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陶淵明詩中的“鳥”意象

2009-06-08 08:03周萬明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2009年11期
關鍵詞:飛鳥陶淵明意象

摘要:陶淵明是我國古代山水田園詩派的重要開創者,其詩文題材、意象除山水、田園外,還展現了眾多的“鳥”意象。這些“鳥”意象折射出了他人生歷程中的不同理想與追求,反映出了他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生活狀況。本文就這種生活狀況與心境結合其詩中的“鳥”意象進行分析。

關鍵詞:陶淵明;鳥意象

(一)

魏晉是中國歷史上特別而重要的一個時代——人與文的自覺時代:文走向情雅,人發審自我。于是,鐘情自然,寄意山水,抱懷田園,成為時尚。樸實雅致、沖淡醇厚的中國重要詩歌派別——山水田園詩派就濫觴于這一時期。

陶淵明愛菊,這是人所共知的——因為菊是高潔的象征;“此花開盡更無花”,菊又是隱逸的象征。但在淵明的詩文中,更多的是表現他對自然的熱愛與追求。飛鳥意象頻頻出現在詩中,我認為,菊,飛鳥,田園,都是詩人主體意識、人格精神的一種載體、一種外化,個性情意深濃。鳥意象,可以看作是淵明早期對功業理想的憧憬與追求,當他在黑暗、無情的現實面前碰壁后,在感到了政治之不可為時,以此作為寄寓生命、安頓靈魂的精神寄托。

鳥同梅、菊等一樣在中國也是有一定象征意義的。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象征自由、和諧;“交交黃鳥,止于棘”,隱喻不得其所。此外,還有屈原《涉江》中的“鸞鳥鳳凰”、“燕雀烏雀”,《莊子》“逍遙游”中的鯤鵬等等。陶淵明承襲古人的表現意象,在他的作品中,鳥意象別有稱呼與旨意,也豐富多彩。

(二)

1. 飛鳥意象

“少而貧苦,居無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給?!?顏延之《陶征士誄》)“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眞自得?!?蕭統《陶淵明傳》)陶淵明少年貧苦,很少交游,于是“委懷在琴書,游好在六經”,從讀書中找樂趣。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晉代,陶淵明不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只學習《老子》、《莊子》,而是六經、文史、神話、小說等都讀;同時,對純樸秀美的自然田園風光也十分熱愛。這些經歷、學習、愛好對他后來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重要影響。盡管他受儒家思想影響很大,但“少無世俗韻,性本愛丘山”、“偶愛閑靜”的本真性情時有顯露。所以那些無拘無束的飛鳥常常出現在他的筆端:“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飲酒》十五);“朝霞開宿霧,眾鳥相與飛”(《詠貧士》一);“悲風愛靜夜,林鳥喜晨開”(《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天空浩渺,風輕云淡,鳥兒,自由的鳥兒,它們輕輕滑動翅膀,就輕松地飛抵任何它們渴望的地方,無羈無絆,行隨心想,這是何等的自由逍遙啊!我們遙想,那時那際,作者的心靈必然與鳥翅一起滑翔,突破現世的羈絆與煩惱,飛向藍天,飛向宇宙,超越無垠。這些飛鳥,是淵明詩歌中難得的表現輕松愉悅自適的一種。

