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成長問題研究

2009-09-30 06:18
商業經濟研究 2009年23期
關鍵詞:成長性

徐 紅

中圖分類號:F276.2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本文結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特點,從組織成長理論的研究視角,分析了我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未來的成長方向,對我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成長問題進行了理論剖析,并提出了促進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成長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 成長性 規?;洜I 股份制改造

我國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為了適應市場競爭,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提高小農戶和大市場的對接程度和新技術應用水平,解決一家一戶難以解決的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生產資料購買,農產品加工、儲藏、銷售等問題而組成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現實狀況,與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及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客觀需要之間不相適應,其滯后性已經嚴重制約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農業市場體系的建立。我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成長與發展是當前乃至以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需要關注的問題。

有關合作經濟組織成長的文獻回顧

(一)企業成長模式的研究

企業成長模式是基于企業結構(經營結構、組織結構、空間結構、技術結構)發展變化的企業成長方向及方式。綜合國內外企業成長理論,在實踐中形成了具有典型意義的或理想的企業成長模式分類,主要包括基于經營結構發展的成長模式、基于組織結構發展的成長模式、基于空間結構發展的成長模式及基于技術結構發展的成長模式。

貝茨、帕金森和薩繆爾森分析了基于企業經營結構發展的企業成長原因,并揭示了三種具體的成長模式分類,即以某一產品產量為特征的規模型成長、以在新的產業從事新的業務為特征的多角化成長,以及購買上游或下游企業擴展生產鏈為特征的縱向成長。

基于組織結構發展的成長模式主要是由于企業市場份額增長、雇員人數增加等原因引起的,分為以企業分散和裂解為特征的分散化成長模式和集團化成長模式。企業分散化是指企業的分散和裂解,即企業不是變得越來越大,而是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分化為若干小企業。企業集團是企業與企業之間一種長期穩定的契約關系。企業集團從其聯合方式上看又分三種:基于縱向成長的企業集團;基于橫向聯合形成的企業集團和基于多角化成長的企業集團。

基于空間結構發展的成長模式是因為企業成長涉及地域變動以及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的流動,從而形成區域性企業和國際型企業。

企業成長模式的形成往往基于特定的社會經濟因素,同樣,特定企業對成長模式的選擇也因具體影響因素而異,這些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包括企業規模、企業所在產業的特征、企業競爭力和增長率等。但是企業成長理論的研究范圍多是營利性組織,對于合作經濟組織這樣的非營利組織的成長模式很少涉及。

(二)合作經濟組織成長模式的研究

國內外對合作經濟組織的研究多集中在合作經濟組織產生的背景、合作經濟組織的內部治理結構、合作經濟組織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模式及影響因素,以及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合作經濟組織的制度變遷。而基于企業成長理論的視角,運用企業成長的相關理論來系統動態的分析評價我國合作經濟組織的成長模式(即成長方向與路徑)的研究尚屬少見。

與此相關的研究只有少數學者涉及,阿爾弗雷德?哈內爾論證了合作社規?;涂v向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應瑞瑤進一步指出合作社成長就是合作社的成長是指合作社依靠現有的資源和能力,通過整合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用自身的業務活動來增加社員的收人,從而開發新的資源和能力的過程。并且把合作社成長劃分為三個階段:起步階段、規模型成長階段和縱向階段。傅晨系統介紹了“新一代合作社”并認為,“新一代合作社”在宗旨和制度安排上不同于傳統合作社的這些特點,反映了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趨勢和客觀經濟規律,因而可以認為是合作社制度發展和變化的一個基本趨勢。黃祖輝指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結構的變革態勢為:合作聯合會的作用正在減弱;持續的合并浪潮;收購其它企業;愈來愈重視縱向一體化及新的企業模式。

綜合國內外有關合作經濟及合作經濟組織的研究成果,系統研究合作經濟組織的成長性特別是專門研究我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成長方向及其路徑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緊迫的現實意義。而本文擬從一個新的視角—組織成長性方面對此問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有助于推動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成長。

