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生命構筑世界

2009-09-30 06:18
今日科苑 2009年11期
關鍵詞:蔣先生畫畫油畫

黃 雷

譚曉波,一個視繪畫為生命,特立獨行孤獨的男人。他堅守在自己的油畫世界里,用灰色和黑色取代濃妝艷抹的絢麗,在畫布上大象無形,精心勾繪心中的那份執著與追求。

苦澀與憂郁是譚曉波畫板上的主色調。在他眼里,故鄉是自己藝術生命的源泉,在他那略顯灰暗的油畫中,有一種濃郁的巴楚文化氣息,樸素、神秘、蒼涼、憂郁。這些元素在油畫中交替閃現,獨特且不失其形,給人一種心靈的震撼與激蕩??梢哉f,譚曉波是一個來自大山里的跋涉者,他一直行走在路上,他把沿途所看所感幻化進自己的油畫中,用生命構筑起一個屬于自己的油畫世界。

從涂鴉到畫連環畫幼耳萌發出畫家夢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遠安縣,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嫘祖文化、道教文化、楚文化和獨特的民俗文化在這里交織匯融,構成了遠安古城特有的文化。浩蕩兩百多里的沮河蜿蜒流淌,給這座擁有近兩千年歷史的老城,增添了幾分靈秀。譚曉波就出生在這里。

當時,譚曉波的家離縣里的文化館很近。在他的記憶里,文化館總有幾個先生在無遮無擋的院子里畫畫。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先生們都是從大地方來的畫家,因為出了問題才被發落到這個偏遠的小縣城。年幼的譚曉波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他們。先是站在一旁看他們畫畫,再后來就偷偷去撿先生剩掉的顏料,然后學著大人在紙上涂鴉。那時,先生們畫得很認真,先在畫樣上畫上很多小格子,按比例在大畫布上彈線,畫素描稿,鋪色彩底子,慢慢深入,十來天才畫完一幅畫。對譚曉波來說這是最早的關于美術的啟蒙。

從涂鴉到開始畫人物,幼年的譚曉波漸漸迷上了畫畫,有一年的清明節,譚曉波所在的學校組織學生給烈士掃墓,一位少年英雄的事跡讓譚曉波記憶深刻,在老師的提議和鼓勵下,譚曉波開始畫起了連環畫。白天要上課,他就晚上點著煤油燈,照著其他連環畫里的人物一筆一筆地畫。就這樣一直畫了幾個月,終于畫完了第一本屬于自己的連環畫《少年英雄吳永德》。第二天,譚曉波欣喜地拿給學校的老師和同學看,心中涌起了小小的成就感。從那時起,譚曉波的心中便有了一個想法:成為一名畫家,去畫自己喜歡的東西。

拜師學畫踏上繪畫藝術之路

學畫畫、當畫家,沒有老師的指導與點撥,很多有藝術天賦的孩子會在其成長過程中被埋沒。在老家遠安縣城,一個叫蔣光文的農民影響了譚曉波的一生。這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美術愛好者,譚曉波稱他為博學多識,知人善教的好老師。

那時,蔣光文教畫不要錢,晚上時,譚曉波走一段土路,再沿池塘走上一段路就能到蔣先生的家。至今,譚曉波還忘不了學畫時的情景:池塘邊蔣先生困在逼仄的小屋里作畫,帶玻璃罩子的煤油燈下反射著蔣先生青黃的腦門。那一段時間里,譚曉波總是聽他神采飛揚地講著列賓、蘇里柯夫、羅丹、米勒的故事,講他們的構圖、色彩、筆觸……以及那些著名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近衛軍臨刑的早晨》

臨摹列寧的線描頭像讓譚曉波記憶深刻。那寬闊的額,堅毅的下巴,要求用筆必須道勁有力。蔣先生只讓譚曉波重復地畫這張,在耐心地畫了幾百張之后,譚曉波終于忍耐不住,抱怨地問:“為什么總是重復畫一張畫,能不能換一張別的?”蔣先生看出了譚曉波的困惑,于是,坐下來給他講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達芬奇學畫時不厭其煩地畫雞蛋,最終畫出的雞蛋形態各異、富于變化,達芬奇從中悟出很多道理,成為世界著名的大畫家。聽完這個故事,譚曉波明白了先生的用心,看著那張列寧頭像畫用力地點了點頭。

