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社區矯正之路徑探視

2009-05-14 08:02陸贊寧
魅力中國 2009年32期
關鍵詞:矯正法治領域

陸贊寧

2003 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發后,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和山東等六省(市)先后在其轄區內開展了社區矯正的試點工作。社區矯正是相對于監獄矯正而言的一種刑罰執行活動。雖然它在執行模式、執行方式與行刑目的等方面有別于后者,但法治路徑卻仍應為社區矯正所沿襲。換言之,社區矯正須沿著法治之路前行,中國農村也無例外。在試點省(市)中,以農村為社區矯正試點地區的比例較少,浙江省的楓橋鎮就屬于該省三個試點地區之一。我們把中國農村社區矯正之法治路徑,稱為村民法治。

一、村民法治在中國農村社區矯正語境中的含義

所謂村民法治,是指在當代中國農村中,村民私人自主的經濟領域和私人自主的文化領域在市民社會躁動的母體和個人主義的搖籃中逐漸生成的一種狀態。村民法治在農村社區中具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村民所享有的經濟自由、遷徙自由、合同自由等消極權利;二是村民指村民大會、村民委員會、農會、協會、信用合作社、醫療合作社、文化團體、宗教團體、電視傳媒及其他各種組織所享有的積極權利。

二、村民法治之路在鄉村社會的型構

改革開放后,隨著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和“鄉政村治”模式的構建,村民私人自主的經濟領域與私人自主的文化領域開始緩慢生成。在中國農村,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的二元結構初見端倪。之所以說以市場為核心的經濟活動與經濟關系領域在中國農村只是緩慢生成,是因為村民所享有的經濟自由尚不完整。就經濟自由的核心——財產權來說,村民對其所承包的集體所有的土地并未擁有完整的財產權。農民不能如當下的城市居民般可以自由遷徙,自由轉讓自己的房屋、自由出讓農村中的建設用地。目前我國農村的各種自治組織逐漸增多,《村民自治章程》等規范性文件也逐漸普遍。村民自治章程基本上是依憑于自主的意志而訂立的。從國家和社會關系的視角分析,我國諸多村民自治組織是在政府主導下建立起來的,例如,村民委員會、醫療合作社、信用社。但是村民大會、農民協會、宗教團體等一些組織卻完全是基于村民的自主意志而成立的。因此,就村民法治指涉自主的文化領域而言,我國農村也正在孕育一種非政治性與非經濟性的自主文化領域。由是觀之,法律教育在我國農村確實有了長足發展。但這并不意味著村民法治的結構形態在中國農村已經形成。從我國農村普法的諸種情狀看,其所指的“依法治村”并不等于本文所指的村民法治,前者似乎更傾向于在農村中按照國家法律行事,后者則指涉一個村民私人自主的經濟領域和文化領域。由是觀之,“依法治村”與村民法治尚有顯著差異。然而,由政治國家主導的普法教育,至少可以明證中國農村不會重新回歸宗族勢力或鄉紳統治的時代。概言之,在當代中國的多數農村,村民自主的經濟領域和文化領域的雛形正在形成。政治國家主導的普法教育也在廣袤的中國極力推行。中國農村村民法治的結構形態逐漸顯現。在少數一些農村,村民法治所指涉的私人自主的經濟領域與自主的文化領域則已基本形成。例如,浙江省的楓橋鎮,其市場經濟已趨成熟,且農業生產經營亦具有一定規模。因此,村民自主經濟領域在楓橋鎮已經基本成型。在楓橋鎮的各種村民自治組織中,有些是獨立政治于政治國家的自治組織,例如村民大會。這意味著自主的文化領域在楓橋鎮有了一個雛形。中國農村社區矯正只有在村民法治的結構形態中才能得以存活。

三、中國農村社區矯正走村民法治之路的理由

社區矯正雖為一種刑罰執行活動,但其所注重的是基本權利的保障與人文關懷。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懲罰、補償與轉化等混合手段來阻止犯罪人重新犯罪。正如《聯合國非拘禁措施最低限度標準規則》規定,非拘禁措施執行監督的目的“是減少再度犯罪和協助罪犯重返社會,盡量使其不致再重新犯罪?!睉土P的方式是強制矯正對象提供無償勞動;補償是通過矯正對象向社區提供公益服務或者向被害人提供賠償等方式來實現;轉化則為矯正對象重返社會提供幫助。為實現社區矯正目的,完成社區矯正任務,就必須實行村民法治,其理由如下。

