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和策略探討

2009-09-29 08:16
基礎教育參考 2009年9期
關鍵詞:專業發展研究者理念

尚 可

[摘要] “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也是策略?!敖處煶蔀檠芯空摺本哂锌赡苄?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學校發展相互促進,“教師成為研究者”具有多種實踐策略和模式。

[關鍵詞] 研究者;專業發展;理念;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51.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1128(2009)09-0051-05

當前,教師專業化發展已成為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的趨勢,同時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實踐面臨的一個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的課題。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中,教師的角色已由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轉為教育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合作者。從國際教師專業化探索過程來看,教師要想獲得持續發展,適應教育變革及其新要求,僅作一名“學習者”是很不夠的,更需要對自己的教育行動加以反思、研究、改進,即樹立“教師即研究者”的專業發展理念和發展策略。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教師成為研究者

現代教育改革強調對人的關注,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既要培養學生形成知識的能力,又要促進學生文化的融合及精神的建構。因此,現代教育提出了教師應當成為研究者的要求?,F代教師應當而且必須要成為教育活動研究的主體,他們的研究意識、主體意識與教師職業的研究性質密切關聯,“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同義語,已經成為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觀念。只有廣大教師自覺地投入到研究中,將教育變成真正充滿智慧和創造的事業,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專業化。教師成為研究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從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外條件兩方面來分析。

1.教師專業發展的外部條件

首先,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教學內容、技術、方法不斷變化,這就要求教師不斷進行自身知識結構的新陳代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升教學境界。由此,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觀念和濃厚的科研意識。因此,“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時代對教師的要求。

其次,從某種意義上講,課程改革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教師成為研究者”是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新要求。課程改革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不斷更新學科知識,調整智能結構,提高教學能力。三級課程的實施意味著原來屬于國家開發的權力部分地下放給學校和教師,從而使課程開發不再是學科專家和課程專家的專利,教師也成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這樣教師不再僅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被動的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研究者。

第三,教師的教學工作是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教師要在保持知識結構的開放性的同時,學習和提高自己“轉識成智”的能力,即用智慧去駕馭信息和知識的能力。要求教師不僅轉換知識觀,而且了解不同學科、不同場合、不同目的所使用的不同知識形態,采取不同的傳遞方式,指導和幫助學生能夠在這些知識面前進行判斷、選擇、取舍,并能夠進行不同知識的組合、轉換和建構,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學習著手解決問題。教師工作創造性的這一特點必然要求教師要研究所傳遞的知識及其構成,研究傳遞知識的方法與途徑,并創造性地創設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知識、方法、價值融為一體。

2.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部動因

教師既是教學的實踐者又是教學的研究者。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教師自身成長的必要條件。

第一,教師的知識是教師專業化的基礎。就教師的知識結構而言,從知識的功能角度將教師知識分為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這里更為重要的是實踐性知識。這類知識的獲得,因為其特有的個體性、情境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師通過自我實踐的反思和訓練才能得到和確認,靠他人的給予是不可能的。從這個角度看,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第二,從新教師到普通教師再到優秀教師或教育專家,大致需要經歷掌握學科知識、獲得教學技能、探索教育教學規律三個階段。知識通過職前和職后的學習獲得,技能的提高主要靠自我的悟性與經驗的積累。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不管其實際教齡有多長,其真正價值也只是經驗的重復。那么,本來應該是生動活潑、絢麗多彩的教學生活就會變得十分枯燥和單調,自己也慢慢成了一名忙忙碌碌的教書匠。要成為優秀教師或教育專家,需要有科學家那樣的探索精神,要帶著理性的目光,審視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審視從他人那里學習來的經驗,審視一切正在使用的方法與正在講授的知識。教師要自己設定活動目的,自己把握教學過程,并會根據整體的需要調整自己,會主動地、超前地意識到教育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會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會創造性地改進自己的工作,并在更高層次上拓寬自己的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形成自己的教學技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研究型、專家型教師。

第三,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教師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前提。教育信念是人們確證、認定、堅信并執著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配教育者教育行為的內驅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一旦上升為教師的教育信念,就會成為其生活、工作的內在動力和自覺愉快的追求。教師的教育信念不是教師頭腦里固有的,除了受理論指導和對經驗的總結外,還要通過對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的審視、反思和辯析,經過自己潛心的理論鉆研和探索,敢于堅持自己深思熟慮的教育觀念,并不懈地堅信、恪守、實踐,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信念。

第四,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教師實踐人生價值的需要。傳統的教師職業被賦予了過多的道德內涵,但這種道德并不是指向教師個人發展的,它更多強調教師的責任,強調教師職業的付出和貢獻,而對教師的自身發展卻較少給予關注。其實,教師作為一種專業化的職業,絕不能僅僅是謀生的手段,不能僅僅是為社會做貢獻,還應該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教師專業發展更應當促進教師人生價值的實現。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教師成為研究者

