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湖橋上的人來人往

2009-10-09 09:56王維博
中國新聞周刊 2009年36期
關鍵詞:姚家羅湖寶安

王維博

一頭連著中國內地,一頭連著香港。30米的木板橋刻下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也見證了60年國門開放的曲折歷程

這是2009年9月16日的羅湖口岸。寬敞整潔的通關大廳里,聽不到嘈雜的人流聲,也看不到等候過關的長隊,短短5秒鐘,人們通過簡單的刷卡、按指模、核對面部信息,就可以自助通關,去到那頭的香港。

60年前的10月14日,新中國成立后的第13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部隊打到羅湖橋頭,到此止步。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羅湖口岸為國家對外開放口岸,從此,羅湖口岸成為連接“外部世界”的“國門”。那時候,羅湖橋的橋面由粗木鋪成,橋的兩端分別由中英兩方的軍、警把守。海關只是一座破舊的小木屋。

此后的20多年,偌大的中國,除了北部與蘇聯接壤的關口外,只有與香港相連的羅湖橋,維系著共和國與“外部世界”的聯系。

“耕作口”

1950年,正值學術黃金時期的數學家華羅庚從美國渡洋來到香港,在通過羅湖口岸前夕,寫了一封《告留美同學的公開信》:“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建立我們的工作基礎,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p>

新中國成立的頭兩年,常有愛國人士通過羅湖橋回到國內,錢學森、李四光、錢三強、鄧稼先、郭永懷等科學家都取道于此。那時,羅湖口岸并沒有明顯的邊境線,更沒有鐵絲網,附近的村民每天可以通過羅湖橋走到河對岸的農田進行耕作,甚至孩子都可以在香港上學。

1951年,中國開始封鎖邊境,深圳河兩岸圍上了高高的鐵絲網。這一年,20歲的朱自然從上海海關學校畢業,被分配到羅湖口岸工作。

雖然邊境被封鎖,但隔斷不了深圳河兩岸的來往,當時寶安還有4000多畝耕地在香港新界。土改的時候這4000畝土地分給寶安的農民。1951年,寶安經濟生活困難,靠近香港的寶安百姓要求去種那4000畝地。后寶安縣委向省里申請,同意寶安農民過境耕作,并設了7個“耕作口”,農民們憑耕作證早出晚歸。

當時,對過界生產的農民,港英當局也沒有加以限制,農民在耕作之余,還可順便到香港游玩,買些東西回來補充生活。

“進出關檢查起初也很簡單,由于沒有正式的辦公樓,值班人員長期在車站鐵路邊擺一個木桌,旅客經過一個個打開包檢查?!敝熳匀粚Α吨袊侣勚芸氛f。

1952年7月,31歲的張愛玲在烈日下走過了羅湖橋。在她身后,上海公寓里的流言與傳奇,被鋪天蓋地的標語口號湮沒,而她的身影在異國他鄉漸行漸遠。

從1957年起,通過羅湖橋過境耕作的村民發現了兩岸的差距。河的對岸,香港的村民每年能賺13000多元。于是,白天在香港耕作的村民晚上不再返回河的這一邊,有的甚至扶老攜幼,全家都住在香港。

今年78歲的姚伯就是通過“耕作口”去的香港,他從羅芳村的生產隊社員變成香港的最底層的工人,只花了一個晚上時間。

當時聽到哪個熟人逃港了,他們會開玩笑地說,“他到香港喝咖啡去了?!币Σf,從羅芳村到香港,可以走文錦渡,也可以走羅湖橋附近的“耕作口”。白天過去在資本主義地盤上干活,晚上回這邊來過社會主義生活。那邊的東西不許帶過來,就在鐵絲網那邊吃飽了再回來。有時牽著牛過去干活,姚伯就經常就在牛耳朵里塞兩個雞蛋,過去賣點錢。

1957年的一天下午,他從羅湖橋附近的耕作口出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當時最近最安全的路線是從現在的羅湖海關后的深圳河過去,但需要有熟人帶,沒有關系很難。其次是皇崗口岸,但有軍犬把守。再次是梧桐山,路途遠比較危險。最后就是泅水了。姚伯說,他有耕作證,就從羅湖橋附近的耕作口出去了。

