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夢龍與伏爾泰

2009-08-11 03:01
雜文選刊·中旬刊 2009年6期
關鍵詞:馮夢龍伏爾泰丈夫

《另類人生》

作者:魏得勝

出版者:湖南教育出版社

說馮夢龍與伏爾泰,不能不欣賞他們從道德入手所編寫的愛情故事。正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兩位文學家筆下的同類愛情故事,雖出自不同世紀、不同文化區域,但其框架結構卻驚人一致,而所要表達的思想又正相反,這是我的興趣所在。先來看馮夢龍先生編纂的《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故事(簡本):

一日,莊生(莊子)出游山下,忽見一新墳,封土未干。一少婦渾身縞素,坐于冢旁,手執齊紈素扇,向冢連扇不已。莊生怪而問之:“娘子,冢中所葬何人?為何舉扇扇土?”

那婦人道:“冢中乃妾之拙夫,不幸身亡,埋骨于此。生時與妾相愛,死不能舍。遺言教妾如要改適他人,直待葬事畢后,墳土干了,方才可嫁。妾思新筑之土,如何就干,因此舉扇扇之?!?/p>

莊生心下不平,回到家中,將婦人扇冢,要土干改嫁之言(向妻子田氏)述了一遍。田氏聞言大怒:“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哪見好人家婦女吃兩家茶睡兩家床?若不幸輪到我身上,這樣沒廉恥的事,莫說三年五載,就是一世也成不得。夢里也還有三分的志氣?!?/p>

過了幾日,莊生忽然得病……氣絕。田氏扶尸大哭……到了第七日,忽有一少年秀士(自稱楚國王孫)拜在門下,特來相訪。見莊生已死,口稱:“可惜!”向靈前四拜……田氏一見楚王孫人才標致,就動了憐愛之心,只恨無由廝近。楚王孫道:“先生雖死,弟子難忘思慕。欲借尊居,暫住百日……”田氏道:“通家之誼,久住何妨?!?/p>

……約莫有半月了,那婆娘心猿意馬,按捺不住……恨不能一條細繩縛了那俊俏后生腳,扯將入來,摟做一處……是夜,那婆娘收拾香房,(攜楚王孫)正欲上床解衣就寢,忽然楚王孫眉頭雙皺,寸步難移,登時倒于地下,雙手摩胸,只叫心疼難忍。(隨楚王孫而來的)老蒼頭代言:“無藥可治,只有一物,用之立效?!碧锸霞眴枺骸八煤挝?”老蒼頭道:“生人腦髓?!碧锸系溃骸安恢廊说目捎玫妹?”老蒼頭道:“凡死未滿四十九日者,可用?!碧锸献约簩ち丝巢癜甯?,往后邊破屋中(先夫的棺材停放處),覷定棺頭,雙手舉斧,用力劈去……棺蓋便裂開了。只見莊生從棺材內嘆口氣,推開棺蓋,挺身坐起……那婆娘精神恍惚,自覺無顏,懸梁自縊。莊生見田氏已死,解將下來,就將劈破棺木盛放了她……莊生取火從草堂放起,屋宇俱焚,連棺木化為灰燼,只有《道德經》不毀。山中有人撿取,流傳至今。莊生遨游四方,終身不娶。 (后)得大道成仙。

再來看伏爾泰《查第格》的簡本故事(主選《鼻子》一節):

有一天,阿曹拉散步回來,怒氣沖天,大驚小怪地直嚷。查第格問她:“親愛的妻子,你怎么啦?誰把你氣成這樣的?”她說:“唉,我親眼目睹的事……我本想去安慰高斯羅的年輕寡婦。前兩天,她才替年輕的丈夫蓋了一座墳,坐落在那片小溪環繞的草原上。她悲痛萬分,向所有的神明發誓,只要溪水在旁邊流一天,她就在墳上守一天?!辈榈诟裾f:“好啊,這才是一位可敬的女子,真正愛她丈夫的!”阿曹拉回答:“你可想不到我去看她的時候,她在干什么呢!”查第格道:“那么她在干什么呢?”(她說)“把溪水引到別處去?!卑⒉芾又瓶诖罅R那個年輕寡婦。

查第格有個朋友叫加陶,就是阿曹拉認為比別人更老實更優秀的那種青年。查第格把計劃告訴加陶,送了他一筆重禮,希望他對自己忠心。阿曹拉在鄉下一個女朋友家住了兩天后回來,仆人們哭哭啼啼地說,她的丈夫前一天夜里得暴病死了,他們不敢報告她兇信,已經把主人葬在花園盡頭的祖墳上。阿曹拉哭了,扯著頭發,賭咒說要尋死。當夜加陶來要求和她談談,兩人都哭了……

