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待注射死刑改變國民心理等

2009-09-24 06:43
今參考 2009年8期
關鍵詞:散播刑罰仇恨

最近,在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的全國刑事審判座談會上,與會人員透露,今年內,北京執行死刑有望全部使用注射方式。設在北京第一看守所附近的“死刑注射執行室”,年內也有望全面使用。據介紹,目前執行死刑主要有槍決和注射兩種方式,由于注射執行死刑的軟、硬件要求較高,投資較大等原目,注射方式在全國還沒有普遍采用。

屈指算來,從1997年昆明市中院秘密實施的首例開始,注射死刑在中國已經緩慢前行12年了。這期間,云南、浙江、成都、太原等地都在實踐中開始了全面推行注射死刑。此次北京傳出這個消息,無疑再度為刑罰人性化提供了注腳,因而引發了輿論的普遍關注和一致好評。

在世界的刑罰歷史上,死刑執行方式從腰斬、車裂發展到絞刑、槍決乃至注射,其過程無疑體現出人類法治的文明與進步。但是,縱觀當今世界各國,采取注射死刑的卻寥寥無幾,那些法治先進國家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謹小慎微”,甚至視同如安樂死、墮胎、同性戀等問題一般,立法上不敢貿然推行,其原因除了注射本身并非“毫無痛苦”以及對物質技術條件的高要求外,一個重要的障礙就在于普通民眾的思想觀念。因為在常人的潛意識里,對于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采取如此“溫柔”的行刑方式,無異于是對其犯罪行為的“縱容”。所以在司法實踐中,死刑執行方式的改變往往就像死刑存廢一樣,歷來頗受爭議。

其實,自從立法確立注射死刑之日起,社會上就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認為死刑執行的作用在于懲罰和威懾,槍決無疑是最合適的選項,注射死刑則與民眾心中傳統的報應觀相去甚遠。在昆明中院公布注射死刑消息后,就收到群眾的信件:“對罪大惡極的死刑犯來說,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但這樣的死法,太便宜他了?!鄙踔敛簧偎痉ń绾头山缛耸恳舱J為,死刑威懾力是預防犯罪最有效的手段,有助于阻止其他有潛在犯罪意識的人實施犯罪,而注射死刑不僅難以起到預防犯罪的作用,且對受害人也不公平,還不足以平民憤,不利于宣泄人們心中的仇恨。這些質疑歸根結底都在于傳統刑罰報應觀根深蒂固。

早在200多年前,貝卡利亞就深刻指出,對死刑犯而言,生命被合法剝奪就預示著其已經為自己的所有犯罪行為付出了代價。所以,在不得已由國家“安排一個,公共的殺人犯”時,死刑的目的僅僅在于合法地結束犯罪人生命,而不在于以何種痛苦的方式去結束。無論生前的行為多么罪惡,在面臨國家安排的合法死亡時,用終結生命的殘忍度去實現刑罰的報應性功能,甚至講求對犯罪的震懾效應,都是不人道的。

揭秘“網絡仇恨”

互聯網是新詞頻出的地方,近日一個緣起網絡的概念引起眾人關注,它就是“網絡仇恨”。

“網絡仇恨”,說到底就是在網絡上傳播仇恨。聯合國新聞部最近專門就此召開研討會,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出,“一些最新的技術正被用于傳播最古老的恐懼”。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極端分子利用網絡散播仇恨,煽動犯罪。6月,華盛頓納粹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發生搶擊案,2人受傷、1人死亡,嫌犯曾在博客上鼓動反猶主義,指責該紀念館是“騙局”。此前,美國還發生了一名醫生被害案,這名醫生被一個反墮胎者網站列入網上打擊名單之中,名單上還有數百名醫生、法官以及女權主義者的姓名。根據今年5月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全球范圍內至少有1萬個散布仇恨和恐怖主義的網站。由此看來,在網絡上散播仇恨已不是個別現象。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媒介,具有匿名性、交互性和時空異步性等特點,其出現對人類社會本來具有突破時空限制、無限交流信息的積極意義。然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絡的特性,將其變成散播仇恨的陣地。

“網絡仇恨”傳播迅速,最易被侵襲的往往是那些世界觀尚未確立、思想還未成熟的青少年。由于涉世未深,這一群體對“思想病毒”的抵抗力最弱。提升網絡用戶特別是青少年用戶的鑒別能力,使他們能夠批判地吸收網絡上雜陳的信息,將有助于其抵抗“網絡仇恨”。

解決“網絡仇恨”問題,不是要讓人們仇恨網絡,而是要從傳者、訊息、媒介(渠道)、受眾和效果這五個傳播的要素入手,防范仇恨在互聯網世界里傳播。具體來說,就是要從源頭上找到仇恨的傳播者,從渠道上控制虛假信息的傳遞,當然最有效的還是在受眾中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提高其鑒別信息真假對錯的能力。

猜你喜歡
散播刑罰仇恨
Chapter 15 Avenger 第15章 復仇者
文本的愉悅與意義的散播
刑罰現代化本體初論:目的與路徑
歷史與仇恨
Fire and Ice
斷鹽也是一種刑罰
準噶爾盆地南緣無葉假木賊種子雨特征
別讓“仇恨袋”擋住你
慶元縣春毛豆散播高產栽培技術
愛是春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