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想象教學法

2009-08-17 03:34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09年4期
關鍵詞:瘦馬小令天涯

陳 光

學習語文,需要理解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字,需要跟具體事物聯系起來,才能深入領會其中豐富的內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學生按照語言文字的描述,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展開想象,把文字轉換成為浮現在腦子里的一幅幅畫像。

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近年來,我在古詩詞教學中作了初步嘗試。下面,我以《天凈沙·秋思》的教學為例,談談我的主要做法和體會。

教學這首小令時,我重視啟發學生的想象,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為主,具體分四步進行:

一、朗讀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天凈沙·秋思》時,我先讓學生聽一遍朗讀錄音,然后自己范讀,讓學生畫出節奏。

接著我作朗讀點評: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韻“ɑ”,二、四句押尾韻“iɑ”,讀來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結構相同,字數相等,句式工整。

然后讓學生反復誦讀,要求學生讀出一氣呵成、酣暢明快的節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

最后讓學生散讀課文,要求學生想想自己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并以“我仿佛看到了……”為開頭把腦海中的畫面說出來。

二、賞析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啟發學生思考,并提出了幾個問題:

1.詩歌中出現了哪些景物?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

2.這首小令前三句寫景。各寫了怎樣的景?

(小令的前三句,十八個字,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第一句寫纏繞著枯藤的老樹上落著幾只在黃昏中棲息的烏鴉。第二句寫了精巧的小橋、清澈的流水、幽靜的人家。第三句又寫出三種景象:荒涼的古道上,刮起陣陣蕭瑟西風,浪跡天涯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正在奔波?!跋﹃栁飨隆?指出游子奔波在古道上的時間,“斷腸”二字表達出游子愁思的深重,用“天涯”二字提示出游子離鄉的遙遠。

3.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感覺如何?

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閑致,使人聯想到家人團聚的親切和幸福。這里的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肮诺牢黠L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一個“瘦”字。讀者可以由此想象到旅人奔波不息的艱辛、困頓和內心的悲愁。也給整個畫面更增一層暮色蒼涼的色調。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等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地寓于圖景中?!皵嗄c人在天涯”是全曲的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漫游,愁腸寸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皵嗄c”二字表達出游子愁思的深重,用“天涯”二字提示出游子離鄉的遙遠,從而點出主題——游子鄉思。到此,各種景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秋郊日暮羈旅圖。

4.小結。

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勾畫了一幅浪跡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黃昏時刻孤寂無依的悲涼處境和思念故鄉的愁苦心情。你看:夕陽下,烏鴉歸巢;小橋邊,農人回家。而荒涼古道上,瑟瑟秋風中,我們的主人公卻是疲人瘦馬,踽踽獨行,夜宿何處,明日何往都還不得而知。這又怎不叫他愁腸寸斷、倍思故鄉!全曲不著一“秋”,卻寫盡深秋荒涼蕭瑟的肅殺景象;不用一“思”,卻將游子濃重的鄉愁與憂思寫得淋漓盡致,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

三、寫作

領會了這首寫景小令的意境,就讓學生根據意象,結合情感,進行小令轉散文的寫作。

四、總結

這堂課我們通過朗讀小令,將文字轉化為畫面,感受了小令的意境;再通過聯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繪秋的思鄉之情。

板書:

今后閱讀欣賞一首詩詞(曲),我們就可以這樣的方法:

1.從語言入手,多讀多思,再現畫面。

2.從畫面感受意境,品味人物感情。

3.運用聯想、想象,進行再創造,進入它的藝術境界。

(責編 覃亮生)

猜你喜歡
瘦馬小令天涯
閑吟小令
熏風四月到天涯
豪書
掉坑
遠眺
多面人生
呂蒙正送瘦馬勸諫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數
給遠方
能不能做朋友,要先看他的衛生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