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鏡頭記錄戰爭與和平

2009-01-05 10:00徐雪梅
金山 2009年11期
關鍵詞:楊根思李杰照相館

徐雪梅

——記從朝鮮戰場走來的攝影記者李杰

李杰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家翻出珍藏多年的自己拍攝的老照片,一張張看過去,那些戰爭與和平年代的往事,又清晰地呈現在他的眼前。

78歲的李杰,退休前是鎮江日報社的攝影記者。這之前,他曾參加過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地攝影,可算摸了一輩子的相機。但前不久的一場病使他體力大不如前,微微顫抖的手再也無法端穩相機了。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李杰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家翻出珍藏多年的自己拍攝的老照片,一張張看過去,那些戰爭與和平年代的往事,又清晰地呈現在他的眼前。

戰士:從照相館走出

1931年,李杰出生在鎮江一個平民家庭。14歲那一年,由于家庭貧困,李杰剛上初一沒多久,便被迫輟學,到家附近的一個照相館當了一名學徒工。

多年之后,當李杰拍攝的照片被國家軍事博物館珍藏,或者被作為珍貴史料在出版物上出現時,李杰都會回憶起做學徒的那段時光。

“那是個很小的照相館,攝像間只有十來個平方米,如果有人想過來拍全家福,還站不開?!边@樣的照相館是開在老板家里的,攝像間的隔壁就是廚房。做學徒的李杰剛開始是不允許摸照相機的,只負責掃地擦桌子。

矗立在攝像間的那臺比他身子都高的相機在李杰的眼里顯得非常神秘。

當時,鎮江雖然已經有了幾家照相館,但照相還是個新鮮事物,只有有點錢的人才能到照相館去。在照相館當學徒的李杰一直夢想著能夠坐到照相機對面去,讓閃光燈打在自己的臉上,但這一夢想到了解放之后才得以實現。

做了近一年的學徒,李杰終于開始真正接觸相機。老板派他到金山寺景點為游人拍照,但矮小的李杰顯然無法得到游客的信任,他的生意并不好。

1948年,李杰離開了鎮江,只身一人來到上海。又在一家照相館當了學徒工。讓李杰欣慰的是,無論以后的人生怎樣起伏,相機卻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的手。以攝影為生,似乎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安排。

一年多之后,上海解放。一些解放軍戰士拿著在戰場上拍攝的膠卷到李杰所在的照相館沖印。李杰被那種宏大的戰爭場面所震撼,而更讓他激動的是,原來照相機還可以用來這么拍,而不是機械地藏在攝像間里,拍攝一動不動的人物。

1950年,李杰正式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他被安排到攝影組,他終于擁有了一臺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相機。

相機:他手中的武器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剛當兵沒多久的李杰便跟著來到了朝鮮戰場。部隊給他的武器有兩個:手槍和相機。

李杰在朝鮮戰場拍攝的照片有一部分收錄在《戰爭朝鮮》的畫冊里,其中有一幅《強渡照陽江》的照片堪稱經典。

照片的說明寫道:“中國人民解放軍于1951年的4月22日發動了第五次戰役,自4月22日至5月21日,共殲敵3萬余名。我軍在志愿軍首長領導指揮下,在戰役的兩個階段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p>

而強渡照陽江是第二階段的關鍵戰役,強渡的時間是1951年5月16日傍晚5:30。照陽江的水并不深,但敵人的炮火卻十分猛烈,李杰跟著先遣部隊一起沖向了水中。

在他相機的取景孔里,戰友們正趟著水向岸邊沖去,而敵人的炮火肆無忌憚地落到江里,激起幾米高的水柱。拍完照片,李杰便把照相機藏在懷里,不讓它有半點的損壞。

在戰場上記錄那一瞬間的影像,不但需要技巧,更需要勇氣,有時候攝影師為了選取一個好的角度,必須要沖在戰士們的前面,或者站在危險的地段。李杰就是以這樣的勇氣,抓拍了稍縱即逝的歷史。

《掩護步兵向敵人縱深猛插》拍攝的是這樣一個戰爭畫面:在炮火的掩護下,步兵端著槍,向前方敵人的陣地沖去。在拍攝這幅畫面時,李杰完全可以站在炮兵的身后,但為了能夠拍攝到戰士們沖鋒陷陣的場景,他站到了炮兵的前側,而這個方位正是最容易受到敵人打擊的方向。

李杰手里拿的雖然不是槍,但他也是一名戰士。李杰每天要行軍一百多里路,因為沒有地方洗澡,李杰和其他戰士一樣,衣服上爬滿了虱子。由于條件限制,李杰拍的照片有時候會無法沖洗,過一段時間,李杰就會回國一次,把照片沖洗出來,由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布。

在李杰的相冊里,有一張讓他念念不忘的照片:一個六七歲的小姑娘,穿著民族服裝,笑盈盈地在跳舞。這張照片攝于1951年5月22日。當時,李杰正跟著部隊,在朝鮮華川北一帶阻擊敵人。從前線下來后,李杰帶著膠卷到一個部隊去沖洗。

