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洛伊》:神話戰爭的人性化詮釋

2009-04-21 05:17史立英
電影文學 2009年6期
關鍵詞:伊利亞特特洛伊人性

張 潤 史立英

[摘要]影片《特洛伊》以古希臘《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為藍本,重現了希臘神話中悲壯的特洛伊戰爭。影片通過對人物形象的人性化演繹、人物命運的人性化闡釋以及對戰爭與和平的人性化訴求,以現代人的視角審視這場戰爭產生的人性根源,從多個側面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和貪婪,展示了人間愛情、親情和友情的珍貴,表達了人對和平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視覺的沖擊,而更多的是心靈的啟迪。

[關鍵詞]《特洛伊》;《伊利亞特》;人性

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2004年推出的史詩巨作《特洛伊》(Troy)改編自希臘《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Iliad)以及希臘神話的部分情節,故事的主線基本上依照《伊利亞特》對特洛伊戰爭的描述。故事發生在公元前12世紀,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的兒子帕里斯相貌俊美、風流成性,在一次到希臘斯巴達和談時他與斯巴達國王墨涅拉奧斯的妻子海倫相遇,兩人陷入愛河。在返回特洛伊時,帕里斯悄悄將海倫帶走。不堪奪妻之辱的墨涅拉奧斯請兄長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幫助奪回妻子。而阿伽門農早想拿掉特洛伊這塊絆腳石,從而實現對愛琴海的控制。他借機糾集希臘各部發動了希臘人與特洛伊人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并最終毀滅了特洛伊城。根據希臘神話的記載,特洛伊戰爭的根源在于奧林匹斯諸神相互間的嫉妒。宙斯之妻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愛情女神阿佛洛狄忒讓當時年少的帕里斯在他們之中選擇誰是“最美的人”,并給予不同的承諾。帕里斯選擇了阿佛洛狄忒,這注定他要得到世間最美麗女子的愛情,同時也招來了赫拉和雅典娜的懷恨和報復,也就是日后持續10年、造成無數生命灰飛煙滅的特洛伊戰爭。戰爭中,奧林匹斯眾神先后卷入并援助不同的陣營,因此《伊利亞特》中的特洛伊戰爭實際上是神和人共同參與的戰爭。

電影《特洛伊》在展示這一宏偉的戰爭時隱去了神跡,將這一戰爭純粹表現為人的戰爭,對故事中人物特點和命運的安排也沒有完全遵照原著,在減少了人物行為宿命特征的同時烘托了人性的色彩。

一、人物形象的人性化演繹

《伊利亞特》中講述的英雄大多是神的后代,有著高貴不凡的血統。戰爭中奧林匹斯諸神時隱時現,或托夢或化作凡人給自己庇護的英雄傳達神諭。影片《特洛伊》盡管以神話故事為藍本,但拒絕了原著中神的介入,抹去了英雄人物身上的神性,除卻了神的參與。影片將重點放在了人這一主體角色,一部戰爭場面火爆的影片卻將人性的善、惡、是、非多個方面充分展示在觀眾面前。

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伊戰爭服從于神的意志,而影片演繹的特洛伊戰爭完全源于人性。無論是阿伽門農對領土和霸權的欲望,還是帕里斯對美色的追求,這些戰爭的誘因終歸是人性的自私和貪婪。影片對這一點的詮釋極其到位,阿伽門農在塞瑟里國王面前將自己的企圖表達得無比直白,“我喜歡你的土地”。當弟弟墨涅拉奧斯請求他幫助奪回妻子時,他表面一副情誼當先的樣子,內心卻為這一攻打特洛伊的完美借口而欣喜若狂。對特洛伊的首戰結束后,阿伽門農欣然接受各邦首領敬獻的財物,還派人搶走了阿喀琉斯的戰利品,阿波羅神廟侍女布里塞伊斯,激化了與阿喀琉斯的矛盾。這位“王中之王(Kingof Kings)”表現得全然不像王者,更像惟利是圖的小人。而帕里斯的一己之私更具有災難性,它導致的是家破國亡。

與此相反,希臘和特洛伊的英雄人物阿喀琉斯和赫克托爾可以說是體現親情、愛情和友情的典范。影片最終讓我們感受的并不是兩人在廝殺中的冷酷,而是細微中讓人心靈震撼的人性的柔情一面。阿喀琉斯堪稱希臘第一英雄,戰場上勇猛強悍,但對女俘布里塞伊斯的呵護、對表弟帕特洛克羅斯的情誼、對待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的同情與尊重,這些都為阿喀琉斯這個英雄人物增添了更豐富的人性色彩。特洛伊主將赫克托爾在影片中更是完美形象的體現,在戰場上是無畏的英雄,在家庭中是慈愛的父親、忠誠的丈夫、寬容的兄長和孝順的兒子,人性的至善至真似乎都集于其一身。正因為如此,當赫克托爾在特洛伊城下,在家人和同胞的面前殉難,這種人性化的演繹和極其悲壯的結局使人物更具感染力,角色更加真實。

