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征:哪有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2008-09-28 10:17郭燦金
百家講壇 2008年18期
關鍵詞:李建成魏征李世民

郭燦金

魏征檔案

魏征(580~645),字玄成,巨鹿(今屬河北)人。

隋末,魏征被隋武陽郡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后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并隨李密降唐。再后,魏征為竇建德所俘,竇敗后,魏征被太子李建成引為東宮僚屬。玄武門之變以后,魏征歷任諫議大夫、尚書左丞、秘書監、侍中、監察御史。貞觀七年,被封為鄭國公,死后,賜謚號文貞。

唐太宗的朝堂之上可謂群星閃爍,人才濟濟: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尉遲敬德、秦叔寶……他們要么是李世民的創業班底,要么是李世民的長期合作伙伴,要么和李世民有姻親關系,和他們相比,魏征無法不自慚形穢。

雖然唐代并不十分講究門第出身,但出身名門望族依然是可以傲視他人的原始資本。當然一個人的出身無法選擇,退而求其次,那就要看一個人的“出處”,也就政治身份。所謂英雄不問出處,那是掌握話語權的人做賊心虛之時的自我安慰。所以一個人要想在風云變化的朝廷之上站穩腳跟,要么同時具備良好的出身和出處,要么二者居其一。但是,魏征既無良好的出身,也無過得硬的出處。而且,在和李世民相遇之前,魏征的個人信用幾乎喪失殆盡。

魏征出身河北巨鹿魏氏,要說也算是北齊之名門望族,其父曾任北齊屯留令。只是魏征時乖命蹇,在距他出生還有三年之時,北齊就被北周消滅了;在他剛滿一周歲之時,北周又被楊堅的隋朝給取代了。連續的改朝換代,連續的政治洗牌,生生把原來勉強稱得上望族的魏氏給弄成寒門。因此,對魏征來說,所謂的名門望族只是一個可供自己精神勝利的溫暖回憶而已,他從來沒有從中得到過一絲一毫的實惠。反倒因為家貧,年紀輕輕的魏征很早就出家做了道士。

魏征親身感受到了離亂之苦,所以他說“自古喪亂未有如隋世者”?!皩帪樘饺?,不為亂世人”,對此,魏征算是有了深切體會。后來里爾克總結道:“哪有什么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挺住挺住再挺住,是魏征的生活信條。在這一信念支撐之下,魏征先后或主動或被動地改變了五次主人:先投舉兵反隋的武陽郡丞元寶藏;接著服侍瓦崗寨首領李密;后隨李密降唐效力于李淵,不久因被俘開始效命于另一個義軍首領竇建德;竇兵敗后,魏征開始作為主要謀士奔走于李建成的鞍前馬后,在此期間,他曾為李建成獻出了及早動手除掉李世民的毒計。

辛苦了幾十年,連個穩定的靠山都沒有找到,每一次押寶都押錯了地方,這就是魏征在遇見李世民之前所有的政治履歷。出身就不用說了,這樣的政治履歷讓魏征對自己的出處也無法說得清楚??梢赃@樣說,在李世民的文臣武將之中,像魏征這樣一生幾易其主、數跳其槽的人并不多見。我們無法想象魏征將如何面對世人,面對新的主子李世民。

李世民干凈利落地干掉李建成之后,所有的人都知道魏征這次玩兒完了。果然,李世民剛坐穩位子,馬上就把魏征喊來痛罵:“你個垃圾,當年為何明目張膽離間我兄弟情感?”可以想見,當時的場景多么恐怖——秋后算賬的時間到了,魏征似乎已在劫難逃!誰知魏征卻不卑不亢,慷慨自若,他從容說道:“當日皇太子若聽從我的勸告,哪會遭逢今日之禍?”在場的所有人都預測,這次魏征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面對作為勝利者出現的李世民,魏征居然連一點悔過的表示都沒有,反而在公共場合大放厥詞,豈有此理!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面對死不悔改的魏征,唐太宗居然“為之斂容,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數引之臥內,訪以政術”。

魏征的回答看似狂傲、扯淡,卻是當時情景之下他的唯一活路:他如果痛哭流涕地懺悔,或者無原則地自我貶低,反而會讓唐太宗滿懷厭惡地將他殺掉。于是,他反其道而行之,大肆標榜自己的先見之明,同時又巧妙地道出了李建成的不聽良言、自己懷才不遇的基本事實,而這一切又都是為了襯托李世民的偉大,李世民勝利的必然。因此,在關鍵時候,魏征以自己的才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同時更贏得了李世民的青睞。

語言是一門藝術,魏征的遭遇不正說明了這句話是真理嗎?

