮身邊的楊儀利用魏延與諸葛亮在軍事戰略上的分歧,屢進讒言。諸葛亮雖常勉勵雙方以大局為重,但日久年深,不免受讒言的影響,漸漸疏遠魏延。而楊儀漸漸取得諸葛亮的信任后,便有計劃地上下拉攏關系,大建關系網,作好了與魏延爭權的充分準備。

諸葛亮遺命真相難明

諸葛亮臨終之前,身邊只有楊儀姜維等接受遺命。這就有兩種可能:一是諸葛亮在楊、魏之爭中,有偏向楊儀的傾向,故意只讓楊儀接受遺命;二是病情惡化太快,來不及從前線召回魏延。據楊儀傳達,當時的遺命只有兩條:一、諸葛亮死后,秘不發喪,全軍曲楊儀統率,徐徐向漢中撤退;二、命魏延斷后,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全軍仍按時行動。

楊儀派人去向魏延傳達遺命,有意激起魏延,只要魏延抗命,他就可以用“抗命”、“謀反”的罪名陷害魏延,以泄私憤譬耿直的魏延果然上當,他完全不相信通過楊儀傳達的諸葛亮遺命,認為那是楊儀偽造的。魏延抗命“遺命”,當然讓楊儀抓住把柄。退兵的命令既然是以諸葛亮名義發布的,魏延抗命,就是反叛。楊儀一天數次以羽書飛報成都,說魏延謀反。魏延也派人飛報成都,說楊儀謀反。蜀漢君臣只好憑關系和印象,采取了保楊儀疑魏延的態度。楊儀正是利用人際關系要了魏延的命。

魏延對國盡心竭力,問心無愧。他認為自己只是不買楊儀的賬,并非反叛蜀漢,于是他命令部下搶在楊儀之前,先到漢中。當時敵人在北,漢中在南。如果魏延真的謀反投敵,為何他不北上,反而南下呢?這正說明他內心坦蕩。而楊儀已經下定了整死魏延的決心,他傳達魏延“謀反”的軍令,使軍心渙散,最后利用魏延信任的馬岱伺機殺死了魏延。魏延冤沉海底,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

反或不反,自有公論

魏延是不是謀反,陳壽在《三國志》中說了句公道話:“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彼抉R光也肯定了這一點,他說:“延欲殺儀等,冀時論儀己代諸葛亮輔政,故不降魏而南還擊儀,實無反意也?!?/p>

魏延是不是謀反,我們從魏延死后楊儀的表現也可以窺探真相?!度龂尽な駮の貉觽鳌分姓f,當馬岱把魏延的人頭交給楊儀之時,“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就算魏延真的謀反,楊儀奉命誅延,也應該哀矜不喜。因為大敵當前,諸葛亮剛剛去世,又殺大將,畢竟不是欣喜的事。而楊儀竟然面對魏延的人頭,還要踏上幾腳,大罵一番,并且還誅滅三族,表現出小人報仇的快意,實在是暴露了他卑劣的本性。

真正意圖謀反之人

真正意圖謀反的人,不是魏延,而是楊儀。當楊儀領軍回到成都,自以為功勞很大,應該接替諸葛亮職務,不料這一職位竟為蔣琬所得。他大失所望,滿腹牢騷,公開發了不少怨言。費神去安慰他,他口吐實言:“往者丞相之歿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這就充分說明,楊儀內心有過投降曹魏的打算,只是猶豫不決,沒有付諸行動,事后追悔不已。

看到楊儀憤恨不平,聽到他滿腔怒氣,費祎不敢隱瞞,表奏朝廷。后主遂廢楊儀為庶人,徙漢嘉郡(治所在今四川名山北)。但到徙所,“復上書誹謗,辭指激切,遂下郡收儀,儀自殺”。楊儀害人害己,死有余辜。只可惜魏延冤死,從此“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實在令人嘆息。

那么,所謂“反骨”,不過是魏延孤高自傲的“傲骨”而已。對于國家,他本著一片忠心,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議。但他不懂“關系學”,不知“關系網”的厲害——一旦遭小人暗算,轉眼之間就會死于非命。

當然,在魏延身上,也存在毛病。如擺老資格、盛氣凌人、言行粗暴等?!度龂尽な駮べM祎傳》中說:“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并坐爭論,延或舉刀擬儀?!敝T位看,公開討論,僅意見不同,魏延就要拔出佩劍,做出一副惡狠狠要殺人的樣子,這未免有失體統。為人處事方面,魏延胸無城府,對人誠懇,屬于“君子坦蕩蕩”類型。而楊儀能說會道,辦事周到,頗有心機手段,但心胸狹隘,對已不合或得罪自己的人,耿耿于懷,伺機報復,屬于“小人常成戚”類型。

在君子與小人的較量中,君子做事顧大局,識大體,不為已甚,所以小人才有機會鉆空子,每每得逞。楊、魏之爭正是如此,楊儀費盡心機,除掉魏延,又自取滅亡。自毀長城,誰之過耶?

猜你喜歡
蜀漢漢中劉備
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們力保蜀漢江山30年
蜀漢劉禪的治國舉措及其成因
相面
漢中
三十六計之欲擒故縱
徐庶以馬試劉備
劉備的江山不是哭出來的
[第二十六站:漢中]
漢中的菜豆腐(散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