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輸出“功夫在詩外”?

2009-07-20 10:06楊松巖
出版參考 2009年11期
關鍵詞:書業書展出版商

楊松巖

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加速了中國出版業走向世界。但從宏觀上看,版權輸出、“走出去”項目,特別是進入歐美圖書市場的項目,與引進英美版權相比,差距仍然非常之大。原因何在?

中國文化尚未形成世界主流文化.“走出去”難度大。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要走向世界,除了歷史文化背景外,還有其外在和內在的諸多因素所決定。從外在原因看,中國影響力還不夠強大,而文化的影響力從來都是與這個國家的經濟、國力等影響力成正比的。從內在原因看,中國出版業是典型的“內向型”產業,國內市場很大,使得絕大多數出版社并沒有把“走出去”當作自身實現“跨越式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

“走出去”利好政策尚未完全落實到位,出版社投入成本大,基本沒有贏利。國家政府為翻譯費買單是政府在文化輸出方面起的一個巨大推動作用,但是真正實現并加速實現“走出去”的戰略計劃,出版社是關鍵因素??沙霭嫔缭趯嵤白叱鋈ァ睉鹇灾懈嗟刈龅氖且环N公益事業,即:出版社不但無利可圖,反而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白叱鋈ァ闭邔嵤虑笫堑刂v受益者是翻譯者及國外出版社。

舉例來說:我們按輸出一個版權平均應付1000美元計,扣除國外稅款15%,代理費10%(常態),支付作者版稅50%。國內流轉稅5.5%,企業所得稅11%,計算得出:

1.1000美元×15%+1000美元×10%=250美元(國外稅款及代理費)

2.1000美元-250=750美元(出版社暫實收款)

3.750美元×50%=375美元(作者版稅)

4.750美元×5.5%+750美元×11%=123.75美元(國內稅收)

用第2項減去第3、4項,即:750-375-123.75=251.25美元

我們排除近兩年美元貶值的比兌,以兩年前美元與人民幣的兌換率,即按美元1:7.5人民幣計:251.25×7.5=1884.38元人民幣。即:輸出一個版權實際收入是1884.38元人民幣。按輸出500種版權計算,1884.38×500=942190元。試想,一個中小型出版社一年如出版國內圖書500種,按每一個品種獲利5萬元計,總利潤就是2500萬元,而且在運作程序上要比版權輸出簡單的多。另外,上述費用還未包含樣書郵寄費、海關稅等等,國外稅收,代理費也只是取一個比較低的參考值計算。加之投入的宣傳成本,人力成本,時間成本等等,出版社基本上無利可圖。

缺乏可供決策的科學信息。近幾年,不時在各種媒體上看到類似這樣的報道:我國版權輸出與引進的比例已從過去的1:10縮小到1:4;某某圖書版權輸出到某某歐美國家,首印幾萬甚至幾十萬;在BIBF及法蘭克福書展上與外商簽訂多少多少版權輸出合約等等。從事版貿的人都知道,版權貿易與各種實物貿易,與經貿部的貿易有本質的不同,它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質的變化,更不可能在規定的時期內實現順差,對于個別單個版權輸出到國外并創下幾十萬的印數紀錄,恐怕最多也是極端案例了,至于在國際書展上一下簽署多少種合約,可以負責任地說,如果真是這樣,那也是“功夫在詩外”。

幾點建議:

1.資助計劃的調整,加大向出版社資助傾斜。

資助計劃的調整包括兩個含義:一是“翻譯出版工程”,二是加大向出版社資助傾斜。

今年3月在“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工作小組第五次工作會議上提出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翻譯出版工程”,即不僅可以資助翻譯費用,還可以申請資助出版及推廣費用,但前提是必須有國外出版商確認出版。我想可否再深入一步,由政府出面組織有關專家選出幾十種有集中代表性的反映中國當代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的高端作品,用適合西方讀者閱讀習慣的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編譯,以金額資助翻譯出版工程的形式,直接用英文出版,給國外出版商提供英文樣書評估,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及效率。

第二,如上所述,由于只資助翻譯者,出版社投入的各項成本大。加之稅收政策等因素,適當對出版社給予一定的補貼,即:“推廣辦”憑出版社提供的與外商雙簽的版權輸出合約,每份合約給予一定獎勵,數額可另行擬定。

2.不搞行政一刀切,按市場規律運作。

在國際書展上,往往能聽到這樣的信息,某某出版社,集團輸出版權多少多少。據了解,這些報數字的出版社也是出于無奈,因為他們被要求必須輸出多少多少,有的還給下達行政指令,某某出版社幾個,某某社幾十個等等。試想這樣的數據統計是否科學。因此,建議各社以實際情況為依據,按市場規律運作版權貿易。

3.組織團外出版商到田內對口出版社考察。

這是一項有針對性地落實“走出去”戰略的具體措施。即由“推廣辦”拿出一筆資金,由各成員單位提供國外特別是歐美專業對口的出版商名單,邀請他們到中國各自對口的出版社訪問。來訪人員必須是負責購買中文版權的專業人員,這樣便于直接溝通,信息交流準確,針對性強,效果顯著。

精彩摘要:

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張紀臣:國際書展能折射出全球書業的興衰與發展趨勢。今年舉行的各大國際書展具有以下特點:規模減人氣旺,會議第一,會談第二,本土書業唱主角,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國話題。雖然大集團預算經費在消減,但無不缺席,而中型出版機構表現更加活躍,更搶眼;小型出版機構則更經濟更務實,甚至出現了4平方米的微型展臺,在此大背景下,我國書業應該關注如何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是海外出版業萎縮后出現的市場空間。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辛廣偉:由于我國出版業是—個封閉與獨立的行業,產品幾乎都是內銷,所以在各國書業受金融危機影響下,我國出版業的主體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受到影響的主要是以廣告經營為主的新聞媒體、委托加工與印刷、上市企業及成品書出口。

中華書局總經理李巖:《于丹<論語>心得》之所以能成功,切入點是關鍵。中國傳統文化支撐了中國社會的和諧與提升,現代西方社會對傳統經典的態度和認同出現了危機,為什么中國人對兩千年前的經典能夠如此重視,這對西方有什么啟示?其次,堅挺的市場表面,媒體的公開與高效,引起國際出版業和新聞界的興趣,也刺激了西方世界對中國文化的關心與了解。其三就是符合國際出版慣例的操作模式——國際版權代理制,選擇版權代理商來運作外向型圖書,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把相關多方的商業利益通過合同捆綁在一起,形成合力。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潘凱雄: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對歐美出版業的確帶來不小的影響,—些大出版商的海外投資十分謹慎,因此,近期有關版權貿易的總體狀態是意向多而實質成交者少。另外,除了翻譯人才的嚴重匱乏外,中國成熟的版權貿易經紀人才不足,加之為了“走出去”急于追逐數量上的成功而賤賣中國文學作品的現象屢見不鮮,這種急功近利的行為既不專業更影響了版權貿易市場的基本秩序。他建議在文學出版方面要守住三句話:戰略上要積極進??;心態上要不急不躁,戰術上有的放矢。在目前狀態下,出版社最好選擇名牌出版機構與版權代理機構合作,而且是寧缺勿濫,嚴格守住價格底線,只有賣得越高外方才能做得越好,而一本書乃至幾本書在國外成功后就會產生聯動效應。同時,充分利用國外出版商急于進入中國圖書市場的心理并以此作為交換條件。

猜你喜歡
書業書展出版商
“空場”書展
民營書業與上海書業的發展
七成軟件出版商轉向云服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