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以來平川區農業經濟的新發展

2009-04-23 08:12
現代農業科技 2009年4期
關鍵詞:農業經濟改革開放

唐 專

摘要從農業結構調整有了新變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新發展、農業科技創新取得了新成果、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有了新進展、農業可持續發展有了新成效、開拓了國內外市場六方面總結了改革開放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改革開放;農業經濟;甘肅平川

中圖分類號D61;F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4-0260-03

1978年開始的農村改革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歷史性轉折點,不僅突破了農村傳統體制的束縛,而且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得到了快速的增長。同樣,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農業經濟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1農業結構調整有了新變化

改革開放30年來,白銀市平川區人民在平川區委、政府的帶領下,在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1.1堅持不懈地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1.1.1農業結構。平川區堅持以特色種植、舍飼養殖、勞務輸出和小雜糧生產為重點的農村經濟發展方向,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2007年,全區農業總產值22 272萬元,其中種植業14 564萬元、林業1 742萬元、畜牧業5 117萬元、漁業49萬元、農村服務業800萬元。農業增加值達到13 071萬元,其中種植業7 678萬元、林業1 383萬元、畜牧業3 700萬元、漁業46萬元、農村服務業264萬元。

1.1.2種植結構。糧播面積13 666.67hm2,經濟作物及其他2 973.33hm2。其中小麥播種面積5 933.33hm2,夏雜(豌豆)播種面積1 266.67hm2,洋芋3 333.33hm2,玉米533.33hm2,蕎麥1 466.67hm2,其他谷物1 266.67hm2。完成番茄播種359.47hm2,菊芋播種146.67hm2;完成玉米制種面積533.33hm2;瓜菜853.33hm2,油料800.00hm2,其他147.20hm2。

1.1.3主要農產品產量實現穩定增長。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西甜瓜產業和蔬菜產業,以繁育優質玉米種子為主的種子業,加工型番茄、馬鈴薯產業,以牛、羊、豬、雞為主的養殖業,品種繁多的小雜糧產業形成一定規模,產品產量逐年穩定增長?!捌酱邸蔽魈鸸虾汀扒狈N子已遠銷省內外。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快速發展。

1.2在充分發揮各地優勢基礎上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結構

1.2.1地理結構。根據自然資源、生產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把全區分為3種類型區,即黃灌區、井灌區、干旱山區。沿黃灌區以高效立體農業為主,重點發展反季節瓜菜生產、玉米制種、西甜瓜和設施養殖;井灌區以高效高產農業為主,重點發展玉米制種,西甜瓜、番茄和菊芋種植,反季節瓜菜生產和養殖;干旱山區以洋芋、小雜糧生產為主,并逐步有計劃地進行退耕還林種草。

1.2.2產業結構。根據地理結構,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和規模養殖,初步建成了以水泉、寶積為主產區的玉米制種、西甜瓜、日光溫室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以水泉、王家山為主產區的棗樹基地;以黃嶠、種田、復興為主產區的小雜糧基地;培育形成了以共和為中心的養雞基地,以水泉為中心的養豬基地,以寶積為中心的養?;?。

1.3大力發展畜牧業、農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服務業

1.3.1大力發展畜牧業。扶持華盛天潤奶牛養殖小區、鑫河蛋雞養殖小區等規模養殖小區,引導散養戶向小區相對集中,提高集約化飼養程度,逐步實現人畜分離,達到科學養殖。

1.3.2農產品加工業。引進偉農飼料、嘉禾農產品、賽諾生物、特澳特番茄、棗旺食品、熙瑞生物等龍頭企業,全區農畜產品深加工企業發展到28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3家,農畜產品加工工業增加值達到3980萬元。項目投資的大量增加和工業經濟的優化升級,有力地帶動了第三產業發展,第三產業總產值達到7.13億元,占全區生產總值的23%,經濟發展活力顯著增強。

1.3.3流通服務業。平川區把發展鄉鎮企業、加快小城鎮建設和流通服務業結合起來,使流通服務業盡可能向小城鎮轉移和集中。

1.4形成了新型產業體系要求的組織形式

通過新型組織形式把農民有效地組織起來,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政府利用龍頭企業經濟實力、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引導企業和農戶專業化分工,分散農戶農產品市場銷售風險,提高農產品商品生產率,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等有效組織形式。

