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背后的故事

2009-09-30 06:18
今日科苑 2009年11期
關鍵詞:原子彈科研人員研制

王 宏

1964年1O月16日下午3時,新疆羅布泊地區強光閃耀,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成功的背后,也有一位溫州籍的科研人員的功勞。

多年過去,關于原子彈的機密逐步解除,沈惠泉近日回溫州探親,向記者講述了原子彈研發過程中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莫名其妙被轉學

今年68歲的沈惠泉身體單薄,臉龐清瘦,說話語速較慢,臉上總掛著微笑,外表顯得比實際年齡老。他說自己來溫州暫住,在親戚家里接受采訪不方便,堅持大熱天坐公交車出來接受采訪,是位善解人意的老人。

1937年,沈惠泉出生在市區木杓巷。1955年從溫州中學畢業后,考上了復旦大學物理系。上大三的那年,有一天,學校黨支部書記把沈惠泉叫到辦公室,了解他的出身、海外關系等家庭背景。讓他意外的是,書記告訴他,因為國家建設需要,他和另外一些同學將被選送到北京大學物理研究室學習,但具體學習什么專業,連學校的老師也不知道。聽到這個消息,沈惠泉沒來得及疑問,就興奮得想跳起來,北京大學是他當初考大學的愿望,再說是國家需要,沈惠泉馬上同意了學校的安排。

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北京大學校園內,學生政治運動也一浪接一浪。

沈惠泉興沖沖到北京大學報到后,學校老師說,他們要先去農村鍛煉,地點就在北京的門頭溝。門頭溝當時還是十分荒涼的農村,沈惠泉到了那里以后,在一戶農家里住了下來??赡菓艮r家沒有多余的床,他只好找來幾塊木板拼湊起一張“床”。

在門頭溝,沈惠泉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挖土、種地、種菜、挑水,什么農活都要干。很快,他的手上就磨出了一個個繭。

“但是更讓我們焦慮的是,學校沒有告訴我們要勞動多長時間,難道把我從復旦轉學過來就是為了種地嗎?”回憶起當初的這段生活,老沈坦言,當時因為年輕,難免對此有些顧慮。

第一堂是保密課

經過一個月的鍛煉,沈惠泉回到了學校?!霸瓉砟且粋€月的勞動,是鍛煉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被氐綄W校,沈惠泉才知道自己所學的專業是原子能研究。而這個專業全國只有北大和清華兩所大學才有設置,屬于尖端的科技領域。

他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保密課。要求學生對學習內容、課程設置以及學校的儀器設備情況,均不能對外界說。對于各個課程授課老師的相關情況也不能對外透露。同時,在與同學和家人通信時,也只能使用研究室對外的信箱號碼,所有的專業只能使用代號,不能對家人多說一句和專業有關的話。

“起初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對所學的東西到底是做什么用的,都弄不明白。而我們對原子能專業的了解也極少,不知道學了這個以后要去干什么?!?/p>

1959年7月底,沈惠泉提前結束學業,被分配到了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就是錢三強。他在何澤慧手下工作,從事核電材料研究。此時,領導還告訴沈惠泉,國家正考慮要建核電站,他從事的是核能應用方面的研究。

談戀愛都要證報

1960年底,沈惠泉進入了北京第九研究所工作。這里沒有掛單位的門牌,門口有軍人站崗,不允許人隨意進出。周圍居民覺得這幢4層的小樓非常神秘,卻不知道這里就是研究核武器的專門機構。

北京第九研究所當時是中國核武器研究所的代稱,是中國專為原子彈研制而設置的一個機構,為了保密,對外稱北京第九研究所。1960年8月23日,在核工業部系統工作的200多名蘇聯專家全部撤離回國,把重要的圖紙資料一并帶走。在嚴峻的形勢壓力下,我們國家決定依靠自己的科研人員自力更生研發原子彈。

直到這個時候,沈惠泉才知道自己的工作內容:那就是研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在研究所里,沈惠泉在王淦昌、朱光亞、鄧稼先等科學家的領導下,從事原子彈核性能研究?!按蠹颐鞔_了任務后,都是以‘自力更生,發奮圖強來要求自己的。因為蘇聯專家單方面的毀約,留下了很多技術空白。雖然蘇聯專家撤走了,我們自己也一樣能干出成績來,大家工作時都鉚足了勁?!鄙蚧廴f,“因為核材料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保證安全,大家在工作時非常小心謹慎。當時的工作時間也相當長,一般從早上8點一直到晚上12點,幾乎沒有節假日,即使有,大家也會主動要求加班?!?/p>

1964年春,沈惠泉被派到了青海的科研基地?;卦谇嗪4蟛菰?,離縣城十幾公里。那里空氣稀薄,每走上幾步就會感到呼吸困難,頭暈目眩,氣喘吁吁。一段時間后,沈惠泉才適應了那里的環境。

基地對保密要求很高??蒲腥藛T下班后,都要仔細整理自己的資料,裝進基地發的專用文件包中,送到基地保密室保管。第二天上班前,再從保密室領取資料??蒲腥藛T連談戀愛都要向單位報告,單位要對其對象進行審查,確定沒有問題后,才批準他們交往。單位里有的同事談對象因為審查不過關,最后只能選擇分手。

成功爆炸還得緊張

基地里的科研人員在研制原子彈的同時,還在科研樓、宿舍附近挖一條條1米多深、2米多寬的壕溝。原子彈是在離基地幾千公里外的新疆羅布泊地區爆炸,他們挖壕溝干什么?

“在第一原子彈爆炸前的兩三個月,我們接到一個通知,要我們每天在工作之余挖壕溝?!鄙蚧萑忉?,“上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對我國研制原子彈很不利。因為這個基地是蘇聯專家選的,規劃圖也是他們做的,蘇聯方面很清楚這個基地的情況。有關方面當時考慮,在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時候,蘇聯很可能用導彈對基地進行襲擊?!?/p>

“1964年10月16日,正當全國人民歡呼雀躍慶祝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時候,我們高興之余又顯得特別緊張。當時,科研基地的人都呆在房間里,如果一聽到警報聲,我們就要趕緊躲進挖好的壕溝中?!鄙蚧廴榻B說。過了一段時間,基地平安無事了,大家才放下心來。為了安全起見,國家決定搬遷基地。如今,這個基地己被撤銷。當地政府在科研基地的原址上建起了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展館,向世人展示中國核武器研制的輝煌歷史。

原子彈成功爆炸之后,沈惠泉又參與了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及其他科研工作。1998年,他從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退休后定居杭州。說起這段經歷,沈惠泉顯得非常自豪和驕傲。

猜你喜歡
原子彈科研人員研制
科技部等五部門聯合發文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
科研人員破譯黑豬肉特征風味物質
治療艾滋病,中國科研人員有了新發現
廣東公安科研人員風采
徒手“撕開”原子彈
一種輕型手搖絞磨的研制及應用
接地線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證高速電寫入機的研制
137Cs穩譜源的研制
納粹德國原子彈計劃的失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