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己的心靈守護者(上)

2009-05-11 02:05劉曉梅
黑龍江教育·中學 2009年4期
關鍵詞:心理壓力心理健康心理

劉曉梅

一、教師心理健康現狀

2005年,某市曾經采用國際公認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對20所中學的740名教師進行抽樣調查,結果是教師心理疾病檢出率為40.8%。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概率。其中有34%有軀體化表現,如,身體不適,心血管、胃腸道、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的不適,頭痛、背痛等。30%左右的教師有強迫癥狀與焦慮癥狀,27%的教師有不同程度的抑郁?,F在很多教師,存在有疲勞、頭疼頭暈、煩躁、焦慮、易怒、緊張、過敏、抑郁、多疑、抱怨、自卑、嚴重失眠、神經衰弱等身體病癥。有部分教師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缺乏工作動力。

二、教師產生心理問題與壓力的主要原因

1新時代教師權威性的喪失,增加了教師自身成長的壓力。

2教育體制的改革,考驗教師的心理承受力。

3大部分教師缺少應對心理壓力的技巧。

在談調整心理壓力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正常人健康的心理狀態的具體表現。

三、正常人的心理健康狀態

1有安全感,自我身體和情緒處于良好、溫和、平穩的狀態。

2人際關系和諧,與人交往時表現豁達、坦誠。

3能夠以社會認可的形式對外部環境進行適應。

綜合起來看,心理健康的教師一般都具有以下12個方面品質:

1對現實具有敏銳的、實事求是的洞察力,并能夠與環境融洽相處。

適應環境,能夠很快融入環境,是對教師這一職業最基本的要求,你必須有迅速融入群體的能力,否則你在面對學生的時候連切入點都把握不好,更不用說和他們交流和建立師生關系了。

2有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客觀世界的能力。

教師比其他任何職業更需要公正和公平,所以如果想成為一名心態健康、樂觀的老師,就必須保證自己對人、對事、特別是對學生的公正和公平。

3行為坦率,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在一般情況下遵從習俗,但決不因習俗慣例放棄原則。

4以實際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教師做事,特別是面對學生,一定要對事不對人。)

5尊重真理,有自己的主見,不受文化和環境的束縛。

6擁有超然獨立的特性,能承受歡樂和憂傷的考驗,保持心境的平和,即使身處逆境也能保持人的尊嚴。

7更多的難以名狀的快感體驗和對美好事物的熱情欣賞。甚至對最平常的事物也能朝夕相處,經常保持興趣。(保持童心。)

8熱愛生活,熱愛他人,對社會有責任感,積極投身于社會的進步事業。

9容易和別人接近,與人相處融洽,以助人為天職,與人仁慈,有耐心,特別是對兒童和孩子。(以信取威,不要以威取信。)

10有民主的性格,尊重和維護別人的權利,尊重別人的個性和不同意見,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

11富有創造性,常在某一方面顯示出創造力。

12有強烈的道德感,關心別人的權利,對人誠實、公正、仁愛,具有富于哲理和善意的幽默感。

綜上所述,我認為,一名成功的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包括:

1積極的工作態度。(愛業、樂業、敬業、精業。)

2廣博的學識、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

3高超的教育教學能力。

4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

5良好的、清晰準確的表達能力。

6良好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

7正確的角色認知和角色期待。

8發自內心地尊重學生。無論是優秀生還是有問題的學生。(什么是學問,就是學和問的過程,孩子的幼稚和天真是他們的本性,孩子的純真是最需要我們尊重的地方,所以,任何時候,都要留有余地,這其實是給你和孩子同時留了退路。)

四、心理壓力的來源

國外許多學者對這一問題做了專門研究,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

1主要來自生活中的九大變化。(1978年)

A更換學校就任新職。B戀愛或失戀,結婚或離婚。C身體不適或生病。D懷孕生子,初做父母。E更換工作或失業。F進入青春期。C進入更年期。H親友死亡。I步入老年。

2來自六個方面。

A日常生活規律的改變。B身體病痛或不舒服。C抑郁或焦慮。D遭受挫折。E矛盾沖突。FA類人格。(1983年)

3除了生活重大變化外,還應包括家庭、工作與環境狀況之間的關系。能夠造成心理壓力的情境,除了挫折與沖突外,還包括被剝奪感、擁擠和壓迫感。(1984年)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把心理壓力大致分為外部和內部兩大來源。

外部壓力:工作環境、生活條件的突然變化;人際交往中的矛盾沖突;各種意外打擊與挫折等。

內部壓力:過高的自我期望值,過強的心理沖突和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追求完美的理想主義傾向。因教師這一職業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不一致產生的心理失衡。因人格缺陷或自我調節能力差導致的焦慮、抑郁和狂躁傾向。

五、教師心理壓力主要來源

1教師的社會角色和職業特征的特殊性: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學生靈魂的塑造者。

2教師的社會角色:集體活動的領導者;學生家長的代理人;學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健康的維護者。

3教師的職業特點:

A復雜性。

a知識傳遞是一種非常復雜的腦力勞動過程。

b教師的勞動成果是無形的產品,對整個勞動過程的檢測和評價難以達到準確無誤。

c教師勞動的效果不僅取決于教師自身的表現,也取決于學生的態度和行為。

B針對性。

a教育對象具有普遍的個別差異,教師必須全面考慮這些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b學生是處于不斷發展變化過程中的個體,這就要求教師工作的方式方法要能夠很好的適應學生的變化。

c由時代的變化,傳統教育規律和教學方式正在接受挑戰,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教育規律,有創造性地工作。

C示范性。

4教師職業角色的認知和角色期待。

不正確的角色認知和過高的角色期待是導致教師出現心理問題的一大重要因素。特別是年輕教師,這方面出現的問題比較突出。

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A職業適應性差。

B職工作態度的偏差。

C自制力差。

D人際關系緊張。

E人格缺陷。

六、現在很多教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壓力,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表現

1工作上的倦怠感(職業倦怠)。

2教學效果下降。

3生活質量下降(主要是精神層面上的生活樂趣缺失)。

4人際關系緊張。

(作者系哈爾濱蕭紅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長期從事心理教育工作。國家級心理咨詢師?,F為東三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高級論壇成員、黑龍江省心理學會會員、某報心理課堂特聘專欄作者、電臺心理節目特聘主持。所撰寫的心理教育論文多次在國家、黑龍江省獲獎。經常為哈爾濱市教師、學生做心理講座。)

(未完待續)

編輯李莉

猜你喜歡
心理壓力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警察心理壓力現狀及應對策略
消防員心理壓力狀況調查
讓心理描寫點亮全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