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起來吧!在森林草原之間

2009-08-28 04:36高向英
中國民族 2009年8期
關鍵詞:鄂倫春語匯格勒

高向英

從遠古走到今天,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的舞蹈藝術一直在民族發展的進程中成長和完善。他們的民族舞蹈大多是狩獵題材的自娛自樂的舞蹈藝術形式,舞蹈語匯以模仿動物、鳥類、狩獵和采集活動為主,比如鄂倫春民族的《黑熊搏斗舞》、鄂溫克民族的《罕日切舞》達斡爾族的《魯日格勒》等等。

這些民族舞蹈藝術具有一定的模擬性特征,采用擬聲、狀形、達意、傳情的手段和方法去抒發舞者的感情,質樸無華、簡潔自然,是對游獵生活的最直接展示。

鄂倫春族的高昂黑熊舞

鄂倫春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和黑龍江省西部一帶,是一個純粹的游獵民族,有“興安嶺之王”、“興安獵神”之稱。隨著歷史的推移,游獵這種生產和生活方式已經成為鄂倫春民族的歷史,但以游獵為題材的舞蹈被完美地傳承了下來。

《黑熊搏斗舞》鄂倫春語為“阿瑪仁”,是鄂倫春族最具民族傳統的舞蹈形式之一。它是鄂倫春人模仿熊的動態創作的舞蹈,體現了對熊的敬重和崇拜。傳說中鄂倫春民族與熊有著血緣關系,他們把熊當作圖騰崇拜。當人們跳起黑熊搏斗舞時,內心摻雜著復雜的感情,也正是因為如此,《黑熊搏斗舞》才盛行至今。

《黑熊搏斗舞》無音樂伴奏,以舞者的呼號為動作節拍,呼號分為單字“吼”和雙字“哈姆”兩種。它是雙人或三人舞,也可以是群舞中的一個部分,不分性別和社會地位都可以參加。在狩獵歸來之后,為了慶祝豐收、解除疲勞。鄂倫春人圍著篝火唱歌、跳舞、吃肉、喝酒,其中最精彩的就是模仿黑熊搏斗的舞蹈表演?!逗谛懿肺琛穭幼餍劢?、粗獷、逼真,情緒高昂、熱烈、豪放,保存著鄂倫春民族特有的原始和古樸,深受鄂倫春人民喜愛?,F在《黑熊搏斗舞》搬上了舞臺,它一直以其獨特的舞蹈語匯魅力和鏗鏘有力的節奏感染著觀眾,向觀眾展現著鄂倫春民族的內心和性格。

除了《黑熊搏斗舞》以外,富有鄂倫春民族特色的代表性舞蹈還有《額乎蘭、德乎蘭》,是漢語“篝火”的意思,它是一種圍著篝火跳的舞蹈,又稱“篝火舞”。它原本是氏族社會時期鄂倫春民族集會和祭祀時的舞蹈,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舞臺上群眾喜聞樂見的舞蹈表演形式?!额~乎蘭、德乎蘭》舞蹈中揉進了現代生活熱烈歡快的氣息,當舞蹈進入快板部分時,舞者的歌聲、笑聲、呼喊聲、腳步的踢踏聲交織在一起,形成熱烈活潑的氣氛。它的舞蹈語匯雖然簡單,但是極富感染力,無論是生活中的自娛自樂還是舞臺上的表演,它那淳樸的民族情感和風格都使舞者和觀眾陶醉其中。此外,反映兒童游戲的《樹雞舞》、反映慶祝豐收的《依哈嫩舞》、反映婦女勞動的《采紅果舞》、反映祭祀的《依河娜仁舞》、還有女子舞蹈《哲回哲舞》、宗教舞蹈《薩滿鼓舞》等等,都是鄂倫春民族別具魅力的舞蹈形式。

現在鄂倫春的民族舞蹈,已經完整系統地走上了舞臺。由鄂倫春自治旗趙建華先生編導和排練的《斗熊》、《節日的篝火》、《奧日切扎魯》和反映鄂倫春民俗民風的舞蹈《說親》,都在自治區和烏蘭牧騎的匯演中獲得了獎項。每年6月18目的“篝火節”上,鄂倫春的經濟、文化、藝術都得到了充分展示,從中不僅可以充分地感受到鄂倫春民族的進步和發展,同時也能領略到鄂倫春民族深遠、豪邁、淳樸、自然的民俗和民風。

