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我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模型建立的分析

2009-05-14 08:02李承志
魅力中國 2009年32期
關鍵詞:財務預警現金流

李承志

摘要:任何財務危機都有一個從逐步顯現到不斷惡化的過程,在企業正常經營過程中,所謂防微杜漸,就應及早發現財務危機的信號,探討了建立財務預警體系、構建項目投、融資決策分析體系及優化資本結構等防范企業財務危機的對策。

關鍵詞:企業財務危機 資金結構 現金流 財務預警

財務危機預警分析是指根據財務信息,利用核對企業財務活動的過程,結果以及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和評價,以便及時發現財務惡化的苗頭,采取措施化險為夷,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營管理活動。財務預警的方法通常分定性和定量。

一、財務預警的定性分析方法

(一)標準化調查法,又稱風險分析調查法

即通過專業人員、咨詢公司、協會等,就企業可能遇到的問題加以詳細調查與分析,并形成報告文件,以供企業經營者參考的一種方法。之所以稱此方法為“標準化”,并不是指此方法所使用的報告文件或調查表格具有統一的格式,而是指運用這種方法所提出的問題對所有企業或組織都是有意義的、普通適用的。這種方法的優點正在于此,但其缺點也有此而生,即這種方法對特定的企業來說,無法提供特定問題、損失暴露的一些個性特征。另外,該種方法所使用的表格沒有對要求回答的每個問題進行解釋,也沒有引導使用者對所問問題之外的相關信息作出正確判斷。

(二)“四階段癥狀”分析法

即把企業財務運營病癥大體分為四個階段,而且每個階段都有其典型癥狀。1.財務危機潛伏期:盲目擴張、無效市場營銷、疏于風險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企業資源分配不當、無視環境的重大變化;2.財務危機發作期:自有資金不足、過分依賴外部資金,利息負擔重、缺乏會計的預警作用、債務拖延償付;3.財務危機惡化期:經營者無心經營業務,專心于財務周轉、資金周轉困難、債務到期違約不支付;4.財務危機實現期:負債超過資產,喪失償付能力、宣布倒閉。

如果企業有相應情況發生,就一定要盡快弄清病因,采取相應措施,以擺脫財務困境,恢復財務正常運作。

(三)管理評分法

美國企業家在對企業的管理特性以及破產企業存在的缺陷進行的調查中,對幾種缺陷、錯誤和征兆進行了對比打分,還根據對破產過程產生影響的大小程度對它們作了加權處理。(詳見表1)

用管理評分法對企業經營管理進行評估時,每一項得分要么是零分,要么是滿分,不容許給中間分。分數越高,則企業的處境越差。在理想的企業中,這些分數應當為零。在18到35分之間構成企業管理的一個“黑色區域”。如果企業所得評價總分位于“黑色區域”之內,企業就必須提高警惕。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使總分數降低到18分以下的安全區域之內。從上述評價項目可知,管理評分法時基于這樣一個前提:即企業失敗源于企業的高級管理層。該方法簡明易懂、有效。當然其效果還取決于評分者是否對被評分公司及其管理者有直接、相當的了解。

表1 管理平分法

資料來源:《高級財務管理》,張兆國.2005年7月

二、財務預警定量分析方法

(一)經營安全率

是由兩個因素交集而成,一是損益平衡點安全率,一是資金安全率。

損益平衡點安全率計算方法:

損益平衡點安全率=100%-損益平衡點勞動率

損益平衡點銷售額=固定成本÷[1-(變動成本÷銷售額)]

損益平衡點勞動率=損益平衡點銷售額÷銷售額

資金安全率計算方法:

資金安全率=資產變現率-他人資本與自由資金比率

資產變現率=資產變現金額÷資產賬面金額

他人資本比率=他人資本÷[自有資本+他人資本(總資本)]

計算資金安全率時,所謂的“資產變現額”就是企業立即處分其所有資產后可以變成現金的總數。在計算資產變現價值之際,要以資產負債表所列的各項資產一一加以估算加總而得。

經營安全率落在第1象限,表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應該采取有計劃經營擴張策略

經營安全率落在第2象限,表示企業經營財務狀況尚好,但是市場營銷力顯有不足,應全盤研究對策,以加強企業總體行銷力,創造企業應有利潤。

經營安全率落在第3象限,表示企業經營已陷入經營不善的境地,隨時有關門的危機。如果經營者缺乏企業重整決心,不擬定有效的重整計劃,持續地進行企業改造,那么企業面臨壽終正寢之日也就不遠了。

經營安全率落在第4象限,表示企業財務狀況已露出險兆,經營者應將改善財務結構列為首要之務,要求全員積極進行開源節流。此時對市場行銷力應采取適度成長策略,并且要求營銷部門對顧客做必要的篩選,以防止不良銷售損失,加速企業財務狀況的惡化。

經營者必須有將企業經營安全率永遠落在第1象限的決心,并采取必要之作為,則企業定然可永續經營。

(二)單一財務比率分析法

單一模式是通過單個財務比率的走勢惡化程度來預測財務風險。按綜合性和預測力大小,可設立以下比率:

債務保障率=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

資產收益率=凈收益÷資產總額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陷入財務危機的企業,這3個比率的特征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不斷下降;具有長期趨勢而非偶然。

3.多變模式。多變模型,是指運用五種財務比率進行加權匯總,并產生判斷財務危機的分值——Z值,并據其預測財務危機的模型。最早的“Z計分模型”是由美國愛德華·阿爾曼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創造的,主要用以計算企業破產的可能性。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010x5

其中,Z值為判別分;

x1=營運資金÷資產總額×100%,該比率用于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凈額相對于資產總額的比率,說明短期償債能力的大小;

x2=留存收益÷資產總額×100%,該比率用于說明企業在一段時間的累計獲利能力的大小;

x3=息稅前利潤÷資產總額×100%,該比率用于衡量總資產的獲利能力;

x4=(普通股市值+優先股市值)÷負債賬面價值總額×100%,該比率用于衡量企業在負債超過資產時,企業無負債能力前,其資產可能跌價的程度;

x5=銷售收入凈額÷資產平均總額,該比率用于衡量企業資產取得銷售收入的能力,說明企業資產周轉的速度。

以上五個指標都是正指標,所以當Z值越低時,企業越有可能發生財務危機。當Z值低于2.675時,則表明企業具有了發生財務危機的前兆;反之,則表明企業財務狀況良好,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小。當Z值小于1.18時,企業將存在很大危機;當企業Z值處于1.18-2.675之間,該區間稱之為“灰色地帶”,進入此區間的財務狀況是極不穩定的,管理者就應該提高財務危機的警覺性。

參考文獻:

[1] 鈄志斌.《防范財務危機的八項措施》.《會計之友》.2006年第12期;

[2] 管磊.《淺析企業財務危機及其預警分析》.《化工技術經濟》.2006年第10期;

[3] 閻達五.《財務預警系統管理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

[4] 霍煜蓉.《構建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思考》.《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7年6月。

猜你喜歡
財務預警現金流
對當前房地產企業現金流風險管控的思考
基于未來現金流折現及Black—Scholes模型的可轉債定價實證分析
基于未來現金流折現及Black—Scholes模型的可轉債定價實證分析
價值創造導向下現金流管理問題研究
淺談重視企業現金流控制營運風險
企業現金流與財務管理價值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問題研究
淺談企業如何實施財務預警分析
重慶市獨立院校財務風險監測與預警管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