1980年,譚曉波來到宜昌,遇到了生命中的又一貴人——畫家鄭萬錟先生。當時,鄭萬錟先生在宜昌群眾藝術館工作,帶了許多學畫畫的學生,但是在自己的學生中,他最看重的是譚曉波,總覺得這個學生不一般,在畫畫上能弄出點明堂。因此,對譚曉波也是格外的嚴厲,甚至都動了手。

有一次,鄭萬錟先生帶著譚曉波去張家界寫生,在一片蓊郁的河邊,鄭萬錟先生支起畫板開始寫生,譚曉波把畫架支在他后面跟著畫。天氣炎熱,蚊子和一些小飛蟲不時在他們身邊飛過。譚曉波感覺身上癢癢地難受,于是匆匆畫了幾筆,便要收架回去。鄭萬錟先生看了看譚曉波畫的畫,竟然把最精彩的地方漏掉沒畫,看著譚曉波不愿意重畫堅持回去休息,頓時氣上心頭,一腳把譚曉波的畫架踢倒在地。晚上譚曉波邊修補被踢壞的畫架,一邊委屈地抹眼淚。

中央工藝美院進修圓夢路上的里程碑

時間跳轉到1987年。這一年,譚曉波經省里保送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這也是譚曉波藝術人生中重要的一段經歷。匯集當時國內著名工藝美術設計家、教育家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為譚曉波能夠去圓他的美夢,敞開了一扇大門。

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各種藝術思潮紛紛涌入中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則成為美術界各種思潮的匯集地,偏重于工藝美術理論研究和介紹研究國外先進設計思想。在開學的一堂課上,著名教授辛華泉先生告訴他們:“在地方上你們都很優秀,地方上也有一流的老師,為什么還要把你們送到北京?就是要給你們換觀念、換理論!”

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隨著學習的深入,譚曉波心中充滿了好奇與求知的渴望:為什么中國的陶瓷在歐美國家沒人買,而日本仿造的卻大受歡迎?為什么二戰中英國的飛機因為設計落后頻頻被擊落?為什么外國書上寫的平面、立體、色彩的構成,畫出來的東西效果這么好?

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在譚曉波身上漸漸起了作用,他明白了藝術創作不僅需要技術手法,更重要的是畫家的修養以及創作理念,只有不斷地探索藝術的真諦和內涵,畫家才不至于陷入迷茫與困惑,失去個人的性情風格。離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以后,譚曉波帶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對藝術執著精神,開始尋找屬于自己的藝術理想。

丹青潤出凌云志藝術之路跋涉人

在譚曉波心中,老家遠安縣城還是童年時的那座城,清一色的青石板鋪道,木磚結構的店鋪林立,一片一片有天井的四合院。城里人口稀少,窗外就是老城根,殘墻斷塬?;氖彽某菈ι系教幨禽螺碌囊安?,外面大片荒蕪的農田藏臥其間。遠安老城彌漫著一種憂郁、蒼涼的意境,這一切都深深地定格在了譚曉波的心底,同時也賦予了他難以名狀的憂郁氣質,以至于他總喜歡用憂郁、蒼涼的色調去畫一些作品,然而這些作品在大多數人眼里顯得灰暗難看。

在漫長的藝術之路上,譚曉波在靜靜地思考、探尋自己油畫作品的突圍之路。他曾嘗試畫一些“紅光亮”的作品,盡量避免用灰色和黑色。但是,對于這些作品,譚曉波不滿意。他覺得“紅光亮”無法表達自己的內心的精神世界,而灰和黑所渲染的那些與憂郁、蒼涼有關的才是自己想要表達的,作品沒有了精神等于失去了生命,沒有任何的藝術價值。

而譚曉波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呢?其實,每個人的眼睛都在用自己的審美情趣,對過眼的污漬作出合理的詮釋,藝術家們根據藝術的脈絡去發現美、梳理美,讓思想長出翅膀遨游在自由的王國里,這才是真正的美。譚曉波想要的就是用畫筆描繪巴楚文化的憂郁和蒼涼,用灰和黑的色調把那些精神融進油畫中,讓精神通過這些稍顯灰暗的畫面去震撼看畫人的心靈。

路漫漫其修遠,藝術的創作永無止境,譚曉波在不停地求索著,在為用精神構筑的油畫世界里,他艱辛的跋涉著。

猜你喜歡
蔣先生畫畫油畫
一張油畫
在“蔣維崧先生塑像落成式暨紀念蔣維崧先生誕辰九十六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緬懷蔣維崧先生
油畫《塬下》
油畫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歲月長又長》(油畫)
離婚又復婚,財產怎么分
我愛畫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