目前,教師的教學活動,稱其專業化有些勉為其難,教師少有研究意識和能力,嚴重缺乏專業自主是其根本原因。在英國學者斯滕豪斯的課程理論中,有一個堪稱微言大義的關鍵詞——解放?!敖夥诺谋举|即……專業自主?!倍ㄏ蚪夥诺挠行緩?就是教師成為研究者(Teachers as Reseachers)”。他認為教師是教室的負責人,而從實驗主義者的角度來看,教室正好是檢驗教育理論的理想實驗室。課程編制是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課程是某種假設,且是永遠有缺漏的假設,因而它必須進入教室接受教師的檢驗。此后埃利奧特提出教師要成為行動研究者,最后為了實現教師專業化,凱米斯向教師極力舉薦一種綜合性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即教師成為“解放性行動研究者”。解放性的行動研究提供了檢驗和改進教學實踐的方法,將教學實踐置于系統的理論知識和研究基礎之上,有助于發展受教育者的批判性自我反思意識,拓展教師的專業自主。

1.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可能性

應該承認,中學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確有一些困難。首先是缺乏必要的研究時間。中學教師用于課堂教學的時間較多,加上備課、批改作業,組織課外活動、管理學生等,教師的負擔繁重。其次,中學教師可能缺乏必要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與德國、日本等國相比,我國師范教育中課程設置明顯偏重“學科專業課程”,而“教育學類課程”幾乎不受重視,僅僅開設公共教育學、公共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學生基本沒有接受教學與教育研究方面的系統訓練。這些問題確實使部分中學教師從事教學研究會面臨一些困難。

中學教師從事教學研究雖然有自己的不足,但也有其獨特的優勢。教師的任務是以教學為中心,實際上,那種認為“研究將擠占教學時間”的觀點緣自一種錯誤的假設。其實,教師進行的研究是一種特定的教學研究,是對教師自己的教學進行思考和探究,這種研究的目的不是為教學增加額外的負擔,而是力圖使教學以更有效的方式展開,使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引導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換言之,就是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教師的教學實踐為研究提供具體的觀察情境,離開了這種具體觀察情境就失去了研究的條件。當教師從自己的研究中找到了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管理策略時,就有可能熟練解決種種“教學困惑”,減少無效的重復勞動,在不增加工作時間的前提下提高教學效率,這種“教研相長”的結果可以使教師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這種行動研究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有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2.教師成為研究者的策略

作為研究者的教師以自己的學科性質特點為基礎,研究自己的教學個性,形成自己獨特的實踐操作體系、教學思想或教育理論,以及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學風格和流派。教師如何成為研究者從而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無論學校和教師個體都應采取合適的途徑和策略,因為學校發展與教師的專業發展是統一的,學校的發展需要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學校發展的支撐,只有將學校發展與教師專業發展有機結合,才能建立學校和教師雙贏的發展機制。

(1)參與校本課程開發

校本課程開發是以學校為基礎的一種課程開發策略。就本質而言,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有三方面,即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的成長、學校特色的形成。這就是說,校本課程開發本身就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指向,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英國課程學家勞頓認為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有三個,即技術的變化、教學思想的變化、教學內容的變化。校本課程的內容大多來自現實生活,很多知識對教師也是陌生的。為了應對這種不斷擴大的學習內容,學生們期望教師跟蹤學科內容的變化,并且期望教師了解課程規劃,參與課程改善活動,并調整傳授方法。校本課程也是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實施方式和蘊含的教學思想,也和國家課程大有異趣,比較注重學生本位,著眼于學習方式的改變,因而也必然引起教學思想的變化。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意味著教學思想和內容的變化,其結果是引領教師研究意識的增強和能力的提高,從而引發教師專業發展。課程的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僅是變革教學內容和方法,而且也是變革人。課程開發過程實質上是一種變革過程,因為課程幫助教師在課堂上重建其知識觀及其與學生之間的教育關系。課程開發意味著對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協作闡述知識的方式進行不斷重組,同時對他們的教學進行再思考。這樣,課堂不僅僅是課程的實施場所,而且也是進行教育實驗的實驗室,教師也就自然地成為這個實驗的主持者和研究者。在校本課程開發中,教師不僅要研究學校、學生、自己,還要研究課程制度、課程理論、課程開發方法等,不僅要研究問題的解決,還要研究交流協調的方法等。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強調教師的行動研究,即要求教師思考和系統地評定在一個教室或學校中正在發生什么,從而采取行動去改進或改變某種情境或行為,并用一種不斷改進的觀點去督察和評估這種行為的結果。