通過改革開放,平川區的農業結構、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化,為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打下了結構性基礎。

2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新發展

2.1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新發展

改革開放30年來,平川區把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作為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件大事來抓,在小型農用水利建設和發展節水灌溉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2.1.1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一是以雨水積蓄利用為重點,興建山區小型抗旱水源工程。2008 年進一步實施平田整地延渠擴灌工程,擴大水池面積,主要對井爾川、于大川、大營水3處水利工程的32km渠道進行襯砌,達到新增水地66.67hm2的目標,同時爭取井爾川村興電工程八號斜井提灌工程立項。共和鎮春耕期間投入資金30萬元對全鎮13眼不能正常運轉的機井進行了維修,清淤補渠2 000多米,安全飲水工程2008年計劃在紅溝村繼續實施,已完成前期測量工作。全區共安排春檢春修資金 16.6萬元,維修機井123眼,提灌工程22處,設備65臺套,清淤干支渠201條、410km,檢修泵站31座,渠道建筑物25座,田間建筑物32座。二是采取獎勵、補貼等形式,調動農民建設小型水利工程的積極性。三是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

2.1.2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本,農以水為源。平川區水資源匱乏且分布不均勻,旱地占總耕地面積的近70%(全國為65%),因此,必須引導農民積極采用節水設備和技術。一是大力推廣深耕松土、耙磨保墑、集肥保墑等農業節水栽培技術。二是嚴格控制種植比例,進行區域化種植,積極推廣耐旱品種。三是全面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節水技術措施,積極示范推廣以滴灌、噴灌、管灌為主的高新節水技術。四是加大水利工程建設力度,搞好渠道和水利設施的清淤維修養護,抓好機井的維修配套,抓緊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2.2耕地保護和土壤改良的新發展

2008年繼續控制耕地林地面積,全面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建立和完善土地違法違規案件查處協調機制,切實控制建設占用耕地和林地現象。土壤改良繼續增加投入,加大力度改造中低產田。加快沃土工程實施步伐,擴大測土配方施肥規模。2008年,平川區被確定為全國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資金項目區,該項目總投資80萬元,主要在水泉鎮、寶積鄉、共和鎮、黃嶠鄉、種田鄉、復興鄉和王家山鎮實施。按照項目要求,5月中下旬選派4名技術骨干參加了全省測土配方施肥管理與技術培訓班,還計劃選派4名化驗員到省農科院土壤肥料測試中心進行技術培訓。當前正在進行2 500份土樣和84個植物樣品標簽、采樣調查表格的印制及土樣袋的制作,計劃于7月中下旬舉辦為期2d的技術培訓班,聘請專家講授土種識別及外業采樣技術。2009年項目區共布置小麥、玉米2種主要作物“3414”田間小區肥效試驗各11個、校正試驗各11個,建立夏秋測土配方施肥示范樣板22個,發放施肥建議卡3 500張,年內力爭完成推廣夏秋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萬公頃,其中,配方肥施用6 666.67hm2。支持農民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加快實施旱作農業示范工程,建設一批旱作節水示范區。旱作物示范工程2008年實施的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項目主要包括日光溫室西瓜、甜瓜、辣椒 新品種引進試驗及新技術示范、高海拔區水地小麥新品種引進試驗、干旱半干旱山區小麥新品種示范推廣、黃豆新品種示范、膜側豌豆套種玉米栽培技術示范、旱地馬鈴薯新品種引進及新技術示范、水地早熟馬鈴薯新品種示范推廣項目等10項,共投入資金8萬元。通過項目的實施,引進試驗示范各類農作物新品種21個,引進試驗示范新技術18項,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區域特點,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62項,推廣適宜平川區種植的新品種95個,全區主要農作物基本實現了良種化,適用農業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對提升全區農業科技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3農業機械化的新發展

完善農業機械化稅費優惠政策,對農機作業服務實行減免稅,對從事田間作業的拖拉機免征養路費,繼續落實農機跨區域作業免費通行政策。2007年,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9.78萬千瓦,擁有大中型拖拉機59臺,小型拖拉機3 840臺,農用載重汽車389輛,農用車8 509輛,其中三輪車7 050輛、四輪車1 459輛。平川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撐和保障。