去香港的人多了,在那邊就成了一個個村子。原來一個村的還聚集在一起,羅芳村的人過去的還叫羅芳村,漁民村過去的也叫漁民村。

據寶安縣志記載,從1951年深港封鎖邊境開始,1957年、1962年、1978年、1979年,深圳相繼發生過四次大規模的外逃事件,其中以1979年為最。據官方資料記載,從1951年開始,寶安縣青壯年流失人數為119274人,逃港成功的為60157人。

土政策

“逃港”不斷發生,終于令邊境封鎖的政策開始松動。

1961年開始,寶安縣開始放寬邊境管理,與香港發展小額貿易,提高農民收入,遏制逃港潮。農民一個月可以去香港5次,每次可以帶回5塊錢的東西,一次可以帶5斤重的物品回來。

1961年至1963年,從香港過境來的旅客明顯增多,“大部分都是帶著糧食來救命的”。時任羅湖海關檢查員的朱自然說,自然災害那幾年,很多香港居民便帶著成袋的面包、大米回來接濟親戚。

那幾年,寶安人到香港不需要縣公安局同意了,只需寫個簡單申請,蓋大隊公章即可自由到香港耕地,同時在完成國家任務后,多數群眾都可以名正言順地拿自己生產的產品到香港去賣,從香港換取生活必需品,改善生活。以前被視為走私的物資都可以公開出口了。

到1963年初,廣東省委全面開展打擊“投機倒把”運動,羅湖橋上的這些土政策基本被叫停了。等到再次提出改革開放,那已經是1979年的事情了。

2008年,深圳市史志辦公室研究人員詹延欽通過翻閱大量原始檔案,并采訪原寶安縣委的老領導,披露了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爱斈甑拈_放與今天明顯不同,那是基層政權為解決群眾溫飽而進行的大膽創新?!闭惭託J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一車兩面”

1968年,初中畢業的陳煥參軍后被調入羅湖口岸負責拍照,特殊的崗位讓他見到許多不為人知的逃港命運。

建國后,每天都有列車經過羅湖橋往香港運送蔬菜和鮮活禽蛋,列車到達深圳后,要先在北站休整集結。外逃的村民大都是以茫茫夜色為掩護摸上暫停的專列貨車,甚至藏在列車水箱中冒險隨車進入香港。經常有人被火車擠死,許多是外地人,連身份證明都沒有。

發現逃港者死亡,邊檢部隊就會請陳煥去拍照取證,鏡頭里的慘象經常讓陳煥唏噓不已。

“都是窮怕了?!标悷ㄕf,沒有及時發現的尸體運過河后只好埋在深圳河南岸。直到目前,深圳河南岸,離羅湖橋不遠的江背嶺上,還是一排排墓碑面向北方。

陳煥記憶深刻的不僅有逃港者,還有羅湖橋上的文革旋風?!拔母飼r期就連過關的旅客也強令要求先背毛主席語錄,方準出入境?!?/p>

來往廣州至九龍的火車則每天都要“變臉”。從香港過羅湖橋,紅衛兵便涌上車去,在火車前前后后掛上毛澤東畫像,貼滿大字標語?;疖嚮氐较愀劬硟?香港工人便開始忙著洗刷標語,第二日開往內地又復如故,猶如“一車兩面”,橋頭橋尾各不同。

文革之火一度波及香港。香港紅衛兵呼吁批判資本主義,內地紅衛兵擁到羅湖橋上聲援,并一度聲稱要沖過羅湖橋,趕走殖民主義當局。

“很多試圖逃港的人也夾在中間,海關和邊檢的人全部集中起來,幾十人手挽手,在羅湖橋頭組成三道圍墻。連續對峙了好幾天,終于將沖關的人擋了回去?!标悷ㄕf。

“踩單車”

1978年,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提出了 “讓一部分城市先富起來”的理論。會上,鄧小平一口氣列出十多個城市,第一個“城市”就是深圳。

這是“深圳”第一次為外界所知,此前,深圳只是寶安縣的一個鎮。

羅芳村的姚家浩是從廣播里聽到鄧小平的這番講話的,當年38歲的他隱隱感覺到,深圳要發生大變化了。

姚家浩的預感很快被證實,此后不到一個月,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1979年3月5日,寶安正式改名為深圳市,一年后,深圳經濟特區宣告成立。

