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怎樣為人師

2009-09-02 06:43郭以帖
科教新報·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關鍵詞:信念班主任老師

郭以帖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勵還有什么別的方法。

----------引言

文章之前,我想先講述幾個實例,這些耳聞目睹的事實,縈繞在我的腦際,催我反省,讓我思考,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為人師。

實例一:辦公室里,教物理的錢老師向一位班主任訴說,自從那天物理課上他把某某同學的課外書撕掉之后,那孩子就干脆不讀了,上物理課時都在睡覺,他請求該班主任出面勸勸那孩子。錢老師很委屈,他說該生常常在物理課上看課外書,自己已經多次警告過了,他就是不聽,所以那天他撕了那學生的書,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那孩子警醒,上課能認真聽,想不到事與愿違,那孩子干脆不學了。我看到錢老師只是感到很委屈,卻沒有一點自我反省。

實例二:早自修鈴聲已經響過,一個學生急匆匆地往教學樓跑,在樓梯口她遇見了班主任老師,慌亂中該生手上的書撒了一地。班主任老師邊幫她揀書邊教訓她,該生拿起書,一臉尷尬地往教室走去。

實例三:走廊上,人來人往,一位老師在跟學生“聊天”,只聽得他說:“我老師跟你說過……你應該……你怎么不聽呢!”那學生耷拉著腦袋像校園里蔫了的樹,站在老師邊上一聲不吭,一副可憐的樣子,而老師卻情緒激昂,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言語激烈,全然沒有顧及邊上這個孩子的可憐相。

我不敢妄評以上幾位老師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因為他們對學生沒有任何的惡意,恰恰相反,他們基于自己善良的愿望,投入很多,期望這些學生能好好學習,考取好成績,只是這些懵懂的孩子的學習態度讓老師們“怒其不爭”,認為必須好好教育而已。對于敬業的老師們,除了表示敬意,我們還能做什么呢!只是我感到很悲哀,為什么一旦學生出現問題,老師們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面孔出現,總是以批評教育作為手段?“批評”是我們在教育工作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也是我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最常用到的一種行為。但批評真的能解決問題嗎?戴爾?卡耐基說:“任何人都不喜歡批評,同時,批評于事無補?!迸u不會把人的動力激發出來,不會讓人發奮圖強。

董進宇博士援引了一個美國高中課堂的事例。一位美國老師問學生:“各位同學,你們知道‘要么讓我死,要么給我自由。這句話是誰說的?”大約過了一分鐘,剛剛轉到這個學校不到三天的一個日本學生說:“老師,我知道,這句話是1776年美國詩人溫森特?享利在一首詩中寫到的‘不自由,吾寧死。這句話喚起了美國人的獨立熱情,導致了獨立宣言的產生,導致了美國的誕生?!闭f完之后這個日本孩子很驕傲的坐下了。當時這個美國老師火冒三丈地說:“你們這些美國孩子,你們不感到羞恥嗎?你們連祖先都忘了,你們連日本孩子都不如,我真為你們感到羞恥?!彼u完以后,以為會激發出孩子們的學習熱情。結果過了30秒鐘,就聽見一個美國孩子,悶聲悶氣地說:“把日本人干掉!”當時這個美國老師很生氣的說:“這句話誰說的?‘把日本人干掉這句話是誰說的?”這時一個更調皮的孩子站了起來說:“老師,這句話是1945年往日本廣島扔原子彈時,美國總統杜魯門說的?!?

所以,在教育學生這件事情上,我們有太多的時候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的,而沒有考慮過學生們的真實感受。

“尊重的教育”天天被掛在文章中口頭上,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卻很少被實施。一位老師與學生發生爭執,之后,有人勸她:你跟學生道聲歉吧。她一口回絕:我是老師,我跟他道什么歉吶。師道尊嚴的禁錮讓老師們很難彎下腰跟學生對話,我不知道居高臨下的教育怎樣能夠打開孩子的心扉,激起他們心底的熱情,法官和可憐的受審者怎能實現有效的溝通?所以,我們可不可以換一副面孔,用笑臉用欣賞的目光用平等的態度用尊重來喚起學生心底的激情?