新時期我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成長方向

(一)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多層次性,各地應該因地制宜的發展各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從組織功能角度看,應該圍繞當地已形成主導產業建立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比如:農產品銷售型;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型;加工型;技術服務型;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型。從組織方式角度看,既可以是由農民自己組織興辦;也可以依托政府有關經濟技術部門,如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及供銷合作社組織引導農民興辦或者聯合興辦;也可以由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組織引導農民興辦。根據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創辦者或控制者的身份來看,可以有能人牽頭型、龍頭企業帶動型、農服部門興辦型、政府發起型等多種類型。

從組織的性質及培育途徑的角度來看,由政府及有關涉農的技術經濟部門選派少量骨干,與農民一起共同組織“農業服務協會”;根據農業生產發展及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的需要,組織農民建立比較規范的專業合作社;以一種農產品為紐帶,成立股份合作制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民聯合起來辦專業合作社,再由若干合作社聯合起來辦龍頭加工企業,形成“農戶+合作社+公司”的格局。

(二)向規?;较虬l展

目前,我國農業的市場環境已經改變,競爭的國際化特別是農業競爭的國際化使我國的農業面臨嚴峻的考驗。因此,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如何提高農業經營的規?;潭?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增強我國農業的競爭力將顯得尤為迫切。因此,發展和創新我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意義重大。合作經濟組織規?;侵高\用現代企業理論與企業制度,對合作經濟組織進行公司(企業制)改造,通過合作經濟組織單體規模的壯大或組織與組織間的兼并聯合,提高合作經濟組織的規?;潭?產生規模經濟效益,提高合作經濟組織的綜合競爭力。

合作經濟組織規?;鳛楹献鹘洕囊环N發展趨勢,其經濟效益的提高對于提高合作經濟組織的市場競爭力,提高合作經濟組織的經濟效益,維護組織成員的生產經營利益,保護和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建立與完善我國城鄉社會保障體制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向股份制方向發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逐步向股份合作制轉變。對合作經濟組織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后,合作經濟組織必須按照股份合作制的要求,建立符合市場競爭的企業機制,形成相應的產權制度、融資機制、分配機制、技術進步機制等,建立包括職工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在內的體現高效、民主的內部治理結構,制定一套適合合作經濟組織實際情況的生產責任制度和管理制度,實行依法治理的體制。由于股份合作制以股份的形式明晰產權,并通過股權的設置和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解決政企不分的弊端,使合作經濟組織真正成為為組織成員服務的市場主體,走上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道路。

合作經濟組織股份合作制改革以后,由于組織成員以入股的形式出資購買組織原有的資產,因而他們在享有勞動分紅和資本分紅的同時,也承擔著相應的風險和義務,這有利于提高組織全體股東的工作積極性。另外,股份合作制還能夠極大地增強合作經濟組織經營者的責任心,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促進我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成長的對策

(一)鼓勵發展多種類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

在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成長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形式多樣、循序漸進的原則,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的創建和發展不能采用統一的模式,要因地、因時制宜,尊重農民創造,堅持多種形式發展。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可以采取相應的形式,不貪先進,不冒進,只要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能夠解決農民的實際困難,改善農民的績效,就允許其自由發展。在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制度健全方面也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合作組織和農戶之間的連接方式是緊密還是松散,利益分配是否健全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要給合作經濟組織一個成長的空間,允許其有一個成長的過渡階段,在成長中逐步引導其走向規范和成熟。

(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優化與重組

企業重組(Restructuring)是指企業為提高自身運行的效率和競爭能力而對企業間或單個企業內部各種要素進行整合和分析的大規模、一次性優化組合的過程。這一過程既包括企業間的重新組合和分析,如兼并和收購(M&A),也包括對企業內部資源的重新組合,如企業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規?;l展同樣需要對現有的合作經濟組織進行優化重組,擴大單個合作經濟組織的規模。把分屬于不同小范圍內的合作經濟組織集合起來,從一個較大區域角度進行優化重組,對于相同或相似類型的合作經濟組織應積極進行聯合和兼并,以實現組織之間的資源共享,節約經營成本,提高運行效率,獲得規模經濟效益。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規?;l展的一個重要模式就是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擴大各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規模,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形成大規模的綜合合作經濟組織,通過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推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整體規?;陌l展,獲得更好的規模經濟效益。