3農業科技創新取得了新成果

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創新。2008年平川區按照“實際、實效、實用”的原則,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大力推廣農業適用技術;加大對農牧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力度;嚴把動植物檢疫關、不斷加大對動物疫病的防控力度,多項工作取得階段性的成績。

3.1加快農業科技的創新、發展、引進和推廣工作

平川區突出科技在新農村中的推動作用,以新技術引進推廣、試驗示范、良種繁育和科技培訓為重要內容開展各類科技工作,截至目前,全區農業優良品種覆蓋率和農業新技術普及率分別達到99%(全國95%)和100%,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46%。農業科技含量不斷提升,科技興農取得新進展。

3.2加強種植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充分發揮科技的主導作用

2008年實施的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項目主要包括日光溫室西瓜、甜瓜、辣椒新品種引進試驗及新技術示范、高海拔區水地小麥新品種引進試驗、干旱半干旱山區小麥新品種示范推廣、黃豆新品種示范、膜側豌豆套種玉米栽培技術示范、旱地馬鈴薯新品種引進及新技術示范、水地早熟馬鈴薯新品種示范推廣項目等10項。通過項目的實施,引進試驗示范各類農作物新品種21個,引進試驗示范新技術18項,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區域特點,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62項,推廣適宜平川區種植的新品種95個,全區主要農作物基本實現了良種化,適用農業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對提升全區農業科技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3加大畜牧適用技術示范、推廣,發展規模養殖,帶動全區畜牧產業健康發展

2008年安排實施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防治、雞傳染病的監測和防治技術推廣、實驗室運行和免疫效果、病原學檢驗、蓮藕引進試驗、草魚苗種培育、新的《動物防疫法》知識培訓、旋毛蟲抗原抗體系列快速檢測、鹽酸克倫特(瘦肉精)快速檢測、流通環節布魯氏菌病監測(羊)、納米技術在養殖業上的應用推廣、共和鎮A級綠色食品蛋雞生產基地建設、豬的人工授精技術示范推廣、EM有效微生物技術在養殖業中的應用推廣、充分利用草業資源建設區域性養羊小區、奶??茖W飼養管理、疫病防治技術推廣等19個牧漁業科技試驗、示范、推廣項目。目前各個項目都在按計劃進行之中。

3.4強化科技培訓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科技素質

組織各涉農單位及科技部門的技術人員,在春耕抗旱和防震減災期間深入村社、農家院落、田間地頭,開展科技培訓和幫扶活動。共舉辦培訓班50場(次),培訓農民群眾達3 000人(次),印發科技資料5 000余份,宣傳10場(次),受咨詢人數1 500多人(次)。

3.5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

全區建起農業科技示范園2處,試驗示范基地3處,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處,農業科技的持續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穩步推進科技示范園區建設,以陡城村日光溫室蔬菜、反季節栽培、玉米制種為中心,有效帶動了下村、中村、雙岔等村的農業科技發展。該區還把農業科技培訓作為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圍繞重點推廣項目、重點技術環節、重點病蟲害及動物疫病綜合防治,利用多種形式舉辦各類培訓班50余場(次),培訓農村勞動力6 000人(次)。

3.6大力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

主要農作物基本實現良種化;引導成立了養殖、種植、特色產品等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初步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農業發展新格局??萍紕撔?、引進和推廣改造傳統農業為現代農業構筑了支撐基點。

4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新進展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指以農業生產為中心,為農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全過程社會化服務的各種活動和組織的總稱。

發揮政府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形成一個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的地方法規、制度體系,使社會化服務體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規可作。其次,發展交通、通訊事業,降低商業交易成本。再次,加大農業教育-科研-推廣體系的投入,降低農民獲取農業技術的成本。

改革開放30年來,優先發展以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平川區委、區政府對已經成立的13個農民專業化合作社,區別不同情況分類指導、規范發展。同時指導8個農業產業化基地建立協會,讓分散的農戶通過協會與市場連接起來,發展3種類型的專業協會,即基地協會、業主大戶協會、科技項目協會。

加強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并實施農村公共信息網絡工程,積極借鑒“金塔模式”建設經驗,以平川區農業信息網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設施為依托,以龍頭企業、種養大戶、批發市場和運銷大戶為重點,建立1個區級信息采集發布平臺和30個村級信息服務點,建成區1村2級農村公共服務網絡,為各種組織提供信息服務。