這是最令人動容的一個歷史場景,在這里,我們看到了魏征作為一個縱橫家的本色?!杜f唐書·魏征傳》的開頭曾這樣說:魏征“好讀書,多所通涉,見天下漸亂,尤屬意縱橫之說”。

什么是“縱橫之說”?“縱橫之說”在秦漢之際又稱“長短說”,是一種善于從不同角度、用不同觀點去說服對方的一種方法??v橫家的特點就是從來不抱持一種主張或觀點,而是根據實際定其取合,故忽而用儒,忽而用道,忽而儒道合用,構成了所謂的可縱可橫、亦縱亦橫的局面。因此,縱橫家以長于游說權謀著稱,并且以此為主要特征??v橫家往往“無特操”,隨時可能改變觀點,所以縱橫之術在后世很少為人所稱揚,學者恥言“縱橫”。

面對唐太宗的盛氣凌人,背負原罪的魏征只好拿出自己曾下過工夫的“縱橫之說”來應對,瞬間就化解了殺機,并贏得了主動。即使如此,魏征仍然不免遭人非議,時人曾經罵魏征“有奶便是娘”。李世民面前的第一紅人、朝臣中的當權派長孫無忌曾語帶譏刺地對魏征說:“當年您可是李建成的心腹大將,和我們勢不兩立,沒有想到今日居然同席飲酒?!笨梢韵胂?,魏征當年是面臨著多大的道德和輿論壓力。

雖然魏征靠“縱橫之說”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是如果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他的人頭仍然隨時會被那幫虎視眈眈的前政敵們給砍掉當夜壺用。和那些自恃功勛卓著的同僚相比,魏征的唯一優勢就是“縱橫之說”,否則他將被那些根正苗紅的變態同事給擠對得無立足之地。怎么辦?要知道此時的魏征除了“縱橫之說”外,幾乎一無所有。既然一無所有,魏征也只好一條道走到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將“縱橫之說”推演至極致。

挺住,除了挺住還是挺住!這才是魏征能夠成功的所有秘訣。魏征將挺住發展成為自己的信念和生活信條,堅持了終生,并將之發展成為一種為官藝術。

魏征先聲奪人,他充分利用李世民對他剛建立起來的好感,利用自己的縱橫特長,大大方方地和李世民來了個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方面的詞義辨析——“忠臣”與“良臣”的本質差別:能輔助君主獲得尊貴的聲譽,讓自己獲得美名,子孫相傳,福祿無疆的臣子是“良臣”;而自身遭受殺戮之禍,又讓君主背上陷害忠臣的惡名,使“小家”和“大家”都遭受損失,只留下空名的臣子是“忠臣”。這是中國古人最擅長的“正名”。魏征以其精到的詞義辨析,給李世民下了個大套——從今天開始,我將正式啟動“縱橫”程序——盡情進諫。因此,我的腦袋隨時有可能搬家,你如果殺我呢,就是讓我成為“忠臣”;你如果不殺我呢,就是讓我成為“良臣”。讓我成“良臣”,咱們雙贏;讓我成“忠臣”,咱們雙輸。魏征這一定位很可怕,他將自己置于了道德高地之上。從而讓唐太宗處于守勢。殺兄奪權的李世民如果還想笑著走進歷史,只能老老實實地接受魏征的進諫。

之后,魏征更上層樓。他巧妙地說:“陛下導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

敢犯龍鱗、觸忌諱也?”你看,魏征的應對總是如此得體!這難道不是所謂的巧言令色嗎?

