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發展觀核心理念的人學底蘊

2009-05-08 10:02韋兆鈞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關鍵詞:人學底蘊科學發展觀

【摘 要】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不僅是我們黨第一次明確將“以人為本”提升為黨的執政理念,而且還高揚“以人為本”的人民性,充滿了理論創新的睿智,具有豐厚的人學底蘊;呈現了社會發展理念由“以物為本”向“以人為本”復歸;揭示了社會發展進程中重物輕人,人被邊緣化的歷史癥結;內蘊了以“現實的人”作為“以人為本”理念的邏輯起點。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人學;底蘊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它是對當代社會發展進程中人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日益突顯的反思中,尤其是在對片面追求經濟增長所付出的代價的反思中,提出的一種社會發展理念:就是以人為根據和中心,用人的維度看待一切,一切依靠人、為了人??梢哉f,科學發展觀之所以科學,正在于它堅持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選擇了“以人為本”的發展道

路。

一、科學發展觀呈現了發展理念由原來“以物為本”向“以人為本”復歸

馬克思以“依賴關系”為標準把社會發展劃分為“人的依賴關系——物的依賴關系—— 自由個性(人的全面發展)”三大形態,實際上就是“以神為本—— 以物為本—— 以人為本”的三種發展觀和發展道路。其中,“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和發展道路代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和未來??茖W發展觀的提出是發展理念由原來“以物為本”向“以人為本”復歸的內在體現。

發展問題最早出現于哲學家關于宇宙的形而上學的思辯中。它表現為一種社會向善論。在古希臘,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大多認為世界的終極目的是不動不變的“善”。整個世界的運動便是向著“善”的發展過程。中國古代也存在類似的看法,康有為把它描繪為太平世界──大同,即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斷趨于一個盡善盡美的終極狀態。這種社會向善論包含有道德方面的含義,它是指主體德性的提高和完善。也就是說,人類的進步最終趨向于滿足人類倫理需要的方向。在西方,這種信念最初包含在基督教的教義中,即人類經過救贖而將進入天堂,在中國古代也把“修身,正心”或是“道德修業”看作是進步的標準??梢?,“發展”的原初含義中具有一種倫理價值觀及理想主義色彩。

然而,18世紀末至19世紀,發展經歷了一個世俗化、實證化的過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展幾乎成為所有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任務。在發展最初的一段時間內,發展一般都被視為經濟增長,國民生產總值被看成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目標,追求國民生產總值的高速增長是傳統發展觀的核心理念。當時,聯合國為發展中國家制定的第一個十年發展計劃和第二個十年發展計劃都是以經濟增長為主要目標的。追求經濟的增長和追求物質財富的增加,支配著人類的一切活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單純以經濟增長為目標的發展模式在獲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其造成的弊端和危機日益凸現。

十月革命勝利后,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現實,為以人為本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和道路。然而,在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并沒有真正解決好“人”的問題。蘇聯和東歐國家在改革過程中過于抽象地談論“人”,在不同程度上忽視了經濟建設,把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化;我國在1957年—1977年間,曾把“人”的問題看作是資產階級的專利而加以批判,談“人”色變。同時又忙于搞政治運動,而忽視作為人的物質文化基礎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從而抑制了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改革開放初期,歷史發展的內在必然性要求我們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當生產力有所發展后,我們黨不失時機地提出要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一方面集中力量搞經濟建設,另一方面強調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著力提高人的素質;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黨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從而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理念的演變遵循“以人為本──以物為本──以人為本”這一事物發展的否定之否定過程,深化了人類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二、科學發展觀揭示了社會發展進程中重物輕人,人被邊緣化的歷史癥結

人是萬物的尺度,世界因為有了“人”才有價值和意義,社會歷史因為有了“人”才存在、變化和發展。然而,綜觀當今社會發展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無一不是重物輕人,甚至見物不見人,人被邊緣化了。過分追求經濟速度與數量,不僅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而且也導致了人自身的危機。由于把經濟增長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這就把人變成了實現經濟增長的工具和手段,從而造成了馬克思曾經指出過的人的勞動及人自身的異化現象,造成人的畸形發展,成為馬爾庫塞描述的單向度的人。同時,由于把經濟增長看作唯一的目標,因此把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和單位看作是只知道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經濟人,造成了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蔓延和泛濫。

