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仲形象分析

2009-06-08 08:03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2009年11期
關鍵詞:管仲儒家孔子

王 蕾

摘要:管仲是春秋時期的風云人物,他輔佐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但對于管子“是否知禮”、“是否為仁”孔子及后世儒家有自己的看法,本文從儒家對管子的爭論入手,進而全面分析管子形象。

關鍵詞:管仲;孔子;儒家;仁;禮

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謚號敬,史稱管子,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在動蕩變革的春秋時期,管仲相齊四十年,輔佐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使其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在治理齊國的過程中,他大力推行改革,積累了一整套富國安民、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經濟、軍事思想和豐富的謀略思想,影響著千秋萬代。管仲作為春秋時期的風云人物,大多諸子著作都有論及,如莊子、孔子、墨子、荀子等人都對他進行過精辟獨到的評價,特別是一些儒家學者,對其“是否知禮”、“是否為仁”的爭議很大,有褒有貶,看法不一,但從中依舊能夠窺見管夷吾在當時的深遠影響。下面我們就在古代先儒們的引領下來立體地了解管子這位歷史巨人。

一、關于“知禮”的爭論

首先看《論語?八佾》中的一段: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 ,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從內容上看,這一段孔子批評了管仲非儉、不知禮,他是以恢復周禮為根本來評價的??鬃犹岢翱思簭投Y”,社會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樹塞門”、“有反坫”皆諸侯之禮,而管仲卻僭越而有之。因此,孔子譏其不知圣賢大學之道。然而對于管仲“有三歸”、“有反坫”,與國君同制,當時的齊國人卻不以為然,但魯國的孔子卻認為管仲“不知禮”,其實這里面反映了齊魯兩國在對待功臣的態度上存在著不同的社會風氣。后世學者認為,齊魯兩國在確定治國方略時就已經表現出了很大的不同:齊國以工商立國,注重現實的需要和開拓,采取尊賢尚功的政策;而魯國以農桑為業,注重祖宗的成法和經驗,尊尊親親。工商立國允許甚至鼓勵消費,農業立國則一般鼓勵節儉。因此,“管仲富擬與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薄?〕P1697“尊賢尚功”是允許有德有才之人的地位超越貴族的,即允許“賤臨貴”、“疏制親”。不過在《說苑?尊賢》中卻記有孔子的另一段話:“管仲之賢,不得此三權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2〕P80這或許是孔子從另一側面對這位貴權重、善權謀的偉大政治家更為切實的詮釋。

荀子從功利出發遵守禮的客觀準則,他在《荀子?王制》中說:“管仲,為政者也,未及修禮也。故修禮者王,為政者強取民者安,聚斂者亡?!?〔3〕P153在荀子看來,管仲只是為政,而沒有達到修禮的境界,認為齊國只是霸而不能王。但他又說管仲“內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難,民親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愛百姓而不倦” 〔3〕P247,故可以為“功臣”(《荀子?臣道》)、“賢者”(《荀子?君子》)、“次忠”(《荀子?臣道》)。綜觀荀子思想,“功臣”一詞是其對管仲的綜合評價。

后儒對孔子的評價亦有所解析。程子曰:“奢而犯禮,其器之小可知。蓋器大,則自知禮而無此失矣?!薄?〕P110朱子曰:“愚謂孔子譏管仲之器小,其旨深矣?;蛉瞬恢善鋬€,故斥其奢以明其非儉?;蛴忠善渲Y,故又斥其僭以明其不知禮。蓋雖不復明言小器之所以然,而其所以小者,于此亦可見矣?!?〔4〕P110

管仲是不是真的“不知禮”呢?有這么個例子可以說明,管仲其實是懂禮的?!妒酚?齊太公世家》載:“周襄王弟帶與戎、翟合謀伐周,齊使管仲平戎于周。周欲以上卿禮管仲,管仲頓首曰:‘臣陪臣,安敢!三讓,乃受下卿禮以見?!?〔1〕P1253管仲牢守自己陪臣的身份,不肯做出有違等級的事,并沒有居功自傲而越禮。他認為“為君不君,為臣不臣,亂之本也”?!?〕P245然終其管仲一生也未見他有任何犯上、僭越的行為,那么孔子為什么責他不知禮呢?這似乎同樣是齊魯兩種文化的不同所致。所以,管仲的“不知禮”就不能簡單地按照魯國(即后世儒家)的思想觀念來理解。

其實,在《管子》中,多處記載了管仲關于“禮”的基本觀點。在《牧民》篇中,管子提出“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張則軍令行” 〔6〕P1。之后又在其他篇章中多次重申??梢姽茏釉谥卫韲曳矫嬉嗪苤匾暥Y制與社會和諧的關系??鬃拥亩Y法思想是對“君子”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孔子那里,就算是在困境中,君子也要守操守,堅持道德上的要求,不能面臨困厄就失去自我約束,做出有違道德的非禮的行為來。管子是從執政者建立社會秩序角度進行思考的;孔子則是從道德層面對承擔社會責任的精英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關于“是否為仁”的爭論

