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狀寫為詩而生的人

2009-06-15 03:13
創作評譚 2009年3期
關鍵詞:濟慈詩人詩歌

馮 昊

約翰·濟慈(1795—1821)是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一位自稱為“名字用水寫成的人”。正如他自己對英國作家命運評論的那樣:“他們在世時受到英國社會的虐待。死后才被接納培育?!睗仍谄涠迥晁膫€月短暫人生中。備嘗生活的艱辛與病痛的折磨。盡管執著于詩歌藝術的追求,并以生命的代價換得不朽的詩篇,但他生前詩名可以說是相當的寂寞。隨著審美視野的開闊,人們逐漸認識到濟慈詩歌的精妙之處,并開始給予他崇高的藝術尊榮。濟慈所處的時代與當下我們的生存境遇有著眾多的相似之處——人們普遍感到物質的逼迫和精神的焦慮。重讀濟慈,走近濟慈,接受他身上人文藝術精神的感染,有利于重燃這個時代的藝術激情,讓我們的生活恢復應有的詩性。然而,號稱“詩國”的華夏大地竟沒有一本關于濟慈的傳記,實在有點不太相稱。傅修延的《濟慈評傳》(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以下簡稱為《評傳》)的出版可謂是填補了國內濟慈研究的一項空白。

傅修延研究濟慈有二十余載。此前他精心翻譯的《濟慈書信集》(東方出版社2002年版)收有翔實的濟慈書信資料,也是國內首部濟慈書信集。由于作者對濟慈進行了充分的前期研究,全面挖掘梳理了濟慈的生平史料和國外相關研究資料,為濟慈的評傳寫作奠定了可靠的學術基礎?!对u傳》在詳述濟慈的生活經歷和人格魅力的基礎上,更深層次地探討了其詩歌的審美追求和藝術魅力。

為情造文是《評傳》的一大特點。詩人的生活應該是充滿情感的,浪漫主義詩人尤應如此。讀《評傳》真正能夠感覺到全篇“情”動于衷,意不可抑。濟慈一生雖然短促,但他所經歷的愛情、親情與友情甚至比其創造的人物更具魅力。人們常說健康的愛情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即使受到暴風雨的摧殘也不會枯萎。在時光流逝中。濟慈動人的愛情故事煥發出的真摯與溫情,也逐漸被后世人們所了解和懷念,顯示了永恒的生命力。在查閱真實可信的書信等資料的基礎上,《評傳》真實地刻畫出一個有情有義的戀人形象——富有愛心個性鮮明的芳妮。作者把他們的愛情寫得跌宕起伏,感人至深。在恢復詩人真實愛情生活面貌的同時,也讓讀者為苦難的詩人擁有一份情深意重的愛情而感到由衷的欣喜?!对u傳》也細膩地表現出濟慈兄弟姐妹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幼失怙恃的濟慈表現出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兄長情懷:無論自己處于多么令人難以想象的困境之中,始終給予弟妹們毫不利己的關懷。他對弟妹們終其一生的關愛,展示了濟慈感人至深的道德精神力量,讓讀者對這位偉大詩人有著更深層的體認。

《評傳》也真實地講述了濟慈與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羅曼·羅蘭曾說:智慧、友愛。這是照亮我們的黑夜的唯一光亮。真實再現了眾多友人與濟慈之間的相互關愛也是《評傳》的感人之處。作為朋友的濟慈??偛粫钏呐笥咽?。文中那出在朋友舍溫名譽受誣蔑時,濟慈挺身而出的高貴品行,實在是令人暢快而心生敬意。同樣,飽受困厄的濟慈,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也常會有朋友伸出的援助之手。朋友們的幫助恰似“黑暗中的光亮”,溫暖而綿長。如他的朋友伍德豪斯既由于對天才的敬意,也源于對詩人友情的珍惜,無私地幫助濟慈。他對濟慈不幸的遭遇發出過這樣的肺腑之言:“由于沒有生活在莎士比亞與查特頓的時代,人們為無法為他們做點什么而感到遺憾,我將這種遺憾作為理性原則并在濟慈身上實施?!边@充分顯示出他高尚的人格和敢為時代擔當的責任意識,更讓生活在這個物質時代的我們感受到珍貴情誼對心靈的撫慰?!对u傳》有這樣一幕:舍溫把臨終前的濟慈抱在懷里,兩人靜靜待著那最后時候的到來,濟慈用微弱的聲音叮囑舍溫“別碰著我的呼吸——它像冰一樣”,他擔心朋友受到自己的傳染。我們不由被這偉大的友誼所感動,這是對苦難的人世最深的慰藉,是對友情最有力的詮釋!濟慈與朋友之間建立的友誼,獲得了世人的仰慕與尊重。在他身后的英國人甚至以被稱為“濟慈的朋友”為殊榮——這是一頂“永不褪色的桂冠”!

