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對待歷史與現實的態度及其他

2009-08-11 03:01徐懷謙
雜文選刊·中旬刊 2009年6期
關鍵詞:城管歷史日本

徐懷謙

問:日前關于南京大屠殺的電影吸引了不少眼球,這段歷史對于當下年輕人來說,除了“記住歷史,以史為鑒”外,還有什么意義?

答:這類影片的意義是多方面的:除了提醒國人要“記住歷史,以史為鑒”之外,它還會提醒我們要居安思危,珍惜改革開放的大好環境,珍惜當下的幸?!,F在不是有很多人沉湎于所謂盛世的幻想而沾沾自喜嗎?那么看一下晚清史和日本侵華史,他們就會清醒許多。

問:我們該如何看待日本政府在此事上的回避或否認?

答:日本政府的回避和否認只能說明他們心虛,說明他們不敢正視歷史,說明仍然是島國心態。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態度,受過侵害的亞洲國家都不會原諒它,對其軍國主義的復活就應保持更高的警惕。

問:我們對待異域文化的理性態度往往不敵物質誘惑,通常是鄙夷著歷史上與我國有芥蒂的國家,一方面卻對那些國家的生活垂涎不已。我們對待歷史與現實的態度有何異同?

答:中國人是一個非常懂得享受的族群,會割裂歷史、遺忘歷史,而享受現實。老舍《茶館》里唐鐵嘴說過:“大英帝國的香煙、日本的白面兒,兩大強國伺候著我一人,我這福分還小嗎?”這樣的人在今天仍然不是少數。日本人說:“即使我們不去拜靖國神社,韓國人也不會買我們的產品;但不管我們再怎樣去拜靖國神社,中國人照樣會買我們的產品?!边@是中韓兩國對待日本“經濟侵略”的不同態度。所以你會看到中國人一邊罵著小日本,一邊滿大街跑著日本車,滿屋子的日本電器、照相機。如何看待這種現狀呢?在今天這樣一個改革開放的時代,我不贊成民粹主義,比如,有些人倡議“抵制日貨”,我覺得已經很難了;但另一方面,我也反對崇洋媚外,以為日本的什么東西都比咱們先進。理性的態度應該是:好的東西,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我們當然要拿來,但目的是強壯我們的體魄,豐富我們的民族精神,而不是瓦解我們的意志,變成新時代的“假洋鬼子”;更主要的是要學習人家的長處,增強本民族的創造力,我們要的是“中國創造”、“中國品牌”,而不僅僅是“世界工廠”、“中國制造”。否則,誰也無法保證那段恥辱的歷史會不會重演,在何時重演。

問:“甲型H1N1流感”來勢洶洶,讓人不禁想起“非典”。每有疫情,似乎必有瞞報,新聞事件中,經常會有人很誠實地說“報上去就要丟官”,但事實證明:多數公共事件中的瞞報終將暴露,且丟官在事實清楚之后似乎也在所難免。那么您覺得瞞報層出不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答:這種陳述太樂觀了,事實上有很多公共事件被瞞報了,百姓所了解的永遠只是冰山之一角。雖然有不少瞞報最終敗露,但一旦出事,官場上仍習慣性瞞報,原因即在于官員的僥幸心理和“官官相護”的官場潛規則。這和貪官的心理其實是一致的。打個比方,現實中十人九貪的話,被揪出的貪官只有一兩個,那么就有七八個是漏網之魚;瞞報事件最終敗露的如果占十分之四的話,那么還有十分之六被捂住了,即使能捂住十分之一,即使只有一線生機,官員們還是會鋌而走險的。為什么呢?因為烏紗永遠是第一位的——有烏紗,就會有一切;丟了烏紗,就什么都沒了。當然也有咸魚翻身的,那水就更混了,不再贅述。

問:近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揭露了“28商機網”等網站涉嫌發布虛假連鎖加盟廣告,誘使許多小本創業者身陷連鎖加盟騙局,血本無歸又投訴無門。同時被曝光的還有為上述網站代言的范偉、張鐵林、王剛等影視明星。明星代言虛假廣告已屢見不鮮,為什么還有此類“前仆后繼”的現象?