二、人物命運的人性化闡釋

《特洛伊》對主要人物的最終命運做出了與希臘神話極為不同的安排,僅赫克托爾死于阿喀琉斯之手與原著情節相符?!逗神R史詩》中希臘勇士阿杰克斯是在特洛伊戰爭結束后自殺身亡,但影片中他死于赫克托爾的劍下。斯巴達國王,也就是海倫的前夫墨涅拉奧斯也并沒有死于特洛伊戰爭,而在影片中他被赫克托爾殺死。這些結局達到了烘托赫克托爾英雄形象的效果,他將能征慣戰的阿杰克斯和墨涅拉奧斯斬于劍下。而對于后者的死,赫克托爾清楚這將破壞兩軍的約定,導致戰爭的升級,但他無法容忍弟弟在自己的面前被人羞辱并有丟掉性命的危險,手足之情使他毅然決定面對即將到來的命運。在希臘神話中普里阿摩斯死于阿喀琉斯之子涅俄普托勒摩斯之手,《特洛伊》中普里阿摩斯被阿伽門農殺害,這種情節的改變更加凸顯阿伽門農惡人的本性。而阿伽門農的死也服從了劇情的安排,布里塞伊斯用一把祭祀匕首結束了他的性命,滿足了觀眾對惡有惡報的人性期望。因為影片中沒有神的角色存在,希臘英雄阿喀琉斯也不是被太陽神阿波羅射中腳踵殞命,而是被帕里斯射死,這使帕里斯實現了從懦弱到勇敢、從屈辱到尊嚴的轉變。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伊城最后毀于戰火,包括皇室成員在內特洛伊人非死即淪為希臘人的奴隸。影片《特洛伊》對特洛伊城的最終結局也做出了符合大眾期望的安排,讓帕里斯等少數特洛伊人從暗道逃出,幸存下來,讓人在悲痛和惋惜中略微感到一絲安慰。

三、戰爭與和平的人性化訴求

自古以來,人類戰爭無論被冠以何種名義,其目的無非是名、權或利,其根源還是人性?!短芈逡痢防貌煌慕巧屯緩綖槲覀冋故玖藨馉幍母春筒煌娜藢馉幍姆磻?。

特洛伊戰爭的根本動因是以阿伽門農為首的希臘人對領土和霸權的追求,影片開始的塞瑟里對陣情節讓我們通過阿伽門農的口感受到希臘人在領土上的貪得無厭,在塞瑟里之前已有幾個小國陸續臣服于阿伽門農。而對特洛伊的控制意味著對愛琴海的絕對控制。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海倫正好為阿伽門農發動戰爭創造了極好的機會。正如阿伽門農所宣稱的那樣,污辱兄弟墨涅拉奧斯就是污辱他本人,污辱他本人就是污辱全希臘人,希臘人扯著挽回面子的大旗出動了千艘戰艦、數十萬人馬。而阿喀琉斯參加戰爭的原因不是為權力,也不是為了某個人的尊嚴,更不是迫于壓力為阿伽門農充當打手,他是為了名。母親忒提斯告訴他,待在家里可以安逸享受,娶妻生子,死后將為人遺忘,而出征特洛伊他將名存千古。

對于進行防御戰的特洛伊來說,戰爭的意義卻大不相同。老國王普里阿摩斯的一番話就是很好的總結,“我一生中征戰無數,為土地,為權利,或為榮譽。不過我覺得為愛而戰比其他目的更有意義?!焙苊黠@,從普里阿摩斯的角度看,這種愛不但包含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護,也包含對兒子的愛情的維護。從赫克托爾的角度分析,為愛而戰包含了為兄弟而戰、為家人而戰、為國人而戰。正因為這樣,特洛伊城的毀滅、英雄的殞命讓人感到悲涼和同情。

影片中主要人物對和平的理解和向往也存在較大差異。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多年來一直為和平而努力,故事的主體以特洛伊的兩位王子作為和平使者遠赴斯巴達開始,斯巴達國王墨涅拉奧斯和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爾對和平充滿熱情,認為數日的和談和歡宴將結束多年來兩國的征戰。但這種和平的歡喜持續得那么短暫,風流的帕里斯將父親托付的和談重任拋之腦后,竟將斯巴達王后海倫拐走?!拔也灰推?,我要的是你(海倫)?!痹谂晾锼寡劾?,兩國來之不易的和平競比不上一個有夫之婦的愛情,一個幼稚的決定使和平化為泡影。而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一直是和平的扼殺者,在他統治以來征戰不斷,用他自己的話表述:“只有婦女和弱者才祈望和平,所有的帝國都是戰爭鑄就的?!边@位戰爭狂人無論是死于布里塞伊斯之手還是如希臘神話所講述的那樣死于叛妻之手,終歸都是他熱衷于霸權和戰爭帶來的惡果。

四、結語

從整體上看,《特洛伊》是一部反映戰爭的影片,但影片從現代人的視角對戰爭進行演繹,它沒有像原著《伊利亞特》那樣把戰爭雙方的戰士展現為以殺人為榮譽的野蠻人,而是通過細膩的表達反映出戰爭中處在不同立場的人的意識,既展示了戰爭的權力和欲望根源,又頌揚了親情、愛情和友情的可貴,在人性的方方面面中傳達著人對戰爭的理解,反映現代人對戰爭的意識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短芈逡痢肥且徊勘瘔训氖吩娋拮?,它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視覺的沖擊,而更多的是心靈的啟迪。

猜你喜歡
伊利亞特特洛伊人性
美國“露西”任務將首探木星特洛伊小行星
逼近人性
特洛伊的淪陷:傳說與真相
《伊利亞特》背后的命運解讀
性別視角下人物形象審美差異化分析——以《伊利亞特》為例
功能與人性
成語大穿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