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著課本過節日

2009-02-19 10:04
第二課堂(課外活動版) 2009年1期
關鍵詞:農歷習俗

郭 磊

在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中,傳統節令是備受矚目的文化之一,在語文教材中也有多處體現。

一、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主要有貼春聯、貼掛簽、貼門神畫、放鞭炮、拜年、吃餃子等風俗。

春節,古稱元旦,是最受國人重視的傳統節日。最初是為了祭天祭祖,后來又增添了驅鬼避邪的內容。因桃“味辛氣惡,物或惡之”,可以“壓服邪氣,制百鬼”,就出現了桃符,五代時演變為春聯。春節燃放爆竹,也是含有驅禳意義的活動。到后來,逐步轉化為祝福游藝?!氨衤曋幸粴q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就

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和希望

的民俗風情畫。

二、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主要有吃元宵、點彩燈、猜謎語等風俗。

元宵,又稱上元、元夜、元夕、燈節,說明這一節日活動主要在晚上進行。張燈之俗始于東漢,漢明帝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以示佛法大明。宋代時觀燈之風最為盛行,“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燃放的煙火、載歌載舞的藝人、盛裝說笑的游女,好不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

三、社日

約在春分前后和秋分前后,主要有祭神、宴飲、競技等風俗。

社日是古人祭祀社神(土地神)以祈求豐收的節日,分春社和秋社。歷代帝王在主祭儀式后,會象征性地推三下犁杖,以示“親自躬耕”。農家則在宰牲祭神后分享祭物,“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王駕《社日》),描繪了農人過節時的快樂,演染出“桃花源”式的美好生活。

四、上巳節

農歷三月初三,主要有修禊(xi)、踏青、宴飲、賦詩等習俗。

上巳節時,古人都去水邊嬉游,以消除不祥,稱為修禊,后逐步被游春取樂替代?!叭嘿t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王羲之《蘭亭集序》),描寫的就是上已節流觴吟詠的事情。

五、寒食節

清明前一日或二日,主要有禁炯火、吃冷食、插柳枝等習俗。

寒食也稱煙火節,相傳起于春秋時期介之推的故事,晉文公為了悼念他,下令這天禁止燒火做飯?!按撼菬o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人五侯家”(韓翎《寒食》)。唐代清明時,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

六、清明節

清明節占時也叫三月節,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公歷4月5日前后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H的只有清明。主要有祭掃墳墓、踏青郊游、蕩秋千、蹴鞠、放風箏、拔河、植樹插柳等習俗。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扒迕鲿r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紛紛細雨傳達了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只有借灑才能消散心頭的愁緒了。

七、七夕節

農歷七月初七,主要有結彩縷、對月穿針等習俗。

七夕是古代女子特有的節日,活動主要在晚上進行,故稱七夕。七夕源于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相傳兩人被王母分隔在天河兩岸,“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兒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迢迢牽牛星》)。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通過鵲橋相會一次,“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足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七夕這天晚上婦女都要在院中陳設瓜果,進行對月穿針引線的競技游戲,以表示向織女乞求靈巧,又稱乞巧節、女兒節。

八、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主要有賞月、祭月、吃月餅等風俗。

中秋又作仲秋,夜月又圓又大,被古人看作團圓的象征;客居他鄉的游子也常常借助明月寄托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因此又稱團圓節?!稗D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借對兄弟的思念,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發出了深摯的慰問和祝愿。

九、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主要有登高、賞菊、插茱萸、飲菊花酒、吃花糕等習俗。

重陽又稱重九,登高賞菊等習俗來自東漢人費長房的傳說,主要是出于消災避禍的目的?!蔼氃诋愢l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質樸真切地表達了客居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而毛澤東在《采桑子·重陽》中更賦予了菊花新的意義,“戰地黃花分外香,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唱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無限豪情。

十、小年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主要習俗是祭灶。

小年起源于古人對火的崇拜,傳說這天灶神向天帝報告民間的情況。祭灶時還要供灶糖,以黏灶神之口,使之不能說壞話。接送灶神的儀式,一般不讓女眷參加,故有“男不拜月,女不送灶”之說?!斑@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地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紅,有的還帶著絞絲銀鐲子。煮熟之后,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米,并且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拜的卻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魯迅《祝?!?,送灶時的熱鬧氣氛,反襯了女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劇命運。

十一、下九

農歷每月十九日,節日活動以娛樂、競技為主調。

下九是婦女歡聚的節日,這天婦女置酒飲宴、游戲征逐,直至月明,甚至通宵達旦?!俺跗呒跋戮?,嬉戲莫相忘”(《孔雀東南飛》),劉蘭芝在離開婆家時,希望小姑在過節游樂時不要忘了自己。

(編輯文墨)

猜你喜歡
農歷習俗
這些過年習俗你還記得多少
寫好春節的一個習俗
閏的故事
2020農歷庚子年鼠年
貴州各地節慶一覽
日歷
新年快樂2017農歷丁酉年
農歷新年精選“淘”特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