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險現狀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進步

2009-05-14 08:02湯秀麗
魅力中國 2009年32期
關鍵詞:新型農村新農養老金

湯秀麗

摘要: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城鄉協調發展以及農村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途徑,對整個農村地區的綜合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河南省當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狀況,通過比較分析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優越性及重大意義。

關鍵詞:河南省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一、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險現狀

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試點探索。1986年,民政部和國務院有關部委正式提出在經濟發達地區發展社區型養老保險,1991年6月原民政部農村養老辦公室制定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以下簡稱《基本方案》)。1991年底開始,根據國務院和河南省政府關于開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要求,河南省先后在濟源、新鄭、長葛三地進行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經過十幾年發展,我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1—1994年,試點階段。1991年10月,民政部在煙臺召開全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會議。據此精神,經民政部、省政府批準,在濟源、新鄭、長葛三市(縣)進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1992年3月,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開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民政部門要切實抓好農村(含鄉鎮企業)的養老保險工作。1992年4月,省政府在長葛召開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會議。之后,各地按照會議精神,積極開展試點工作。

第二階段:1995—1998年,穩步發展階段。在總結各地試點經驗的基礎上,1995年10月16日省政府下發了《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搞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民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以對農民負責的態度,切實把這項事業辦好;要建立相應經辦機構,承擔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具體工作,管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各級政府和民政部門認真貫徹省政府通知精神,加強領導,重點突破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使我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得到較快發展。到1998年底,全省18個市、地,117個縣(市、區),1610個鄉(鎮)開展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230萬農民參加了養老保險,積累保險基金3.6億元。

第三階段,1999—2009年,整頓規范階段。1999年7月2日,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批轉整頓保險業工作小組保險業整頓與改革方案的通知》,指出:目前我國農村尚不具備普遍實行社會保險的條件。對民政系統原來開展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要進行清理整頓,停止接受新業務,區別情況,妥善處理,有條件的可以逐步將其過渡為商業保險,整頓和規范農村養老保險的具體辦法,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會同保監會等有關部門另行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我省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由蓬勃發展的局面轉入了“整頓規范”階段。這個階段,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省大部分地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出現了參保人數下降,基金運行難度加大等困難,一些地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甚至陷入停頓狀態。

第四階段:2009年10月,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階段。根據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務院決定,從2009年起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國務院辦公廳4日發布《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進行指導。國家出臺試點方案后,河南省將盡快試點,計劃每個市有一兩個縣作為試點。河南省在家務農的農民將逐步享受社會養老保險。每月繳納養老保險費后,到了“退休”年齡,也能按月領取養老保險金。今年全省10%的縣將試點農村養老保險,農民工養老保險也將進行試點,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我省農村養老保險有望進入一個新階段。

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進步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省農村養老保險工作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取得了一定成績,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助于引導農民合理消費,激發農村潛在的購買力,此外,還有助于改變農民的“養兒防老”觀念,促進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但另一方面, 從我省近幾年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現行農村養老保險政策和運行過程看,也面臨著一些不容回避的難題和困境,如資金不足、管理混亂,農民參加保險的積極性不高等。而新型農村社會保險政策的基本原則,即“?;?、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依據此原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很多方面有所改進,能有效解決資金不足,管理混亂等問題。

(一) 資金來源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采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中央財政將對地方進行補助,并會直接補貼到農民頭上?!秳赵宏P于開展新農保試點的指導意見》規定:參加新農保的農村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準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國家依據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這樣規定使農民可以自由選擇繳費層次,具有很大的彈性。另外,《指導意見》規定:有條件的村集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準由村民委員會民主確定。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這樣規定既可以拓寬籌資渠道,解決農?;鸩蛔銌栴},而且可以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確定集體補助標準。還規定:政府對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新農?;A養老金,其中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按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過去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主要是農民自己繳費,實際上是自我儲蓄的模式,而新農保最大的特點是采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模式,有三個籌資渠道,能有效的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另外,由于農民得到直接補貼,增加了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信心,提高了參加新農保的積極性,有利于新農保政策的普及。

(二) 支付結構

老農保是建立農民的賬戶,而新農保在支付結構上是兩部分:一部分是基礎養老金,一部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而基礎養老金是由國家財政全部保證支付的。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對于長期繳費的農民,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提高和加發部分的資金由地方政府支出。換句話說,就是農民60歲以后都將享受到國家普惠式的養老金。根據先期試點的情況看,財政對于農民的補貼有三種方式,一是發放時候補貼,凡是60歲以上的人口都可以領取養老金;二是繳費時候按照定額或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一定比例給予補貼;三是在領取和發放時候同時都給予補貼。

(三) 資金管理

建立新農?;鹭攧諘嬛贫??!秶鴦赵宏P于開展新農保試點的指導意見》規定:“新農?;鸺{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單獨記賬、核算,按有關規定實現保值增值。試點階段,新農?;饡簩嵭锌h級管理,隨著試點擴大和推開,逐步提高管理層次;有條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實行省級管理?!边^去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是“以縣級為單位”運營,基金分散,范圍小,出路少,管理成本高,難以形成規模效益,達到增值要求。而實行省級統一管理能夠確?;鸢踩\營,提高抵抗風險的能力。

(四) 農民工社會養老新規定

過去農民工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領不到,因為公司負擔不起,能逃就逃。就算辦了,一換地方就取不了,農民工紛紛退保。今年初出了個《辦法》,要求公司改為交12%,又規定異地接續方法,不許辦退保。而我國原來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在縣級統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以城鎮企業職工為重點,很難適應大規模流動狀態,農民工因跨地區、跨城鄉就業而養老保險權益得不到維護。因此,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在加快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統籌層次的同時,制訂適合現實需要的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和參保人員跨地區流動就業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制定實施這兩個辦法,能更好地保障勞動者的養老保險權益。

(五) 政府作用的加強

原來我國農村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是“堅持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這意味著國家財政沒有對農村養老保險提供財政支持,農保資金基本上是農民自己掏腰包。而新農保明確規定“采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說明國家對農村養老保險進行財政補貼,政府的作用增強了。另外,在農保資金的管理以及對農民工等特殊群體的養老保險問題上,政府的作用也在逐步加強。

總而言之,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對河南省來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不僅對確保我省農村居民生活,推動農村減貧和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維護農村的穩定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改善心理預期,促進消費,拉動內需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杜愛英.《我省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問題研究》.河南省民政廳民政工作研究.2006.12;

[2]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關于開展新農保試點的指導意見》2009年9月;

[3]于瀟、申斯迎.《吉林省農村養老保險發展狀況分析》《人口學刊》.2000.03;

[4]杜愛英.《我省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問題研究》.河南省民政廳民政工作研究.2006.12;

[5]吳鵬森.現代社會保障概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30。

猜你喜歡
新型農村新農養老金
新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
日本逾10萬人被漏發養老金
《新資本新農人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您的退休養老金足以養老嗎?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公共交通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016年我省新農合人均籌資水平調至560元以上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機構的法律規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