尊重,是實現有效教育的前提?!叭松杂善降取?盧梭),人生而渴望自由平等,如果我們在教育學生時,能夠以處理與朋友上司父母之間的矛盾一樣的心態,結果會怎樣呢?學生會感到他和老師之間的交流是平等的,自己是被尊重的,而不是被批評被訓斥被傷害自尊心,他樂意接受老師的建議。在教育中,沒有什么比不給學生講話和申辯的機會更糟糕的事情了。

一位學生與一位五十多歲脾氣急躁的老教師發生了沖突,這位老教師沖出教室去找班主任,要求班主任去把該學生擺平。聰明的班主任穩定住了老教師的情緒之后,沒有直接找該學生,而是經過一翻調查,基本掌握了情況之后,她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講述了事件過程,并表示同情該學生和那位老教師,然后問學生,事情既然發生了,該怎么解決。學生們七嘴八舌,班主任把目光投向那個學生,面帶微笑……事件最終得到了圓滿的解決,該學生去向老教師道歉,但他并不感到委屈,學生們對這位脾氣急躁的老教師非但諒解而且還多了一分尊敬。這位聰明的班主任巧妙地把壞事變成了好事。試想,假如這位班主任沒有尊重學生的意識,而是用簡單粗魯的訓斥代替一切工作,或許,在班主任的催促下,該生也會去向老教師道歉,但逆反的情緒一定會在他的心底升起。其結果必然是造成學生與老師的對立。所以,要想使教育真正有實效,你必須要尊重學生,平等地來對待他,才能大開溝通的大門。

表揚,就是把學生推向你希望的方向。任何一個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受表揚。確認學生的優點、表揚學生的成績,是教育學生的根本性的天條。表揚是一門藝術,對學生的表揚,如果是真誠的,能讓學生如沐春風,就會真正地打動學生的心,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關心、期待和鼓勵,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尊重、信任和理解,能從心底激發學生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熱情。

教育工作中,關于表揚帶來顯著效果的例子俯拾皆是。恰當的表揚能使學生獲得巨大的成功感。興趣總是和成功連在一起的,一個有成功感的學生,他學習的興趣自然濃厚,一個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他獲得成功的樂趣自然要多,那么他的學習興趣自然越發濃厚,如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環。在工作中,我們應該肯定學生的微小進步,表揚他某一方面的成功,即使是非本學科的。德國著名師范教育專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德國教師教育指南)表揚,就是一種富有魅力的教學藝術。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指出:“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泵绹逃龑W家詹姆斯說,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激勵學生思考,離不開表揚。多表揚,少批評,這是教育的基本原則。

信念,成績好壞的取決條件。按照行為科學的結論,人的行為95%以上都是按照習慣而行事,信念的力量之所以巨大是因為95%以上的時間(尤其是關鍵時刻),人的行為按照自己大腦潛意識中的習慣看法,即信念的指揮而行事,也就是說,是你的看法在左右你的結果。人的行為受信念支配,一個人想要做出什么樣的成績,關鍵在于他的信念。

美國心理學家為了證明一個結論,找來一班數學成績很差的學生,同時請來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為這班學生講課,心理學家則在旁全程跟進。幾個月下來,這些學生的數學成績依然只有四五十分。這些心理學家分析其中的原因,結果發現,這群數學成績很差的學生都有一個牢固的信念:數學不僅難而且枯燥無味。帶著這種信念,再優秀的數學老師也不能使他們提高成績。為此,心理學家開始每天對這群學生進行兩小時的催眠,在其肉體和心靈全部放松的狀態下,不斷告訴他們數學不僅易學而且有趣,他們都是數學天才等。心理暗示和引導進行了一個月后,這群學生對學數學的信念完全轉變,這時又請回之前那位數學老師教。幾個月后,這群學生的成績都達到九十分以上。

這個實驗說明信念是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關鍵。對于很多只會埋怨學生學習不夠努力或成績不好的教師來說,當務之急是轉變我們的觀念,以積極的心態鼓勵學生,使其在心理上克服頹廢消極情緒,激發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成績。

形成牢固信念的兩大基本途徑是:一、不斷地被反復輸入;二、不斷地被證實。我們可以將成功者的信念系統復制給學生,直至使其成為學生生命的一部分。

一位班主任在班級里從來沒有說過“你們要努力”“學習成績很重要”“考上好的大學很重要”之類普通班主任掛在嘴上的話,她通常利用其他老師講這些話的時間給學生講印度的“圣雄”甘地,講戴爾?卡耐基的成功,講柏拉圖,講……她不斷地向學生輸灌成功人士精英人物的奮斗史,講大人物在成為大人物之前作為小人物的歷史,講生活中的故事,結果她的學生在考試中以極大的優勢占據學校優秀生排名榜。她從來不批評訓斥壓制學生,她的學生也沒有給她制造麻煩。老師欣賞學生,學生學得愉快。一些學生到了大學后,還不斷地寫信給這位老師說,感謝她給了他們人生的指點。

用尊重使學生樹立自尊,用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用信念培養學生的自信。當一個學生自尊自信,有學習意愿學習興趣,這個時候,就像高爾基說的:“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蔽覀冏隼蠋煹囊部烧f是公德圓滿了。

猜你喜歡
信念班主任老師
我的班主任①
冠軍賽鴿的信念(上)
當一名輕松的班主任
圍墻的信念
信念而非執念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我們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