(2)構建行動研究的校本培訓模式

教師的培訓活動雖多,但是教師感覺收效甚微,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過分注重理論學習而與實踐脫離造成的。教師應重視運用理論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反思,在“實踐—反思—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力,從實踐的經驗中感悟一些無法言說的只屬于自己的東西,這才真正有了收獲。行動研究是理論與實踐的中介,它用于校本培訓,就是要讓教師經過實踐把培訓的內容進行重建與內化,成為教師自己的東西,促使其教育行為“合理化”。行動研究的校本培訓,必須一切從教師的需要出發,應該為教師的問題解決提供一切條件與可能;應該讓教師主動參與,使其成為培訓的主體,為他們創設一種情感和認知相互促進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持續的專業發展給予支持和幫助。校本培訓的行動研究設計是“發現問題—確定課題—組織培訓—進行研究—做出評估”。在此過程中強調從實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

按照行動研究基本思路,結合學校實際,可以嘗試構建校本培訓的如下模式。

①案例教學式

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從師范生到職初教師再發展到有經驗教師及專家教師。職初教師的知識結構以原理知識為主,這是一種明確知識;有經驗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逐步積累案例知識;而專家教師除此之外還具有豐富的策略知識,也就是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原理于特殊案例的策略,其核心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案例知識和策略知識很大部分是教師的親身經驗,以默會知識居多。案例是教學問題解決的源泉,可以發展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品質,可以使教師獲得的知識真正內化和高度整合化,可以幫助教師理解教學中出現的兩難問題,掌握對教學進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可以大大縮小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

②自修—反思式

反思,一般是指行為主體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其情景的行為。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為依據的“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它賦予教師以研究者的角色定位,強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的考察,立足于對自己的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回顧、診斷、自我監控和自我調適,以達到對不良的行為、方法和策略的優化和改善,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對教學活動規律的認識與理解,從而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教育要求。該模式的一般程序是:提出計劃—自學研修—實踐體驗—專家指導—反思總結。

③現場診斷式(微格式)

教學現場觀摩診斷是專家、科研人員、培訓者與任課教師一起,有目的地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嚴謹的理性的觀察和面對面的分析討論,并提出改進的方法。教學現場觀察與診斷一般包括課前準備、現場觀察、課后分析、形成報告、反思討論五個步驟?,F場診斷應特別注重培訓者對受訓者的診斷“處方”,采用專家點評、個別交流、小組討論的方式,使教師專業得到持續發展。

④問題探究式

培訓者首先深入教師之中,對教師教學中的問題和困難進行收集、分類整理,然后逐一進行探究教學。探究教學的一般步驟是:提出問題—討論交流—專家點撥—反思總結。探究教學要引導教師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⑤專題講座式

學校根據教師專業發展中共性的需求,每年確定幾個重點專題,組織集中培訓,如信息網絡技術、教學課件制作、課題實驗結題、雙語教學等。專題集中培訓應注意分層教學。

⑥示范一模仿式

這種培訓方式主要適用于新教師和教學技能較差的教師。該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定向—演示示范—參與性練習—自主練習—遷移。這種方式主要用于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技能的培訓。培訓中,培訓者和學習者應該以互動的方式進行。

⑦情境體驗式

教師的學習培訓,如同學生的學習那樣,應該在一種樂學的環境中進行。教師校本培訓的情境體驗教學,就是要求在培訓中,創設一種情感和認識相互促進的教學環境,讓教師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有效地獲得知識并獲得情感體驗。該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創設問題情境—展示問題情境—情境體驗—總結轉化。

⑧研訓互動式

學校有計劃地進行教育科研立項和向上級申報立項,確定集體和教師個人承擔的教育教學科研課題,在課題的實驗中,緊緊抓住實驗中的問題和困難,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同時,在培訓教學中,培訓內容又以課題項目為骨干支撐,給學習者以極大的吸引力。這樣的培訓,既提高專業知識,又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⑨網絡信息交流式

學校開辦信息園地,定期發布教育教學改革信息供教師學習,信息可通過網絡收集。學校制定教師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要求指標,促使教師上網、看報、讀書、搜集整理信息、傳播信息,使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方法和眼光與時俱進。

學校應拓寬途徑來促進教師成為研究者,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事實上,教師具有自我發展和自我超越意識,培養教師的信息和專業精神,堅持教師自主、主動地專業發展最為重要。實踐著的研究者,研究著的實踐者是當代教師的新形象、新追求。

作者系浙江大學附中校長

(責任編輯王永麗)

猜你喜歡
專業發展研究者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課堂教學改革
遵循課程理念,探尋專業成長之路
餓死的毛毛蟲
研究者調查數據統計
用心處事
年輕瘦人糖尿病增多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
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探究
教育生態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專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論學習共同體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