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貫徹《綱要》精神深化幼兒園美術教育改革的實踐

2009-09-29 03:41劉淑新
基礎教育參考 2009年7期
關鍵詞:小鴨綱要美的

劉淑新

一、分析當前美術教育背景發現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這標志著我國幼兒教育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隨著改革進程的深入,教師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傳統教育對幼兒發展的束縛??朔越處煘橹行牡?、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幼兒自主的空間是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

同時,進入21世紀后,面對紛繁的信息,競爭的壓力,成人對孩子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急功近利式的成才期望,人們對幼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幼兒園向幼兒傳授更多的知識,要求幼兒盡早成才,社會上的各類興趣班應運而生。在這兩股勢力的影響下,導致了當前幼兒美術教育也存在著兩極分化的現象。

一是隨著新《綱要》的頒布與實施,各地都掀起了幼兒教育的改革高潮,教師們對許多傳統的教育方法大膽地提出了質疑,但在質疑的同時,教師們慢慢地也感到很彷徨。教師們習慣了的教師示范幼兒模仿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合當今的教育理念,代之而來的是教師不敢教孩子美術技能技巧,生怕被冠以“灌輸法”的帽子,而一味地讓孩子自由去想象、創造,空洞地鼓勵幼兒“大膽去畫”,“畫得和別人不一樣”。結果確是孩子們的想法天馬行空,卻無法用手中的工具來表達,尤其是年齡小的更是如此,經常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只好可憐巴巴地望著老師,說:“老師我不會!”教育一度出現了教師放任自流,幼兒處于漫游式的自由狀態,畫法依賴原型符號的自然顯現,繪畫方式的發展處于自發狀態,繪畫能力沒有提升,繪畫水平原地打轉。

另一種則截然相反,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為了在各種比賽中拿到好成績,為了展示幼兒繪畫水平的高超,教師們想盡辦法在內容上做文章。雖然看似沒有示范,但在指導上卻出現以教師的想法代替了孩子的想法,以教師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忽視了幼兒整體素質(情感、智力、審美心理素質等)培養。作品反映的都是成人眼中的世界,缺少孩子的童真童趣,幼兒作品中的模式化傾向突出……

二、認真研讀《綱要》精神提高美術教育內涵的理解和認識

《綱要》中藝術領域的基本精神是向傳統灌輸式藝術教育的挑戰,基本思想和原則集中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強調藝術是向幼兒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毒V要》強調關注幼兒的活動過程,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避免出現只重結果而忽略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

第二,對藝術教育的概念進行了新的界定,結合藝術教育的特點和規律,更明確地闡述了藝術活動是幼兒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人意志,尊重個體差異,提供寬松的環境,給幼兒自己選擇表達內容和方式的自由,表達其所知、所見、所想、所感。

第三,強調藝術是一種精神創造活動,教師要避免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要更多地關注藝術活動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教師的作用更多地是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體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歡樂。

三、找準定位把握正確的教育方向理清教育改革思路

結合上述對當前美術教育現狀的思考和對新《綱要》藝術領域的解讀,我們制定了我園幼兒美術教育的基本指導思想。

1.教育目標突出多種感官的感受與體驗

基于對藝術特點的考慮和藝術自身的教育功能的理解,我們將我園的美術教育目標定位為:以美啟智,全面發展。即通過美術教育,豐富幼兒的感知,激活幼兒的思路,啟迪幼兒的智慧,陶冶幼兒的情操,達到以美啟智、以美儲善、以美育人的目的。

2.教育內容突出生活的感悟與體驗

幼兒的學習特點是對身邊熟悉的事物感興趣,熟悉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兒的藝術表現也是與其直接感知的環境有關的,使現實生活和內心體驗到符號化反映。因此,我們對繪畫的內容定位要貼近幼兒生活、有情節想象和形象想象的空間,有助于幼兒自由地表達。

3.教育手段突出多樣化的探究體驗

幼兒的繪畫創作活動是需要先感知后創造的,幼兒如果沒有前期對客觀事物的感知,不會豐富地自主表達。所以幼兒自主表現的前提是對客觀事物豐富的感知。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借助于多種感官的感知覺,通過與客觀事物的互動實現的。因此,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在教育方法上我們的定位是:注重與多領域的整合,在多種感官的參與下,使幼兒在感知體驗中主動建構學習經驗,認識身邊的事物,發現美的規律,從而達到創造性地表現。

4.教育評價個性化

《綱要》強調,激發幼兒喜歡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是幼兒藝術領域教育追求的價值。幼兒美術教育,不僅是美感教育,更是幼兒情感教育、創造性教育及個性教育的整合體。因此,我們對幼兒的評價更多地定位于幼兒的繪畫過程:關注幼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在創作中幼兒的情感是否得到宣泄,是否大膽自信;作品的內容是否是幼兒眼中的世界,是否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和創造;在評價中是否傾聽了幼兒的心聲。

四、幼兒美術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通過對美術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定位,我們提出“以《綱要》為依托,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培養幼兒健全人格為目的”的教育設想。實踐中我們摒棄了傳統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嘗試運用體驗式的教育方法,通過多種形式及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幼兒在感知、操作、體驗中大膽地自主表達、創造性地進行表現,從而達到全人的教育。經過探索實踐,我們總結出了一些方法與策略。