鄂溫克族的翩翩天鵝舞

鄂溫克民族被稱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他們大多生活在我國東北大小興安嶺、呼倫貝爾草原和額爾古納河流域的森林地區,同時存在著游獵和農牧兩種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

鄂溫克民族能歌善舞,不論是在山上還是草原上,人們勞作之余,或是在節日、慶典、祭祀等場合,都會用歌唱和舞蹈來抒發各自的情懷。這些舞蹈有的道勁、粗獷,有的柔美、優雅,飽含著幾代人對生活的精心凝煉。

《努日給勒》又稱“伊坎”,是鄂溫克人在節日、豐收目的慶典或宴請賓客時,表達喜悅心情、祝福風調雨順的一種民族傳統的舞蹈形式。舞蹈時舞者嘴里呼號著“罕伯、罕伯”,節奏短重、聲音洪亮,隨著呼號聲逐漸把舞蹈推向高潮?!杜战o勒》動作柔美動人,血調優雅迷人,舞蹈語匯絕大部分來源于生活。正是這種來源于生活的舞蹈語匯,使得《努日給勒》有著極其樸素但極富情感的內涵,不僅展示了鄂溫克人對荑的追求和向往,更突出地表現了鄂溫克民族的精神和氣質。

鄂溫克民族把天鵝視為吉祥之鳥,他們極為崇敬隨著季節變化而遷徙的天鵝。只要天鵝成群地飛過,男人會脫帽致敬,婦女向天空潑灑牛奶,以示愛戴。鄂溫克語“罕日切”是天鵝的意思,《罕日切舞》就是“天鵝舞”,它的舞蹈語匯以模仿天鵝的姿態為主。每逢佳節或喜慶之日,鄂溫克人往往排起長隊,模仿天鵝翩翩起舞。早期的《罕日切舞》服飾很有講究,或者肩、背部披一塊白色的布,用雙手拽開,裝飾成天鵝的翅膀,而頭的頂部扎一條紅色的布飾冠;或者將樹的葉子用繩子穿成串,搭在雙肩上以示翅膀,鵝冠是用戴在頭頂的三個紅布打成的結來裝飾的?,F在,鄂溫克人跳《罕日切舞》時,一般只穿民族服裝?!逗比涨形琛份p盈優雅、飄逸瀟灑,因為它沒有音樂,舞蹈的速度和節奏靠舞者模仿天鵝的名叫來統一。

《阿芽舞》是鄂溫克民族婦女傳統的禮儀性舞蹈,“阿芽”意為“請安”或“問好”。鄂溫克民族講儀表、重禮節,社會風情淳樸自然、優雅文明,鄂溫克婦女更是注重儀表禮貌、尊老愛幼、溫文爾雅。這種典雅的性格使得舞蹈語匯細膩、文雅、秀美,動作規范、端莊、幅度小,以鄂溫克婦女特有的風韻,展示著鄂溫克民族熱情秀美的風情。

鄂溫克民族傳統舞蹈的形式還有很多,比如描寫鄂溫克民族粗獷豪放性格,反映鄂溫克人生產方式的《狩獵舞》;描寫鄂溫克人的得力助手和朋友——“犬”的《聶那肯舞》(“聶那肯”漢語意為“犬”,該舞又稱“犬斗舞”);還有《巴勒那德舞》、《薩滿舞》等等。

鄂溫克民族舞蹈發展到了今天,除了保留了它剛勁粗獷、柔美優雅的特色以外,宗教(薩滿)文化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鄂溫克舞蹈模仿“禽”與“獸”的舞蹈語匯,在表現舞蹈藝術的形式和內涵里起著重大的作用。賈作光先生原創的,由鄂溫克族自治旗烏蘭牧騎改編的鄂溫克民族舞蹈《彩虹》、由內蒙古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創作并演出的民族宗教舞蹈《薩滿舞》等等,至今仍然活躍在自治區乃至國家的舞臺上,無論是《努日給勒舞》、《罕日切舞》或者是《薩滿舞》等等,都有其突出的藝術表現力,是鄂溫克民族舞蹈藝術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瑟賓”意為“歡樂”、“祥和”,“瑟賓節”是鄂溫克民族古老的節日。16世紀時,鄂溫克人興起了信仰“薩滿教”,以圖騰為特征的“瑟賓節”就隨之消失了。1994年6月18日,鄂溫克族自治旗在巴彥呼碩敖包山下,召開了首屆“瑟賓節”慶?;顒?,瑟賓節成為展示鄂溫克民族的經濟、文化和藝術,宣傳和弘揚鄂溫克民族精神的大舞臺。