《評傳》通過細節之處表現了濟慈深厚的人文精神與強烈的生命感應能力。他會因屠夫殘酷地折磨小貓而奮不顧身地教訓屠夫一頓;他能因夜鶯的啼叫想到那悲情的“裴綠眉拉”,發出“一個美女望著大海險惡的浪花”的聯想。對生命的感應力,尤其是對弱者、悲者的生命存在的關注,展示了作為詩人的濟慈偉大的人格魅力,這是一個真正生活的人,一個真正的生命存在。對生命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的人永遠不可能成為詩人,這難道不是對當下生存狀態的一種啟示嗎?

《評傳》中濃厚的“情愫”也來自作者對傳主的執著興趣和深切理解。傅修延對濟慈可謂是情有獨鐘,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對濟慈的美學思想作過較深的研究。為了寫作《濟慈評傳》,在國家留學資金委的資助下。作者在英國做過較長一段時間的留學訪問,其間翻閱了大量的有關圖書資料,并對濟慈一生的行蹤進行了系統的實地尋訪。讀者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隨作者的行文感受到濟慈內心的情感并被深深地打動,這是作者貼近傳主心靈時情感自然流露的結果。然而,作者并沒有因為對濟慈的欣賞而失去理性的控制。如對濟慈的《閑適頌》未能寫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的精妙、表達出閑適之中蘊涵的優雅之味,作者就流露出自己的惋惜之情。由于作者飽滿的激情與酣暢的筆調,近四十萬字的《評傳》讀來令人在激情與低回之間心旌搖曳、情不自禁。

高屋建瓴是《評傳》的另一特點。傳記寫作最忌就事論事,就人寫人?!稘仍u傳》的作者從英國詩歌史的總面貌的角度去勾勒和認識傳主的藝術人生和詩歌成就,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論事地評說傳主的思想和事跡上:這給了他更高的立足點。作者深刻地認識到艾略特所說:“從來沒有任何詩人,或從事任何一門藝術的藝術家,他本人就已具備完整的意義。他的重要性。人們對他的評價,也就是對他和已故詩人和藝術家之間關系的評價。你不可能只就他本身來對他做出估價;你須把他放在已故的人們當中來進行對照和比較?!弊髡呱朴趯髦鞯幕顒优c思想的發展聯系起來考察,尋繹其生平。如《評傳》寫濟慈“轉益多師”的詩歌追求時,就充分展示了他與其他藝術大師之間的脈絡淵源:他從亨特那里學會了如何擺脫古典主義遺留的浮華風氣:通過與貝萊的切磋,看到了自己是憑借感覺來追求美的特點,并產生了“想象力以為是美而攫取的一定也是真的”這一美學命題;從華茲華斯那里領略到洗練的美妙和意境高于語言的真諦。當然,《評傳》也指出了濟慈早期屬意斯賓塞、其后效法彌爾頓、但終生都深受莎士比亞影響的脈絡。綜觀全書,傅修延能夠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在保證史料真實的基礎上,力圖對傳主的生命歷程和思想發展作出合乎邏輯的闡釋。

作者把濟慈放到整個英國詩歌傳統的大背景下,對其詩歌的藝術地位進行觀照,精辟地指出濟慈貢獻不朽詩篇的同時,在詩論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評傳》指出在當時英國浪漫詩壇流行“自我中心論”

的同時。濟慈提出“消極能力”說。強調詩人應該不帶主觀色彩和先人之見去“填充其他的實體”,這實際上是具有非常積極的能力。作者還指出這一詩學理論對艾略特的“詩無個性”和巴特的“作者之死”的深遠影響,從而達到了更深理解濟慈的目的。此外,作者基于人們只注意濟慈提出的“美=真”的美學思想的視野拘囿,而特別提到濟慈用詩歌形式闡釋得更為完美的美學命題——“美≠真”,指出美的轉瞬即逝是他創作中最富詩意和沖擊力的表現內容,顯示出作者別具一格的審美視角。我們在閱讀傳記時,不時會被作者“得乎其中、出乎其外”的觀照方式而由衷地感到欣慰,因為這樣來看濟慈。更能彰顯他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意義?!对u傳》也把濟慈與其他詩人的比較,如文中道出雪萊把詩歌看成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手段,他的目標是解放被壓抑的天才,迎接一個美好的空想社會;而濟慈作為詩人,他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寫出好詩上面,從而凸現濟慈成為“這一個”的獨特藝術追求與價值取向。