上午11點,路經金化附近一村莊的時候,一個朝鮮老大娘很客氣地拉著李杰和同伴到她家里吃飯。為了招待中國客人,大娘特地燒了一鍋香噴噴的白米飯和狗肉。大娘的小孫女有點怕生,剛見李杰他們進屋的時候,她就走得遠遠地看。李杰便逗她玩,拿東西給她吃。漸漸的,小姑娘不陌生了,還在門外跳了一個朝鮮的民族舞蹈。李杰也是破天荒地拿出相機,攝下了朝鮮戰場上唯一一張具有生活色彩的照片。

吃晚飯后,李杰和戰友離開了老大娘的家。但是,剛走出一千多米,天空突然傳來呼呼的聲音,原來是一架美國飛機,它在村莊上空盤旋了一會兒,就丟下了兩個汽油彈,只聽“砰砰”的爆炸聲,老大娘的房子已經成了火海。而小姑娘的生死成了李杰心中永遠的謎。

在記錄戰爭的過程中,最讓李杰不忍的,便是戰友在他的鏡頭里突然倒下?!爱斘艺谌【暗臅r候,鏡頭里一個生龍活虎的戰士突然倒了下去!”遇到這種場面,李杰就會閉上眼睛,為這些犧牲的戰友默哀。

但讓李杰遺憾的是,他卻沒有為戰斗英雄楊根思留下過影像。楊根思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他作戰勇敢,屢立戰功,被譽為“爆破大王”,榮獲“華東一級戰斗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全國戰斗英雄”稱號。1950年11月29日,在一次戰役中,楊根思抱著炸藥包和攻上陣地的美軍同歸于盡。

犧牲后,楊根思的遺體就埋在朝鮮境內。到了1952年,楊根思的遺體在戰友們的護送下,運回了國內,而李杰就是護送戰士中的一位。

回國后不久,要召開悼念大會,但楊根思只有一張一英寸的照片存世,由于保管不善,照片有點斑駁?!靶迯?,并把它放大?!崩罱芙拥饺蝿蘸?,把心全放在了這張照片上,一定要讓英雄最威武的一面留給世人。經過多天的努力,大幅的楊根思遺照終于掛在了悼念廳里。

照片:記錄一江山島戰斗

全國解放后,蔣偽軍還占據著金門、馬祖和上下大陳等一些沿海島嶼,以作為反攻大陸的前沿,并經常襲擾我海上航運和漁

業生產,浙東人民生活不得安寧。一江山島是大陳島的門戶,攻占一江山島后,解放大陳列島,取得浙江全境的解放,可同時積累海上戰斗經驗,為解放臺灣作準備。這是解放戰爭的最后一戰,是我陸??杖娐摵鲜状芜M行登陸作戰。作為師部文化處的一名攝影員,李杰有幸參加了這次戰地采訪。

一江山島戰斗前夕,部隊在寧波穿山半島進行戰前實彈演習。當時,前指司令員張愛萍并不同意李杰他們參加演習,他說:小鬼,這次演習要用四萬發子彈,碰到一發就要你們的小命。但在他們的再三要求下,張司令員終于同意他們參加即將開始的一江山島戰斗,并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上去的人要有戰斗經驗,要懂得利用地形地物,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二是業務上要強,否則到戰場上轉一圈,什么材料也沒拍到;三是不要擾亂指揮員的決心。他們當時都是二十多歲的小伙子,雖然年輕,但都是經過抗美援朝戰場的鍛煉,都有一定的戰斗經驗,因此都愉快答應了。

參加戰斗采訪的8名攝影工作者,按部隊戰斗部署,仔細分工??哲?、海軍、炮兵陣地都有專人負責。他和3位戰友參加步兵登陸突擊隊,隨隊拍攝。

1955年1月18日上午8時,我空軍對一江山島實施了猛烈的轟炸,隨后頭門島的炮兵陣地也響起了隆隆炮聲,整個一江山島電閃雷鳴,海島的身影全被炸掉,炮彈爆炸所形成的煙霧籠罩全島。李杰坐在登陸艇里,聽著這美妙的“音樂”,激動地度過了整個上午,隨時準備出發。

中午12時,頭門山碼頭的旗桿上揚起了一面黃色的信號旗,登陸艇隊立即啟航。頓時頭門山島港灣里,馬達轟鳴,各個艇隊從島的兩端躍出海面,向一江山島破浪前進。

在航行中,李杰一直站在登陸艇的艙面上,捕捉著拍攝目標。海軍兵艦像一座座小山在海面上游弋,空中一批批戰機在不同高度進行轟炸、掃射,對一江山島海域空中、海上實施警戒,牢牢地控制住了一江山島戰區的制空權和制海權。

100多艘登陸艇分成不同波次,像100多支利劍射向一江山島,那真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場面!離一江山島還有2000多米,登陸艇隊便由一路縱隊調整為一路橫隊,一字排開,向灘頭沖去。