達斡爾族的“跳起來吧”

達斡爾族是一個擅長歌舞藝術的民族,在日常的生產和生活當中,創造了具有民族特點的舞蹈。這些舞蹈烘托情感、抒發胸懷、傳承文明、弘揚精神,表現出舉足輕重的作用。

《魯日格勒》是達斡爾民族的舞蹈,它所蘊含的內容,以及它的表達方式,都具有強烈的代表性。據大致考證,“魯日格勒”的含義為“燃燒”和“興旺”,達斡爾語“魯日格勒貝”又可以引申為“跳起來吧”的意思。因為《魯日格勒》舞蹈表演時邊舞邊喊“罕伯、罕伯”,所以它又有《罕伯舞》之稱?,F在,它已演變為內蒙古境內各民族喜愛的廣場舞,并被納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上達斡爾族主要以狩獵為主。后來開始兼營畜牧業和農業,因此源于生活的《魯日格勒》舞蹈語匯主要是重復勞動和狩獵的動作、模仿各種動物的姿態?!遏斎崭窭铡酚梦韪韬秃籼杹斫y一舞蹈的節奏、律動和姿態,舞者的呼號聲是音樂的主體部分。當舞蹈達到高潮時,舞者交替高呼“達罕達”、“德呼日德”,節奏漸快,呼聲漸高,呼號形式有U種之多。

《魯目格勒》民族舞蹈是達斡爾民族歡樂吉祥的縮影,更是罕見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遺存。莫力達瓦這斡爾族自治旗把每年8月15日的旗慶日定為“魯日格勒”節,并且為保護《魯日格勒》舞蹈制訂了詳細的計劃。

進入21世紀以后,達斡爾民族舞蹈有了長足的進步,由朱朝霞女士編導的舞蹈《魯日格勒》在自治區第三屆烏蘭牧騎匯演中獲獎,蘇熱先生創編的舞蹈《放排》、孫佩珍老師創編的舞蹈《曲棍球》等,都使達斡爾古老的民族舞蹈煥發出新的青春。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基礎,生活是藝術進步的階梯,生活是藝術魅力永存的前提,也是藝術創新的前提。反映民族游獵生產生活方式的舞蹈作品,在當今更是有了極高的保存和搶救價值。2001年,鄂倫春民族最后一批獵民走出森林、放下獵槍,平穩地渡過了由獵民向農牧民的轉換,民族的游獵生活畫上了完整的句號。游獵作為歷史漸漸地遠離了他們,這就使得以游獵為原型的舞蹈失去了它賴以生存的空間,挖掘、搶救、整理這些即將逝去的生活素材,成了民族舞蹈工作者最艱巨、最繁重的工程和任務。

民族舞蹈發展的態勢不容樂觀,人們在接受傳統教育的同時,也承受著外來的文化觀念和思想觀念的干擾和侵蝕?,F在鄂倫春族的《黑熊搏斗舞》、鄂溫克族的《努日給勒》、達斡爾族的《魯日格勒》在傳承的過程中已經融進了許多外來的語匯。人們特別是年青一代,在追求進步、追求時尚的同時,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也在逐漸弱化。這就需要提醒那些關注民族文化發展的有識之士,在政府宏觀的調控下實施相應的保護和拯救措施,為民族舞蹈事業的傳承和發展、為應對民族舞蹈面臨的瀕危境地,共同攜手努力,使民族舞蹈這朵絢麗的奇葩永遠盛開,永遠綻放于世界民族舞蹈藝術之林。

猜你喜歡
鄂倫春語匯格勒
復仇記
聆聽尊重內在的心靈
莫日格勒河
第五屆鄂倫春冰雪“伊薩仁”開幕
安達
《荊楚歲時記》飲食類語匯探析
向大師致敬
鄂倫春的明月
凝望鄂倫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