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東地區林業生態建設成效及發展思路

2009-04-23 08:12星勝田
現代農業科技 2009年4期
關鍵詞: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思路成效

星勝田

摘要發展現代林業,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林業生態建設又好又快的發展,必須更進一步深化認識、查找問題、理清思路、強化措施,就海東地區加快林業生態建設的有利條件、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基本思路及對策措施進行了全面分析。

關鍵詞林業生態建設;成效;問題;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X17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4-0280-03

海東地區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常年干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農民收入不高,林業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其主要矛盾表現為目前的生產力狀況難以滿足人們對林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和社會對生態的需求。發展現代林業,就是在加快生態建設步伐的同時,高度重視林業產業發展,下大力氣抓好林業特色產業,發揮其最佳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使農民在發展現代林業中走上富裕之路。

1林業生態建設成效

近年來,海東地區林業工作堅持“綠山蓄水富民”的指導思想,依托三北防護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加大造林綠化和資源保護工作力度,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林業產業發展步伐,使全區林業工作步入持續、快速、良性發展軌道。

1.1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林業綜合效益凸現

被譽為“綠色長城”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自1978年實施以來,便將海東地區作為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為控制海東地區水土流失、保障農業生產、改善生態環境發揮了巨大作用,效益十分顯著。截至2007年底,全區累計完成三北防護林工程造林75.00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58.02萬公頃;封山育林16.98萬公頃。全區川水地區已全面實現農田林網化,河湟谷地綠色走廊基本形成;拉脊山、青沙山封山育林,國營林場用材林基地建設,淺山地區薪炭林基地等,為促進當地農牧業生產發揮了顯著效益,生態環境已得到明顯改善,淺山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民用材緊張局面初步緩解,工程建設呈現出全面、協調、健康、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自2000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地、縣、鄉各級黨委政府把退耕還林工程當作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作為加快貧困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徑來抓,截至2007年底,完成退耕還林15.64萬公頃,其中退耕地造林5.95萬公頃,荒山造林8.94萬公頃,封山育林0.75萬公頃。工程覆蓋全區6個縣,94個鄉鎮,1 025個村。涉及14.22萬戶、63.78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40.5%。有效解決了退耕戶的溫飽問題,全區14.22萬戶退耕戶獲得糧食折現46 454萬元,生活補助費6 636萬元。糧食和生活補助已成為退耕農戶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東地區天然林主要分布在祁連山系的達板山和拉脊山、西傾山支脈的小積山兩側,天保工程自2000年實施以來,在26個國有林場和林區外部分小片天然林范圍內,對24.97萬公頃有林地、灌木林地及未成林造林地全部封禁管護。公益林建設,到2007年共完成人工造林0.41萬公頃,封山育林4.10萬公頃,飛播造林0.67萬公頃。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改擴建苗圃6處,新建采種基地5處,建立種苗質檢中心7處。天保工程實施以來,極大地改善了林區基礎設施落后的面貌,使國有林區森林防火能力顯著提高。工程區職工護林員的工資和生活待遇有了一定保障,660名國有林場職工參加了養老保險社會統籌,使他們造林育林護林的信心倍增。

1.2造林綠化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持續增長

2000年以來,全區完成造林育林23.49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13.74萬公頃,飛播造林1.27萬公頃,封山育林8.48萬公頃,有效遏制了海東地區生態惡化的局面,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截至目前,全區林業用地68.61萬公頃,其中有林地11.42萬公頃,疏林地0.60萬公頃,灌木林地19.48萬公頃,灌叢地1.945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14.28萬公頃,宜林地20.8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24.9%。

1.3生態體系初步建立,生態環境明顯改觀

通過各項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的實施,川水地區基本實現農田林網化,淺山地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植被逐步好轉,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 700km2,腦山地區森林水源涵養功能顯著增強,全區林業生態體系基本形成,林業生態效益逐步發揮。

1.4林業產業體系雛形顯現,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在穩步推進林業生態體系建設的同時,加快林業產業體系建設,以森林旅游為主的服務業不斷發展,互助北山、循化孟達自然保護區年接待人數達32萬人(次);以核桃、花椒為主的經濟林迅速發展,共建立核桃經濟林413.87hm2,花椒經濟林554.87hm2,以利用沙棘果為主的經濟林4.12萬公頃;全區育苗基地面積達682.33hm2,每年可生產各類合格苗木3.45億株。2006年全區林業產值達7 971萬元,占全區農業生產值的2.7%,為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

1.5依法治林得到加強,森林動植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自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以來,25.93萬公頃天然林資源得到全面有效保護。孟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使一些在該地域上分布的珍貴野生植物種得到有效保護。林政資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規化、制度化、標準化的管理軌道,森林公安重拳出擊,嚴厲打擊了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全區已連續10年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和惡性林政案件。