這就是魏征的縱橫術。在李世民的朝堂之上,魏征以其縱橫術開始了縱橫馳騁。他把整個朝廷變成了自己唱獨腳戲的地方。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成功的“持不同政見者”的形象:

后妃越禮,他犯顏直諫;太子越禮,他犯顏直諫;皇上想去泰山封禪,他依然犯顏直諫……直諫成了魏征生存的武器,成了邀寵的法寶,以至于李世民有一天就情不自禁地說:“人言魏征舉動疏慢,我但覺其嫵媚?!蔽赫鹘K于以其縱橫之術贏得了巨大的成功。李世民總結說,魏征“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玄武門之變后,才開始效忠唐太宗的魏征,終于達到了事業的巔峰,唐太宗以皇帝的身份總結道:我當皇帝前,功勞最大的是房玄齡,而我做了皇帝之后,功勞最大的非魏征莫屬。魏征終于可以在同僚面前挺直腰板了。

幾十年光陰如白駒過隙,魏征說老就老了,縱橫終生的魏征終于走到了生命的進頭。魏征生命垂危,唐太宗前去探望,面對皇帝關切的目光,魏征再次顯出縱橫家本色,他對身后之事沒提任何要求,只是氣若游絲般地說出了:“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p>

此話怎講?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寡婦不在意自己織布的進度和質量,而擔憂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此話何來?這句話不是魏征的原創,而是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因其中洋溢著強烈的“宏大敘事”色彩,這句話也經常被儒,家引用。

魏征臨終前的這一句話讓唐太宗聲淚俱下,百感交集。之前,唐太宗就將自己的二女兒衡山公主許配給了魏征的兒子魏叔玉,只是尚未正式舉行大婚儀式,當唐太宗聽到魏征這句話后,他馬上將自己的女兒,也就是魏征尚未過門的兒媳婦衡山公主召到了魏征的病榻前,唐太宗感傷地對魏征說:“親家翁,請你最后看一眼你未來的兒媳婦吧!”只是此時的魏征虛弱得連感謝皇上的話都無法說出了?;噬锨澳_剛剛離開,魏征就駕鶴西游了。

魏征死后,唐太宗一改慣例,親臨魏府向魏征遺體告別。在魏征的追悼會上,唐太宗即席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了魏征的一生,并將魏征定位為偉大的忠君者和偉大的批評者,稱贊他是帝國的驕傲,認為魏征的死是帝國不可彌補的損失。官方所公布的唐太宗對魏征的評價如下:“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p>

魏征可謂備享生榮死哀。

然而,一個人不可能將所有的一切都做得如此盡善盡美。

魏征生前曾經力薦過杜正倫和侯君集,認為他們有宰相之才。因為魏征的推薦,杜正倫被提拔為兵部員外郎,后又改任太子左庶子;侯君集也官至檢校吏部尚書。魏征死后,他們兩人都因牽連到太子李承乾密謀造反事件之中,一個被流放,一個下獄被殺。

薦人失當,魏征難辭其咎,世人甚至推測,魏征此舉有暗結同黨之嫌。魏征在唐太宗心中的高大形象,第一次打了折扣。讓李世民更郁悶的還在后面:有人作證,魏征諫諍唐太宗的奏章,都自己偷偷地錄下副本,交給了史官褚遂良,以求錄之國史——只顧自己名揚千載,卻不顧此舉會給君主抹黑。魏征的形象因之轟然倒塌,盛怒之下的唐太宗不但令人毀掉了自己給魏征題寫的碑文,而且還取消了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約。

這對以獨到的深刻關系而著稱的著名君臣,其最終的結局不過如此。

個性點評

君臣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之時,中國歷史上的好戲就該上演了:當君主一方的力量占據主動之時,比干的心肝就被掏出來了;當臣下的力量占據主動之時,漢獻帝就被曹操所挾“以令諸侯”了。而當二者暫時處于平衡之時,忠良之臣就被批量生產出來了——譬如李世民的蠱唐時代。

因此,盡管有太多不足與外人道的隱情,唐太宗與魏征之間的關系仍然顯得難能可貴。二者相互塑造,使得君成了明君,臣成了良臣,為萬惡的封建專制抹上了一絲“民主”的斷霞散彩。所以,魏征是指標性人物,他一個人洗凈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身上的鮮血,平衡了唐太宗失衡的帝王形象。也是在這個意義上,李世民在砸過魏征的墓碑不久,就找了個機會予以重修。畢竟,皇帝的面子、帝國的尊嚴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都要大于君臣之間的個人恩怨。這樣的道理,雄才大略的唐太宗當然了然于心。

編輯/汪微微

猜你喜歡
李建成魏征李世民
中國史上最能杠的“找碴兒王”
唐太宗與魏征
魏征身后的落寞
三張紙條
“冒犯”太子官位牢
皇帝不能玩權術
“相交線”檢測題
以誠相待
李建成:被歷史嚴重歪曲的大唐太子
李世民為何砸了魏征的墓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