夜飯吃到一半,加陶忽然叫苦,說脾臟劇烈作痛。那太太(阿曹拉)又著急,又殷勤……她甚至不惜高抬貴手,摸摸加陶痛得最厲害的胸部側面,很同情地問道:“這種痛苦的病。你可是常發的?”加陶回答說:“有時候幾乎把我命都送掉;只有一個辦法可以止痛,就是要找一個前一天新死的人的鼻子,放在我胸部側面?!薄谑撬?阿曹拉)拿了一把剃刀來到丈夫墳前……預備割他的鼻子,查第格卻爬起來,一手按著鼻子,一手擋住阿曹拉的剃刀,說道:“太太,別再把那年輕的高斯羅寡婦罵得那么兇了;割我鼻子的主意,和把溪水改道的主意還不是半斤八兩?!?/p>

……過了一些時候,阿曹拉的脾氣變得太不容易相處了,查第格只得把她退婚……(查第格的最后一樁婚姻,使他成為巴比倫的國王)

馮夢龍編纂《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時間,約在l625年;六七十年后的1694年,伏爾泰才在巴黎出生。等到伏爾泰寫出中篇小說《查第格》時,東西方這兩個酷似的愛情故事,其成文時間差不多已相距一個世紀。假如在這二者之間存有某種關聯(比如影響)的話,伏爾泰肯定是《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受益者;不妨進一步假設,中國的宋、元、明時期的小說,已經流傳至中東地區和西方世界。如果否定這些假設,我們無法想象相隔一個世紀的東西方,何以出現兩個框架結構如此相似的愛情故事。

但我們很快就發現,兩個愛情故事卻在結尾處分道揚鑣了。馮夢龍編纂下的田氏自覺無顏,懸梁自縊,而伏爾泰筆下的阿曹拉只是被查第格退婚。兩位男主角的結局也不同,莊生把田氏入棺后,一把火把家燒了。注意,屋宇以及裝殮田氏的棺木,全都燒得干干凈凈,“只有《道德經》不毀”。從此,莊生遨游四方,終身不娶,后得道成仙。查第格則再歷愛情與婚姻,最終使他成為巴比倫國王。

兩篇小說的框架看似如出一轍,實際在藝術構思上卻有天壤之別。如莊生的那把火,什么都毀了,就是《道德經》不毀,暗示了道德的力量。我們也看到,做為丈夫的莊生并沒有對妻子田氏的所謂不忠給以責罰(說明他是一個講道德的人),田氏就自覺無顏地懸梁而盡了。既然莊生被證明無罪,那么田氏就一定是死有余辜。這就是道德統攝下的社會,一個人的所謂不忠(即臣忠君、子忠父、妻忠夫的格局)既構成天大的罪過,那么違者自裁也就成了千百年不變的鐵律。在這里,道德的殘酷無情和道德作為隱形殺手的一面凸現出來。

伏爾泰未作相似的結尾處理,首先是他所接受的文化不同(1726年,伏爾泰來到英國,接受了為期三年的君主立憲制思想的影響),再就是來自他對道德的不遺余力的批判。如伏爾泰在《查第格·殉夫》一節中寫到:“那時阿拉伯有個慘無人道的風俗,源出大月氐,由于婆羅門僧的影響,在印度已經根深蒂固,大有蔓延全部東方國家的危險。一個已婚的男人死后,他的愛妻倘要成為圣女,就得當眾抱著丈夫的遺體一同燒死(今之印度一些落后地區仍遺留著這一風俗——魏得勝注)?!?/p>

談到殉夫一節,伏爾泰借商人賽克多的嘴說:“婦女投火的習慣已經有一千多年。經過時間欽定的老規矩,誰敢變更?還有什么東西比古老的陋俗更不可侵犯的?”伏爾泰又借查第格的嘴講:“要講古老,理性更古老?!边@是伏爾泰小說的最基本思想主張,即無論什么人,也無論有什么樣的人格缺陷,都有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權利與義務。因此,在伏爾泰的筆下才會有一個圓滿的道德結局:既讓查第格走向幸福,也不致因其前妻阿曹拉對丈夫有過所謂的不忠而落難。

同為道德,在《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中,它可以殺人;在《查第格》中,它卻可以寬人待己。這就是說,什么樣的人文環境造就什么樣的作家。所以,讀一國小說家的作品,大體可以知道它所背依的社會價值體系。研究一個社會,從小說入手無疑是一項相當繁重的工作,但它同時也是最容易看到社會本質的一個窗口。

插圖/道德下的女性/Jorge

猜你喜歡
馮夢龍伏爾泰丈夫
請您快來
東周列國志
傍晚
安慰
馮夢龍的謎語
自然的法則
智短漢
不洗腳
歲月不饒人
怎樣保護丈夫的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