下午2時,登陸艇靠近灘頭,艇門打開,戰士們如猛虎下山,迅速跳下艇,工兵用速爆桿炸開鐵絲網,為戰士們打開通道。

部隊順利占領灘頭陣地,向縱深發展,李杰也緊隨突擊隊往上沖,在正面30多米的地方,敵人一個碉堡有機槍向他們掃射。碉堡外有層鐵絲網覆蓋,手榴彈甩不進,機槍又解決不了問題。這時一排長負了重傷。連長立即命令噴火手,迂回到側后,一陣火焰噴射后,碉堡里沒了聲息,戰士們乘勢沖了上去。李杰趕緊搶拍戰士向敵人射擊的場面,突然發現鏡頭里,戰士的軍帽被子彈打飛了,他立即將自己的帽子脫下戴在這名戰士頭上,按下快門。這個戰士戴著李杰的帽子向敵人沖去。直到戰斗結束李杰還光著頭。

拿下北一江190高地后,李杰隨營指揮所趕到高地。指揮員正鋪開地圖研究戰況。突然3米外的一個戰士喊:“指導員,這個洞里有敵人?!币慌灾笇T說:“不要開槍,讓他們投降……”話未說完,砰!洞里打出一槍,從指導員耳邊穿過。守在洞口的戰士扣動扳機,邊打邊罵:“龜孫子,我叫你打!”打得洞里的敵人哇哇直叫喚:“不要開槍,不要開槍,我們投降?!边@才一個接一個舉著雙手,從洞里走出來。李杰趕忙跳出戰壕,拍下這蔣軍狼狽投降的鏡頭。

此時,其他部隊也正向203高地猛攻。在兩路部隊的夾擊下,我軍很快占領了被命名為“重要村”的蔣軍一江山地區司令部的制高點203高地,勝利的紅旗高高飄揚。

戰斗結束,李杰他們連夜沖印,放大照片,寫好說明,又馬不停蹄趕往上海,用航空快件發往北京新華社、解放軍畫報社。兩天后,《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及全國各省市報紙都刊登了一江山島解放的消息和圖片,(其中用了李杰四幅)向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展示了我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一江山島的壯麗畫卷。此消息震驚中外,許多外國媒體也紛紛轉載。幾十年來,這些圖片成了我軍珍貴的戰史資料,也是激勵李杰不懈努力,終身奮斗的精神動力。

李杰在參加紀念一江山島之戰50周年活動時,東方衛視的一位小同行采訪他,問:當時拍攝戰斗場景,心里怕不怕。他說,說真的,那時根本就忘了什么叫怕,一心緊跟戰士們向前沖,只想多拍點他們奮勇戰斗,不怕犧牲的精神,向世人展示戰場的激烈場面??上М敃r的相機設備、沖印條件、傳送方式都很差。如果能有現在這樣的數碼相機、高倍廣角鏡頭、高速網絡傳遞,他一定會拍出更多精品。

鏡頭:見證故鄉發展

1956年李杰從部隊回到地方,投身偉大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親身經歷了祖國幾十年來日新月異的變化。1958年,他隨鎮江的一批機關干部一起支援徐海地區,來到蘇北。這里是江蘇的北大荒,一片鹽堿灘。10年就有9年荒,家家戶戶去逃荒。在黨的領導下,廣大干群,戰天斗地,引來長江水,沖洗鹽堿,實行旱改水,科學種田,機械化作業。昔日的鹽堿灘,變成了今日的米糧倉,是全國糧食生產重要基地。他也用手中的筆和相機,記錄下這一偉大的歷史變革。

《鎮江日報》復刊,李杰回到故鄉鎮江,親眼目睹了家鄉的變化,看到了改革開放給鎮江帶來的活力和機遇。李杰每天編輯著同行們發來的圖片,將這一件件最新的成就、一樁樁感人的新事,盡早地傳送到千千萬萬讀者手中。當時,報紙圖片還是暗房沖洗放大,制版印刷。報紙靠活字印刷,速度很慢。記得一次為了早點拿到一張新華社的圖片,讓黨中央的精神盡早與讀者見面,他專程跟車到南京,求助新華日報社,連夜取回圖片,制版、印刷,忙了一整夜,及時把黨中央的精神傳達下去。

他們還利用這塊新聞宣傳陣地,舉辦攝影通訊員學習班,搞講座,提高通訊員的新聞攝影水平。報社的通訊員分布在鎮江的各個機關、學校、農村、工礦、部隊,與報社攝影記者共同為新聞事業奔忙,用鏡頭記錄下鎮江的發展、變化。

李杰退休已17年了,這17年來的變化真是太多、太大。記者手中的相機也在不斷更新,高清數碼相機、網絡傳遞,高速便捷,李杰真是羨慕那些年輕的同行們。他在心里對他們說:努力工作吧!不要辜負時代給予新聞攝影工作者的機遇和責任。

猜你喜歡
楊根思李杰照相館
奇趣照相館
楊根思:用生命詮釋“三個不相信”精神
我與楊根思是老鄉
Zero-Sequence Current Suppression Strategy for Open-End Winding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哪位英雄提出了“三個不相信”
抗美援朝英雄
——楊根思
A LONG LENS
黑白照相館逆襲韓國
瑩瑩照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