首先看《論語?憲問》中的三段內容:

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眴栕游?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痹?“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p>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這三段內容從功業、大節方面贊揚了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第一段孔子分別評價了子產、子西和管仲,并且他認為管仲在才能和功業方面遠勝過其余二人。第二、三段是孔子對答子路、子貢提問的。他們的提問是針對齊桓公殺死子糾的那段歷史事件而言的。子糾死后,與管仲一起輔佐子糾的召忽自殺,籍以取忠。管仲卻沒有選擇這種極端盡忠的方式,而是要求囚禁,之后得鮑叔牙相救與舉薦,任齊國大夫,主持政務,從此管仲獲得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的轉機。子路鑒于這一史實,對管子是否為“仁”提出了質疑。在子路眼里,君子“一仆不事二主”,他懷疑管仲的所為是“忘君事仇”,認為管仲“不死君”是典型的不忠,所以不得為仁。后世儒家講的就是做人與做事的統一,忠于人與忠于君的統一。

事實上,管仲“不死君”的確難以擺脫別人對他人品和節操的批評。對此,管仲和孔子都作了相應的解釋。管仲強調自己“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1〕P1695在管子心中,“事國”遠高于“事君”,國事比君事更為重要。他對國家的忠愛高于個人所謂的“名節”?!豆茏?大匡》載管子曰:“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廟滅,祭祀絕,則夷吾死之。非此三者,則夷吾生。夷吾生,則齊國利,夷吾死,則齊國不利?!?〔6〕P153也就是說他把君主與國家社稷區分開來了,認為一個君主死了并不影響國家社稷的長存;他認為自己有維護、安定國家社稷的責任和能力,因此不愿意就在此時死去。在管子看來,不論是輔佐公子糾還是輔佐齊桓公,其目的都是為了效力于國,都是為了“尊王攘夷,強國富民,一匡天下”。面對弟子的懷疑,孔子堅定地維護了管仲,并給予他“仁”的崇高榮譽。由此可見,“禮”與“仁”兩者相比,孔子更看重“仁”?!叭省笔强鬃铀枷塍w系中的理論核心,是儒家倫理哲學的重要內容和最高道德標準。

孟子對此也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孟子承認管仲的功績,認為他不是一般碌碌無為的士大夫,可以與其他圣賢相提并論,不經意間露出一些推崇。另一方面,他又在《孟子?告子章句下》中載“: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也?!?〔7〕P287幾乎徹底否定了霸者功業在價值層面的意義。對于霸者,孟子認為是假之以仁義。以功利的態度對待仁義,雖然建有功業,其性質與追逐利欲的當世諸侯沒有多大區別,都是“罪人”。管仲在歷史中最大的影響即是開創了春秋霸業,孟子否定了霸者的價值,當然也就否定了管仲的價值,否定了管仲之“仁”。

后儒對此亦有議論。宋儒朱子就把孔子稱贊管仲的“如其仁”解釋作了進一步圓通,認為:“如其仁,言誰如其仁者,又再言以深許之。蓋管仲雖未得為仁人,然其利澤及人,皆有仁之功矣?!?〔4〕P458朱熹雖對管仲提出了人格上的質疑與批評,卻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其功績。今天,我們從利國利民的意義上去認識管子, 對于其是否列入“仁人”這樣的虛名,似乎也就不以為然了。

三、總結

綜上所述,輔佐齊桓公“尊王攘夷”的管仲,在征戰中屢屢獲勝,建立了雄偉的功勛,不僅保國、保土,還保護了滋生在這片土地上的華夏文明。對此,孔子給予了高度評價:“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8〕P151這段話是孔子對管仲一生功業的評價,是從“仁”與“道”的高度舍小節而論大功作出的評價,其意義可謂深刻矣!同時,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中也說“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P1695“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 〔1〕P1699現代儒家學者蔣慶先生曾在所著《公羊學引論》中這樣評論道:“桓公用管仲,尊王攘夷而救中國,使不絕若線之中國文化得以保存,中國不致披發左衽,故孔子許管子為仁,而《春秋》與桓公攘夷狄為王者之事也?!?〔9〕P228

管子的思想,顯見于《管子》一書之中,涵蓋政治、法令、經濟、軍事、文化等諸方面,含天文、歷數、地理、樂律、經濟、農業等內容,廣博而豐富,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偠灾?管仲作為春秋時期叱咤風云、相齊獨霸天下的顯要人物,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及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通過分析儒家學者對管仲的爭議,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全面了解管仲,還可以加深我們對于儒家思想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M].北京: 中華書局,2000.

[2]劉向.說苑[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

[4]朱熹.論語集注[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5]左丘明.國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管子新注.姜濤[M].濟南:齊魯書社,2006.

[7]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8]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8.

[9]蔣慶.公羊學引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歡
管仲儒家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知命
管鮑之交
管仲:我給你們唱個曲兒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鮑叔牙與管仲
茶道
點點和小e / 管仲之器小哉
如果孔子也能發微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