大力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如平川區水泉鎮養雞協會、平川區黃灣小康專業養殖協會由養殖農戶自發組織成立,以協會形式,主要在養雞、養牛技術等方面加強合作與交流,在銷售上根據市場行情制定統一價格,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為全區養殖產業化經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保護了農戶的利益,達到豐年增收、欠年不減收。

農村信用社也明確了以農業、農村和農戶為主的信貸服務,真正成為“三農”金融機構。

5農業可持續發展有了新成效

我國農業發展進入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基本目標、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新階段。新階段農業、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和內容,就是利用農產品供給充裕的有利條件,對農業生產中一系列不利于環境保護的行為進行糾正,推動農業走上“優質、高效、高產、生態、安全”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既發揮農業為衣食的產業功能,又發揮農業改善環境的功能。

5.1加強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生態農業

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對天然林、人工林、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進行全面有效管理;實施退牧還草工程,采取禁牧舍飼、生態移民草地治理;有效解決水資源污染、干旱、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荒漠化、農業面源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逐步建立以節地、節水為中心的集約化農業生產體系;逐步將現代高科技廣泛地滲透于生態農業中;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改變農業的弱質地位;制定法規政策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

5.2加強節能減排,發展循環農業

一是以沼氣利用為紐帶,以養殖場、養殖小區為主,推廣“豬-沼-菜、豬-沼-果、豬-沼-糧”清潔能源生態利用模式。以農作物秸稈利用為紐帶,以華盛天潤奶牛養殖小區等大型養殖企業為主,推廣“秸稈-養牛-食用菌”、“秸稈青貯-養牛-沼氣-沼液施肥-肥料還田”等農牧復合型生態循環模式。

5.3實施城鎮化戰略,減輕資源環境壓力

完善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引導農民進入小城鎮,逐步形成農業產業化。引導農民進入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性組織,完善農業產業結構。

6開拓國內外市場

著重發揮平川區的區位優勢,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一是進一步改善農業投資環境,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國外良種、技術、設備、資金、人才及經營管理經驗,吸引國外客商到平川區建基地、興辦加工企業,改造和提升平川區的傳統產業,實現與國際水平接軌。二是提高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出口產品比例,盡快改進平川區加工、貯存、保鮮、包裝等技術,進一步完善出口機制,重點扶持和發展外向型加工、流通龍頭企業,建設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農業出口產業。重點扶持和發展外向型加工、流通龍頭企業特澳特番茄,使其打入國際市場。在這方面,平川區已有所成就:高科技企業賽諾生物占領了國內啤酒酶市場份額的20%;偉農飼料、棗旺食品等企業已成為全市同行業中的佼佼者。目前,全區農畜產品深加工企業發展到28家,其中有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家,年產值2億元。三是積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自營出口,建立出口創匯農產品生產基地,參與國際競爭,鼓勵有條件的龍頭組織到省外和跨國經營,開發農產品原料基地和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平川區種子公司作為種子基地發展的龍頭企業,培育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乾泰”系列玉米新品種,遠銷云南、四川、貴州等地。四是積極參與農產品展示會、博覽會,加大平川區農產品對外宣傳力度,使平川區更多的農產品銷往國內外市場。第五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暨中韓中小企業博覽會在廣州琶洲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開幕,博覽會上,平川區企業推出多種“平川造”特色產品,與國內外名品同臺競艷。平川區精選了特奧特番茄醬、棗旺飲料、賽諾生物酶等名、優、特新產品在本屆中博會上進行了展銷,集中展示了平川中小企業發展成果、投資環境及經濟發展情況,展出的產品引起了中外客商的關注。平川區農業對外開放和交流的步伐,進一步促進了該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的提高,推動了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擴大了農業對外開放的局面。

總之,30年的改革開放,推進了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了農業科技創新、加強了農業基礎建設、建立了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擴大了對外開放,改造了平川區傳統農業,使得平川區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為全面建設平川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7參考文獻

[1] 陶萍,宋志勇,馬淑玲.淺談解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突出問題的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7(5):7-8.

猜你喜歡
農業經濟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大事記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將改革進行到底
我國農業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概述
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
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的具體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