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說可不能!”

2009-01-27 03:00劉晶波
幼兒教育·父母孩子版 2009年10期
關鍵詞:核桃大人人類

專家小檔案

劉晶波,黑龍江黑河人。

1991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

1997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獲我國第一個學前教育博士學位。

2000年7-10月在日本神戶大學與日本國立教育研究所從事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

2001年3月-2002年7月在美國Purdue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科學系進行博士后研究。

2004年10月在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從事合作研究。

2005年6月-2006年1月在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進修。

目前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研究所暨學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學前教育重點學科兒童社會性發展與道德教育方向負責人,兼任第六屆OMEP中國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學前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兒童社會性發展與兒童社會學研究。近3年來出版學術著作一部,譯著一部,主編全國高校教材一部,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獲教育部獎勵一次。

也許是因為1歲以前爬得太少、身體的平衡能力不夠好,核桃在剛學會走路的時候總是摔跟頭,而且每次摔下去總是會跌到腦門,常常是一側青紫色的一塊剛剛有點兒泛黃,另一側就又添了一塊青紫。核桃對于摔跟頭的反應很簡單:大哭一陣,被抱起來哄哄,過一會兒就忘了疼,從大人身上滑下來接著往前走??墒沁@件事帶給我的感受卻比較復雜:心疼孩子、埋怨自己(有時是別的大人)的疏忽,還難免要為自己的一個失誤而深深內疚、自責——在核桃應該爬行的時候非但沒能好好配合她的需要,而且還“明知故犯”地經常讓她坐在學步車里,束縛了她平衡能力的發展。

因為這樣的感受,我總是盡一切可能在核桃摔跟頭的時候加強對她的安撫力度。每每在她摔倒的時候,除了最快地做出反應,抱起來、處理傷處、給予補償等一系列的行為以外,還會禁不住地說一大堆的“可不能…”來安慰她(同時也是在安慰自己):

“可不能讓孩子再摔跟頭了!”

“可不能再摔出大青包來了!”

“可不能再不小心了!”

“可不能再讓孩子疼了!”

…… ……

隨著年齡的增長,核桃自然地掌握了一些防止摔跤的技巧,加上我們平時總是有意識給她增加平衡方面的訓練,核桃摔跟頭的次數漸漸減少,偶爾的一次也不會再摔到腦門了。我心里的內疚隨之減輕了很多,“可不能系列”的話也就很少會被說起,甚至都忘記了。

核桃6歲的一天傍晚,我下班回來,在樓道里就聽見核桃在大哭。開門一看,核桃爸爸正抱著核桃,姥姥站在旁邊傷心地拉著核桃的手,鄰居張醫生正用鑷子夾著藥棉擦拭核桃的小腳。原來,在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核桃的腳后跟夾進了爸爸的自行車車輪里。雖然沒有傷及骨頭,但是傷口很深。利落的張醫生給核桃涂好藥膏、包扎好傷口,又囑咐了我們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便回去了。從沒有受過如此嚴重傷害的核桃一直哭個不停。為了能讓她平靜下來,也為了能讓其他人安靜吃飯,我把她抱到臥室的床上,打開錄音機,陪她聽她最喜歡的故事。過了一會兒,核桃的哭聲漸漸變小,并最終停了下來,大概是哭累了、想睡了。我起身關燈,準備離開??删驮谖议_門的時候,核桃發現我要走就又大哭起來。我連忙坐回到她的身邊,輕輕地拍著她,告訴她“媽媽在”、“媽媽不走”??墒撬坪醣认惹斑€要委屈,哭得一聲比一聲高,怎么安慰都沒效果。正當我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核桃忽然哽咽地說了一句:“快說可不能!”我愣了一下?!翱煺f可不能!”核桃提高了聲音又說了一遍。哦,明白了,她是要讓我說那些在她1歲半左右我經常說的“可不能……”!

“可不能讓小孩受傷啊!”

“可不能夾壞她的小腳啊!”

“可不能讓她那么疼啊!”

“可不能不小心啊!”