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其意蘊在于社會發展必須以人為根本尺度。首先在于要以人為根本,尊重人之為本的根本權利,尊重人的生存、發展和享受的需要,即把人當人看,看到人是主體和目的,而不是把人當物看,僅僅把人視為客體、手段和工具。強調的是要尊重人,滿足人的尊重需要,歷史上和現實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都證實了這一點。其次,要以人為基本,關心人的利益、調動人的積極性。人在世界上生存,在社會上生活,有各種各樣的需要,這些需要的滿足就是人們的利益之所在,或者說,利益是人的需要的滿足。馬克思說過:“人的奮斗所爭取的一切,和他們的利益有關,‘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梢?,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基礎。再次,要以人為資本,開發人的價值和能力,激發人的創造性。人是最寶貴的資本和資源,要造就全面發展的人,就要開發人的價值、能力和個性。和諧社會的構建不是要禁錮人們的頭腦和手腳,限制人們的思想和行動,而是要解放心靈,開發人的潛能,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引導人們在更大程度上把個人的發展同社會的進步,個人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自我實現同社會貢獻自覺地統一起來,最大限度地實現和提升自我價值,使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趨于同步。

三、科學發展觀內蘊了以“現實的人”作為“以人為本”理念的邏輯起點

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不僅僅是一般的原則,更重要的是要達到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古代社會雖有“以人為本”的主張,但它更多地是作為手段,是為了穩固統治者的統治地位,帶有明顯的工具特征。近代以來的“以人為本”思想在一定意義上催生與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但它是以抽象的人性論為前提,在實踐中必然導致“錢本主義”,“以人為本”的理論與實踐發生了巨大悖離。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以人為本”的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創造了前提,探索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如何實現二者的真正統一,就是擺在無產階級政黨面前的嶄新課題??茖W發展觀的提出,從根本上破解了這個課題。

人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問題。馬克思明確地把他的學說當作關于“完整的人”的學說。面向現實生活和實踐,促進各種現實問題的解決和現實生活的發展,這正是理論生命力的源泉。任何一種理論如果脫離了人的現實生活,最后必然走向沒落??茖W發展觀關注的人就是“現實的人”,即生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人。

馬克思曾批評“哲學家”們把人理想化,“他們總是用后來階段的普通人來代替過去階段的人并賦予過去的個人以后來的意識?!?同樣,我們也不能用現在階段的人來代替以后階段的人并賦予現在的個人以未來的意識。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馬克思所設想的生產力高度發達,社會財富極大涌流的時代還遠遠沒有到來?,F階段我國生產力水平還相對落后,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現實環境中生活的人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現實的問題。就是人的實際生活條件,短期內我們無法改變,非但不能把實現個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置于我們的控制之下,反而要受實際生活條件對我們的相當程度的控制的事實。這是我們思考人的問題時刻不能忘記的前提。

我國目前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階段。一方面,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處于指導地位,人民成為社會的主人,人民民主專政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另一方面,生產力還相對落后,必須通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才能促進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商品生產受價值規律的支配,生產者如果不追逐利潤就難以在市場上生存。對效率的追求必然以犧牲部分公平為代價。社會分工還帶有某種程度的強迫性,人們尚不能完全憑興趣做自己喜歡的事??傊?,當年馬克思把人放到工業化進程中所發現的種種問題,有許多問題今天在某種程度上還存在。人的歷史條件決定了人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只有正確認識人的具體的歷史條件,才能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找到前進的方向。

要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的問題,只有發展一條路。經濟發展是人的發展的先決條件,“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觀并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個性的普遍解放,必須建立在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社會達到普遍富裕的基礎上。馬克思指出:“要使這種個性成為可能,能力的發展就要達到一定程度和全面性,這正是以建立在交換價值基礎上的生產為前提的”。人是在勞動中發展個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的,同時生產的水平也為人的能力的提高創造條件。盡管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少的社會矛盾,盡管它采取的形式一定會有相當多的不合理的地方,經濟發展乃是人的發展不可或缺的前提。但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糾正了在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偏差,它強調經濟建沒不能為發展而發展,不能為了GDP和官員的所謂“政績”而發展,而是為了人民大眾的幸福,為了提高人的能力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發展。要通過發展經濟,盡力為每一個人提供勞動機會和良好的勞動條件,使個人在勞動中提高能力,發展個性,獲得財富,實現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因此,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的光芒。

【作者簡介】

韋兆鈞(1965-)男,仫佬族,廣西中醫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人學和社會發展哲學研究.

猜你喜歡
人學底蘊科學發展觀
小草
倍er高級
走進文化遺存 一座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遙古城
勸學
北人學沒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村鎮規劃方案設計思路
淺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視閾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實效性探析
北人學沒
王夫之人學思想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