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藥祛真病

2009-05-25 09:01蘇光陸
現代養生·上半月 2009年4期
關鍵詞:安慰劑

蘇光陸

半個多世紀前某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試驗,他將6個學生召集到實驗室的一個裝有白色粉末的密閉容器前說,這是極易揮發的劇毒物質砷烷,比氰化物的毒性還高出近千倍,但通過幾項化學反應,可從中提取一種治療抑郁癥的新藥。他想請同學們幫助自己完成這個實驗,在穿戴特制防護服時他一再叮囑大家務必小心慎重,感覺空氣味道異樣,立即報告。幾個學生神情緊張,表情凝重,取出白色粉末后第一化學反應尚未完全,兩個人嚇得滿頭是汗,手腳拌蒜;兩個人驚恐不已,報告聞到異常氣息;另兩個人面色蒼白,癱軟在地……

心理學家趕忙叫停,說這只是一個心理測試,白色粉末根本不是什么毒物,而是面粉和奶粉的混合物,為了證明自己沒有說謊,他還捏起一點放進自己的嘴里。

這就是語言暗示對心理和生理機制產生的影響,也是安慰劑治病的奧秘所在。

有關安慰劑最簡單的實驗是,在一段時間內,每天都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為一個人施加某種疼痛感,然后通過嗎啡控制疼痛的程度,最后幾天再把嗎啡改成味道相同的安慰劑,同樣可以收到鎮痛效果,而且被施加疼痛的人竟毫無察覺。故而,安慰劑被歐美醫生多用在對疼痛的治療上,當然是與鎮靜劑或止痛藥交替使用。

回顧安慰劑的歷史,可追溯至歐洲中世紀的的放血療法和19世紀初的金屬磁療。1801年,約翰·黑格斯首先公布了“安慰劑控制”的實驗結果:他作為醫生對5個病人使用了木頭仿制的金屬棒治療,也就是將特制的木棍放在患者的身體上不?;瑒?,竟有4個病人表示自己的癥狀得到緩解。當時的黑格斯還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直到53年前,美國科學家亨利·彼得通過實踐總結了數十例安慰劑的臨床實驗,發表了著名的文獻《強大的安慰劑》。他的統計數據令世人震驚:有35.2%的患者在服用安慰劑后使病情得到明顯改善。所以他斷言,安慰劑肯定是從心理作用于生理的深層反應,不然它的有效性就無法合理解釋。

近年來,隨著研究技術和方法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們已經闡明安慰劑的精神生物學反應,并且證明這不僅僅是一種安慰劑效應,其內涵非常豐富。通過設立嚴格的對照實驗,已經客觀地證明安慰劑發揮的作用伴隨著精神生物學反應。

原來,人本身具有一套抑制病痛的機制,它就是處于大腦深處名叫伏隔核的機關。它能在愉悅情緒的支配下分泌具有止痛功能的多巴胺。根據示蹤掃描技術顯示,服用鎮靜劑和安慰劑后,伏隔核都會釋放數量接近的多巴胺。

意大利生物學家貝內德蒂發現安慰劑還可以緩解帕金森病人的顫動和肌肉僵硬等癥狀,他的研究小組測量了使用安慰劑時的病人大腦神經細胞活動情況,看到丘腦下核上的個別細胞活動減少,而這個部位正是醫生緩解帕金森癥的目標所在,這說明安慰劑的確起到了作用。

你可別以為安慰劑是“洋玩意”,中國人很少接觸。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幾乎所有的國人或多或少都有與安慰劑接觸的經歷。據健康學家評估,當今或火爆或隱退的五花八門的保健品中,有近6成是典型的安慰劑,有兩成含有對健康不利的副作用,還不如安慰劑,只有兩成才是名副其實的保健品。只是沒有人深究風靡一時的磁化杯、磁療枕、磁療帶,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另外,做藥是個良心活,在商業良心日漸缺失的今天,我們藥品的成分能是個什么樣子,誰都清楚。

當然,我們還應清醒地看到,人類的身心交互作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受到不同人群、不同的實驗設計等因素的影響,安慰劑作用的心理、生物化學和神經解剖機制也不相同,這在一定意義上制約了安慰劑的使用。

不過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大腦意識可以影響到人體的生物化學機能,期待意識與治療效果之間的關系是了解意識與機體互動關系的最佳模式??茖W家還需要明確安慰劑的工作時間與部位,及為何對某些疾病不起作用。不同的疾病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共同的機制,只是我們目前還不清楚。

西方有一句諺語:見了頭痛的病人,醫生也頭痛。長期服用含有成癮物質的藥品無疑會對患者造成不良后果,這時安慰劑便可發揮它的神奇療效了。

〖編輯:遲昊〗

猜你喜歡
安慰劑
“神藥”有時真管用
為什么假冒“神藥”有時真管用
跟蹤導練(3)
最好的安慰劑
安慰劑真的可以治療疾病嗎
人人都愛安慰劑
人人都愛安慰劑
跟蹤導練(三)2
跟蹤導練(四)2
無處不在的安慰劑效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