一遍又一遍,我輕輕地重復著那些已經好久不說的“可不能”,核桃的情緒漸漸地平靜下來,慢慢地睡著、睡熟……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用他畢生的研究為我們貢獻了關于人的需要的一系列精辟論斷,其中之一便是“愛,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之一。每個人都需要知道自己正在被別人愛著”。日常的生活中,這個論斷總是可以恰當地支撐人們對于諸多行為的解釋,并且可以激勵人們不斷地去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但是每每把它用于關照孩子的世界,我總會覺得它有過于寬泛、不夠細致的欠缺,因為“愛的需要”這個判定的抽象度太高,包裹、遮蓋住了人們更為具體尋求“被安慰”、“被關注”的需要,以至于我們無法準確地理解孩子、理解自己,進而使我們在一些場景中不清楚該用怎樣的行為對待孩子、對待自己以及和自己一樣的大人。

把核桃抱進臥室、把她受傷的腳用枕頭墊高以便讓她躺得盡可能舒服、把燈光調到最柔和的程度、為她挑選她最喜歡的磁帶、按照她平時最喜歡的方式陪著她一起聽故事……我分明覺得自己已經把我對她的疼愛濃縮在了自己的每一個呼吸之中,但是,卻仍沒有讓她感到滿足,以至于她不得不親自命令我,“快說可不能!”

聚焦那些我一遍遍反復說著的“可不能……”,我意識到,盡管核桃早已經知道她一直都在被媽媽深深地愛著,可是她仍然需要反復、清晰地聽見媽媽對她安慰的話語,需要真切而充分地感覺到媽媽在時刻關注著她,需要憑借這些來確信自己在媽媽心中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在她遭遇了從未有過的傷害與痛苦的時候。這些感受雖然不像醫生用來治愈傷口的藥物那么具體、可見,但是對核桃來說,它們都是實實在在的,擁有了它們,她才可以真正地從傷痛中平靜下來、安穩下來。

對孩子來說是實在的事情,轉到大人們那里當然會有所不同。雖然每個大人都是從孩子長大的,但是當他們成了大人,也就有了遠遠超出孩子的認知水平和耐挫、耐痛的能力,因而會比孩子更容易消解掉外在力量帶來的傷害。另一方面,明白地告訴別人自己需要對方的安慰與關注,在某種程度無異于是在向別人揭示自己所處的不利境況,是在向別人示弱。這是一件和人類追求強大與卓越的本性相沖突的事情,對于比孩子更多顧忌自己的自尊、更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中形象的大人來說,當然是要慎之又慎的事情。所以,即便他們遇到了某種意外的傷害、即便正在強烈地體驗著某種痛苦而難以自拔,大人們總是傾向于以沉默相對、以堅強到無所畏懼的樣子示人,而絕不會像核桃那樣一定要反復地要求別人“快說可不能”。但是,在傷者的內心深處,他們的需要與腳被夾壞的核桃相比并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也會熱烈地期盼多一些再多一些的持久而厚重的安慰,也會不住地反復確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是重要的、確認自己在被所愛的和愛他們的人關注著。

不是嗎?生病住院的時候,雖然滿口都是堅決的“沒關系,你那么忙,不要來”,可是當有人來探望的時候,眼神中總是會流露出禁不住的喜悅與滿足;遭遇失敗、滿盤皆輸的時候,別人哪怕只是給你一會兒無聲的陪伴,也會讓你感到一份久違的溫暖……

不清楚馬斯洛是因為受限于所選取的研究對象的關系,還是出于對理論建構上整齊性的思考,而將人類固有的那么多與“被愛”相關聯的、細致的需要全都用一個命題統轄起來。盡管它從邏輯上是講得通的,但我更愿意以分解的方式來認識它、理解它。因為這樣可以讓我更清楚地識別人類的社會心理與行為,更明白“人們只有確信自己是生活在親密、關愛、被支持的人際環境中才會有持久的、發自內心的快樂與滿足”。我相信,在當下這種緊張、忙碌、每個人都好似上足了發條的機械鐘的社會生活中,這種認識將有助于人類更好地照顧自己、關愛和自己一樣的每個生命,并提升人類固有的尊嚴。

感謝核桃的“快說可不能”,它提醒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不再吝惜對別人每一個真誠的安慰與善意的關注,并且,要讓對方真正聽見。

猜你喜歡
核桃大人人類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大人的快樂
人類第一殺手
誰變成了人類?
熱脹冷縮巧取完整核桃
一覺醒來給你大人級卷發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夾
核桃的藝術
我的班主任大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