2存在的問題

2.1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繁

海東地區自然條件差,森林資源匱乏,全區水土流失面積達5 600km2,占全區總面積13 200km2的42%。森林生態系統再生恢復能力弱,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干旱、冰雹、雪災、洪澇、霜凍、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日趨嚴重。高寒、干旱的氣候特點,使海東地區土地瘠薄、植被稀少、風沙嚴重,蒸發量為降雨量的4.3倍,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有限。

2.2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投入不足

目前,海東地區實施的各項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已進入“啃骨頭”的攻堅階段,立地條件更加嚴酷,造林難度大,成本倍增,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投入明顯不足,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遭遇到了瓶頸,主要表現為:一是由于立地條件差,鼠兔危害嚴重,造林需多年補植補栽和強化管護才能成林;二是因投入不足,工程建設水利等配套措施不到位,營造林質量不高,未成林造林地和低效林分面積大,森林的三大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三是林業投入的結構不合理,在林業生產性投資中,保護性支出僅占生產投資的7.5%,占投資總額的5%左右,補植補栽和工程管理費用缺乏,基層難堪重負;四是林業科技支撐薄弱,技術推廣經費少,科技含量低。

2.3林業建設以生態效益為主,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空間狹小

退耕還林工程區主要為淺、腦山,海拔2 500m以上的4.28萬公頃已退耕地,約占退耕面積的70%左右,這些地區由于氣候干燥寒冷、多風少雨、自然環境惡劣,造林種草成活難。即使當前成活率高,但第2年因干旱影響保存率明顯下降,給鞏固造林成果帶來一定的困難。同時,全區14.78萬公頃退耕還林工程栽植的苗木多為灌木林如檸條等,只有生態效益,沒有經濟效益,而且少部分地塊栽植的喬木由于氣候條件的限制,約30年以后才能成材,這些地區受氣候、經濟和退耕地分散、涉及農戶廣等條件的限制,可發展后續產業的項目十分有限,林業產業鏈條短,龍頭企業發展滯后。

3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思路

總體思路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生態文明為目標,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林業發展,提高林業效益,努力構建完善的林業三大體系,實現全區林業又好又快發展,實行治理與保護、建設與管理并重,以森林植被建設為主體,提高造林規模和造林質量,使全區水源涵養功能顯著增強,流域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實現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力爭到“十一五”末,使全區森林覆蓋率從現在的24.9%提高到28.3%,增加3.4%;到2020年,達到35%以上,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基本實現山川秀美。

3.1水源涵養林建設區

全區海拔2 800~3 400m,俗稱腦山地區,該區是天然林集中分布區,其功能主要是涵養水源。該地區林業發展思路為:加強現有天然林的保護,通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分改造等措施,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建設完善的水源涵養林體系。通過加快水源涵養林改造建設,提高水源涵養林的功能等級,充分發揮其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凈化水質等效益,以達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是林業生態建設的一項緊迫而重要工作,以期促進化隆縣經濟穩定發展。

3.2水土保持林建設區

全區海拔1 800~2 850m,俗稱淺山地區,該區氣候干旱、降水少而集中,溝壑縱橫,是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區域,該地區林業發展思路為:結合退耕還林等林業工程,通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營造水土保護林、水源涵養林和山地農田防護林,治理區域內的水土流失,逐漸恢復區域森林植被。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控制水土流失為中心,以小流域為單元,保護和治理并重,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有機結合,恢復和擴大林草植被,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促進地區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3.3湟水河流域、黃河谷地農田林網和經濟林建設區

全區海拔1 800~2 200m,俗稱川水地區。該地區林業發展思路為:結合現有水利工程(農田灌渠工程),采用渠灌、提灌站供水,配套管網和蓄水池,進行坑灌等節水灌溉措施,營造農田林網和大力發展經濟林,在適宜發展經濟林的地區,發展以干果為主的經濟林,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綠化質量,改善人居環境。

3.4加強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工程

林政資源管理必須圍繞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態系統,構筑以森林植被為主體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這個中心,堅持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持續利用的方針,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提高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經營,加快建設和培育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提升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水平,保障林業各項建設工程順利實施和健康發展。其工作思路為:一是加強森林資源林政執法隊伍建設,配備現代化的裝備,不斷優化執法環境,確保其職能作用的發揮;二是加強森林綜合監測體系的建設,實現對全區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的綜合監測,使森林資源始終處于健康安全的狀態,保證其可持續經營;三是強化林地林權保護管理,建立規范的林權管理制度,依法實行林地用途管制,嚴防林地資源的非法流失;四是加大森林資源管理的改革力度,積極發展非公有制林業,深化和推進森林的分類經營管理。