如果說,《評傳》對濟慈詩歌貢獻與藝術地位所作的公正的評價來自深切的理解的話,無疑,作者廣博的文學史視野正有利于他在寫作時進行這種超越式的評價。

講究敘事技巧也是《評傳》的一大特點。傅修延是敘事學研究專家,曾經著有《關于中國敘事傳統的形成——先秦敘事研究》(東方出版社1999年版)和《文本學——文本主義文論系統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他的敘事學研究的學術背景對《評傳》的成功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作者運用了敘事學理論來闡釋濟慈詩歌的成就。如對《希臘古甕頌》的解讀時,作者沒有孤立地分析作品,而是運用“文本的意義取決于文本間性”的“文本間性”理論,把該作與另一詩作《無情的妖女》結合起來讀,這樣使讀者能夠更清晰地把握住濟慈的思想脈搏。作者認為《希臘古甕頌》篇末用“美即是真”來壓陣,拂去因石雕“美而不真”而泛起的淡淡的憂傷,使詩的結局在情調上向開篇靠攏,“抵償的是《無情的妖女》中的遺憾”。詩中寫下如此之多的“永遠”,正說明該詩與寫“夢醒美去”的其他詩歌存在著重要的“差異”,讀來令人嘆服。而在總結濟慈筆下“夜鶯飛走”“騎士變形”“美女變形”等故事得出“夢醒美去”的母題。也正是敘事理論分析的結果。此外,根據前述“文本間性”的理論,《評傳》把《夜鶯頌》與《希臘古甕頌》分別對應于音樂與繪畫進行比較分析,也是精到自然,令人信服。

《評傳》注意到濟慈詩歌中“改編”的敘事模式,并挖掘出這類改編的詩學意義。如《伊薩貝拉》來源于《十日談》中的故事,《拉米亞》的題材則緣于17世紀作家羅伯特·伯頓的《憂郁的剖析》等。濟慈并沒有完全照這兩者的本事。而是進行重敘:前者將羅倫佐的命運置于是“商業化浪潮對人性侵蝕”的現代語境之中。后者則由一個帶有獵奇性質的故事蛻變成了一曲超凡脫俗的戀歌。作者指出濟慈在創作《伊薩貝拉》時,對在增添了細節的基礎上進行了簡潔的敘述,讓長詩結構更為緊湊,提升了敘事的功能。而分析《拉米亞》時,則運用了敘事學中“距離控制”的方法,指出濟慈高明的敘事技巧——在故事的鋪陳中,悄悄地將長詩的敘述者移向了主人公“拉米亞”的立場,使讀者不知不覺中跟隨詩中的敘述,為她的不幸命運扼腕嘆息。此外,作者將《拉米亞》同中國的“美女蛇”形象以及其形象的變遷進行對比,在中西文化碰撞中證明了“東海西海,文理攸同”的說法。也令人驚嘆“敘事學”武器的神奇與精彩。詩歌研究的發展得益于“發現”視角的延續,《評傳》的作者從敘事學的角度發現濟慈詩歌重新敘述歷史、形成敘述擴張奧秘,真正有助于今后的濟慈研究。

《評傳》的體例編排也反映了作者在敘事層面上的特別用心。全書除《濟慈年表》《濟慈行蹤圖》外,凡十八章,從表面上看大體是以時間為軸而展開。但文章的內在敘述卻是回環往復,前后呼應。作者在敘述濟慈一生的主要經歷時,不僅寫出生活際遇對他創作的影響,也順帶提出該時期生活及其詩歌創作對其日后的影響;而在后面的呼應中,又回溯前面埋下的一些伏筆,而內容上卻錯落有致,避免重復。如第三章《赫蒙德診所》寫到濟慈在迎接心中的英雄亨特出獄時寫下一首十四行詩以表敬意,《評傳》只提到濟慈在政治上的自由派立場。但在后面的多個篇章里面通過“亨特”與“自由”這兩個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展現了濟慈身上交織的多重復雜情感,并對濟慈追求個體的精神自由進行充分的敘述。像這樣的貫徹始終的線索,《評傳》中俯拾即是,可謂盡得其妙。再如標題編排上,在以時間為序的結構上,另立三章即《美≠真》《美=真》以及《夢醒美去》著重突出濟慈的思想演變和詩學主張,但這安排的敘述則是在生平經歷、生命體驗、詩歌創作和藝術主張多重維度下進行的,并且前后照應,形成內在的理論發展空間,顯示出作者的獨具匠心。

濟慈曾說,如果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詩人,他寧可放棄自己的生命。每當讀到濟慈貧病交加的現實生活時,我們不由地擔心他會像伊卡洛斯那樣,因為蠟做的翅膀而飛不進詩神的宮殿。然而,他以頑強的意志、對美的執著贏得了“詩人”的榮耀。濟慈還說過“詩該是人的朋友,它偉大的目標,是寬慰憂慮,提高人的思想?!边@是一個胸懷崇高目標的無私之人,走近他,能夠讓我們靈魂得到凈化和升華。閱讀一本好的傳記作品,不僅可以讓我們對偉大的詩人有更深的體認,更可以讓我們明白人活著應該擁有“為世界做點好事”這樣的胸襟和抱負。傅修延廣博的學識、精辟的論述、準確的評價、流暢的敘述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接近偉大詩人的機會。

猜你喜歡
濟慈詩人詩歌
我和詩歌的關系(創作手記)
千件羽絨服溫暖黑龍江困難退役軍人
七月詩歌
濟慈的死亡哲學觀
“詩人”老爸
詩歌的奇怪隊形(一)
憤怒
西班牙臺階:羅馬的濟慈
想當詩人的小老鼠
歌唱的夜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