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對策

2009-05-13 09:14曹滌環
農村百事通 2009年6期
關鍵詞:生理性早稻秧苗

曹滌環

早稻推廣旱育秧已經多年,具有少用稻種、節省秧田、節約用水、投工少、秧苗素質好、增產增收等許多優點。據筆者下鄉調查。因措施不當或管理不善。早稻旱育秧年年都有不少死苗的情況發生,現將幾種常見的死苗原因及對策介紹如下:

一、揭膜前的死苗原因及對策

歸納起來,揭膜前死苗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蓋膜過早。播后如果苗床水分過多,立即蓋膜會造成農膜與苗床貼得過緊,容易導致秧苗因缺氧窒息而死。因此,播后只要待苗床晾干后再蓋膜,就可防止因缺氧窒息而造成死苗。

2膜上蓋草過少或未蓋草。旱育秧床播種蓋膜后,膜上沒有及時加蓋稻草或其他秸草遮陽,有的蓋草過少或根本不蓋草,在遇到晴天高溫暴曬后,苗床內部溫度上升過快,造成局部秧苗燙死。因此,苗床蓋膜后,應及時加蓋適量的稻草以防高溫燙苗。

3苗床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有機肥未充分腐熟,施用時期晚,蓋膜后苗床溫度升高。有機肥料在土壤中腐熟分解過程中,與幼苗爭奪水分,局部高溫產生高濃度的氨或其他有毒物質。侵害秧苗根部,對幼苗造成毒害、灼傷甚至死苗,防止措施是:在苗床上不施用未經腐熟的有機肥,或在播前一個月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并蓋膜增溫促進肥料分解轉化,使之盡快與土壤融合,餅肥必須經過泡漚堆制后才能施入苗床。

4施肥不勻。整地施肥后,翻耕次數少,土肥拌和不勻,秧苗1葉1心后,秧根下扎接觸到肥團被燒傷,導致地上部分生理性失水而死苗。另外,苗床施用含氯的復合肥料,且用量較大,如果梳耙不均勻,就會使稻種與復合肥直接接觸,影響發根而引起局部死苗。防止措施是:苗床施肥要均勻,注意多梳耙幾次,施用復合肥應在播前7~10天施下,梳耙均勻作中層肥。

5化肥表施。播種前將化肥表施苗床上,未能均勻施入0~15厘米土層內。容易導致種子萌芽后胚根被灼傷,造成幼苗有芽無根,成片枯死。而化肥作基肥如果施得太晚。而且用量大,施入的氨態氮未能轉化為硝態氮供種苗吸收,氨在秧苗根系中積累就會造成“氨中毒”而死苗。

6追肥不當。旱育秧一般不需要追肥,但有的人習慣水育秧方法,在齊苗后一次追肥過大或施肥不均勻,如采用撒施后又不及時噴施清水淋洗,就可能出現秧苗成片或呈帶狀死苗。防止辦法是:嚴格控制追肥,只有在秧苗生長偏弱瘦時,才可在秧苗1.5—2葉期施用少量的“斷奶肥”,以用0.5%的尿素液噴施為宜。

二、揭膜后死苗的原因及對策

有的育秧戶在揭膜前秧苗生長良好,因忽視揭膜后的管理,結果出現死苗,嚴重影響早稻的插秧。揭膜后死苗有以下幾種情況:

1揭膜過早。秧苗根系尚未完全形成,遇晴天高溫易造成僵苗和生理性失水死苗。因此,揭膜不能過早,應掌握在播種后10~12天。當秧苗第2片真葉展開即將進入3葉期時揭膜為最佳適期。

2中午揭膜或揭膜后沒有及時澆水,秧苗遇高溫后造成生理性失水死亡。因此,最好在傍晚時揭膜,并及時澆一次揭膜水。

3膜上蓋草過密或揭膜太遲。在這種情況下,常常會導致旱育秧生長得過嫩。黃苗現象明顯。如在揭膜后遇上晴天高溫高溫。就容易造成局部死苗。因此,應隨時注意膜上的加蓋物要適量,既保證有一定的光照,又不可太密,并應根據秧苗的長勢適時揭膜。

猜你喜歡
生理性早稻秧苗
黃瓜15種生理性病害
殼樣鈣化子宮肌瘤懸吊式改良單孔腹腔鏡手術1例并文獻復習
芻議臨床檢驗中血液生理性
農民
國家統計局解讀2017年早稻生產情況
2016年早稻產量同比下降2.7%
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
今年全國早稻稍有減產
插秧
舍不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