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高茬麥田套稻技術的推廣應用

2009-04-23 08:12王文艷趙玉春石景松黃光謀
現代農業科技 2009年4期
關鍵詞:栽培技術

王文艷 趙玉春 石景松 黃光謀

摘要超高茬麥田套稻栽培技術是一項新的輕簡高效節本水稻栽培技術,介紹了其應用效果、技術要點,以期促進其推廣應用。

關鍵詞超高茬麥田套稻;栽培技術;貴州羅甸

中圖分類號 S512.1;S5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4-0186-02

羅甸縣邊陽鎮新豐村位于貴州省羅甸縣北部,海拔高度840m,年日照時數1 411.8h,年均溫17.1℃,年降水量1 323.4 mm,土地肥沃,農田基礎設施較好,排灌方便,是水稻、小麥等作物適宜生長的地區。但是全村水稻生產一直沿襲多年傳統育秧、整田、插秧的耕種方式,不僅費工、費力,而且生產成本高、種植效益低;再加上近年青年外出務工者越來越多,田間主要是婦女與老人在耕作,使得水稻生產發展非常緩慢。為解決這一問題,2008年羅甸縣農技站在省、縣扶貧部門的支持下,在邊陽鎮新豐村實施了超高茬麥田套稻栽培技術試驗示范,取得了初步成功,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科技創新步伐,提高了農民收入。

超高茬麥田套稻[1]栽培技術(簡稱“麥套稻”),是指在小麥灌漿后期,將處理好的稻種直接撒播到麥田,小麥收割時留高茬,脫粒后秸稈就地撒開或就近埋入墑溝,使其在水稻生長期間自然腐爛還田的輕簡高效節本水稻栽培技術。該技術主要優勢在于不育秧、不耕田、不栽秧、秸稈就地還田,具有省工、降本、環保、培肥等多種功效,可以提高糧食作物單位面積經濟效益,緩解農忙時節勞動力緊張的矛盾,增加農民收入。

1技術應用效果

1.1增產

2008年10月,由羅甸縣科技局、財政局、扶貧辦、農業局聯合組織的驗收組,采用常規取樣法對麥套稻項目區上、中、下類型田共900.0m2進行現場實割測產驗收。驗收結果如下:上等田面積266.7m2,取樣64m2,出田谷72kg,折合產量9 567.3kg/hm2,代表面積1.97hm2;中等田面積386.7 m2,取樣105.2m2,出田谷113kg,折合產量9 135.6kg/hm2,代表面積2.87hm2;下等田面積246.6m2,取樣81.1m2,出田谷79kg,折合產量8 284.5kg/hm2,代表面積1.83hm2。由表1可以看出,麥套稻栽培平均產量9 030.0 kg/hm2(以上產量均按85%折干率計算),比相鄰田塊常規育秧栽培(平均單產8 586.0 kg/hm2)增產444.0kg/hm2,增產率5.17%。

1.2增效

通過分析對比,種植麥套稻由于節省了育秧秧田,從而提高了農作物復種指數10%以上。比常規栽培節省用工15個/hm2,節省耕整費2 250元/hm2,育秧費600元/hm2,栽秧費1 200 元/hm2,計4 050元/hm2,扣除增加15kg/hm2種子的種子費390元/hm2、除草劑費255元/hm2、清除遺漏雜株雜草費600 元/hm2,仍可節省生產成本2 805元/hm2。

從表2可知,麥套稻產值14 448.0元/hm2(以市場價1.60元/kg計價),成本10 395.0元/hm2,純收益4 053.0元/hm2;而育秧移栽方式產值13 737.6元/hm2,成本13 200.0元/hm2,純收益僅537.6元/hm2(這是由于勞動力價格上漲,每個工40元,加上犁田費上漲到2 250元/hm2造成的)。

1.3社會效益

該項目的實施,既能充分利用生長季節發揮增產潛力,又可節本省工,減輕農民勞動強度,緩解農忙勞動力緊張矛盾。當前農村主要是婦女和60歲左右的老人在家務農。麥套稻的實施,婦女和老人均能操作,免除了進城務工人員返鄉育秧和栽秧環節,緩解了“民工潮、民工荒”矛盾,保證了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適應當前農村勞動力缺乏的現實要求;把傳統意義上的“雙搶”變為“單忙”,緩解了夏收夏種“雙搶”季節勞動力緊張的矛盾,改變了農民繁重的勞作方式,適應農民需求和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同時又可作為農民春季育秧失敗后的補救技術措施。

1.4生態效益

麥套稻的實施,集免耕、套種、秸稈還田于一體,具有省工、降本、環保、培肥等多種功效。免耕減少了對耕地的破壞;秸稈全量還田,避免了秸稈焚燒污染環境和影響交通;同時,通過留高樁、田面鋪草,實現每年麥季有3 000kg/hm2左右秸稈“大量、就地、方便、環?!钡倪€田要求,從而使田越種越肥,土壤有機質含量不斷提高,后期化肥施用量可節減10%~20%,保護土壤結構,有利于稻米品質的提高,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

2技術實施要點

2.1選用早熟抗病高產良種[2]