答:很簡單——利益驅動,且代言沒風險。按最壞的結果看,即使退還代言費,明星們還是毫發無損,且在代言過程中,他又積累了很多人氣,你說這樣的買賣找上門來,誰會拒絕呢?要根除此類現象,只有一個辦法,增加代言的風險,一旦出事,能讓代言人也血本無歸就好了。

問:據報道,75%的在校女大學生不反對相親。隨著頻繁的“招聘會攻勢”,不少大學生出現了“找工作倦怠癥”,于是另辟蹊徑,通過征婚來“曲線就業”,成了就業高壓下的女大學生的別樣選擇——真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嗎?這足以反映這個時代的多數未婚女性的價值觀嗎?

答:還記得我小時候上學時,流行“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苯谈倪@么多年了,又是教育產業化,又是擴招,又是素質教育,花樣倒是不少,可是不還沒有跳出早年的順口溜嗎?女大學生“曲線就業”,有幾個是心甘情愿的?還不是嚴峻的就業形勢給逼的!怪誰?只能怪她們沒有一個好爸爸??扇绻际呛冒职至?,就業依然不是一件易事。所以,在這類問題上我從來不唱高調,而是贊成黑格爾老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觀點。當然,凡事都有一個底線,比如,你可以通過征婚改變命運,卻不要做二奶三奶破壞人家的家庭;你可以嫁一個鰥居的老頭子,卻不要貪圖人家的財產而盼其早死。最最重要的,婚姻這個事情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感情,回歸到愛。通常是嫁出去容易,擁有愛就難了。對于現代女性,我的祝愿是:既要干得好,也要嫁得好。

所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當然不能反映這個時代多數未婚女性的價值觀。但這是怎樣一個時代呢?一方面高揚女性獨立,另一方面,女性正遭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奴役,而且心甘情愿,心安理得,比如包二奶,比如小姐泛濫。在我看來,尊重人和自尊是一個健全社會的必備要素,二者缺一不可。

問:最近,網上驚現所謂的城管手冊(《城管執法操作實務》國家行政出版社版),里面不乏“注意要使相對人的臉上不見血,身上不見傷,周圍不見人,還應以超短快捷的連環式動作一次性做完,不留尾巴。一旦進入實施,一定要干凈利落不可遲疑,要將所有力量全部用上……”等詞句,使得城管部門又一次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城管,在某些人眼中甚至成了土匪的代名詞,請問,城管部門因何成為濫用暴力之所?

答:城管的設立我一直認為是一種制度性缺陷,就是說壓根不用設立城管。小攤販是否合法經營,有工商,有稅務管理他們;至于那些付不起管理費的游商,最好是學美國的跳蚤市場,由政府提供場地,統一管理,少收或者不收管理費?,F在設的城管,說白了,就是專門和弱勢群體對著干的,怪他們無照經營,怪他們的產品假冒偽劣,侵害消費者權益,怪他們有礙市容。這些理由似乎有些道理,可是如果學美國的跳蚤市場把他們管起來,不是什么問題都解決了嗎?想想看,市容和生存權到底哪一個更重要?這還用聽證嗎?可是,我們眼見得城管越來越像土匪,小攤販越來越像過街的老鼠,這符合“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嗎?城管不想方設法幫著這些弱勢群體謀生致富,卻一門心思地濫用暴力欺負他們,到頭來得到的是什么呢?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這實在不是任何一個階層的人所愿意看到的結局。

問:中國正處于一個轉型期,很多人似乎都有一種強烈的愿望——希望看到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比別人等級更高。行為符號化現象遍地都是,無論是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東西、住什么房子、開什么車……幾乎所有的地方都要呈現出自己高于其他人,用什么方式生活來體現人的高低貴賤。追求富庶的生活固然不錯,但這些依賴他人的標準來安排自己生活的現狀何時才能終結?

答:這種現狀永遠不會終結,只要攀比的心理還在作祟。主觀上,他們想跟別人不一樣,要高人一等,要更有優越感,而實際上,他們卻越來越趨同——一樣的名牌,一樣的別墅,甚至一樣的癖好,歸根到底,一樣的俗,一樣的淺薄,一樣的物質主義,一樣的銅臭氣。其實,人的高低貴賤不在物質,而在精神和思想,可惜這類人腦滿腸肥,留給精神的空間已經很小了。

漫像、插圖/張連文、佚名

猜你喜歡
城管歷史日本
探尋日本
新歷史
日本神社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吃早餐難
歷史上的4月
大學生熱衷當城管有喜有憂
城管案件
日本混亂中迎接希拉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