改革開放帶來的第一個變化是,昔日由集體掌管的農田被分到了每家每戶,姚家浩和村民們將分到的農田全都種了蔬菜。

當時的政策不僅包括分田到戶,還允許村民們將收割下來的蔬菜運到河對岸的香港賣。姚家浩說,深圳這邊幾毛錢一斤的蔬菜,在香港能賣上二十來元港幣一斤。第一茬小白菜上市,他就成了萬元戶。

除了賣菜,姚家浩的副業是到羅湖橋邊踩單車帶港商。因為沒有公共汽車,香港人從羅湖橋上過來,不論是多大的富豪,只能坐在自行車的后架上,顛簸前行。這種交通工具,深圳人叫做“踩單車”。

第一個來羅芳村投資的香港老板王良基就是姚家浩用單車從羅湖橋接來的。1985年,羅芳村建成3000平米廠房,王良基應邀來投資,建成了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良基手袋廠。

直到去年,這家經營了23年的手袋廠因為訂單減少,最終倒閉了。但它的身后已豎起了幾百家企業。

與王良基一樣,世界500強企業代表,百事可樂駐香港業務主管李文富,也是早期跨過羅湖橋來深圳投資的港商之一。

1979年9月,在中國決定設立深圳特區僅僅一個月后,李文富就給深圳市政府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要來投資的意愿。整整一年,李文富奔波于深港兩地談判、看場地,直至1981年正式簽約,雙方合作建起了深圳市飲樂汽水廠。

李文富自己騎單車,有時還把百事可樂的樣品放在后架上帶過來,被譽為用自行車把世界500強馱過羅湖橋的人。

老羅湖橋的暮年

1992年6月18日深圳出臺《農村城市化暫行規定》,深圳的農民一夜間變成了城市居民。1995年,深圳市建設污水處理廠,羅芳村300多畝地全部被征用。姚家浩徹底告別種菜生活。

1995年,64歲的姚伯從新羅湖橋回到了羅芳村,在老宅基地上建起了樓房,此后,定期過河來收租喝茶成了他退休后的主要工作。

1985年,深圳市政府在老羅湖橋東邊新建起一座寬50余米的雙層水泥大橋,同時又在橋頭建起了一座高12層的聯檢大樓,也就是現在的羅湖口岸聯檢大樓。

“出入‘耕作口的人越來越少?!?009年9月16日,距離羅湖口岸不遠的筍崗邊檢站值勤點,隊長黎曉靖的話有點失落。

“這兒可是最老的羅湖橋?!崩钑跃钢噶酥改_下,他已在橋頭看守了7個年頭,此前,他在羅湖邊檢站當了10年的檢查員?!傲_湖海關的聯檢大樓建成后,老羅湖橋就成了當地村民的過境耕作口?!?/p>

不僅羅湖橋發生了變化,從最初的解放軍到公安邊防再到武警,再由武警改為警察編制,看守羅湖口岸的部隊已經變換了許多次。

“我來的時候還是公安邊防部隊,如今已換了好幾套制服。站崗時的配槍也由步槍改為手槍了?!崩钑跃刚f。1997年香港回歸之后,邊檢站值班人員由全部由武警改為警察編制,“讓荷槍實彈的部隊走來走去,氣氛多緊張?!?/p>

老羅湖橋上午有6個人值班,下午班只有2個人,而出入境耕作的農民則更少,多時七八個,少的時候只有兩個人,距耕作口幾米之隔的羅湖海關聯檢大樓,日均進出境旅客已25萬人次,單日數量最高紀錄達39.6萬人次,是亞洲最大旅客和行李檢查口岸。

常年進出的都是附近幾個村的村民,黎曉靖說,他都能叫出他們每個人的名字來。

“實際上大部分是過去打工和購物?!崩钑跃刚f,“現在很多人都沒有地了,要么租給別人種地,要么就荒著。等早上出去的那兩個人回來,我就可以回家了?!?/p>

河對岸的香港村莊,舊瓦房、水泥房、鐵皮房面貌如昨,依舊過著日升而作,日落而歸的田園生活?!?/p>

猜你喜歡
姚家羅湖寶安
田期啟
買件虛擬衣服穿在身上
紅了姚山富了村
羅湖:老城區新經驗
豈有此理!弟弟要分我買給父母的拆遷房
豈有此理!弟弟要分我買給父母的拆遷房
羅湖打造掌上政府平臺“i羅湖”
姚家莊村的幸福和煩惱
相親
假槍?真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