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重視學法教學

2009-09-02 06:43張舒琴
科教新報·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關鍵詞:答題定義課本

張舒琴

摘要十多年來,我一直從事初中物理教學工作,雖然所教的都是入門的一些淺顯知識,但學生普遍感到物理難學,經常聽到有學生這樣抱怨:我把所有的概念、定律、公式都已經記熟了,但是許多內容還是不理解,成績也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初中學生雖然有學好物理的愿望和動機,因為學習不得法,從而影響了他們學習物理的情緒。

關鍵詞物理教學 學法 教學

在物理教學中針對學生在學習中不會聽課、不會看書、不會復習、不善記憶的現狀,我在教學中注重了學習方法的指導,下面具體談談在教學過程中關于學法教學的一些嘗試。

一、 定義、規律的學法教學 ??——關鍵詞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將概念、定義等都背熟了,并不一定就真正掌握了,這主要反映在不少學生常常做錯理解定義、規律的選擇題上。

其實,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學生記憶不在點子上造成的。物理定義都具有用準確精煉的文字高度概括某一類物理現象或某一物理實體的本質的特征,故其必然包含一些必不可少反映這一本質的特征字詞,也即關鍵字。因此掌握好一個物理定義,也就是如何理解和掌握定義中某些關鍵詞的問題。而從實用的角度來看,這類定義題的考試也就是檢查學生對定義中關鍵詞理解和掌握的準確和深入程度。所以,教學中教師必須逐漸教會學生從關鍵詞入手來學習物理定義規律。

為了使學生學會并能真正運用這種方法學習,教學上我采用了下述幾個步驟的訓練:

找如在學習壓力定義時,課本上壓力的定義為“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我在黑板上寫出壓力的定義后,要求學生從中找出反映壓力特征的關鍵詞,學生很快就能從中出“垂直”、“壓”、“表面”三個關鍵詞來。

析這時再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壓物體表面的力都叫壓力,會出現什么問題呢?為什么必須要用這三個關鍵詞來表達這一定義?它們的內涵分別是什么?然后用關鍵詞逐一解析:垂直——力的唯一性,壓——指向物體,表面——力的作用點,并指出三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樣的定義并不是隨意的,而從力的三要素角度來看這也是對學習各種力的定義的最起碼要求。

記然后先要求學生不看定義試用上述三個詞反串壓力定義,再要求學生對比課本定義,看看自己反串出的壓力定義與課本給出的有哪些不同。通過這一比較教學,學生對課本的定義的認識和理解更深了。這時,我再要求學生記憶這個概念,學生不但能背出來,而且是一字不漏,這樣一來普遍感到記憶的層次也提高了。

以后每次類似的內容都采用這樣的方式教學,有意識重復“找——分析——記憶”關鍵詞的教學過程。經過這樣反復的訓練,久而久之,只要教師寫出新定義、概念、定律或規律,學生都能養成先找出其中關鍵詞,弄清它們在其中的地位和意義,再去記憶它的好習慣。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形成這樣一個共識:一字不漏地記住定義并未真正掌握這個定義,只有從關鍵詞入手理解和記憶,才能使記憶更深刻,更有效,更持久,才是真正牢固掌握這一定義的正確途徑。

二、問答題的學法教學——構建模式法

物理問答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僅在初二課本中就超過60道各種類型的問答題。問答題在初中各種題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對培養學生的觀察、邏輯思維能力、運用語言準確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養成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有重要作用。但是,因為初中學生的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足,知識面狹窄,數語基礎薄弱。而問答又多是“是什么?”的問題,而對這類問題,學生往往束手無策,或抓不住關鍵,或邏輯思維混亂,或語言文字破碎,甚至答非所問。

初中物理問題大體可分為如下三類:

1.用于鞏固概念和規律

如:舉例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2.用于解釋生活、生產中的物理

如:人走路時被石頭絆時會向前倒,為什么?

3.用于闡述和解釋物理實驗

如:測出物理課本一張紙對桌面的壓強,說出你的辦法?

在上述三種類型中,占分量最大而又最難的是第二類問題的解答,而考試題又有嚴格的答題格式和關鍵詞,這更增加了教學上的難度。下面主要談談對這種題型的教學學法的教學嘗試。

對于這類問題的解答范例,課本中大都隱含有相應的文字段。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教會學生用抽取模式填空法。

如要學生解答“把一光滑的小石塊放在紙條上,快速抽動紙條時,小石塊會隨紙條一起運動嗎?為什么?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圖示7—30(北師大教材)的文字,用尺子迅速打雞蛋下面的紙片,上面的雞蛋由于習慣性還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于是落在正下方,然后要求學生把上述文字段按“前提條件”、“解釋”、“結論”分成三部分,再找出其中的關鍵語句“由于習慣性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再問:假如物體原來運動呢?學生很快答出把“靜止”改為“運動”就可以了。在上面分析的基礎上,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能不能歸納出一個通用的解答這類問題的答題模式便于記憶呢?學生在分析引導后可能提出各種的解答模式后,寫出下面的通用答題模式?

(物體)原來處于運動狀態,當……的時候,(物體)由于習慣性還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所以……

并在講課過程中把其中的關鍵詞用紅色粉筆醒目地標示出來,再讓學生參照模式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接著再舉一些現象讓學生利用上述答題模式又讓學生練習答題。由于上面的分析,再加上有了答題的模式,學生一一解答了這些問題,這些都說明對于不好敘述的東西,我們可以讓學生用這種方法掌握。

以后,只要有問答題,我就讓學生按上述程序去形成答題模式,讓學生自己反復評價、修改和提煉這些模式的文字表述,再形成一些較為規范標準的答題模式提供自己記憶和使用。

對于一些在課本中沒有完整范例或完全沒有相應解釋語句的問題,我就引導學生如何從分從析題目所給的前提條件和現象入手,要得出什么結論,又如何從閱讀中找出所給的理論文字根據,再按照上述三段式思路整理出文字,然后在這些文字中抽取共有文字或語句形成答題模式,并利用此模式做反復的答題訓練,而把這一模式記下來。

經過有目的系統的訓練,學生問答題能力都獲得較大程度的提高,逐漸減少了不著邊際、文不對題的現象。

猜你喜歡
答題定義課本
以愛之名,定義成長
定義“風格”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教你正確用(十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