首先,私人自主領域的形成,可以阻止政治國家之公權力的任意侵入,以保障村民之自由權不受侵害。社區矯正乃國家之公權力在刑罰執行中的運用,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的。在家國同構的中國封建社會,懲罰所顯現的是威脅功能。在改革開放前的新中國,農村社會依賴階級的劃分對“五類分子”進行教育改造。如前所述,此非社區矯正成長之土壤。因此,在安全保障國家與預防性行政的結構形態中,人民的自由權就更容易受到侵害。鑒于此,社區矯正的安全保障功能就更容易被擴大化,從而導致村民自主領域減少,村民之自主權利遭受侵蝕。

其次,私人自主領域的形成,可以防止社區精英對農村的獨斷控制,以使中國農村仍在國家權力觸角所及的范圍內。中國農村有著幾千沉淀的封建意識,其崇尚習慣威權的思想尚難以徹底改變。村民法制觀念相對滯后,法律知識相對貧乏。農村的社區矯正如果不循法治之路,則社區精英可能在其監管范圍內任意加重對矯正對象的懲罰。社區精英甚至還可能將其所掌握的監督、管理的權力擴大化,進而危及整個村落體村民的自由權。農村村民自主的經濟領域的形成可以防止社區精英對經濟資源的控制。村民自主的文化領域可以防止社區精英對自治組織的控制。因此,社區矯正遵循法治之路徑,不僅可以成功避免農村從政治國家的整合目的中分離出去,而且還可以保障村民之自由權不受社區精英的任意侵害。

再次,私人自主的經濟領域為社區矯正對象的無償勞動提供勞務市場。社區矯正是讓罪犯在社區內服刑,因此,罪犯服刑的社區須有提供公益勞動與無償勞動的市場體系。我國目前試點地區的社區矯正是以矯正對象的戶籍所在地為刑罰執行地的,因此,若要對矯正對象實施懲罰性的勞動和讓其提供公益勞動,則該村落體內必須有一個能夠就地吸收勞動力的市場。鑒于此,農村無法形成農業生產的規?;洜I。然而,中國多數農村經濟自主領域尚在孕育中,其境遇之改善的空間甚大。因此,中國農村的社區矯正的條件尚有待于體制的進一步促成。

最后,村民自主的文化領域可以修復被犯罪所侵害的村落體關系,并有利于村落體內的安全。社區矯正在我國目前只是試點,其全面開展尚需一定時間。例如,2000年,一些主要發達國家緩刑和假釋的適用比例分別為:加拿大79.76%,澳大利亞77.48%,新加坡76.15%,韓國45.90%、俄羅斯44.48%。我國近年來緩刑適用比例約為15%、假釋約為2%,適用非監禁刑罰執行的罪犯約占押犯總數的1%。因此,在農村中全面推行社區矯正,就需要一個有機團結社會的形成。在一種自主的文化領域內,村民以非政治的和非經濟的規則進行自我調整,從而構織成一個有機團結的社會。村民以話語為媒介進行溝通,通過溝通而進行合理商談。一個有機團結的社會,是通過“修復性”的約制形式來維持社會中各個分化了的成員之間的積極關系,以恢復其規范被冒犯之處的均衡。一種 “修復性”的約制形式不同于機械團結中“壓制性”的約制形式,后者強調了以刑罰為中心的法律體系來控制越軌行為,比如酷刑、監禁、流放或死刑,其目的是將越軌者排除出正常的社會。私人自主的文化有利于型構了一種有機團結的社會,從而保障社區矯正實施中村落體的安全,并修復被侵害了的社區關系。我國農村私人自主文化領域的建立尚需時日,社區矯正在中國農村的全面實行也因而需在制度層面進行更為細致的準備。

在中國農村全面推行社區矯正,尚需體制改革的進一步促成。村民法治之路的建構,需要村民自主的經濟領域和文化領域的建立。村民完整財產權的享有對構建自主的經濟領域至關重要。而村民自主文化領域,則更需要政治國家所主導的外向型推進。如能在中國農村的鄉鎮一級實行村民自治,即政治國家將其權力觸角收縮到縣(市)一級,可能不失為在中國農村全面推行社區矯正,并沿著村民法治之路行進的重要環節。

猜你喜歡
矯正法治領域
走實“1+6法治同行”黨建之路
論行為主義視野下幼兒學習行為的矯正
法治護航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
2020 IT領域大事記
領域·對峙
新時代道德與法治教師法治素養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2018年熱門領域趨勢展望
社區矯正制度的現狀與完善
監獄管理創新視角下的循證矯正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