3.5林業產業化建設

立足全區自然條件,結合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發展高原特色經濟林、中藏藥材種植、生態旅游、動物養殖、花卉生產等特色林業產業,發揮林業產業在農牧民增收奔小康中的作用。一是經濟林建設。海東地區雖然有獨特的經濟林品種,但由于受氣候條件、市場供求關系及傳統種植習慣的影響,使得全區經濟林發展水平不盡理想。品種多為蘋果、梨、桃類,市場競爭力弱,經濟效益差。其建設思路為經濟林建設以花椒、核桃、棗等干果類為主,并大力發展沙棘經濟林。二是花卉種植。海東地區湟水河流域、黃河谷地流域有獨特的氣候條件,特別適應發展冷涼球根花卉,杜鵑、報春、龍膽、綠絨蒿是高原獨有的四大名花,芍藥、牡丹、石竹、萱草、福錄考、金不凋等宿根花卉在農村庭院種植尤為突出。其發展思路為:因地制宜發展花卉種植,主要培育郁金香、芍藥、牡丹、杜鵑、報春、龍膽、綠絨蒿、石竹、萱草、福錄考、金不凋、菊花、丁香、月季、牡丹、百合等,引進應用節能節水滴灌微噴技術和采用國際先進的低溫儲藏及營養保鮮技術,進行花卉苗木、盆景繁育、花卉馴化、鮮切花生產。三是中藥材種植。隨著中、藏醫,中、藏藥宣傳力度的加大及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藏醫、藏藥的獨特療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也正是大力發展中藏藥的有利時機。豐富獨特的藥材資源也帶動了制藥業的發展,青海晶珠藏藥高新技術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柴達木高科技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能力強、產品品種多樣、發展勢頭良好、產品銷路廣闊。中、藏藥資源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企業的發展也為中藏藥資源創造了商機。其發展思路為:結合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加大林藥間作規模,進而提高退耕農戶的經濟收入。采用“龍頭企業+農戶”的模式,進行中藥材種植開發。

3.6城鎮綠化建設

以現代城鎮森林建設理論為指導,把全區各縣城區域內的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系統規劃,建立相對穩定而多樣化的縣城林業生態體系。其發展思路為:加大公路、河道防護林帶建設,構建鄉村、道路、河流防護林體系。通過營造各種類型的森林和以林木為主體的綠地,建成森林生態網絡框架,加快鄉鎮綠化步伐,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綠化格局。建立點、線、面結合的縣城林業發展格局,形成一個豐富多彩、功能齊全、結構穩定的網絡體系。喬、灌、草、花配置合理,并具有鮮明的個性,為居民提供涼爽、新鮮、潔凈、清香、美麗、色彩豐富的室外環境,使人們生活和工作舒適愉快;以道路、水系為線,建立其不同類型的森林風景林帶,便于人們休閑和娛樂。

3.7森林火災預防

健全地區、縣、鄉、村、國有林場5級防火指揮管理體系,保證森林火災防治的政令和重要的信息暢通、預防和救助工作順利開展;建立森林火災預測預報、監測體系,為地方政府做出火災防治決策提供科學準確的依據;建設完善森林火災救助體系,配備所需的森林火災救助隊伍、技術手段、裝備和物資,保證在發生森林大火時,能夠做到及時供應、補充和調配防火物資,從而減輕因森林火災發生而導致的森林資源的損失,以達到保障森林資源安全和森林功能正常發揮的目的。其建設思路為:新建縣級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和國有林場森林防火管理站,配備林火監測系統設施設備。

3.8林業有害生物預防

以森林保健為中心,以監測預警、檢疫御災、應急救災為主體框架,通過完善和配備先進的預防體系設備,運用高新的預防技術和手段,形成快速準確的信息采集、傳遞、處理和決策的體系,達到對林業有害生物的全方位監測、有效防御和及時處置。遏制林業有害生物危害蔓延的趨勢,逐步實現林業有害生物可持續控制。其建設思路為:以無公害防治為主,并逐年加大生物防治比例,在控制原發生面積的基礎上控制成災率。

3.9林業科技推廣

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努力提高重大林業工程科技含量,進一步建立、健全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其主要發展思路為:一是優良樹種、品種推廣。推廣生長快、抗性強、材質好的三倍體毛白楊,經濟價值高的薄皮核桃,果大無刺、產量高、品質好的大果沙棘,抗寒強的紫果云杉和耐旱、耐寒、生長快的小葉楊造林。二是育苗技術推廣。推廣容器育苗、祁連圓柏扦插育苗、地膜覆蓋育苗等技術。三是綜合配套技術推廣。用植物生長調節劑GGR處理各類造林苗木,配套推廣楊樹伐根嫁接技術、固體水在林業生產中的應用技術、匯集徑流整地造林技術等。

4參考文獻

[1] 葉春秀.懷寧林業生態發展對策初探[J].安徽林業,2008(2):27.

[2] 劉寧霞.加強林業生態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J].現代農業科技,2008(5):223,225.

猜你喜歡
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思路成效
肇慶市林業生態建設現狀及建議
鄉鎮林業站在林業生態建設的必要性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產業化發展研究
林業生態建設的思路及對策分析
文化藝術產業集群與發展思路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