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工培訓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2009-08-14 09:28長子中
農家顧問 2009年7期
關鍵詞:農民工培訓

長子中

當前農民工整體素質低下已成為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穩定轉移,統籌城鄉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對農民工、特別是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已成為各級政府工作中需要妥善處理的大事,日益受到中央和各級政府的重視。然而,根據我們的調查,當前農民工培訓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須采取措施。

1.培訓內容方面的問題

(1)培訓學校專業課程設置與農民工就業實際需求不相吻合。一些培訓機構在培訓內容上與農民的需求有差距,既與實踐相脫節,更不能讓受訓者立竿見影。參加過職業培訓的農民工普遍感覺培訓內容“用不上”,造成“不學白不學,學了也白學”。

(2)培訓內容單一、雷同,針對性不強,且多集中在制造業和第三產業上,缺少對現代農業技術和農業科技的培訓。目前基本上很少開設農業技術和農業科技方面的培訓。當前大多數培訓都集中在裁剪縫紉工、電焊工、廚師、美容美發等專業。這些工種技術含量和經濟效益都很低,對提高就業能力的作用有限。

(3)培訓內容多側重技能培訓。目前培訓多是讓農民工擁有一技之長,但注重提高他們的生存技能,涉及提高農民工整體素質的法律法規常識講座和城市文明常識、心理健康知識輔導等培訓很少。農民工在城市的生存本領雖

然得到了加強,但就個人綜合素質而言,仍然難以融入城市社會。

2.培訓資金方面的問題

資金問題一直是制約農民工想培訓和被培訓的瓶頸問題。當前培訓資金分配在各個部門,導致各自為政,使培訓形不成合力。

(1)政府投入資金不足制約農民工培訓工作。根據《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的政策措施,農民工的培訓資金由政府、用人單位和農民工共同負擔?,F實中農民工培訓主要由政府埋單,農民工沒有承擔費用的能力,而企業則沒有承擔費用的意愿。要增加培訓投入,由就業專項資金和相關專項資金中給予補貼,目前看來仍顯不足。在一些中西部勞動力輸出地,貧困縣的財政收入50%要靠上級財政轉移支付,縣財政根本無力劃撥資金用于補貼農民培訓活動。培訓內容“縮水”,造成培訓形式走過場。

(2)農民感覺培訓費用太多,“不劃算”。農民工要參加培訓,除培訓費外,書本費、考試費、生活費、職業技能鑒定費、職業介紹費諸項費用少則數百元,多則幾千元,這就把相當一部分農民工擋在了培訓門檻之外。

(3)培訓資金分散,就業專項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目前國家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補助分散在不同的部門,同一培訓科目可能有幾種不同的補貼額度,導致培訓機構收取的培訓費用難以確定,使農民工培訓的效率很低。另外政府雖然明確提出以就業專項資金補貼農民工職業培訓,由于使用范圍狹窄,審批很嚴,往往是下半年財政撥款才到位,從而造成一方面失業者急需幫助,另一方面又有資金結余過多的現象。

(4)職業教育在社會上處于弱勢地位,農業職業教育又是弱勢中的弱勢。農業職業院校難以投入大量的資金與師資來專司此項工作,影響培訓效果。

3.培訓時間方面的問題

農民工不能自主選擇培訓專業的培訓時間。部分農民確實有參加培訓的意愿和需求,但由于不能靈活自主選擇培訓時間錯過培訓機會,沒能參加培訓。目前,對農民工的免費短期培訓時間在2~3個月,像廚師、縫紉、車工、焊工這類專業,兩三個月的培訓確實難以熟練掌握,導致部分農民工不愿參加培訓。另一方面培訓時間過長,參訓人員難以保證學時,農民工又擔心耽誤找工作,從而影響到了培訓效果。

4.培訓觀念方面的問題

(1)有些地方仍對農民工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些地方的領導和部門對農民工培訓工作僅停留在口頭上,具體問題落不到實處。

