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高中政治新課程教學“生活化”的思考

2009-07-07 09:52孟國林
教師·上 2009年6期
關鍵詞:要求生活化教學內容

孟國林

摘要:高中政治新課程倡導“三貼近”,讓課堂回歸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品味到理論的精妙,從理論中感受到對生活的指導。本文從教學準備上、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學方法的改革上以及對學生的要求上論述了如何讓高中政治課堂充滿生活情趣,使學生在與生活的溝通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政治新課程教學;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改革;要求

教學生活化指教師在教學中,將學生課堂上學習的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認識、發展能力。本次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倡導“三貼近”,將社會生活引入課堂、實現教學的生活化,從而使思想政治課教學煥發勃勃生機。如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體現“生活化”理念,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筆者對此做了如下一些思考與探索。

一、在教學準備上,轉變過去那種封閉式備課觀念,在“生活中備課”

教育學與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教育過程中,只有當外部的教育因素觸及內在的精神需求時,才能使受教育者處于一種積極的接受狀態,從而產生良性的內化過程。教師若能走進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去準備教學,必能增強政治課的吸引力。

除了要走進學生的生活,政治課教師還應養成特有的職業習慣,試著在自己的生活中備課。教師應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聽、多看、多記,善于從生活中提取有效信息,引導學生用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道理。

教師還應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備課,讓政治課堂充滿時代氣息。這是由高中政治課本身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也是歷年來政治課高考一以貫之的基本精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能及時把國內外發生和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引入課堂,把政治課教學放到一個更大的社會環境下進行,使學生的學習投入到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中。如《經濟生活》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教學設計,可讓學生分組調查以下問題:①當地居民的消費觀念、消費狀況;②當前市場上新產品的供求狀況;③銀行信貸消費的有無與信貸消費情況;④班上、學校同學中的消費情況及消費心理,等等。然后引導他們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并考慮相應對策,使學生在對自己第一手資料的分析中理解“何謂正確消費觀及樹立正確消費觀的重要性”。這樣既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使他們在更深層次上理解黨和政府擴大內需方針的必要性和正確性。

二、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由遠離學生生活的理想化內容取向轉變為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生活化”內容取向

教材不過是為學生提供的溝通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課堂教學的目的不是習得“案例”本身,而應是習得“案例”背后的某些更有價值的東西。據此,教學內容不應囿于教材,教師一方面應對現行教材進行“二次”創造,包括改造、充實和重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發掘教材外的教學資源,使政治課教學貼近現實生活。

例如,在學習《經濟生活》中“市場交易的誠信原則”時,可引入真實材料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例如從2004年開始,學生便在高考前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莊嚴承諾自己在考試中將自覺遵守國家教育考試紀律和有關規定。筆者所在學校多年來在期中期末考試中設立 “無人監考考室”,這些考室都沒有監考老師,學生在考前申請,經家長、班主任與學校批準后便可在“無人監考考室”參加考試。很多學生以此為榮,這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考風建設。近年來,現實的經濟生活中也有很多有違誠信的事件,如“紅心鴨蛋”“多寶魚”“三鹿奶粉”等事件,它們都給企業、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可讓學生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不講誠信的行為,如考試舞弊、說謊等。由于這些事情就出現在學生身邊,甚至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更能讓人信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錯誤認識,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進行體驗和感悟,充分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

三、在教學方法上,由單純的師生授受的方式轉變為師生對話、探究、體驗生活情景的方式

教學“生活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主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為此,必須改革傳統的授課方法,師生多交流互動、多體驗生活情景,共同探究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1)對話教學。對話教學使教師和學生同時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對話”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雙向交流的關系。學生通過“對話”獲取書本知識,獲得人生體驗和生活智慧。

(2)情景教學。創設生活化的情景,努力營造“課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課堂”的學習氛圍,把教材中抽象的文本再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親自感受某一事件并獲得相應的認知。例如,在講解“簽訂勞動合同,維護自身權益”時,可模擬簽訂勞動合同書。學生以到學校學生食堂應聘工人的身份與學校飲食服務部簽訂一份勞動合同書。教師要求學生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文件,為簽訂勞動合同提供法律依據。同時學生去學校食堂進行調查,掌握簽訂合同的現實素材。教師可介紹勞動合同的格式、簽訂程序等,對活動提出具體要求。學生寫完后,師生一起對合同進行評價,評出最規范的勞動合同書。

(3)探究教學。傳統教學只重知識灌輸,學生被動接受。要改變這種方式,老師要注意充分利用生活情境為學生設置問題與困惑,以引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學會獨立思考、自主探究。這樣學生既獲取了科學知識,又增強了創新能力。比如,在講解價值規律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去調查月餅市場,因為不同時間、不同品牌、不同包裝,月餅在市場上的價格有很大的不同。針對這一經濟現象進行深入分析,學生就會對價值規律有一個既感性又深刻的理解。

再如,學習“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時,教師可把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重慶“最牛釘子戶”事件引入課堂。這是一起城市建設中拖了幾年之久的拆遷問題。在介紹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后,教師可提出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請根據所學知識拿出你的方案來?!蓖ㄟ^討論探究,學生會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利益問題,一個涉及國家、集體和個人三方利益的問題。問題欠拖不決的主要原因是三方利益沒有協調好。如何解決?多數同學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方案切實可行:慎重考慮各方利益,本著各方都讓點步吃點虧的精神來解決。毋庸置疑,學生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理解和接受了所學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感受到了科學知識應用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四、在對學生的要求上,讓學生回歸生活、善于從生活中提煉信息資源為課程學習服務

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不能把學生封閉在“象牙塔”里,脫離火熱的社會生活,應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使政治課堂成為生動的生活磁場。

首先,學生應關注校園生活中的資源。校園生活是學生最熟悉、最感興趣的內容,把校園中的政治學科問題搬進課堂,學生會感到政治課就在身邊,真實而有趣。其次是采擷家庭生活中的資源。家庭生活的論理道德、價值觀、消費觀等許多生活中的經驗是政治課堂學習的好材料。再次是留心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建議學生訂閱《半月談》《環球時報》《中學生時事政治報》等,平時多收看新聞節目,注意收集社會焦點、熱點問題,等等。社會生活是學習政治的大課堂,教師應把生活中的時政熱點、社會焦點及時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從思維到行動都能與社會同步、與時代共進。

教學“生活化”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課生命力的重要體現。學生一旦感到學習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就能激發自己的興趣和動力,感受生活的快樂和意義,知識的作用和力量就能體現出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我們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p>

參考文獻:

[1] 李國華,李冰.對“課程生活化”的思考與探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7(7).

[2] 張錦洪.教學生活化課程理論在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8(7).

[3] 劉煥林. 教學中如何發揮“生活”的作用[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8(9).

猜你喜歡
要求生活化教學內容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簡議小區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試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微課程的應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