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人要有“采”

2009-08-11 02:40毛志成
做人與處世 2009年7期
關鍵詞:智育光彩文采

毛志成

中國的漢語中有兩個字常常被弄混,一個是“彩”,一個是“采”。這兩個字分別指兩種完全不同的意思,至少深淺大異。

人們說的“彩”,其實指的是物或人的外在模樣與淺層標志,如色彩、光彩、麗彩、多彩等等。有“彩”當然是好事。一塊石頭能成為彩石,一件瓷器能有光彩,一朵花能有艷彩,總比很粗、很俗、很土的東西要多一點觀賞價值。人也一樣,做一個很有光彩的人,例如那些名響、位顯、譽高的人,顯然是比愚人、庸人、俗人要好些。

但做人若是僅僅有彩而無采,就有可能是華而不實的人、虛假的人、乏味的人,枯槁而干癟的人。眼下流行名片,名片上印著一大串閃光頭銜的人很多,獲取到高學歷、高學位、高職稱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在平民百姓面前似乎格外有資格昂首挺胸。上述的人,都可以算是有光彩的人。至于他本人的實際素質如何,別人卻有權打個問號。而“采”就不同了,因為“采”是指一個人基于內在的人格品質而形成的真實魅力、自然而然閃爍出的行為之光,因此,一個人固然要尊重外在的“彩”,但更要有意識地修煉自己的本身之“采”,包括風采、神采、情采、智采、文采、藝采等等。而且,最重要的是修煉、強化自己的德采。

一個人有無真正的風采和較高的文采,光憑他借用衣飾之美、身態之美、口舌之美是不成的,那些都是“彩”而不是“采”。而真正的風采和文采,首先是美好心靈的閃光,是美好道德的閃光,是真實智慧的閃光,是樸素行為的閃光。

一個人做出的事,能使別人由衷地感到他的心靈是美好的,行為是美好的,這就是真正的、首要的風采。一個人說的話或寫的文章,別人聽了或讀了能中衷地感動(而不是轟動),這就是很高的文采。一個會唱會演的人,唱出的歌或演出的戲能使正義者共鳴,使善良者落淚,這就是最高的藝采。

再舉例說,教育界的教師和學生,愛生愛得深,尊師尊得真,而又愛得、尊得有藝術性。這就是最美的情采。教師教得有技巧。有很大的啟發性,有很強的實效性,而學生學得聰明,學得生動,學得知而能悟,這就是出色的智采。

遺憾的是,有情而無采,有智而無采,有文而無采,有藝而無采的人不在少數,有情而無采,即使真愛一個人也表達得很笨拙:有智而無采,知識再多也只是變相的傳聲筒或書架子;有文而無采,無非是名同、術語、綺言、麗句的販運者或推銷員;有藝而無采,只善于干野唱、惡搞。這樣的無采之人,自己不會有真正的魅力,從事某種大事或專業也不會成為佼佼者,甚而永遠是這樣那樣的“二把刀”、“半瓶子醋”,是“真外行”或“假內行”。

采,太重要了,我們賣十分重視“采”的形成和強化,

什么是真正的采?人需要什么樣的采?答案雖然很多,但這一切采中的主采、肖采只能是德采!當前社會中,無論是教育界、文化界、藝術界,還是其他的什么界,智育能量的膨脹和德育能量的萎縮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智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教會人如何聰明起來,但用智育去取代德育或擠掉德育卻是最不聰明的。德育疲弱甚而德育缺席非但會助長社會風氣的惡化,而且智育本身也很難做到生機勃勃,甚而會使偽智泛濫和真智貧乏。換句話說就是:“彩”多了,走俏了,而“采”少了,蒼白了,是可憂的。為此,我們還是要多拿出些精力和興趣,去重視并強化“采”的形成和提高,應該時時想到,做人要有“采”。

編輯薛峰

劉宏圖

猜你喜歡
智育光彩文采
江蘇:讓非遺在生活中綻放光彩
非遺剪紙繪夢想,厚德啟智育新人
光彩安居工程 點亮幸福之光
第二十二回 盤絲嶺遇蜘蛛俠 苦學古文文采佳
武術,是一生的修行
光彩
淺析現代美術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
軍事志文采探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