選用抗逆性強、穩產性好、適應羅甸縣推廣的早熟雜交水稻,如岡優2009、岡優363、岡優827、岡優527等;同時要求種子質量均達國標二級以上。

2.2種子處理與播種

為促使稻種與麥田表土密接,并有效防止鼠雀害,必須進行種子包衣。方法是:將種子用使百克或強氯精等藥劑浸種24~36h;播種當天先將種子洗凈瀝干水分,后用稠泥、旱育保姆與稻種拌和,再加干細土搓成老鼠屎狀,最后篩去多余細土。

根據羅甸常年氣候條件和應用品種特點,同時考慮雜交稻子二代的有效清除,麥套稻在羅甸的播種期以麥收前1~3d較為適宜。為保證播種均勻一致,采取分廂定量播種。播種量為30.0~37.5kg/hm2。

2.3前茬小麥收割與秸稈還田方法

麥套稻田前茬小麥可機收,也可人工收割,可以適當留茬。脫粒后的秸稈就地散開或就近埋入墑溝(需要麥收后噴霧化除的,可以化除后覆蓋秸稈)。

2.4麥收后搶晴噴殺已出雜稻雜草

麥收后第2天上午搶晴噴10%草甘膦(麥收前1~3d套播稻尚未出苗不會產生藥害),可以有效消滅已出的雜交稻子二代和雜草。用量9~12L/hm2對水450~750kg/hm2,可每桶藥水中加入一小匙洗衣粉防短暫細雨沖刷。噴草甘膦后12h以上無雨防效好。

2.5科學管水,保證水稻生長用水

由于麥套稻不整地,若田埂有裂縫,要鏟平并用稀泥糊田埂,或用地膜鋪在田埂面防水滲漏;不耕翻田,耕作層縫隙大,要經常灌水,使田中土壤松軟,土粒呈懸浮狀態,土粒堵塞縫隙,田保水性自然就增強。草甘膦化除后第2天麥套稻田灌水,淹沒田面。田間浸種2d,稻種破胸后迅速排清洼地水。秧苗1葉1心前田面保持濕潤,秧苗1葉1心后逐步保持淺水層。

水分管理中,以濕潤促全苗,以淺水緩苗、促蘗、控草。分蘗始期后田間保持淺水層或淺水層與田間濕潤相結合。分蘗盛末期如秧苗長勢過旺及時排水輕曬田控蘗。齊穗后到收獲前7d,田間干濕交替,收獲前1周斷水。

2.6把好除草、除雜關

在秧苗達3葉時,用江蘇省揚州市農科院研制的麥套稻專用二氯芐除草劑1 125g/hm2對水450~750kg/hm2對田面進行噴霧。為保證藥效,噴藥前1d落干田面積水,噴時田面土壤濕潤,噴后24h覆水,此次主要防除稗草、牛毛氈、野慈姑、鴨舌草等一年生雜草?;?d,人工突擊清除遺漏雜草雜稻。

2.7及時補苗,創造田間合理群體

化除后7d(秧苗4~5葉),要移密補缺苗,保證有單粒谷苗20~30株/m2。秧苗早補的優點是有足夠空間生長,有足夠的時間分蘗,為培育壯苗打好基礎,為搭好高產架子創造條件。補苗時,就近在秧苗較密處用手指摳取,連泥帶秧拋擲到空白處,消滅草帽大小的空白。

2.8合理施肥

根據麥套稻需肥規律,肥料施用堅持少吃多餐,氮磷鉀配合施用,秧苗2~3葉時,施尿素112.5kg/hm2;隔7~10d,施三元復合肥(10-8-7)450kg/hm2;隔12~15d,施尿素112.5 kg/hm2,孕穗期視苗情補施尿素45~75kg/hm2。始穗期用磷酸二氫鉀2.25kg/hm2噴施1次,以增加粒重。施肥時要求田面有水層,以避免肥害。肥料在露水干后或下午施用,防止葉面粘肥造成燒葉。

2.9注意病蟲害防治

當地水稻主要害蟲有稻飛虱、稻稈蠅、福壽螺、 稻縱卷葉螟、三化螟、粘蟲,主要病害有水稻霜霉病、稻瘟病。要做到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查蟲情苗情定防治對象田,查發育進度定防治時期,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防治。如用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防治水稻霜霉病,用40%富士一號或75%的三環唑可濕性粉劑防治稻瘟病,用10%吡蟲啉或5%銳勁特防治稻飛虱,用透皮阿維菌素或同一順防治稻稈蠅、稻縱卷葉螟、三化螟、粘蟲。

3參考文獻

[1] 顧克禮.超高茬麥田套稻項目自主創新研發現狀與成果轉化難題淺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8(12):1-5.

[2] 武秀鳳,胡國強,謝桐洲.超高茬麥田套稻特點及高產栽培技術[J].江蘇農機與農藝,1999(2):8.

[3] 顧克禮.超高茬麥(油)套稻科技扶貧、科技進村入戶資料匯編[M].揚州:江蘇省揚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2008.

猜你喜歡
栽培技術
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分析
蘭山區義堂鎮簡易大棚蔬菜高效輪作栽培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