(三)促進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股份制改造

對于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來說,在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過程中,合作經濟組織的資產是改造的重點。對合作經濟組織資產的處置可采取多種方式:一是將合作經濟組織的資產無償量化給個人;二是將合作經濟組織的集體資產出售給個人;三是將合作經濟組織的集體資產設置為集體股。在轉為個人產權時,又可采取無償量化和出售兩種方式。在合作經濟組織集體資產的量化問題上,集體財產的投資和所有權主體與組織成員是一致的,即合作經濟組織的成員就是組織財產的投資者和所有者。

在合作經濟組織股份合作制改革中,把一部分財產由共同共有轉化為按份共有,無償量化給個人,既沒有違背集體經濟的性質,又有利于實現部分財產所有權的明晰化和人格化,充分調動組織成員增量擴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合作經濟組織在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可根據自身的情況,設置一定比例的集體股,特別是在合作經濟組織集體財產所占的比重較大,組織成員無力對其進行置換的情況下,應該設置一定比例的集體股。但從長期來看,合作經濟組織集體股應逐漸減少甚至可以取消,從而將合作經濟組織集體財產分割量化(包括無償量化和出售)到組織成員個人身上,使組織成員完全擁有終極所有權。

(四)構建多元化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

隨著農業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換及農業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農業與產前及產后部門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農民迫切要求分享二、三產業使初級產品增值所帶來的利潤。這就要求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必須適應農業產業化的要求,實現自身的縱向和橫向一體化,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從而可以通過組織體系內部交換替代市場交換,大幅度降低交易費用,體現規模經濟。

構建我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的總體思路是:由各種不同形式的合作社有機組成的多樣性、多功能、多層次、跨地域,全方位開放型的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在功能上,有提供多種行業服務功能的綜合協會,也有提供單一行業服務功能的專業合作社;在層次上,有以專業合作社作為最基本單元的獨立的基層合作社,也有按縱向聯系建立在各基層合作社基礎上的各級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還有在橫向上各地的專業合作社按合作原則成立的區域性綜合協會;在地域上,有地區合作社、全國合作社,也有跨國性合作社。這樣區域協會和專業聯社交相呼應,初步構建出縱橫交織、上下貫通的合作經濟體制的雛形;在組織結構上,社員參加各種綜合協會或專業合作社,各種綜合協會或專業合作社聯合組成地區性的綜合協會或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地區性的綜合合作協會或專業合作社聯社組成全國性的綜合合作協會或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在組織體制上,以基層專業合作社為基礎,專業性和綜合性相交融,行業性和區域性協調并存,形成多形式、多樣化共同發展的新體制。

(五)政府在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成長中的作用

政府在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成長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我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外部環境的優化。支持建立一個自立的、強大的合作社工作部門,作為同政府對話的渠道;在合作社與政府之間經常進行對話;根據合作社原則,制定和執行進步的合作社法,并采取步驟,防止合作社官方化;幫助合作社發展和建立各項互助合作基金,培養專業化管理人才;宣傳合作社價值和精神,鼓勵在合作社內部培養有奉獻精神的合作社領導人物,支持合作社的教育和培訓;結束退職官員占據應選舉產生的合作社職位的現象;在學校、學院和大學等的一般教育課程中,應加入合作社內容等。大力開展有關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再造知識的宣傳教育,對廣大農民開展合作教育,增強農民的合作意識。

參考文獻:

1.尹以省.適度多角化—企業成長與業務重組[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

2.許曉明,翟雙龍.企業成長模式的比較與選擇[J].商業時代,2006(4)

3.[德]阿爾弗雷德?哈內爾.合作社的縱向一體化[J].中國供銷合作經濟,2001(8)

猜你喜歡
成長性
2018上海成長性企業50強
知識資本與中小企業成長性相關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