2. 羈鳥意象

《歸園田居》(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陰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边@首詩寫于詩人從彭澤辭官歸隱的第二年,抒發了回到田園生活的愉悅心情。詩歌先寫入俗之苦,次寫田園之美,最后寫歸田之樂。其中對居所樸素美好的描繪,筆淡神遠韻濃,使整個畫面顯出悠邈、虛淡、靜穆、平和的獨特風味。在這,詩人借安詳靜謐的田園村居生活來烘托有翅不能伸的“羈鳥”,借困守籠中的“羈鳥”隱喻“誤落塵網”的詩人自己。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對于鳥兒來說,藍天才是它的向往,山林才是它的家園,飛翔才是它的生命??墒恰稓w園田居》中的“鳥”,隔離了家園,阻斷了夢想,失去了山林、藍天和自由,變得寄人籠內,行為人役,心為困累,每天只能靠自己的強顏歡笑、搖羽乞憐來博得主人的歡心,借此討得一點果腹之食。借用一句話:“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被籠子關的深沉!”這只求飛不得的“羈鳥”不就是“誤入官場”的陶淵明難堪處境的真實寫照嗎?陶淵明的仕宦之路不正是這種羈鳥的可憐狀嗎?“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但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不得已滯留官場,可官場世道,人心險惡,為爭名奪利,不惜爾虞我詐,道德淪喪,人性扭曲。凡此種種,由各種各樣的名韁利索編制成的天羅地網籠罩官場,籠罩人生!我們可憐的詩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淵明,不正像那只哀哀無告、苦苦掙扎的“羈鳥”嗎?

3、歸鳥意象

陶淵明直接寫《歸鳥》的詩有四首:“翼翼歸鳥,晨去于林;遠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風不洽,翻翮求心。顧儔相鳴,景庇清陰?!薄耙硪須w鳥,載翔載飛。雖不懷游,見林情依。遇云頡頏,相鳴而歸。遐路誠悠,性愛無遺?!薄耙硪須w鳥,相林徘徊。豈思失路,欣及舊棲。雖無昔侶,眾聲每諧。日夕氣清,悠然其懷?!薄耙硪須w鳥,戢羽寒條。游不曠林,宿則森標。晨風清興,好音時交。矰繳奚施,已卷安勞!”鳥兒眾聲相鳴,或飛或棲,或遠或近,無不悠然自得,快意自在。尤為重要的是當日薄西山黃昏降臨之際,它們都會找到自己的歸巢,與愛侶,與好友,安然棲止,安勞卸乏,甚至可以做個好夢,不用擔憂險惡的矰繳。在這里,詩人明筆寫鳥,實指作者自己神與象會,心與鳥交,自剖心跡,表明厭倦仕途,欲離紅塵,高蹈世外。另外,《飲酒》(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贝似菧Y明眾多“歸鳥”意象詩篇中最能體現詩人回歸自然、歸情返性的一篇。作者游目騁懷,參禪自然:秋菊自開自謝,始終保持潔白清淡;南山自古及今,肅穆莊嚴;太陽朝升夕落,寧靜永恒??芍?自然萬物,各隨其分,各安其道,生長消息,窮通演化,又自自然然,實實在在。作者以最常見的歸鳥意象,隱喻對精神家園的留戀和皈依。寫歸鳥的詩句還有:“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飲酒二十首并序》)“洌洌氣遂嚴,紛紛飛鳥還?!?《歲暮和張常侍》)“晨鳥暮來還,懸車斂馀輝?!?《於王撫軍座送客》)“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讀<山海經>》一》)在對知還倦鳥的反復吟詠中,不難體會淵明對“吾廬”,也即精神田園的深深眷戀和熱愛。

4、孤鳥意象

《孤鳥》:“凄凄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厲響思清晨,遠去何所依。因植孤松生,斂翩遙歸來。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痹姼杳鑼懸恢浑x群掉隊、哀哀無助、孤苦伶仃的飛鳥。前半部分寫孤鳥的苦痛悲鳴,在暮色蒼茫中,它踽踽徘徊,由于失去了同伴,內心凄苦彷徨 ,鳥心大亂,因而也迷失了方向,在曠野發出一聲聲凄厲悲慘的叫聲,無依無靠,無所適從,不知道要飛向哪里,要飛多久。詩歌的后半部分描寫孤鳥托身孤松,慶幸不已的情狀。正當它長途翩飛、身心俱疲時,突然發現了一株凌寒傲雪、郁郁蔥蔥的青松,驚喜萬分,立止其上??v觀全詩,前悲后歡,并悲多歡少,以歡襯悲——這只孤鳥不正是詩人前半身身居官場的悲苦命運的真實寫照嗎?“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詩人終于下定決心,解綬掛印而歸。