(2)大多數農民工還沒有意識到培訓學習的重要性。農民工自主參加就業培訓意識淡薄,對培訓工作認識不夠,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農民工大多數文化底子差,學起來很費力,很多人常常因為沒有信心半途而廢。

(3)一些地方政府以為將農民工送進培訓班就萬事大吉了,認為“培訓能讓返鄉農民工有一個地方呆著,不鬧事”就行了。

5.培訓體制方面的問題

(1)管理體制不順。目前參與農村勞動力培訓的部門多,各部門、各有關單位的職責范圍沒有明確劃分,自成體系,互不聯通??v向層面省、市、縣、鄉建立的科技素質培訓資源未能相互有效地銜接。橫向層面涉及農民培訓工作的部門有農業、科技、教育、勞動、財政、婦聯、共青團等近20家,造成政出多門、多頭管理、重復培訓等。

(2)在培訓中沒有很好地調動企業在農民工培訓中的積極性。企業培訓對農民工提高實用技能、增強操作本領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企業在農民工培訓中存在缺位現象。

(3)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目前對農村勞動力培訓沒有一套完整系統的監督機制,多數地方政府只是把培訓費往下撥付,沒有跟蹤檢查培訓效果、考核培訓工作成效。由于監管不力,有的培訓學校(點)存在學時不足、學員流失、有少數冒名頂替現象等問題。更有甚者,一些不負責任的培訓機構和人員鉆政策的空子,挪用資金,搞假培訓,編造名冊,騙取國家的補助金。

6.對策措施

(1)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加強農民工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短期培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培訓與技能鑒定相結合,培訓與就業指導相結合的方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轉移就業的引導性和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逐步形成政府統籌、行業組織、多方參與、整體推進,重點依托各類培訓機構和用人單位開展培訓的工作局面。

(2)強化組織領導。應進一步轉變觀念,建立一個組織、法律、政策、投入、師資、資源“六到位”的、社會廣泛參與的新型農民培訓機制,將農民教育培訓真正納入“有領導、有機構、有場地、有內容、有特色、出實效”的正常運行的機制中,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

(3)積極整合培訓資源,加大培訓資金投入。一是按照合理布局,方便農民,充分挖掘教育資源的潛力和空間,有效整合各級各類農民培訓及教育資源,強化基地建設,增加培訓項目,擴大培訓規模。二是加大農民工培訓資金投入。農民工培訓經費實行政府、用人單位和農民工個人共同分擔的投入機制。農民工培訓專項經費主要用于培訓教材補助、聘請師資補助、必要的教學儀器設備補助和經濟困難學員食宿補助等,不能挪作他用,更不能兌換或變相兌換成現金。

(4)完善培訓服務體系。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把勞動需求情況、技能要求及時傳遞給農民工,使他們明白參加培訓的重要性。認真落實“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輸出”用工制度和輸出制度。二是建立農民工培訓需求調查系統,對農民工培訓則要“按需下菜單”。三是進一步豐富培訓內容??茖W設置培訓項目,采取“請進來、走出去”,長訓、短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的方式,走農業技術培訓和二、三產業技能培訓并舉的路子,切實提高農民工的生產技能和自身綜合素質。四是增強培訓效果,切實提高培訓含金量。要緊密聯系就業市場需求,適時調整培訓內容,盡可能滿足農民工的現實需要,讓他們感覺到所學的正是所用的、所求的,確實“學有所獲”。五是提高農民工培訓待遇,適當降低農民工培訓的成本。農民工大都是家庭收入的主力,一天不掙錢就意味著一天沒收入,要將培訓與農民工創收、就業結合起來?!?/p>

猜你喜歡
農民工培訓
歡迎訂閱《中小學教師培訓》
教師培訓
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工就業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過年農民工達8 700多萬
“點對點”幫2萬名農民工返崗
以農民工欠薪案“兩清零”倒逼發案量下降
培訓通知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對農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驚小怪
一群農民工的除夕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