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眼看“蝴蝶效應”

2009-09-24 06:43
今參考 2009年8期
關鍵詞:費正清蝴蝶效應壇子

費正清所著的《觀察中國》中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1821年,一名美國水手從船上丟下一只壇子,砸中了—個舢板上的女人,使她落水而死。為能在廣州繼續做生意,美國商人把這名水手交給了中國司法部門。按照中國法律,他很快就被絞死了。

費正清認為,這一事例導致治外法權制度的產生,這在1844年的第一個中美條約中得到充分闡述。

其實,這樣的結果,完全是中美兩國當時刑事法律制度和刑事法律理念上的差異所導致的,美國人認為在刑事訴訟中應該考慮個人的主觀意愿,而且主觀因素對于定罪量刑非常關鍵。殺人也得區分故意和非故意,但是“在中國古代卻遠非如此,沒有犯罪動機,并不能幫助犯人減輕罪責”。

也許我們不應該把大清帝國衰亡的過程簡單化為:丟了一只壇子,亡了一個帝國!不過,歷史演進的不規則性卻是毫無疑問的,在偶然和必然犬牙交錯之間,歷史軌跡往往會超出人們的預期。

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描述了古代某個國家奇特的衰亡過程:

大戰將至,前方派信使以快馬傳書報警,但是送信的士兵所騎的駿馬馬掌上缺了一顆釘子,結果在疾奔趕路的時候馬掌脫落,戰馬撲倒在地,送信的士兵從軍馬上摔下來,當即斃命,前線的消息沒有及時送到,一場關鍵的戰爭失敗了,這個國家也因此而大傷元氣并終致滅亡。

將帝國的衰亡歸因于“一顆釘子”,這樣的一種推理過程也許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但是,這種不可思議的聯想背后也透露出歷史的神秘和無情,揭示了貌似有規可循的歷史的無常。

其實,這種推理在現代科學的背景下是可以找到理論支撐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用計算機求解仿真地球大氣的方程式,為了更細致地考察結果,他把一個“中間解”取出,提高精度之后再送回,而當他喝了一杯咖啡回來再看結果時大吃一驚:本來很小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后來,洛倫茲在美國科學促進會的講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從此以后,“蝴蝶效應”就為世人所接受并熟悉。

我國的法治實踐中也必須注意“蝴蝶效應”,一個小小的民事糾紛也許會轉化成大規模的社會沖突,個別官員的墮落也可能導致整個社會對于政府信任感的喪失,權力機關忽視基本的程序而造成對公民權利的嚴重侵犯,這一切細微的環節都潛伏著巨大的危機。正因為如此,“蝴蝶效應”絕非危言聳聽,而應該讓我們引以為戒!

猜你喜歡
費正清蝴蝶效應壇子
老來得子隱私惶急:一夜輕狂引發蝴蝶效應
賣壇子
荷蘭 阿姆斯特丹 蝴蝶效應
芻議費正清的中國史研究
費正清中美關系史研究中的實用主義
費正清《中國的思想與制度》述評
盲人買壇子
壇子菜
有趣的“蝴蝶效應”
主動栽培學生的“費正清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