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打工子弟學校的生存狀況淺析

2009-05-25 02:20徐林林
中國教師 2009年9期
關鍵詞:子弟學校民辦學校流動

徐林林

20世紀90年代初,在全國的一些大中城市先后出現了一些非經政府出資設立的專門接收流動兒童入學的打工子弟學校,它們為隨父母進城的流動兒童提供了教育選擇的機會和可能。隨著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政策的演變,這些打工子弟的生存狀況如何呢?筆者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①,就北京市打工子弟學校的生存狀況進行簡單分析。

一、當前北京市打工子弟學校的生存狀況

1.打工子弟學校在數量上呈現遞減的趨勢

打工子弟學校的數量逐漸減少,未獲批的學?;就^k。以朝陽區某地為例,自1998年起,該地區先后出現過八所打工子弟學校(都未獲批),但目前僅剩下一所,除去有三所學校在“非典”期間搬遷到其他地區(鄉)之外,其余四所均停辦。據2009年公布的數據,目前北京市共有獲批的打工子弟學校63所,未獲批的則為165所。[1]打工子弟學校在數量上的變化,一方面是市場機制作用下,該類學校之間相互競爭、優勝劣汰的結果;另一方面,也與學校自身經營管理不善、經費難以周轉以及城市拆遷等因素有很大的關聯。

2.“合法性”問題依然是多數打工子弟學校生存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要將這類學校納入民辦學校的扶持和管理范疇”。在此之后,北京市先后有一些打工子弟學校獲得了審批。但從2006年開始,各區縣基本都停止了對該類學校的審批,如2006年8月,朝陽區政府確定了對打工子弟學校規范整頓的“服務、規范、改革、提升”八字方針和“先服務后擴招,先指導后審批,先分流后關閉”的工作要求,并決定不再審批新的打工子弟學校。而海淀區早在2004年就宣稱,為保證農民工子女與北京孩子一樣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海淀區在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上提倡以公辦校接收為主,在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進入學校讀書的前提下,逐步取締非法打工子弟學校,不再給予其合法辦學批復。[2]身份的“非法性”不僅使得打工子弟學校得不到有關部門的資助和支持,就讀于其中的學生也因此被邊緣化于各項政策及社會福利待遇之外,不僅不能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即便是公交一卡通的辦理也不能享受學生待遇。②

3.師資問題是目前最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學歷來看,大多數打工子弟學校的師資基本達到了相關規定的要求。但是,受辦學經費的制約,教師待遇低、工作量大、教師數量不足與結構不合理,以及進而導致的教師隊伍不穩定,成為眾多打工子弟學校生存中“最頭疼的問題”和“最大的難題”。以“促進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項目”的試點學校為例,該校教師工資在同類學校中處于較高水平,平均每月在1200~1400元之間;教師每周的課時量少為19節,多則為24節。另外,該校的24位教師中,有9位教師所負責教學的科目在兩門以上,其中一位教師負責的年級及科目分別是:七年級的語文、七年級和八年級的地理、二年級的寫字課、一年級的思想品德課。且不說教學效果怎么樣,對于教師自身來說,大工作量是個很大的挑戰,單是備課就需要消耗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較低的工資待遇和較大的工作壓力,使得很多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僅僅把就職于打工子弟學校作為職業發展的“中轉站”。

4.受經濟形勢的影響,上調學費在各打工子弟學校中已成為普遍事實

由于打工子弟學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于向學生收取的學費,故而為解決物價上漲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辦學者們只能上調學費。如2008年,朝陽區及昌平區的很多打工子弟學校都上調了學費,上調的幅度為每學期每人50元到100元不等。此外,很多學校的冬季取暖費也做了上調。本已屬于社會弱勢群體的流動兒童為了享有教育機會所需支付的費用越來越高,這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5.基層政府對各類打工子弟學校的監管和扶持力度越來越大