(三)

上面我們分析了陶淵明詩歌中的4種“鳥”意象。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后3種都是失意之鳥,不幸之鳥,悲苦之鳥。而事實上,鳥是高飛遠舉的象征(如第一種),常比喻、象征人們志向遠大,才華高調,不同流俗?!氨壁び恤~,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化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莊子《逍遙游》)“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扶搖直上萬里?!?李白《上李邕》)“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漁家傲》)而陶淵明早期詩中也有用“鳥”來表現其積極用世之心的?!峨s詩》其五云:“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薄锻T啤吩娮詈笠徽?“翩翩飛鳥,息我庭柯。斂翮閑止,好聲相和?!?《讀山海經》: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蔽覀冎?由于其祖先的光輝歷史,“于穆令族,允構斯堂。諧氣冬暄,映懷圭璋。爰采春華,載警秋霜。我曰欽哉,實宗之光?!?《贈長沙公》)淵明始終是懷著眷眷用世之志走入社會的。

然而,誠如范文瀾先生所言,這是一個“殺奪而濫賞”的社會,“統治集團中人得失急驟,生死無常,心情上表現緊張與頹廢”,因此,興沖沖步入仕途的淵明注定碰壁,注定需要向“鄉里小兒”束帶迎接。然而,“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這是古代正直知識分子的一貫選擇。在痛苦困惑中,在矛盾無法協調時,淵明開始了痛苦的轉換。他在斷斷續續做了十三年官以后,終于辭官歸田了?!靶詣偛抛?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與子儼等疏》)“雷同毀異,物惡其上;妙算者謂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無猜,卒蒙恥以受謗。雖懷瓊而握蘭,徒芳潔而誰亮!(《感士不遇賦》)封建社會特別是有晉一代,政治混亂,官場腐敗,“政失準的,士無特操”,在人命危淺、朝不保夕的社會里,士子們既缺少精神的依傍,更缺少生命的保障,還何談實現政治理想!所以,陶淵明在斷斷續續、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官場生涯中,飽嘗了顛沛流離之苦,感到了政治之不可為,認識了仁政理想之虛幻,從而產生了擺脫現有生存方式尋找新生活的想法,最終決絕而歸。

(四)

那么陶淵明何以獨對鳥如此情衷,為何不厭其煩地多次以鳥自況?逯欽立先生對此早有闡發:“竊謂魚鳥之生,為最富自然情趣者,而鳥為尤顯。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推極言之,鳥與我同。鳥歸以前,東啄西飲,役于物之時也,遂其性故稱情。微勞無惜生之苦,稱情則自然而得其生。故鳥之自然無為而最足表明其天趣者,殆俱在日夕之時。既物我相同,人之能挹取自然之奇趣者,亦惟此時。則山氣之所以日夕始佳,晚來相鳴之歸鳥始樂,因為人類直覺之作用使然,要亦知此直覺之所以有些作用,即合乎自然之哲理也?!彼嬖V我們,原來鳥是自然的化身,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宇宙自然相俯仰,此最為人類欣羨。因此它才成為詩人筆下的寧馨兒?!耙硪須w鳥”,在今天,鳥仍是自由和諧人生的象征,對當代人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人生啟示。鳥在陶淵明詩中主要是逍遙容與、自由自在的象征。

參考文獻:

[1] 游國恩.《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

[2] 章培恒,駱玉明.《中國文學史》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3月.

[3] 李澤厚.《美學三書》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9年8月.

[4] 陳俊英,蔣建元注譯.《詩經》岳麓書社2000年8月.

作者簡介:周萬明,男,四川省廣安市人,1968——,西南大學在讀碩士,現供職于四川廣安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飛鳥陶淵明意象
論姜夔詞的意象處理方式
撫遠意象等
《莊子》中的舞蹈意象
飛鳥
來自林間的風
陶淵明失敗了
貧而無諂的陶淵明
飛鳥
飛鳥
島與飛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