1.創設多元化的藝術審美環境,陶冶幼兒情操、激發幼兒參加美術活動的欲望

幼兒的藝術學習需要環境的熏陶,日常生活中我們注重為幼兒創設豐富的審美環境,使幼兒發現美的規律,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首先,從班內小環境入手,創設藝術欣賞角,為幼兒創設作品展示臺,增設涂鴉墻,提供多種操作材料和可供參考的工具書。其次,從園內大環境入手,為幼兒提供豐富可感知的環境,定期舉辦各種展覽,新春的燈展、春天的風箏展、六一前的民俗藝術展、師生作品展等。通過審美情感的體驗,引起幼兒情緒上的興奮,對美好事物產生敏銳感知,從而激發幼兒審美欣賞的興趣和進行藝術創作的動機。

同時,我們還增添美術教育設施,有效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幼兒建立作品欣賞庫。我們已建成“名畫賞析”、“民俗藝術”、“佳作欣賞”等圖庫,隨時供幼兒欣賞借鑒,從而為幼兒創造性表現提供保障。

2.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繪畫主題,在感受生活多樣美的同時,激發幼兒創造性地進行表現

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選擇生活中幼兒感興趣的各種美的事物,作為創作的內容,讓教育融入生活,讓教學體現生活。首先,我們以幼兒身邊的人、事、物為主要內容,通過身邊的人,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使幼兒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美;通過我身邊的物,如各式各樣的房子、漂亮的郵票,使幼兒體驗到物質世界的豐富多樣之美;通過我身邊的事,如快樂的藝術節、放風箏等,使幼兒在參與中感受過程之美。其次,我們選擇經典的大師作品作為幼兒的欣賞內容,使幼兒感受到大師作品的意境美及流動之美。同時,在主題名稱的確定上我們也注重為幼兒留有想象的空間,便于幼兒進行多角度思考。如“高興的媽媽”就不如“媽媽的心情”可選性強;“漂亮的福娃”就不如“福娃旅行記”有動態變化,容易引發幼兒的想象等。

3.融合其他領域的相關教育因素,采取整合的教育策略,使幼兒在感受體驗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

實踐中我們采取整合教育的方法,在創作前注重豐富感知體驗的積累,使幼兒在科學活動中觀察發現,在社會實踐中感知體驗,通過藝術作品的啟迪以及師幼間、同伴間的交流對話,拓展幼兒的創作思路,激發幼兒的創做靈感,以促進幼兒思維、技能與情感的平衡和諧發展。

(1)在科學活動中感知觀察,發現事物的規律

日常生活中,我們注重采取多種形式活動豐富幼兒的感知體驗,有目的地讓幼兒接觸和觀察生活中不同的事物,把握事物變化的特點與規律。

首先,引導幼兒從整體到局部進行觀察,層層推進,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

幼兒觀察具有粗略性和盲目性的特點,容易記住事物的整個輪廓,而忽視細節。在觀察時,幼兒往往會隨心所欲,對感興趣的東西觀察就比較仔細,對不感興趣的東西觀察就不細致。所以,根據幼兒的特點,在組織幼兒觀察時,我們首先帶領幼兒進行整體的觀察,與幼兒共同分析物體的基本特征,并運用“猜猜看”、“圖形對對碰”等形式將所觀察的物體轉換成幼兒易理解接受的圖形符號,該物體在幼兒頭腦中形成初步的表象之后,組織幼兒進行創作。進而,我們帶領幼兒進行創作后的分析比較,將真實物體與幼兒創作的作品進行比較觀察,引導幼兒發現其異同,爾后進行精細部分的觀察。如:在開展“雞”的主題時,先帶領幼兒觀察雞的基本特征,進而引導幼兒進行細致觀察,發現母雞與公雞的不同,大雞與小雞的不同,雞身上紋路的不同等,從而引導幼兒把握雞的主要特征,為幼兒創作奠定基礎。

其次,利用對比觀察的方法把握物體的變化規律,引導幼兒進行創造性的表現。

在幼兒對物體有了整體把握后,教師就要采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同類事物的不同特征,在相同中找不同,在不同之中找相同,引導幼兒發現事物的變化規律。如:在畫房子時,通過感知觀察大量的房子,使幼兒發現房子的變化主要在房頂、窗戶、房門、外形和顏色的變化,但無論怎樣變化房子的基本結構是不變的。幼兒發現這一變化規律后,就會創造出變化萬千、形態各異的物品來。

(2)在社會實踐中感受體驗,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折射,藝術如果脫離生活也就失去了活力,創作出的作品就會空洞,缺乏真情實感。所以,我們注意豐富幼兒的日常生活,給幼兒創設體驗操作的機會,在此基礎上組織幼兒創作。如小班幼兒在繪畫小鴨前,教師組織幼兒飼養小鴨,帶小鴨在草地上玩耍,帶小鴨一起出來散步等,在飼養小鴨的過程中,組織幼兒創作《快樂的小鴨》。幼兒由于有了生活經驗,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幼兒就會畫出內容豐富栩栩如生的作品來。創作中孩子們表現出了“小鴨喝水”、“小鴨睡覺”、“小鴨游戲”、“小鴨唱歌”等豐富的內容,一改過去那種千篇一律的現象。同時,我們還有效利用社區資源豐富幼兒的生活,春天踏青,放飛風箏,夏季賞花,秋季采摘,到熱鬧的農貿市場、大街上去參觀等,增加幼兒的體驗,為幼兒創作積累素材。