隨著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突出,基層政府加大了對各類打工子弟學校的監管力度和監管范圍,從一味地強調安全和衛生問題逐漸向教學領域滲透。以朝陽區為例,2004年,區教委宣布把審批后的打工子弟學校納入民辦學校管理體系,讓其在校舍、教學設施、教學科研等方面獲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待遇;從2005年起啟動打工子弟學校教師培訓制度;從2007—2008學年開始,朝陽區開始對各類打工子弟學校一至六年級的全體學生進行語文、數學的統測。

基層政府對各類打工子弟學校監管和扶持力度的加大,對于規范打工子弟學校的發展和保障流動兒童的受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F階段更需要研究和討論的是,怎樣的監管與扶持能夠更有利于打工子弟學校的發展,以及隨遷子女義務教育權利的實現。

二、規范打工子弟學校發展的幾點思考

鑒于打工子弟學校存在的價值意義和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長期性,如何規范打工子弟學校的辦學就成為當務之急。流入地政府要看到打工子弟學校在解決流動兒童教育問題中所發揮的作用,要進一步明晰對打工子弟學校的定位:既屬于民辦教育,但又不同于普通的民辦學校。根據《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的相關規定,打工子弟學校應被納入民辦教育管理范疇。然而,打工子弟學校不能完全等同于普通的民辦學校。同為自籌經費,民辦教育通常因收費高被稱為“貴族學?!?,而對于打工子弟學校來講,雖然其收費遠高于農村學校(特別是在農村實行免費義務教育之后),但是,與進入城市公立學校需繳納的費用以及進入城市普通民辦學校需要繳納的費用相比,其收費低廉。這也是為數不少的“非法”打工子弟學校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流入地政府在對待打工子弟學校時應更多地“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校為本”。毋庸置疑,從辦學條件來看,打工子弟學校遠遠達不到《北京市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的要求,理應被取締。但從流動兒童及其家長的立場來看,打工子弟學校不僅為流動兒童提供了就學的機會,甚至還在上學時間、課程設置等方面滿足了他們的特殊需求。也就是說,外來務工人員為其子女選擇打工子弟學校并不能完全說是“無奈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他們權衡之后的理性選擇結果。因此,地方政府在規范打工子弟學校時,應更多地考慮就讀于其中的學生的需求,而不應該僅僅是打工子弟學校的辦學條件。

注釋:

①2007—2008年,筆者在參與由北京師范大學多元文化教育中心承擔的教育部—世界銀行“促進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項目”的工作中,以及2008年暑假參與的北京農民之子文化發展中心的暑期活動中進行了調研。

②《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國務院做好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文件精神的意見》(2008)規定:“本次享受免除學雜費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范圍:1.民辦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學生;2.已經審批合格自辦學校中持有相關證明材料的學生?!薄拔唇泴徟细褡赞k學校就讀學生的學雜費減免,將與對此類學校的規范相結合,按照本市進一步加強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京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的要求,進一步規范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京接受義務教育工作,加強對自辦學校的監管,建立協調有力的聯動工作機制,遵循先規范、后補助原則,采取措施引導學生到公辦學校和經審批合格的自辦學校就讀,享受減免政策”。

另外,按照2007年6月27日頒布的《北京市中小學生卡暫行管理辦法》,當年9月1日起,北京市中小學校全部辦理具有公交一卡通功能的電子學籍卡,學生卡發放對象是在市教委和各區縣教委正式注冊的實施基礎教育的中小學校中,所有實際在校、有正式學籍和臨時學籍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六十所打工子弟自辦??色@市區財政補貼[N].北京日報,2009-2-14.

[2]張靈,柳志卿.打工子弟學校面臨取締風暴,公校分流能力決定民校前途[N].京華時報,2006-9-5.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張瑞芳)

猜你喜歡
子弟學校民辦學校流動
三線建設時期的子弟教育需求與師資供給
流動的畫
全國近兩成學生在民辦學校就讀
廣西:民辦??捎蔂I利性轉非營利性
貴港市在全區率先成立民辦學校黨委
為什么海水會流動
玉環縣保障外來民工子女就學
公立的筐能否盛得下打工子弟學校的“土豆”
臺商子弟學校東莞安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