(3)在與大師的對話交流中獲得美的感受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開展欣賞活動,恰當地引入欣賞內容,對豐富幼兒的表象,引發幼兒想象創作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如在欣賞蒙德里安的《格子畫》時,讓幼兒感受色塊與色塊、線條與線條之間變化的美。在欣賞齊白石的水墨畫時,感受濃淡、干濕、速度與力度之美。欣賞后,孩子們也揮毫潑墨,將對美的感受,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大膽自信地表現在畫紙上。

(4)在藝術作品的暢游中放飛童心

一是結合名曲欣賞,進行想象創作。在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篩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名曲,組織幼兒欣賞的同時,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如在欣賞《春之鳴》時,教師引發幼兒討論,通過欣賞你聽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眼前出現了什么景象,你的感受是什么樣的,繼而引發幼兒以繪畫的形式把自己聽到的、想到的畫出來。使幼兒在感受美的同時,來表現美與創造美。

二是結合文學作品,拓寬幼兒思路。好的文學作品,不僅能豐富幼兒的感知,拓展幼兒的知識,也能讓幼兒在感受文學作品美的同時,引發幼兒產生無限遐想。所以,結合欣賞文學作品,開展繪畫創作活動,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我們結合散文詩《春雨的色彩》,組織幼兒欣賞詩歌,創編詩歌,繪畫“春天的色彩”活動。結合《神筆馬良》、《七色花》等文學作品,開展“假如我是神筆馬良”“假如我有一片神奇的七色花”繪畫創作活動等。孩子們在感受及表現的同時,想象力得到了極大發揮,全班30多名幼兒,沒有作品是雷同的。

五、研究取得的成果

課題研究改變了我園美術教育的現狀,提高了教育的實效性。教育的目的性、計劃性更強了,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更濃了。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通過課題研究,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行為,提升了教師的整體素質

(1)教師能更準確把握目標

通過研究和大量地解讀幼兒作品,及對幼兒過程中的分析,教師對幼兒年齡特點的把握更準確,從而制定目標也就更加具體到位,選擇內容時也就更有針對性,考慮的角度更多了。

(2)對幼兒美術能力的認知更加全面

原來教師對幼兒美術能力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技能能力的認知,畫的出來就是能力強,畫不出來就是能力弱,忽略了幼兒過程性的分析及對幼兒作品的解讀?,F在教師對幼兒美術能力的理解更全面了,不僅包括表現力,還包括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在美術活動中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等。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教師的關注點變了,由過去的僅關注結果,改為更多地關注過程,關注幼兒在過程中情緒是否愉悅,是否大膽自信,是否表達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關注了幼兒間的交流與對話。

(3)對幼兒主動學習能力更認同

在教師固有的意識里,認為幼兒的能力更多的是教師教出來的,而隨著研究的深入,教師會發現幼兒具有很強的主動學習能力,只要給幼兒創設豐富的可感知的環境,只要讓幼兒親歷探究過程,有充分的體驗,幼兒就能把大千世界中千變萬化的事物,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現出來。這表現在教學中教師更加大膽放手了,給幼兒提供的表現空間更大了。

2.通過美術教育研究,促進了幼兒整合發展

通過幾年的實踐,幼兒有了很大的轉變,突出表現在:通過美術教育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更濃了,做事更加專注了;在美術創作中更加大膽自信;對事物的觀察更仔細,作品表現的內容更豐富;活動中幼兒更加主動。更重要的是,幼兒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了美的感受和體驗,激發了幼兒主動學習的意識。幼兒在創作中感受著成功,在成功中獲得著自信,在自信中變得更加大膽而主動。

3.取得的成果

(1)編輯出版了幼兒園美術活動園本教材。

(2)建立幼兒美術教育的資源庫(課件、各種圖片、名畫賞析、畫種介紹)。

(3)積累了美術活動研究課教學光盤。

(4)召開了全區范圍內的現場會,并舉辦多次市區范圍內的交流活動。

六、對今后的思考

經過近5年的實踐,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幼兒美術教育在幼兒發展中的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鑒于研究初期我們的研究還很淺,僅僅表現在美術教育這一基本范疇。所以,下一步我們將拓寬研究內容,由單純的美術教育轉向深層次的生活和諧美育的研究。

作者系北京市昌平區機關幼兒園園長

(責任編輯 王永麗)

猜你喜歡
小鴨綱要美的
《〈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解讀近日出版
打破平衡
一圖讀懂這本《學習綱要》
小鴨
美的校 美的人
一步一個腳印 邁向網絡強國
這美的朋友 這美的如畫
小鴨捕魚
芻議綱要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炫美的花在這里悄然盛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